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地基的概念,对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的所遇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地基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物;地基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地基的概念
在建筑领域中,地基主要指建筑物之下用于支撑的基础土体及岩石,是一栋建筑物的坚实基础,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一旦施工不当,很容易造成工程事故且难以补救。因此,地基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从现场的施工角度来讲,我们可将地基分为天然与人工两种。从施工技术的角度来讲提升建筑物支撑地基承载能力及抗渗能力的工程措施可分为基础施工工程及岩土加固措施等。一些工程中只采取必要的基础工程措施夯实地基而不改变其工程的本质特性,而一些工程则还需进一步完善地基的土层及岩石层,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改善工程性质。前者只对基础形式进行选定而无需改变工程性质的地基可划分为天然地基范畴,反之,进行必要加固措施的地基则称为人工地基。
2 地基设计施工的要求
2.1地基设计的要求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规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2.2地基施工的要求
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过大。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考虑:①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②建筑物的沉降小于容许变形值。③地基无滑动的危险。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设计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时只需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有时则需考虑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方面。若上述要求达不到时,就要对基础设计方案作相应的修改或进行地基处理(对地基内的土层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技术处理,如表面夯实、土桩挤密、振冲、预压、化学加固和就地拌和桩等方法),以改善其工程性质,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
3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特性及质量控制要点
建筑物的形式不同、种类、大小不同,其对地基的夯实程度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地基施工中我们必须依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考量,确保建筑基础底面承受的单位面积压力低于地基容许承载的力量标准,控制其沉降值低于地基的容许变形量并杜绝地基产生滑动危险。倘若以上标准无法满足,则需对建筑工程地基的基础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及处理,从而切实完善整体工程性质,满足建筑物的地基施工标准。
3.1遵循地基性状强化地基施工技术特性
在地基施工中,其技术对象主要针对软弱地基及特殊土质地基。其中软弱地基主要成分由淤泥、冲填土及杂填土、高压缩性土质层构成,而特殊土质地基则富含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主要包含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及红粘土等。针对以上土质性质,地基施工技术只有充分满足各类土质的不同要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才能令地基施工得到优质保障。首先地基施工技术应具有剪切特性,从而有效防止剪切破坏导致的地基承载力下降,令整体建筑结构失稳,并导致临近地基隆起,我们可通过提升地基土抗剪强度措施强化地基施工技术质量。再者地基施工技术应具有完善的高压缩性,这一性质主要体现在建筑物沉降与差异沉降较大时,需采取相应措施令地基土压缩模量切实提升。地基透水性主要体现在堤坝及房屋建筑基础产生的地基渗漏以及基坑开挖阶段产生的管涌及流沙现象。为了避免这一不良现象,我们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令地基土的透水性有效下降或水压力切实降低。地基同时还具有动力性特征,在地震时、交通荷载及打桩阶段都会令其粉砂土产生液化现象,因此我们需提升地基施工技术的防液化性能,有效改善其振动特性并提升地基抗震性能。另外特殊土同时具有不良地基的特性,例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具有的胀缩性等。为了降低这些不良地基特性,我们需完善施工技术,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综合开展施工处理。
3.2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方法主要包含夯实法、换土法及注浆加固法等。前者施工技术方法中,我们首先应进行测量定位环节,由施工单位依据试夯确立夯点布置图并进行逐一测放环节。同时在强夯开始之前应用推土机进行两次预压,以确保场地平整。接着我们应对场地的高程进行细化测量,确定夯点的布位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的确定点。倘若地基地下水位偏高,我们则应在地基表面铺设半米至两米厚的中度或较粗的砂石垫层,也可采用令地下水位有效降低的方式,严防地基开挖设备的下降,并有效抑制强夯过程产生孔隙导致的水压上升。在进行分段施工环节,我们应按照由边缘到中央的夯实方向,由一边发展向另一边。每次夯实完成一遍后,应再次用推土机对场地进行整平处理,在放线定位后可继续进行下一次的夯击施工。该施工技术的加固顺序应遵循先深后浅、先对深层土进行加固,而后依次进行中层图及表层土的加固夯实,当整体完成一遍后再次履行一遍低能量的满夯施工,如有条件还可用小锤进行二次锤击施工。在夯击过程中我们应按照事先实验确定的相关强夯标准参数科学进行,保持落锤的平稳以及夯位的准确性,对坑内出现的积水应及时予以排除。