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当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认知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与尊重。”那么美术课中如何更好地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学习和借鉴
(1)调查、了解当地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传承意识和发扬精神。例如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八册中的《石头中的生命》这一课,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观察我国著名的石刻作品,体验石刻的魅力。继而让学生知道南京的栖霞、江宁等地也有这样的著名石刻,让学生为我们的家乡感到自豪。最后我们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我们需要用哪些措施去保护那些散落在荒野的古代石刻作品呢?”总结得出:我们要保护家乡的文化遗产,积极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调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发扬精神。例如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八册中的《节日》这一课,节日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上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欣赏、观察我国传统的节日场面,感受节日中亲人团聚的浓厚亲情,让学生对传统节日饮食、风俗文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学生的心灵上形成一个情感的碰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讨论:“现在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淡,我们究竟还需要传统节日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得出:我国的节日文化是我国特有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继承它,还要将它发扬光大。
(3)调查、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学习和借鉴。例如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二册中的《外国民间玩具》这一课,我们先要带领学生欣赏一些外国的传统玩具,如德国的“木偶”、美国的“活动鸟”、尼日利亚的“大将军”等,让学生了解到外国的玩具也是很好玩的,也具有它们国家的特色,也是外国艺术的体现。然后讨论:“有人说喜欢外国玩具是不爱国的表现,你觉得该怎样对待外国的玩具呢?”总结得出:对于外国的艺术,我们要有所选择,要学习它的精华,要将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保守、自封是行不通的。
二、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1)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教育。例如,在第十册《世界地球日》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采用讲故事、提问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对人类的作用,再利用不同基本构形方式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态的地球,同时引导学生:“地球在向我们微笑着,盼望着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呢。”学生听后情绪十分高涨,个个都想动笔去画。当看到学生的绘画兴趣被调动起来时,我笔锋一转,在黑板上画起一团团黑烟、一堆堆垃圾,讲道:“黑烟飘过,垃圾到来以后地球变成了‘大花脸’,它哭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说:“地球的脸被烟染黑了,被垃圾污染了,不漂亮了,因此它哭了。”“那为什么会有黑烟呢?为什么会有垃圾呢?”“因为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在这样的层层诱导中,我让学生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接着我让学生看了被污染的河流、垃圾山、融化的冰川、死亡的小动物等图片,深深地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根据创作形式选择材料,渗透环保教育。我们的学生在创作作品时,通常会采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在创作绘画类的作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旧报纸粘贴、碎布片粘贴等方法;在开展手工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废弃物进行创作,如牙膏盒、塑料瓶等。美术是物质材料结合思想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只要合理利用生活垃圾进行创作,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我在教学第十册《我的梦想》这课时问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一个学生说他想开拖拉机,其他的同学哄堂大笑。我抓住时机问同学们为什么要笑他?有的学生说:“这个理想不伟大。”有的学生说:“这个职业不能赚大钱。”我又趁机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的理想才伟大?金钱是万能的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各行各业都有它的重要性,一个社会的运转少不了它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在教学中,我还组织学生欣赏了各个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成果,教会了他们要尊重别人,帮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开发区小学)
一、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学习和借鉴
(1)调查、了解当地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传承意识和发扬精神。例如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八册中的《石头中的生命》这一课,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观察我国著名的石刻作品,体验石刻的魅力。继而让学生知道南京的栖霞、江宁等地也有这样的著名石刻,让学生为我们的家乡感到自豪。最后我们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我们需要用哪些措施去保护那些散落在荒野的古代石刻作品呢?”总结得出:我们要保护家乡的文化遗产,积极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调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发扬精神。例如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八册中的《节日》这一课,节日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上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欣赏、观察我国传统的节日场面,感受节日中亲人团聚的浓厚亲情,让学生对传统节日饮食、风俗文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学生的心灵上形成一个情感的碰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讨论:“现在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淡,我们究竟还需要传统节日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得出:我国的节日文化是我国特有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继承它,还要将它发扬光大。
(3)调查、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学习和借鉴。例如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二册中的《外国民间玩具》这一课,我们先要带领学生欣赏一些外国的传统玩具,如德国的“木偶”、美国的“活动鸟”、尼日利亚的“大将军”等,让学生了解到外国的玩具也是很好玩的,也具有它们国家的特色,也是外国艺术的体现。然后讨论:“有人说喜欢外国玩具是不爱国的表现,你觉得该怎样对待外国的玩具呢?”总结得出:对于外国的艺术,我们要有所选择,要学习它的精华,要将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保守、自封是行不通的。
二、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1)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教育。例如,在第十册《世界地球日》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采用讲故事、提问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对人类的作用,再利用不同基本构形方式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态的地球,同时引导学生:“地球在向我们微笑着,盼望着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呢。”学生听后情绪十分高涨,个个都想动笔去画。当看到学生的绘画兴趣被调动起来时,我笔锋一转,在黑板上画起一团团黑烟、一堆堆垃圾,讲道:“黑烟飘过,垃圾到来以后地球变成了‘大花脸’,它哭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说:“地球的脸被烟染黑了,被垃圾污染了,不漂亮了,因此它哭了。”“那为什么会有黑烟呢?为什么会有垃圾呢?”“因为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在这样的层层诱导中,我让学生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接着我让学生看了被污染的河流、垃圾山、融化的冰川、死亡的小动物等图片,深深地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根据创作形式选择材料,渗透环保教育。我们的学生在创作作品时,通常会采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在创作绘画类的作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旧报纸粘贴、碎布片粘贴等方法;在开展手工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废弃物进行创作,如牙膏盒、塑料瓶等。美术是物质材料结合思想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只要合理利用生活垃圾进行创作,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我在教学第十册《我的梦想》这课时问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一个学生说他想开拖拉机,其他的同学哄堂大笑。我抓住时机问同学们为什么要笑他?有的学生说:“这个理想不伟大。”有的学生说:“这个职业不能赚大钱。”我又趁机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的理想才伟大?金钱是万能的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各行各业都有它的重要性,一个社会的运转少不了它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在教学中,我还组织学生欣赏了各个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成果,教会了他们要尊重别人,帮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开发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