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在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把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大学生社团相结合是这些年来研究的一个方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充分利用社团在传播理论、开展实践活动方面的优势,因势利导,将课程建设和社团建设有机统一,发挥教师、学生、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二者的结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 社团 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190-02
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身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它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更需要拓展第二课堂领域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大学生社团的最大优势就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并且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推进,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觉悟不断增强,各种社团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影响力方面都不断增强。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大学生社团结合,增强教学实践性。
一、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大学生社团结合的现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环节与大学生理论社团结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的重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就全国范围内来说,这种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的必然趋势和有效载体,也有些成功经验和不足值得我们借鉴。
(一)实践教学环节与社团结合的优势
相关社团的目的明确。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可以开展的实践环节很多,比如在热爱祖国方面,可以开展各种历史研读活动,可以弘扬抗日事迹,可以参观访问纪念馆等。而相应的社团也与日俱增,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的共产主义实践总会,通过开展延安社会实践,红色短剧大赛来弘扬爱国主义;山东大学的青年马克思研究会和党史学习研究会通过开展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征文比赛等形式来营造良好氛围。其他的社团,如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社团,承载着课程中道德方面的相关研究;研究各种志愿服务的,如郭明义爱心团队、学习雷锋小组等。这些社团的建立,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让教师获得了有力的抓手,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引导学生的能力,有助于整门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受益匪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二)实践教育环节与社团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制度不完善。围绕课程而开展的相关社团,由于没有完善的制度,没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导致学生参与性不高,活动效果不佳。其一,很多学校设立的社团都会开展一些理论讲座、报告等活动,但是活动的长效机制缺乏,没有系统性,没有活动的主线;其二,很多高校在社团设立过程中,没有高度重视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任由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师课上讲的与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内容不一致,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师生之间的有机统一;其三,学校的各种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各种保障不到位,很多学校在社团设置上挖空心思,设置了各种社团,但是没有指导教师,没有活动场所,没有经费保障,导致很多社团都名存实亡。最后,社团缺少监管,导致活动无法开展。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环节与社团结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
其一,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学生社团的运作过程中理应发挥主体作用,但是教师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低,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彻底掌握教学内容,并不断拓展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但是很多教师由于日常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加强专业建设,导致不能在社团活动中发挥主导性。其二,教师的工作态度不积极。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在学校的指派下才担任社团指导教师的,本身没有积极性和热情。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就是传授知识的,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开展相应的社团活动。其三,教师的人格魅力缺失。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有些教师口才能力和幽默感缺乏,有些则缺乏有效的指挥和调动能力。
(二)学生的主体意识淡薄
学生是教育的另一个主体。当代大学生主要都是“90后”,他们由于所处的环境优越,父母的溺爱导致对父母的依赖性增强;心理不成熟,不能够正确辨别是非。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思潮的激荡,导致很多大学生没有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而贪图享乐、自私自利等一些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盛行。尤其一些大学生把人生的目的定义为获取更多的金钱,没有奉献社会的意识,不能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而迷失自我;还有很多学生对网络上的虚假和低俗内容缺乏免疫力,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网络虚拟世界中,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这些不良思想和不利条件都造成了教育和社团功能的失效。
(三)环境因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大学生社团实践环节的契合,还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来烘托和营造。在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吸引力强的学术、科技、教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当前,无论高校的师生之间的感情,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都需要进一步的弥合,学校的校风、学风等都需要加强建设,校园的美化和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营造适合广大青年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环节与社团结合的路径
(一)完善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
高职院校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学校主管教学方面的领导和主管学生、团委的领导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成立专门推进小组,院办公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学生处、团委、后勤、设备、公寓等各个部门都要参与进来。领导小组可以对本学校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倾斜;要营造整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净化网络环境。 (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地位
通过多种形式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使命和责任。高校要严格准入机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必须是中共党员,并且有较高的政治意识和共产主义觉悟,能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看待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和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在理论储备方面,要结合中国梦、群众路线和一些热点理论问题进行科研的能力,拓展本专业的理论水平,同时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在其中发挥榜样作用。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与评聘方面,要把指导社团情况考虑其中,对在指导社团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导性。
(三)积极加强对学生参与社团的引导
学校要从大学生实践学分、德育成绩等角度出发,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大学生参与和课程有关的社团活动中去。同时创新社团活动方式,单纯的理论讲授无法激起学生参加理论社团的积极性,要通过播放爱国影片、开展红色歌舞比赛、组织各种参观活动等来创新理论社团的活动方式,并保证活动的长期性和计划性。在公益实践环节上,要成立各种学习郭明义、学习雷锋活动小组,开展爱心救助的活动等。在活动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了增强社团的凝聚力,教师要对社团内部成员开展经常性的谈话活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可以开展家访活动。在社团内部开展帮扶活动,组织学习好、思想积极、表现优秀的学生与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互帮互助,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邵拥军.高校师生互动教学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
[3]郑欣峰.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4]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教社政[2004]16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北京:教育部共青团中央,2004.
