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最需要的就是收起那颗“驿动的心”,义无返顾地做到“讲究规范、回归本原”,“语文课必须‘语文味’浓厚,语文简单地说就是学语习文”……如果说专家名师讲的一席话给正在课改教学一线的我们指明方向,那我所看到的观摩课上这些名特级的课堂则实实在在地传递了这种教育理念,也充分展示了非常“简洁” 的课堂所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做足语文味呢?我想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把准脉——删繁就简三秋树
㈠精简目标,让每一个环节慧意玲珑
『案例』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抓住三个目标进行教学,首先学好生字词,重视识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倡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次是指导学生自我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兴趣;第三理解并练写,围绕“祖父的园子该种些什么”展开教学,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受到思想启迪的基础上进行习作,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
『思绪』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完成语文任务,语文课必须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仍然需要有“语文味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净化课堂目标。我们说,简单教语文,首先要明确目标。教师要抓语文学习的大目标,在各个学段都不忘紧扣“识字”、“写字”、“阅读”、“习文”这四大块。语文课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儿”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删繁就简一树花”,达到课堂目标最优化。
㈡精简手段,让语文因朴素而优雅
『案例』《鸟的天堂》是一篇篇幅很长的文章,以前听过一堂公开课,这位老师处理得格外“简洁”:先引导学生倾听清脆的鸣声,继而阅读课文将鸟的形象转化为文字,再观赏百鸟图。然后讨论三个问题:“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它“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把声音、文字、图画三者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讨论,对课文内容便有了深切的感悟和体验。你看,一阵鸟声、一幅画,三个问题,多么简洁,多么清晰,孩子们从从容容地读懂了课文,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
当然,语文课堂并不排斥现代教育技术,而要“用在当用时”,“止于当止时”。实际上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如使用不当,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想象,扼杀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力。
『思绪』当下的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成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大展台。声、光、电齐上,图、文、像兼备。似乎不用现代化的设备,该教师就落后,这节语文课就陈旧。于是乎,我们的语文课就成了大杂烩,语文老师也被人讥为“肥了别人的田”。在教学杂志上看过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等名师的教学实录,看完后我会发出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慨。他们的课堂,基本没有现代教育手段,只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让语文绚丽多彩、精彩纷呈。尤其让人钦佩的是,他们教学语言清新、质朴,没有华丽精致的辞藻,没有气势如虹的排比,但是学生却在他们的带动下充分地说,投入地读。让学生动起来,却看不见教师过多自我的痕迹,课堂行云流水都是学生的云与水,而不是教师自身的流水。这种朴素的美,是真正的大美!
二、把“写”挤进课堂
『案例』——《掌声》课堂教学片段
老师在学生感悟文本之后深情地说:“英子改变了她的生活态度,也改变了她的命运。高二时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高中毕业那年,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英子说她忘不了掌声。同学们,这里提到的掌声仅仅是指那次演讲会上的两次掌声吗?”
生1:“不,这是伴随她一生的掌声。”
生2:“这是鼓励。”
师:“这掌声代表的是什么?你对掌声有什么新的感受?根据老师给你的句式写一写。”
(1)掌声是
(2)当——————————————————的时候,我们
(3)——————————————————
生1:掌声是爱,是对英子的鼓励。
生2:掌声是鼓励,当朋友成功的时候,我们不要吝惜掌声。
生3:当英子快乐的时候,我们也为她高兴。
生4:生命需要掌声。
……
『思绪』语文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课程,我认为这个“基”就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基本语文素养,课堂小练笔是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的重要语言实践形式,老师请学生根据给出的句式,写一写你认为掌声代表什么,……多么清丽的文字,营造了语文课堂的新境界:自然、简朴;真实、有效。学生在写中提高了语文素养,也表达着一种情感。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上才会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
三、“简”出语文好味来,她是一种深度
『案例』《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不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邱少云的英雄形象;不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更无法解读邱少云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仔细地、深入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最能反映邱少云的
光辉形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生反馈并圈出“纹丝不动”一词。)
师:纹丝不动这个词,我们在邱少云潜伏的时候读到过它,在邱少云被火包住的时候读到过它,也在邱少云壮烈牺牲的时刻强烈地感受过它。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的。
(学生快速默读,并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生: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被敌人发觉。
师:这位同学是从原因的方面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板书:原因)
……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的。
生: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我几乎找不到他。
师:老师发现他是从表现这个角度来说纹丝不动的。(板书:表现)
……
师:同学们,这就是艰苦卓绝的纹丝不动;这就是意义重大的纹丝不动,这就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纹丝不动!纹丝不动,是邱少云的光辉形象,纹丝不动,是邱少云的伟大壮举。
『思绪』“简约”的语文课是有深度的课堂,是有语文味的课堂。盲目追求课文教学的“厚重”固然不可取,特级教师孙双金说的“上课如登山,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应该引领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智慧的高山。”是的,一节语文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知识增长了,情感发展了,智慧碰撞了,人格砥砺了,使语文课堂充满张力,简出语文好味来啊!