当夯击地段中含有水量较大时,则应先进行砂石的铺设后再进行夯击。在每夯击完成一次后,我们应用新土或就地取材的用周围土将夯击处填平后再进行后续的夯击施工。在注浆施工环节,我们首先应对施工现场的钻孔情况进行深入实地的勘察记录,同时在硅化加固涂层之上应预留厚度为一米的不加固层,有效防止浆液的上冒现象,且在必要时还应进行夯填素土或采用打灰土层的施工方式。在浇灌浆液的环节应将其压力控制在0.2至0.4兆帕及0.8与1兆帕范围内。同时,在涂层加固环节中我们一般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流程,倘若土层渗透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大,我们则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方式进行。而当相邻土层拥有不同的土质时,我们应对具有较大渗透系数的土层先进行加固,并应定期抽查浆液中的配比及其主要性能指标是否合理、注浆施工的顺序是否科学、注浆孔径、孔位、孔深及施工过程中的压力值是否满足相关要求标准。另外我们应在孔位平面图中编好相关号码的已完成注浆孔位进行细化标记,注明其钻孔施工的确切日期,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漏孔浇注的现象。倘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基表面或位于附近的建筑物出现变形情况,我们应立即停止注浆施工,并全面核查引发该现象的成因,有效调整注浆参数,确保地基施工各项环节的顺利进行。
4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建筑地基施工过程中护壁混凝土的等级强度应确保与撞击混凝土等级强度一致,且护壁应高于地面至少30cm以上,同时我们应对护壁的密实程度进行完善检查,确保其没有出现渗水及漏水现象。在对地基施工的混凝土配比环节,我们首先应在开展施工环节之前确保原材料通过取料场的严格检查,并分布进行人工挖孔桩及机械钻孔桩的科学配合比设计。在通常情况下,位于钻孔桩水下的混凝土坍落度要小于人工挖孔桩混凝土,然而无论何类混凝土均应首先满足相关的施工工艺标准及要求,例如混凝土初凝、终凝时间,坍落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为混凝土粘聚性及保水性必须良好优质。
5 结束语
在建筑领域中,地基---作为整个建筑的最基础的部分,是承栽整幢建筑的重要功能部件,因此地基的坚固与否、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成败,没有好的地基就无法构筑高质量的建筑物。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需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 孙晓天.谈桩基础地下室防水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產品,2011,(08).
[2] 谭刚.谈建筑工程施工地基处理的防水技术[J].山西建筑,2012,(10).
[3] 罗信哲.探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地基处理[J].科学之友,2012,(06).
[4] 唐颖栋,曹云锋,侯小平,牛明雷.地基处理技术综述[J].低温建筑技术,2011,(04).
[5] 彭第,潘殿琦,李海礁,张坤.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9,(03).
[6] 余宏.浅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1,(22).
关键词:建筑物;地基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地基的概念
在建筑领域中,地基主要指建筑物之下用于支撑的基础土体及岩石,是一栋建筑物的坚实基础,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一旦施工不当,很容易造成工程事故且难以补救。因此,地基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从现场的施工角度来讲,我们可将地基分为天然与人工两种。从施工技术的角度来讲提升建筑物支撑地基承载能力及抗渗能力的工程措施可分为基础施工工程及岩土加固措施等。一些工程中只采取必要的基础工程措施夯实地基而不改变其工程的本质特性,而一些工程则还需进一步完善地基的土层及岩石层,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改善工程性质。前者只对基础形式进行选定而无需改变工程性质的地基可划分为天然地基范畴,反之,进行必要加固措施的地基则称为人工地基。
2 地基设计施工的要求
2.1地基设计的要求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规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2.2地基施工的要求
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过大。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考虑:①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②建筑物的沉降小于容许变形值。③地基无滑动的危险。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设计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时只需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有时则需考虑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方面。若上述要求达不到时,就要对基础设计方案作相应的修改或进行地基处理(对地基内的土层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技术处理,如表面夯实、土桩挤密、振冲、预压、化学加固和就地拌和桩等方法),以改善其工程性质,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
3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特性及质量控制要点
建筑物的形式不同、种类、大小不同,其对地基的夯实程度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地基施工中我们必须依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考量,确保建筑基础底面承受的单位面积压力低于地基容许承载的力量标准,控制其沉降值低于地基的容许变形量并杜绝地基产生滑动危险。倘若以上标准无法满足,则需对建筑工程地基的基础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及处理,从而切实完善整体工程性质,满足建筑物的地基施工标准。
