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数学课堂源于生活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4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数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是活的、富有生活力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自主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1、创设导入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景,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
  2、创设问题情景。在数学的教学中,将数学问题的设置与解决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把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有利干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3、创设参与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现实的感觉,学生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将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堂中,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相符,使学生能自己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这样的一堂课无疑是最成功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二、运用生活原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学习水平
  1、运用生活实物,数学探究具体化。
  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首先运用身边经常接触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乐中的饮料等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我取出6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6立方厘米,然后取出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6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紧接着再取六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两层,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观察它的长、宽、高与体积。经过以上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得出最终的结论: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这一过程,我边指导学生操作,边指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的板书,这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这样能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2、借助生活实例,数学探究合作化。
  数学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者是揭示出的规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敢于捕捉、获取、积累知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和起点。因此在教学中从生活中学,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教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就一定能让学生亲近数学,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3、利用生活经验,数学探究生活化。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于理解,更能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經验,探究出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建立数学中凑整简算的思想,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因此我们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其他文献
<正>1、白芍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芍药Paeonia lacttiflora Pall.的干燥根。(1)产地。主产于浙江东阳、安徽亳县,四川中江、贵州,山东等省。均系栽培。(2)产地加工。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影响与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我院186例行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3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93例,预写见性护理)。观察并
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却不可避免地出现差生。我们教师应重视这一正常的教育现象,针对产生差生的千差万别的原因,对症下药,满腔热血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进而达到转化的目的,下面浅谈对差生的转化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建立深厚的“师生情”,作为转化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最主要的就是要
研究利用聚烯丙基胺盐酸盐与SiO2纳米粒子在有机玻璃片表面的静电自组装来进行超亲水防雾改性。水接触角分析显示随着双电层数目的增加,有机玻璃的亲水性明显改善,并在20双电
目的:总结分析析CT增强扫描密度测量在鉴别诊断甲状旁腺腺瘤、甲状腺和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64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摘 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地理的空间性、抽象性更加直观;人文性、景观性、艺术性更加生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使学生在一个新的平台中宽松、活泼地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直观 生动 高
【摘 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类综合大专业院所开设的一门课学科,其性质不仅理论性强,运用性也比较强。汉语言文学的运用性,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相关。其运用性,不仅侧重对理论知识的客观实践,也侧重具体生活的实际应用,是多层次,多方向性的。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运用性 美学指导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从其专业名中即可得到相关的理解。首先是“语言”,然后是“文学”,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