一、把准脉——删繁就简三秋树
㈠精简目标,让每一个环节慧意玲珑
『案例』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抓住三个目标进行教学,首先学好生字词,重视识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倡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次是指导学生自我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兴趣;第三理解并练写,围绕“祖父的园子该种些什么”展开教学,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受到思想启迪的基础上进行习作,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
『思绪』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完成语文任务,语文课必须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仍然需要有“语文味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净化课堂目标。我们说,简单教语文,首先要明确目标。教师要抓语文学习的大目标,在各个学段都不忘紧扣“识字”、“写字”、“阅读”、“习文”这四大块。语文课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儿”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删繁就简一树花”,达到课堂目标最优化。
㈡精简手段,让语文因朴素而优雅
『案例』《鸟的天堂》是一篇篇幅很长的文章,以前听过一堂公开课,这位老师处理得格外“简洁”:先引导学生倾听清脆的鸣声,继而阅读课文将鸟的形象转化为文字,再观赏百鸟图。然后讨论三个问题:“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它“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把声音、文字、图画三者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讨论,对课文内容便有了深切的感悟和体验。你看,一阵鸟声、一幅画,三个问题,多么简洁,多么清晰,孩子们从从容容地读懂了课文,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
当然,语文课堂并不排斥现代教育技术,而要“用在当用时”,“止于当止时”。实际上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如使用不当,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想象,扼杀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力。
『思绪』当下的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成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大展台。声、光、电齐上,图、文、像兼备。似乎不用现代化的设备,该教师就落后,这节语文课就陈旧。于是乎,我们的语文课就成了大杂烩,语文老师也被人讥为“肥了别人的田”。在教学杂志上看过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等名师的教学实录,看完后我会发出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慨。他们的课堂,基本没有现代教育手段,只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让语文绚丽多彩、精彩纷呈。尤其让人钦佩的是,他们教学语言清新、质朴,没有华丽精致的辞藻,没有气势如虹的排比,但是学生却在他们的带动下充分地说,投入地读。让学生动起来,却看不见教师过多自我的痕迹,课堂行云流水都是学生的云与水,而不是教师自身的流水。这种朴素的美,是真正的大美!
二、把“写”挤进课堂
『案例』——《掌声》课堂教学片段
老师在学生感悟文本之后深情地说:“英子改变了她的生活态度,也改变了她的命运。高二时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高中毕业那年,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英子说她忘不了掌声。同学们,这里提到的掌声仅仅是指那次演讲会上的两次掌声吗?”
生1:“不,这是伴随她一生的掌声。”
生2:“这是鼓励。”
师:“这掌声代表的是什么?你对掌声有什么新的感受?根据老师给你的句式写一写。”
(1)掌声是
(2)当——————————————————的时候,我们
(3)——————————————————
生1:掌声是爱,是对英子的鼓励。
生2:掌声是鼓励,当朋友成功的时候,我们不要吝惜掌声。
生3:当英子快乐的时候,我们也为她高兴。
生4:生命需要掌声。
……
『思绪』语文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课程,我认为这个“基”就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基本语文素养,课堂小练笔是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的重要语言实践形式,老师请学生根据给出的句式,写一写你认为掌声代表什么,……多么清丽的文字,营造了语文课堂的新境界:自然、简朴;真实、有效。学生在写中提高了语文素养,也表达着一种情感。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上才会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
三、“简”出语文好味来,她是一种深度
『案例』《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不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邱少云的英雄形象;不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更无法解读邱少云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仔细地、深入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最能反映邱少云的
光辉形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生反馈并圈出“纹丝不动”一词。)
师:纹丝不动这个词,我们在邱少云潜伏的时候读到过它,在邱少云被火包住的时候读到过它,也在邱少云壮烈牺牲的时刻强烈地感受过它。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的。
(学生快速默读,并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生: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被敌人发觉。
师:这位同学是从原因的方面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板书:原因)
……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的。
生: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我几乎找不到他。
师:老师发现他是从表现这个角度来说纹丝不动的。(板书:表现)
……
师:同学们,这就是艰苦卓绝的纹丝不动;这就是意义重大的纹丝不动,这就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纹丝不动!纹丝不动,是邱少云的光辉形象,纹丝不动,是邱少云的伟大壮举。
『思绪』“简约”的语文课是有深度的课堂,是有语文味的课堂。盲目追求课文教学的“厚重”固然不可取,特级教师孙双金说的“上课如登山,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应该引领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智慧的高山。”是的,一节语文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知识增长了,情感发展了,智慧碰撞了,人格砥砺了,使语文课堂充满张力,简出语文好味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