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41-01
《论语·学而》上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精神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所谓务本,是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笔者认为,在中学管理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质就是实现人文关怀,达到人本管理的最高目标。人文管理虽然必须强调制度管理,但它更强调的是被管理的对象和对象的主体性是一种人性管理,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方式。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在强调“法治”的同时,更多的则是“人治”和“礼治”,推崇“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主张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在此意义上,道德和法制,柔性和刚性,在国家的治理、社会的治理乃至一个学校的管理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那么,如何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与人文关怀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一、建立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环境
要实现稳定有序的管理,就必须制定一套科学严密的制度,这是我们理解的一种刚性管理。一个好的管理者,除了建立有效的刚性管理环境之外,更要着力于柔性管理的建设,给职工一份温馨。这种刚柔相济的管理环境应是这样的:
首先,是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真诚地面对职工,让他们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和领导的管理思想融为一体,致使心与心相灵,情与情相通。
其次,是物质环境。因为单位是职工工作的主要场所,若把它装扮得象花园,并给职工安排一个锻炼或娱乐的场地,他们一走进来就有一种愉悦感,工作起来有一种幸福感,踏上社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每个人都会有“我与单位共荣辱”的责任心。
再者,最为重要的是营造和谐的情感环境。人是社会的人,和谐的情感氛围比物质的奖励还要重要。学校领导是管理者,经常过问教师的日常生活,对教师的实际困难,善于换位思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帮助解决。如为大龄未婚青年牵线搭桥,调解家庭矛盾,看望生病教师,关心单身教师的衣食住行等。教师家中的婚、丧、嫁、上学等事,学校领导都放在心上,给予方便。这些“雪中送炭”式的主动沟通意义不同寻常,它能使教师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够培植教师之间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教师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满足教师合理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和满足的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教师个性发展的动力。因此,学校管理者应从多方着手,尽可能地充分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
1.满足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
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教师原来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文化知識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他们迫切需要用新理念、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手段来适应新形势。为满足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需要,我校组织教师学习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使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开阔了其知识面,激活他们的思维。为满足教师不断提高学历的需要,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参加相关的进修。学校每年还拿出大笔经费让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科研活动,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学或上示范课。
2.满足教师走向成功的需要。
学校不仅仅是管理者大展宏图的天地,也是教师大显身手的舞台。作为管理者要特别善于为教师搭建创造辉煌的舞台,学校要发展,就要给教师这样一个辉煌的舞台。学校管理者的领导艺术就体现在让每个教师潜能得到发挥,让每个教师为你为学校拼命工作,无私奉献,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有相当的潜能,这个潜能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取决于管理者对每一位教师的态度,看你给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要让教师成功,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管理者经常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进行平等坦诚的沟通。在这样的管理者手下工作的教师,会有一种幸福感,他会发自肺腑地产生“士为知己死”的工作激情,这种激情最终会使他走向事业的成功。
3、满足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需要。教师是特殊知识分子,其知识面广,理论水平高,是非观念强,信息灵通,遇事都善于思考,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教职工当家作主,参与学校的管理,关注学校的发展,是教职工的民主权利,也是教职工的精神需要,因此,学校经常把学校的成就、发展前景和学校的重要决策告诉教职工。建立教代会并定期召开会议,召开民主恳谈会等,并给予及时的反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不但增强了教职工的群体意识,还能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提高了领导的决策水平,从而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三、实现开放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真正的好管理者,在巧妙“控”权的同时又都敢于并善于大胆“授”权,依靠职工,尊重职工的创造性劳动,将职工吸引到管理中来,并让他们独当一面,这就需要建立开放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评价已不能只局限于筛选、选拔、衡量好坏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进行信息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决策,使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学校管理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学校按照评价标准,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形成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的良性互动。我们坚持评价的多元性,以自评为铺垫,以尊重学校的自主性为前提,以研究为切入点,运用多种手段采集信息,验证自评结果的可信度,对自评成绩予以认可或调整。促使教师把自评过程变成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一个立足实际,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过程。
四、结语
如果一个教育管理者能真正在管理实践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将人文关怀放在了首位,则定会找到了教育管理的务本之道。那么,“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将是一个教育管理者真正的幸福所在。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41-01
