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onba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为基础,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教学及学习方式。
  我国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例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系统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我们还缺乏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具体指导理论和可供参照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许多农村数学教师对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感到无所适从。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和不足产生的原因,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开展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我们在重庆市永川区汇龙小学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的实验,初步总结出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即“树立合作意识,遵守合作规则,遵循五大原则,实现两种评价”。
  
  一、树立合作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学校作为一个社会性群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以使学生产生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与他人友好而有效地合作,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实验前,可以在班上举行拔河比赛,介绍很多通过合作取得成功的事例,让他们在亲身体验并深刻领悟到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即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帮助。
  
  二、遵守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规则是小组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让学生参与制订工作,师生一起讨论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规则。师生一起讨论,可以使小组规则得到学生的认同与理解,并愿意主动执行自己所承诺过的规则。如:小组合作学习规则
  1.每位小组成员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讨论。
  2.每位小组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提供自己的观点,尽可能为小组讨论作贡献。
  3.每位小组成员在发言时,应该控制好时间,做到言简意赅。
  4.未经允许,不得发言。
  5.当小组某一成员发言时,其他组员应该认真聆听,做到不插嘴,等到他人发言完毕时,方可进行补充、评价。
  6.每位小组成员在发言时,应该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做到既能让小组内其他成员听到,又不影响其他小组的讨论。
  7.在请教教师之前,应该先请求小组其他成员帮忙。
  8.不讨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9.当某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后,小组其他成员有义务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10.让学习有困难,对问题理解不透彻的成员先发言,并做好记录,由小组讨论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确保让每个成员都能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原因。
  
  三、遵循五大原则
  
  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来进行的,因而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根据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讨论问题应当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一般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无法较好地完成,而合作学习小组通过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和互相交流能够完成或更好地完成。问题不能太难,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但也不能太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决,否则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有难易适度才会激发出学生合作的潜力,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二)趣味性原则
  根据《标准》要求,在选择和设计数学问题时,我们充分利用了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资源,尽量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一定的诱惑性,通过有关的实物、图形、表格等形象化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经探索就能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联想、思考、推理和论证等,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当学生探索出圆的画法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老师要在操场上画半径是2米的圆,让小朋友站在圆圈上活动,但是学校没有这么大的圆规,你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产生了浓厚的探索欲望,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阶梯性原则
  教师在设置数学讨论题时,要尽可能从多角度设问,设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具有阶梯性,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比如,在讲授完分数应用题后,为了使学生及时熟悉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我们设置了以下合作题目:
  a.学校有苹果树20棵,梨树15棵。
  (1)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2)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
  (3)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
  (4)梨树是苹果树的几分之几?
  (5)苹果树比梨树多几分之几?
  (6)梨树比苹果树少几分之几?
  b.甲数是20,乙数比甲数少5。
  (1)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2)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3)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
  (4)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这些题由易到难,具有一定的阶梯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即可总结出这类题的解题方法。
  
  (四)开放性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还要吃透学生,精心设计既有联系性又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学生掌握了圆的画法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怎样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怎样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道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有难度,但在小组的讨论、交流、操作下,最终大家一起解决了问题。
  
  (五)实践性原则
  选择和设计的数学问题,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它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抽象、概括后变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它也可以是一些现象或者数据,经过大量的感知、实验、归纳后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设计的问题最好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发现所获取的信息的规律性,进而继续探索得到正确答案。比如对新授课内容“圆的认识”,教师若直接告诉学生“圆的所有直径和半径都相交于一点”,学生接受起来太抽象,不容易真正理解。教师若先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反复折叠的方式发现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再告诉他们这些折痕及交点的名称,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四、实现两种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从而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指明方向。《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因此在实验中,我们设计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
  它主要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根据制订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从以下方面的表现情况对小组进行评价:1组织:组长能否快速高效地组织好成员,分配好角色;2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能否严格遵守小组合作规则;3纪律:小组成员能否专心学习;4答题:小组讨论结束后,小组成员能否积极主动、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思路清晰、声音响亮;5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多样,能否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评价的方式是打等级,评价之前教师为学生制订了等级评价原则,每次讨论后通过小组内自评与小组间互评的方式对他们的表现情况打出等级,每个星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总结,评选出优秀小组,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表现差的小组给予鼓励,指出不足的地方,以便下次改正。
  
  (二)终结性评价
  每次测验之后教师对小组的成绩进行评定,具体方法是:在每次测试前,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标准分,只有当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达到标准分才能得到奖励,奖励的方法是在每个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加5分作为本次考试总分。制订标准分的依据是:上次考试成绩,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以及试卷的难易程度。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且实现目标的难度也不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态度有了较大的改善。他们在课前能够主动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教师提问。为了达到小组的合作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常常互相辅导、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这就使得成绩较差的学生的焦虑心理大大降低,使他们感到自己和别人一样,也拥有成功的可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由此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相应的任务,每个成员的表现都会影响小组的成绩,这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组活动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一员,从而增强他们对小组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因此,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他们也就愿意学习、主动学习。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远远高于采用传统方法教学的对比班的学生。
  其次,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了很大进步。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分组时遵循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就使得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成绩水平、不同认知风格、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这些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方式,他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通过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比以前灵活,学习方法也就有了很大进步。
  再次,学生的合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学会了如何大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了尊重、关心他人,自律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实验班的纪律明显比对比班好。
  最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由于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又掌握了很好的合作技能,因此,全班的数学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每次测验各项指标都要高于对比班。在期末考试中,实验班的及格率、优秀率与平均分均高于对比班5—10个百分点。可见,只要教师组织适当,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训练,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是能够实施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沈坤华.合作学习——一种有效学习的策略[J].学科教育,2004.7:39-40.
  [4]杜玉祥,马晓燕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5]邱云菊.“小组合作学习”热现象背后的冷思考[J].基础教育,2008.9.
  [6]郑毓信,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现代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7]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J].学科教育,2000.2:1-6.
  [8]苏军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实验研究(硕士论文).2005.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校内项目“重庆永川区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其他文献
增生前列腺也叫前列腺肥大,在临床方面该病症的主要特征就是排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一般来说患有前列腺增生的人会出现两种病状,一种是梗阻症状,另一种是刺激症状.前者主要表
期刊
摘要: 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本文阐述了教师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文化教育数学修养    一、对数学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索的必要性    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数学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用数学的观点观察
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主要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正常的教学工作,二是总复习。下面我谈一谈在这两个方面的教学体会。    一、教学工作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如下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增强数学教学机智,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以期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
摘要: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师所创设的数学情景。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师如何创设初中数学情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景创设要求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笔者试从初中数学情境
一、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入“■ ■”后提问:“■与■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学生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没有了解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趣引新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