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了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bcn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地区初中段现普及了人教实验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初次接触了“新闻”这一文体,对于陌生的文体,书中介绍为: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这段话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理解并不深刻。而文中两篇例文也都没有很好体现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因此,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的掌握程度在教师心中觉得与原定的教学目标(理解新闻这一体裁,并能熟练运用)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决定利用练笔来进行感性的认识。
  学生例文如下:
  本班讯(班级通讯员:某某某)昨日,艳阳高照,我校举行了“高王中学运动会”,我班运动员们全力奋战,严同学不幸负伤,但最终我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班委代表班级慰问了伤员,带去了班主任的关心和同学们的问候。
  昨日,我校举办的校运动会在第七小学的操场上顺利举行。全校运动员们为了争得班级荣誉,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整个运动场上气氛非常热烈,融洽。大家的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班的运动员不愧是运动场上的健儿,喜报频频传向班级大本营。啦啦队们的劲也更足了,但可惜的是女同学严同学在400米短跑中,求功心切,不慎摔倒了。被跑道上的小石子擦伤了腿,血水渗出了皮肤。但她很勇敢,忍痛爬起来接着跑,仍然取得了该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赢得了阵阵喝彩。在十多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取得了校团体第二名的佳绩。比赛结束了,班委们不顾劳累陪同严同学回家,班长和副班长仔细询问了她的腿伤,并代表全班同学为她争得班级荣誉而表示感谢。严同学激动地说:“为班争光这是我应该做的,受点小伤不算什么,谢谢同学们对我的关心。”严同学的父母对此表示支持与理解。
  “高王中学运动会”在昨日下午圆满落幕。
  如此熟悉的“新闻”,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了。对于初次的写作练习,学生能写得如此精道、老练确实是出乎意料。归功于什么呢?这不是他们自己写的,完全模仿自报刊中的新闻,而且模仿物惟妙惟肖。很多教师也曾经引导学生去模仿报刊中的新闻学写这一文体。这当然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我想这是不是显得太概念化,太框架化了呢?虽然新闻有着它固有的模式,但能否让初学的人注入一些自己的语言,提倡一些创新的写法,更或者去冲破一下新闻固有的传统模式呢?学生的写法是否太死板了?
  即使现在的教育中融入了创新,鼓励着创新。但在潜意识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仍然在模仿着前人。学生如此,错不在于他们。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纯真,变得深沉老练?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育中我们已能找到蛛丝马迹。
  人文教育下的作文,教师们仍然看重文章的结构,强调的是写作的“技术”。如何去开头、如何去结尾、甚至如何去承上启下。这是不是依然倾向于一种“模式”,一种“框架”呢?于是我们放眼学生的作文,文中的主人公或是在岸上游泳,或是尸伏不起,没有真情实的流露。模式、框架下的文章显得干巴、空洞、乏味。语言开始公式化,人物脸谱化,情感单一化,事件典型化。比如:“太阳”是热情、光明、希望的象征,提到“秋天”就应该是萧条、伤感的,而“蜜蜂”是勤劳的代名词。
  中央少儿频道晚18:00档左右有一个节目是儿童的表演秀。节目中的小朋友年纪有些只有四、五岁,但是他们出场时,从主持人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看出,他们说话是一套一套的,拿腔拿调,当主持人向一个只有四岁的小男孩问道:“这次比赛你如果失败了,会不会哭啊?”他回答:“我不会,失败并不可怕。跌倒了我会再爬起来,来参加第二次的比赛。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在这样的问答中,你能感受到作为一个孩子他原本应该有的天真活泼的个性吗?是否显得太少年老成了,或者我们确切的讲应该是“儿童老成”吧。这是不是家长或者幼儿园的老师加在他们身上的语言枷锁,思想的牢笼呢?如果在这样一次难得的锻炼中让他用自己的思想去面对,用自己的话去表达内心的想法,那该是多好啊!而我们成年人剥夺了他们这种权力。
  所以作为一位教师,应更使自身脱离于千人一面的模式化语言,给学生更大的创新空间,也能更好的引导孩子们走出误区,开创他们自己崭新的天地。
其他文献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又称为创新思维,主要体现为标新立异。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收敛思维),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性上。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第三,创造性思维与想象紧密联系。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参与创造性思维之后,能够结合过去的经验,在想象中形
期刊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体系,是搞好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制度保障  1、强调课堂秩序。新课程虽然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但决不意味着学生随随便便想怎样就怎样。课堂秩序和学生的自主并不矛盾,而是像法制和民主一样相辅相成。大班额要实施新课程教学,比小班额更加要求良好的课堂秩序。只要课堂秩序好了,学生自觉性得到很好的培养,即使不举手就发言,课堂秩序也不会乱,反而显得思维活跃。  2、编排座位时,采用好差相
期刊
一、音量高低适用   有些老师教学时,为了想让学生听得清楚,尽量提高音量。实际上,课堂教学语言音量太高,反复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会形成疲劳,时间长了,注意力容易分散。也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有少数学生在下面小谈小说,老师一时没有去处理他们,便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嗓音去盖过他们的声音,因而音量放大。而有些老师授课时,音量太低,学生听起来费力,甚至有些话听不清楚,学生不能全部听清老师所讲的内容,自然不能取
期刊
农村中学生质朴、纯性的一面,决定着这个群体的文质清新纯净,但他们生活阅历贫乏,使得他们的创作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中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说,望题兴叹,脑袋一片茫然。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生动的文章呢?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化叙述语言为描写语言  学生词汇的贫乏,使其在进行对人物或者事物的描写上习惯于平铺直叙,当我们把
期刊
读好文章,如饮啍酒,久而弥笃。精妙的评语,同样使人如沐春风。它不但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明确改进方向,使得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写作文评语时,一定要注意字斟句酌,用心去写。既要讲求评语的实效性和艺术性,又要充分挖掘学生作文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在评语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激发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因此
期刊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  首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是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的热心辅导者,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随意批评、讽刺、挖苦学生,致使他们不敢说话。相反,要耐心引导和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教师应是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只有师生处在一个平等地位进行研讨、争论,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  二、
期刊
环境是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之一,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不论是散文还是小说诗歌,都有部分环境描写,对环境描写的考核也是高考考点之一,因此,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归类很有必要。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让故事的发生显得自然。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
期刊
一、语言训练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
期刊
一、钻研教材,引入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
期刊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成形,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硬灌,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枯燥无味的“苦学”,就会导致学生 “ 畏学”“拒学”。因此,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氛围,使他们变苦学、畏学、拒学为想学、乐学、勤学。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那么,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