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浅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下面我粗浅地谈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1、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瑚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2、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3、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教学模式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显然,数学建模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它起着激发动机和引导应用的作用。新教材中的很多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等结果性知识,它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起点,但它们本身的形成过程很多就是从现实生活中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抽象出来的。新教材已加大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对数学情境的开发、展现,这为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方法,建构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数学建模的常用方法
  数学应用和建模应与现行教学教材有机结合,把应用和数学课内知识的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做成两套系统。这种结合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开,一是向“源”的方向展开,即教师应特别注意向学生介绍知识产生、发展的背景;二是向“流”的方向深入,即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与学生现实所学数学知识的“切人点”,引导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应用和建模要同正常的数学教学结合与“切入”,“切人”是指教师可以把一些较小的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问题,通过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解后,放到正常教学的局部环节上去做。
  下面列举几种数学建模切入日常数学的方法。
  4.1.在新知识的引入、复习课上,可以用一点时间来介绍一个数学建模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仅仅通过讨论完成问题提出与模型推断,而把模型求解与模型检验放到课外完成。
  4.2.在课堂上结合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来完成上位问题的模型的定性推断,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具体下位问题的模型的定量推断与求解、检验。大多数传统的应用题都可归为此类。
  4.3.在若干具体问题完成建模的基础上,尝试给出本类问题的一般建模策略。例如,从增长率问题、福利问题归纳出一类问题的数学建模,等等。
  4.4.针对阶段性的知识综合来设置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活动。问题的选择与设置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易引起学生关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看到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势必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持续学习的兴趣。例如,怎样使饮料罐制造用材最省,人行小路的设计,打包问题等等。
  在课堂中引入数学建模可以让学生从学会审视题目本身,帮助学生形成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
  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发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这一认识过程是教师无法代劳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
其他文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发起设立并授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土地开发的投资公司,是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为避开法律规定、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筹资平台。自1986
若要有效落实数控机床维修与改造工作,一方面技术人员需做好定期检修工作,针对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状况与各零件的损耗问题判断潜在的风险,而后再拟定针对性的方案;另一方面,
【摘要】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小学学科德育渗透方面是优化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增强教师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学生法制观念培养上找到突破口,力图在每一门学科内,都能有效实现法制教育。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摘要】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培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认真专研教材,其实很有趣味。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找好新的教学方法,就能更好的运用新教材教学了。  【关键词】初中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  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下文简称新教材)终于走进了中学课堂。 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和种苗选择、定植前准备、定植时间与方法、植株管理、施肥管理、农药使用要求、栽培类型、基质的选用与配比、基质育苗
【摘要】探究式教学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
有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同样,数学教学渗透数学史会给学生智慧,数学有它的结果,也有它的过程,它有结果表现为知识,它的过程则蕴涵着智慧,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般人认为,文科教学才是讲情的
【摘要】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我们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性、游戏性、故事性、操作性等多种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不断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生活性游戏性操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