3.1遵循地基性状强化地基施工技术特性
在地基施工中,其技术对象主要针对软弱地基及特殊土质地基。其中软弱地基主要成分由淤泥、冲填土及杂填土、高压缩性土质层构成,而特殊土质地基则富含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主要包含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及红粘土等。针对以上土质性质,地基施工技术只有充分满足各类土质的不同要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才能令地基施工得到优质保障。首先地基施工技术应具有剪切特性,从而有效防止剪切破坏导致的地基承载力下降,令整体建筑结构失稳,并导致临近地基隆起,我们可通过提升地基土抗剪强度措施强化地基施工技术质量。再者地基施工技术应具有完善的高压缩性,这一性质主要体现在建筑物沉降与差异沉降较大时,需采取相应措施令地基土压缩模量切实提升。地基透水性主要体现在堤坝及房屋建筑基础产生的地基渗漏以及基坑开挖阶段产生的管涌及流沙现象。为了避免这一不良现象,我们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令地基土的透水性有效下降或水压力切实降低。地基同时还具有动力性特征,在地震时、交通荷载及打桩阶段都会令其粉砂土产生液化现象,因此我们需提升地基施工技术的防液化性能,有效改善其振动特性并提升地基抗震性能。另外特殊土同时具有不良地基的特性,例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具有的胀缩性等。为了降低这些不良地基特性,我们需完善施工技术,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综合开展施工处理。
3.2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方法主要包含夯实法、换土法及注浆加固法等。前者施工技术方法中,我们首先应进行测量定位环节,由施工单位依据试夯确立夯点布置图并进行逐一测放环节。同时在强夯开始之前应用推土机进行两次预压,以确保场地平整。接着我们应对场地的高程进行细化测量,确定夯点的布位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的确定点。倘若地基地下水位偏高,我们则应在地基表面铺设半米至两米厚的中度或较粗的砂石垫层,也可采用令地下水位有效降低的方式,严防地基开挖设备的下降,并有效抑制强夯过程产生孔隙导致的水压上升。在进行分段施工环节,我们应按照由边缘到中央的夯实方向,由一边发展向另一边。每次夯实完成一遍后,应再次用推土机对场地进行整平处理,在放线定位后可继续进行下一次的夯击施工。该施工技术的加固顺序应遵循先深后浅、先对深层土进行加固,而后依次进行中层图及表层土的加固夯实,当整体完成一遍后再次履行一遍低能量的满夯施工,如有条件还可用小锤进行二次锤击施工。在夯击过程中我们应按照事先实验确定的相关强夯标准参数科学进行,保持落锤的平稳以及夯位的准确性,对坑内出现的积水应及时予以排除。当夯击地段中含有水量较大时,则应先进行砂石的铺设后再进行夯击。在每夯击完成一次后,我们应用新土或就地取材的用周围土将夯击处填平后再进行后续的夯击施工。在注浆施工环节,我们首先应对施工现场的钻孔情况进行深入实地的勘察记录,同时在硅化加固涂层之上应预留厚度为一米的不加固层,有效防止浆液的上冒现象,且在必要时还应进行夯填素土或采用打灰土层的施工方式。在浇灌浆液的环节应将其压力控制在0.2至0.4兆帕及0.8与1兆帕范围内。同时,在涂层加固环节中我们一般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流程,倘若土层渗透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大,我们则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方式进行。而当相邻土层拥有不同的土质时,我们应对具有较大渗透系数的土层先进行加固,并应定期抽查浆液中的配比及其主要性能指标是否合理、注浆施工的顺序是否科学、注浆孔径、孔位、孔深及施工过程中的压力值是否满足相关要求标准。另外我们应在孔位平面图中编好相关号码的已完成注浆孔位进行细化标记,注明其钻孔施工的确切日期,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漏孔浇注的现象。倘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基表面或位于附近的建筑物出现变形情况,我们应立即停止注浆施工,并全面核查引发该现象的成因,有效调整注浆参数,确保地基施工各项环节的顺利进行。
4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建筑地基施工过程中护壁混凝土的等级强度应确保与撞击混凝土等级强度一致,且护壁应高于地面至少30cm以上,同时我们应对护壁的密实程度进行完善检查,确保其没有出现渗水及漏水现象。在对地基施工的混凝土配比环节,我们首先应在开展施工环节之前确保原材料通过取料场的严格检查,并分布进行人工挖孔桩及机械钻孔桩的科学配合比设计。在通常情况下,位于钻孔桩水下的混凝土坍落度要小于人工挖孔桩混凝土,然而无论何类混凝土均应首先满足相关的施工工艺标准及要求,例如混凝土初凝、终凝时间,坍落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为混凝土粘聚性及保水性必须良好优质。
5 结束语
在建筑领域中,地基---作为整个建筑的最基础的部分,是承栽整幢建筑的重要功能部件,因此地基的坚固与否、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成败,没有好的地基就无法构筑高质量的建筑物。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需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 孙晓天.谈桩基础地下室防水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產品,2011,(08).
[2] 谭刚.谈建筑工程施工地基处理的防水技术[J].山西建筑,2012,(10).
[3] 罗信哲.探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地基处理[J].科学之友,2012,(06).
[4] 唐颖栋,曹云锋,侯小平,牛明雷.地基处理技术综述[J].低温建筑技术,2011,(04).
[5] 彭第,潘殿琦,李海礁,张坤.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9,(03).
[6] 余宏.浅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