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十三五“一带一路”经济区的开放,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愈加密切,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常见的“文化休克”现象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本文就在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教育对策,进一步对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教育对策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留学目的国之一。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调整奖学金设置、开拓就读专业等方面投入较大,然而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引发的问题事件频发、留学生管理问题却愈加突出。因此,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来破解局面、释放压力,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的教育对策研究十分关键。
一、 “文化休克”概述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美国人类文化学者澳博格于1958年提出的概念,也被称为文化震蕩症。是长期处于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有时表现为抗拒新文化,不愿意学习新文化,留恋旧文化的一种心理反应。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人们试图去理解新的文化群体,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进而产生恐慌、无助和疑惑的情绪。对于“文化休克”现象而言,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特点不同,由于个人适应能力的不同,不同阶段持续时间同样存在差异。
二、 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分析
就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分析来看,性格活泼开朗、自信的留学生身上只有轻微的“文化休克”现象,产生的消极情绪更多的表现在思想层面上。他们受到“文化休克”影响程度较轻,周期较短,大概在两周内即可有效控制。对于部分性格内向、性格沉默、安静的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十分严重,所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更为突出和全面,在一定程度上泛化到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对于来华留学生群体来看,部分学生在来华之前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具有一定的汉语交流交往能力,或是有过在海外生活的经历,较之其他的留学生而言,“文化休克”现象轻微,持续时间较短。
很多留学生认为中国校园生活和本国校园生活存在明显的差异,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适应中国校园生活中存在困难但是可以克服,最终能够适应留学生活。而这部分学生,“文化休克”程度较低,周期较短,只有少数认为无法适应留学生活的学生,相应的“文化休克”程度较高,过渡周期较长。
三、 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解决对策
(一) 鼓励留学生参与校园社团活动
为了有效缓解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可以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社团活动中。尽管留学生和本国学生文化环境存在差异,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但是兴趣方面可能找到共通点,如打篮球、跳舞、弹吉他等等,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到感兴趣的社团活动中,促使留学生能和本国学生以共同爱好为桥梁,展开深入沟通和交流,在提升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破除文化理解中的屏障和壁垒,尽可能消除“文化休克”带来的问题。
(二) 定期举行心理讲座
很多来华留学生在面对“文化休克”现象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与朋友和老师倾诉,以此来舒缓内心的苦闷和烦恼。对于轻微的“文化休克”问题,可以寻求相同经历的留学生来克服。对于“文化休克”程度较严重的学生,可以寻求专门的心理医生帮助,尤其是在来华初期,通过专业心理医生的辅导,有助于在初期帮助留学生克服“文化休克”现象,解决心理问题。
(三) 组织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互助活动
在华留学生可以通过与中国本土学生互助交流,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极适应中国留学环境。组织留学生和本土学生成立互助小组,积极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留学生汉语言水平,还可以为外国留学生提供扩大人际交往圈和了解中华文化的机会。这样双方可以相互学习不同的文化,在定期举办的文化交流和节日文艺表演活动中,帮助来华留学生领悟和感受中华文化的精妙所在,从理性和感性层面上增加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使来华留学生快速度过“文化休克”期,有效解决“文化休克”带来的问题。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引领下,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在推广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来华留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休克”现象。对于此类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通过鼓励留学生参与校园社团活动,组织留学生和本国学生的互助交流等有效措施来缓解“文化休克”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信.阿拉伯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研究——以义乌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31(17):88.
[2]谭志云.试论“文化休克”现象与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熊丽君,钟蓉玲.文化休克现象对非洲安哥拉留学生学习的影响——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07):9-11.
作者简介:
刘小溪,湖南省长沙市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教育对策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留学目的国之一。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调整奖学金设置、开拓就读专业等方面投入较大,然而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引发的问题事件频发、留学生管理问题却愈加突出。因此,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来破解局面、释放压力,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的教育对策研究十分关键。
一、 “文化休克”概述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美国人类文化学者澳博格于1958年提出的概念,也被称为文化震蕩症。是长期处于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有时表现为抗拒新文化,不愿意学习新文化,留恋旧文化的一种心理反应。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人们试图去理解新的文化群体,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进而产生恐慌、无助和疑惑的情绪。对于“文化休克”现象而言,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特点不同,由于个人适应能力的不同,不同阶段持续时间同样存在差异。
二、 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分析
就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分析来看,性格活泼开朗、自信的留学生身上只有轻微的“文化休克”现象,产生的消极情绪更多的表现在思想层面上。他们受到“文化休克”影响程度较轻,周期较短,大概在两周内即可有效控制。对于部分性格内向、性格沉默、安静的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十分严重,所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更为突出和全面,在一定程度上泛化到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对于来华留学生群体来看,部分学生在来华之前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具有一定的汉语交流交往能力,或是有过在海外生活的经历,较之其他的留学生而言,“文化休克”现象轻微,持续时间较短。
很多留学生认为中国校园生活和本国校园生活存在明显的差异,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适应中国校园生活中存在困难但是可以克服,最终能够适应留学生活。而这部分学生,“文化休克”程度较低,周期较短,只有少数认为无法适应留学生活的学生,相应的“文化休克”程度较高,过渡周期较长。
三、 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解决对策
(一) 鼓励留学生参与校园社团活动
为了有效缓解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可以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社团活动中。尽管留学生和本国学生文化环境存在差异,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但是兴趣方面可能找到共通点,如打篮球、跳舞、弹吉他等等,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到感兴趣的社团活动中,促使留学生能和本国学生以共同爱好为桥梁,展开深入沟通和交流,在提升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破除文化理解中的屏障和壁垒,尽可能消除“文化休克”带来的问题。
(二) 定期举行心理讲座
很多来华留学生在面对“文化休克”现象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与朋友和老师倾诉,以此来舒缓内心的苦闷和烦恼。对于轻微的“文化休克”问题,可以寻求相同经历的留学生来克服。对于“文化休克”程度较严重的学生,可以寻求专门的心理医生帮助,尤其是在来华初期,通过专业心理医生的辅导,有助于在初期帮助留学生克服“文化休克”现象,解决心理问题。
(三) 组织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互助活动
在华留学生可以通过与中国本土学生互助交流,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极适应中国留学环境。组织留学生和本土学生成立互助小组,积极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留学生汉语言水平,还可以为外国留学生提供扩大人际交往圈和了解中华文化的机会。这样双方可以相互学习不同的文化,在定期举办的文化交流和节日文艺表演活动中,帮助来华留学生领悟和感受中华文化的精妙所在,从理性和感性层面上增加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使来华留学生快速度过“文化休克”期,有效解决“文化休克”带来的问题。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引领下,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在推广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来华留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休克”现象。对于此类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通过鼓励留学生参与校园社团活动,组织留学生和本国学生的互助交流等有效措施来缓解“文化休克”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信.阿拉伯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研究——以义乌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31(17):88.
[2]谭志云.试论“文化休克”现象与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熊丽君,钟蓉玲.文化休克现象对非洲安哥拉留学生学习的影响——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07):9-11.
作者简介:
刘小溪,湖南省长沙市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