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具体知识。高中经济生活教材文本排列的逻辑结构是: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主线和核心内容,阐述国家、企业、个人三个行为主体在国内与国外两种市场平台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项活动,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种排列虽然暗含着市场经济这一主线,但是学生学完后并不能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统领知识,更不能用知识指导自己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所以我们有必要将教材重新整合、拓展、重构,让学生以项目引领的方式进行学习,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同时获得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经济生活教材直到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提出“市场经济”这一概念。其实,学生学完后,其知识和思想并未真正走进去,仅仅是肤浅地、片段式地知道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大量的相关知识及思想仍被搁置在教材的各个角落。本文以“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项目主题,从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三个维度对经济生活的文本进行有效的、全新的整合与重构,以期达到用一根红线串起四散的珍珠的效果。
一、市场经济的内涵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内涵是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两只手”。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只手的作用,需要对前面的知识进行整合,否则就是空洞的、机械的知识,只会停留在脑海中而不会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市场调节的知识需要整合第一单元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信用卡、支票和外汇,商品价格的形成与波动(价值规律),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消费观念等知识。因为货币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基础,供求与价格的双向制约是市场调节的两大机制,消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对于宏观调控的知识需要整合第三单元财政与税收的知识,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为此必须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同时维护社会公平,也是弥补市场经济缺陷的重要举措。财政和税收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才会有厚度地掌握市场经济的内涵,就像压缩饼干遇水才会发酵膨胀一样,思维上也才更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完善是其内在所包含的各个要素的完善。
1.制度的完善及作用。
(1)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确保方向,促进公平,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2)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组织、管理)和企业破产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活力,增强竞争力。
(3)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规范行为,维护权益,促进和谐。
(4)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发挥市场作用。
2.市场主体的规范。
(1)国家是社会再生产的调控者和引导者,要通过科学地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维护社会公平,为社会再生产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2)企业(国企、非公、大中型、小微)是社会再生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市场竞争中应制订正确的经营战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是企业生产必须依据消费者个人消费需求和国家宏观政策。
(3)个人(劳动者、消费者、经营者、投资者、纳税人)。劳动者是企业生产必须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过程的主力军,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实现就业,才能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作为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引导企业生产,发挥对生产的积极反作用,并且其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直接影响着消费水平,制约着企业生产。投资者要规范投资,纳税人要依法纳税。
3.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必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商品及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规范市场秩序。必须完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加强社会信用监督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4.宏观调控的科学。
国家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更科学合理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此,可以结合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拓宽政治学科的社会热点资源,使学生紧跟时代的脉搏。
经过这样的整合,把散布在教材各个角落的知识按照其内在逻辑架构起来,学生会感到知识的丰满和实在。原来的“乱花渐欲迷人眼”变成现在的“有纲有目,纲举目张”。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中前进的。
需整合的知识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转变对外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学会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维护我国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协调发展。
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的知识和使命就有了方向性和动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会悄然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整合最好在学生学完文本后进行,因为教材文本自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是让学生用另一种方式去学习,创新学习方式,深刻理解教材,掌握实践本领。
一个好的项目就是一个好的学习课题,可以克服很多传统教学的弊端,真正实现“生本、效本、能本”的有效课堂。
经济生活教材直到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提出“市场经济”这一概念。其实,学生学完后,其知识和思想并未真正走进去,仅仅是肤浅地、片段式地知道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大量的相关知识及思想仍被搁置在教材的各个角落。本文以“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项目主题,从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三个维度对经济生活的文本进行有效的、全新的整合与重构,以期达到用一根红线串起四散的珍珠的效果。
一、市场经济的内涵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内涵是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两只手”。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只手的作用,需要对前面的知识进行整合,否则就是空洞的、机械的知识,只会停留在脑海中而不会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市场调节的知识需要整合第一单元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信用卡、支票和外汇,商品价格的形成与波动(价值规律),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消费观念等知识。因为货币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基础,供求与价格的双向制约是市场调节的两大机制,消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对于宏观调控的知识需要整合第三单元财政与税收的知识,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为此必须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同时维护社会公平,也是弥补市场经济缺陷的重要举措。财政和税收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才会有厚度地掌握市场经济的内涵,就像压缩饼干遇水才会发酵膨胀一样,思维上也才更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完善是其内在所包含的各个要素的完善。
1.制度的完善及作用。
(1)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确保方向,促进公平,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2)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组织、管理)和企业破产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活力,增强竞争力。
(3)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规范行为,维护权益,促进和谐。
(4)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发挥市场作用。
2.市场主体的规范。
(1)国家是社会再生产的调控者和引导者,要通过科学地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维护社会公平,为社会再生产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2)企业(国企、非公、大中型、小微)是社会再生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市场竞争中应制订正确的经营战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是企业生产必须依据消费者个人消费需求和国家宏观政策。
(3)个人(劳动者、消费者、经营者、投资者、纳税人)。劳动者是企业生产必须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过程的主力军,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实现就业,才能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作为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引导企业生产,发挥对生产的积极反作用,并且其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直接影响着消费水平,制约着企业生产。投资者要规范投资,纳税人要依法纳税。
3.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必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商品及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规范市场秩序。必须完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加强社会信用监督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4.宏观调控的科学。
国家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更科学合理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此,可以结合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拓宽政治学科的社会热点资源,使学生紧跟时代的脉搏。
经过这样的整合,把散布在教材各个角落的知识按照其内在逻辑架构起来,学生会感到知识的丰满和实在。原来的“乱花渐欲迷人眼”变成现在的“有纲有目,纲举目张”。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中前进的。
需整合的知识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转变对外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学会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维护我国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协调发展。
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的知识和使命就有了方向性和动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会悄然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整合最好在学生学完文本后进行,因为教材文本自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是让学生用另一种方式去学习,创新学习方式,深刻理解教材,掌握实践本领。
一个好的项目就是一个好的学习课题,可以克服很多传统教学的弊端,真正实现“生本、效本、能本”的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