《论语·学而》上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精神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所谓务本,是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笔者认为,在中学管理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质就是实现人文关怀,达到人本管理的最高目标。人文管理虽然必须强调制度管理,但它更强调的是被管理的对象和对象的主体性是一种人性管理,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方式。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在强调“法治”的同时,更多的则是“人治”和“礼治”,推崇“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主张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在此意义上,道德和法制,柔性和刚性,在国家的治理、社会的治理乃至一个学校的管理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那么,如何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与人文关怀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一、建立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环境
要实现稳定有序的管理,就必须制定一套科学严密的制度,这是我们理解的一种刚性管理。一个好的管理者,除了建立有效的刚性管理环境之外,更要着力于柔性管理的建设,给职工一份温馨。这种刚柔相济的管理环境应是这样的:
首先,是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真诚地面对职工,让他们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和领导的管理思想融为一体,致使心与心相灵,情与情相通。
其次,是物质环境。因为单位是职工工作的主要场所,若把它装扮得象花园,并给职工安排一个锻炼或娱乐的场地,他们一走进来就有一种愉悦感,工作起来有一种幸福感,踏上社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每个人都会有“我与单位共荣辱”的责任心。
再者,最为重要的是营造和谐的情感环境。人是社会的人,和谐的情感氛围比物质的奖励还要重要。学校领导是管理者,经常过问教师的日常生活,对教师的实际困难,善于换位思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帮助解决。如为大龄未婚青年牵线搭桥,调解家庭矛盾,看望生病教师,关心单身教师的衣食住行等。教师家中的婚、丧、嫁、上学等事,学校领导都放在心上,给予方便。这些“雪中送炭”式的主动沟通意义不同寻常,它能使教师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够培植教师之间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教师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满足教师合理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和满足的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教师个性发展的动力。因此,学校管理者应从多方着手,尽可能地充分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
1.满足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
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教师原来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文化知識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他们迫切需要用新理念、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手段来适应新形势。为满足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需要,我校组织教师学习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使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开阔了其知识面,激活他们的思维。为满足教师不断提高学历的需要,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参加相关的进修。学校每年还拿出大笔经费让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科研活动,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学或上示范课。
2.满足教师走向成功的需要。
学校不仅仅是管理者大展宏图的天地,也是教师大显身手的舞台。作为管理者要特别善于为教师搭建创造辉煌的舞台,学校要发展,就要给教师这样一个辉煌的舞台。学校管理者的领导艺术就体现在让每个教师潜能得到发挥,让每个教师为你为学校拼命工作,无私奉献,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有相当的潜能,这个潜能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取决于管理者对每一位教师的态度,看你给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要让教师成功,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管理者经常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进行平等坦诚的沟通。在这样的管理者手下工作的教师,会有一种幸福感,他会发自肺腑地产生“士为知己死”的工作激情,这种激情最终会使他走向事业的成功。
3、满足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需要。教师是特殊知识分子,其知识面广,理论水平高,是非观念强,信息灵通,遇事都善于思考,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教职工当家作主,参与学校的管理,关注学校的发展,是教职工的民主权利,也是教职工的精神需要,因此,学校经常把学校的成就、发展前景和学校的重要决策告诉教职工。建立教代会并定期召开会议,召开民主恳谈会等,并给予及时的反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不但增强了教职工的群体意识,还能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提高了领导的决策水平,从而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三、实现开放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真正的好管理者,在巧妙“控”权的同时又都敢于并善于大胆“授”权,依靠职工,尊重职工的创造性劳动,将职工吸引到管理中来,并让他们独当一面,这就需要建立开放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评价已不能只局限于筛选、选拔、衡量好坏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进行信息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决策,使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学校管理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学校按照评价标准,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形成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的良性互动。我们坚持评价的多元性,以自评为铺垫,以尊重学校的自主性为前提,以研究为切入点,运用多种手段采集信息,验证自评结果的可信度,对自评成绩予以认可或调整。促使教师把自评过程变成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一个立足实际,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过程。
四、结语
如果一个教育管理者能真正在管理实践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将人文关怀放在了首位,则定会找到了教育管理的务本之道。那么,“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将是一个教育管理者真正的幸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