[5]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 社团 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190-02
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身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它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更需要拓展第二课堂领域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大学生社团的最大优势就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并且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推进,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觉悟不断增强,各种社团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影响力方面都不断增强。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大学生社团结合,增强教学实践性。
一、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大学生社团结合的现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环节与大学生理论社团结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的重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就全国范围内来说,这种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的必然趋势和有效载体,也有些成功经验和不足值得我们借鉴。
(一)实践教学环节与社团结合的优势
相关社团的目的明确。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可以开展的实践环节很多,比如在热爱祖国方面,可以开展各种历史研读活动,可以弘扬抗日事迹,可以参观访问纪念馆等。而相应的社团也与日俱增,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的共产主义实践总会,通过开展延安社会实践,红色短剧大赛来弘扬爱国主义;山东大学的青年马克思研究会和党史学习研究会通过开展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征文比赛等形式来营造良好氛围。其他的社团,如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社团,承载着课程中道德方面的相关研究;研究各种志愿服务的,如郭明义爱心团队、学习雷锋小组等。这些社团的建立,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让教师获得了有力的抓手,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引导学生的能力,有助于整门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受益匪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二)实践教育环节与社团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制度不完善。围绕课程而开展的相关社团,由于没有完善的制度,没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导致学生参与性不高,活动效果不佳。其一,很多学校设立的社团都会开展一些理论讲座、报告等活动,但是活动的长效机制缺乏,没有系统性,没有活动的主线;其二,很多高校在社团设立过程中,没有高度重视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任由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师课上讲的与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内容不一致,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师生之间的有机统一;其三,学校的各种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各种保障不到位,很多学校在社团设置上挖空心思,设置了各种社团,但是没有指导教师,没有活动场所,没有经费保障,导致很多社团都名存实亡。最后,社团缺少监管,导致活动无法开展。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环节与社团结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
其一,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学生社团的运作过程中理应发挥主体作用,但是教师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低,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彻底掌握教学内容,并不断拓展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但是很多教师由于日常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加强专业建设,导致不能在社团活动中发挥主导性。其二,教师的工作态度不积极。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在学校的指派下才担任社团指导教师的,本身没有积极性和热情。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就是传授知识的,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开展相应的社团活动。其三,教师的人格魅力缺失。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有些教师口才能力和幽默感缺乏,有些则缺乏有效的指挥和调动能力。
(二)学生的主体意识淡薄
学生是教育的另一个主体。当代大学生主要都是“90后”,他们由于所处的环境优越,父母的溺爱导致对父母的依赖性增强;心理不成熟,不能够正确辨别是非。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思潮的激荡,导致很多大学生没有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而贪图享乐、自私自利等一些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盛行。尤其一些大学生把人生的目的定义为获取更多的金钱,没有奉献社会的意识,不能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而迷失自我;还有很多学生对网络上的虚假和低俗内容缺乏免疫力,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网络虚拟世界中,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这些不良思想和不利条件都造成了教育和社团功能的失效。
(三)环境因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大学生社团实践环节的契合,还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来烘托和营造。在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吸引力强的学术、科技、教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当前,无论高校的师生之间的感情,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都需要进一步的弥合,学校的校风、学风等都需要加强建设,校园的美化和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营造适合广大青年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环节与社团结合的路径
(一)完善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
高职院校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学校主管教学方面的领导和主管学生、团委的领导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成立专门推进小组,院办公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学生处、团委、后勤、设备、公寓等各个部门都要参与进来。领导小组可以对本学校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倾斜;要营造整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净化网络环境。 (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地位
通过多种形式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使命和责任。高校要严格准入机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必须是中共党员,并且有较高的政治意识和共产主义觉悟,能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看待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和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在理论储备方面,要结合中国梦、群众路线和一些热点理论问题进行科研的能力,拓展本专业的理论水平,同时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在其中发挥榜样作用。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与评聘方面,要把指导社团情况考虑其中,对在指导社团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导性。
(三)积极加强对学生参与社团的引导
学校要从大学生实践学分、德育成绩等角度出发,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大学生参与和课程有关的社团活动中去。同时创新社团活动方式,单纯的理论讲授无法激起学生参加理论社团的积极性,要通过播放爱国影片、开展红色歌舞比赛、组织各种参观活动等来创新理论社团的活动方式,并保证活动的长期性和计划性。在公益实践环节上,要成立各种学习郭明义、学习雷锋活动小组,开展爱心救助的活动等。在活动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了增强社团的凝聚力,教师要对社团内部成员开展经常性的谈话活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可以开展家访活动。在社团内部开展帮扶活动,组织学习好、思想积极、表现优秀的学生与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互帮互助,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邵拥军.高校师生互动教学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
[3]郑欣峰.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4]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教社政[2004]16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北京:教育部共青团中央,2004.
[5]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