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片能够让有效教学的种子自由生发、发展、延伸的肥沃土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永恒的追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们要一改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85-01
一、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去激发他们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整个课堂当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去理解,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得靠教师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与情感流露。比如笔者在教学《威尼斯小艇》一课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围绕“小艇”的创设问题情境,并且进行质疑;小艇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介绍呢?紧接着笔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当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后,笔者就刚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间进行讨论分析,鼓励学生多说话,说对话,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地进步。当学生一旦走入无拘无束的说话境界,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创造精神会得到大大增强。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实行开放民主式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笔者在教学《穷人》一课中,笔者先让小组讨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让小组之间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对话朗读,深入体会桑娜的善良纠结和穷人的生活困苦,在学生参与教学中,由于参与量的递进,参与难度的递进,参与主动性的递进,自我评价能力的递进,学习成绩和学习素质将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课堂语言艺术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富有科学性、艺术性,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好口语化语言、幽默化语言、情感化语言、角色化语言,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并且能提高教学质量。
(1)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绘声绘形、栩栩如生地描绘各种事物和环境,也能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地再现已经有过的或者应该有的生活;能反映具体形态的客观对象,也能表现不是形的主观情景;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笔者执教《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就按照“这个人种的葫芦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这条线索来教学的,流畅、明快,脉络分明,推理严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和谐课堂的创建,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语文课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掌握这个工具,就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自己的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教师的教学也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应当含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小学阶段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再如教学《咏梅》时开始就问学生:“公园里的梅花,你们欣赏过吗?严冬腊月开放的梅花大家看过吗等?这种真情实感除了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加以体现外,更主要的途径当然还是靠教师的口语表达。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通过创设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愿望和动机。
(1)例如笔者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笔者在导入课题后,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当你们读了这个题目后第一个想到的问题时什么;
生:我们想知道题目中的《再见了,亲人》是谁与谁再见了;为什么要再见呢
生;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描写再见的场景的呢;
笔者由这几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把握文章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不要刻意地追求标准的答案,从而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要积极引导学生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进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认知的领域上,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诵读,共鸣融入课文,提高学习效率
果戈里曾经说:“像样朗读一篇作文,需要同作者分享他那充满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主动的感受体悟,与课文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感,有效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1)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在朗读《父亲的菜园》这节课的时候,笔者的语气是庄重、严肃的,有效地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潜移默化中教师就引领他们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也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去阅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是教育的一个宗旨。比如李白的《静夜思》读的初始,笔者一般会以五言诗的相对固定的节奏来处理停顿,“低头/思/故乡”,但反复朗读感悟,读成“低头/思/故/乡”,更能表现思乡情深无处诉说的情感! 这些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性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每一个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同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一件缓慢的工程,我们绝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行之有效的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项阳. 智慧理答:精彩课堂的魅力修炼——对六位著名特级教师关于“理答行为”的访谈评析[J]. 语文教学通讯. 2009(Z3)
[2]王呈祥. 表扬与批评的外显意义、内隐意义及其对学生的影响[J]. 教育评论. 2001(02)
[3]王春艳. 小学语文课堂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崔峦. 关于改进习作教学的几点建议——在“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的发言(摘要)[J]. 小学语文教学. 2005(09)
[5]龙宝新,陈晓端. 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04)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85-01
一、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去激发他们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整个课堂当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去理解,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得靠教师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与情感流露。比如笔者在教学《威尼斯小艇》一课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围绕“小艇”的创设问题情境,并且进行质疑;小艇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介绍呢?紧接着笔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当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后,笔者就刚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间进行讨论分析,鼓励学生多说话,说对话,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地进步。当学生一旦走入无拘无束的说话境界,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创造精神会得到大大增强。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实行开放民主式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笔者在教学《穷人》一课中,笔者先让小组讨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让小组之间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对话朗读,深入体会桑娜的善良纠结和穷人的生活困苦,在学生参与教学中,由于参与量的递进,参与难度的递进,参与主动性的递进,自我评价能力的递进,学习成绩和学习素质将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课堂语言艺术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富有科学性、艺术性,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好口语化语言、幽默化语言、情感化语言、角色化语言,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并且能提高教学质量。
(1)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绘声绘形、栩栩如生地描绘各种事物和环境,也能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地再现已经有过的或者应该有的生活;能反映具体形态的客观对象,也能表现不是形的主观情景;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笔者执教《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就按照“这个人种的葫芦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这条线索来教学的,流畅、明快,脉络分明,推理严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和谐课堂的创建,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语文课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掌握这个工具,就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自己的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教师的教学也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应当含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小学阶段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再如教学《咏梅》时开始就问学生:“公园里的梅花,你们欣赏过吗?严冬腊月开放的梅花大家看过吗等?这种真情实感除了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加以体现外,更主要的途径当然还是靠教师的口语表达。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通过创设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愿望和动机。
(1)例如笔者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笔者在导入课题后,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当你们读了这个题目后第一个想到的问题时什么;
生:我们想知道题目中的《再见了,亲人》是谁与谁再见了;为什么要再见呢
生;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描写再见的场景的呢;
笔者由这几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把握文章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不要刻意地追求标准的答案,从而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要积极引导学生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进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认知的领域上,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诵读,共鸣融入课文,提高学习效率
果戈里曾经说:“像样朗读一篇作文,需要同作者分享他那充满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主动的感受体悟,与课文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感,有效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1)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在朗读《父亲的菜园》这节课的时候,笔者的语气是庄重、严肃的,有效地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潜移默化中教师就引领他们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也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去阅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是教育的一个宗旨。比如李白的《静夜思》读的初始,笔者一般会以五言诗的相对固定的节奏来处理停顿,“低头/思/故乡”,但反复朗读感悟,读成“低头/思/故/乡”,更能表现思乡情深无处诉说的情感! 这些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性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每一个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同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一件缓慢的工程,我们绝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行之有效的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项阳. 智慧理答:精彩课堂的魅力修炼——对六位著名特级教师关于“理答行为”的访谈评析[J]. 语文教学通讯. 2009(Z3)
[2]王呈祥. 表扬与批评的外显意义、内隐意义及其对学生的影响[J]. 教育评论. 2001(02)
[3]王春艳. 小学语文课堂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崔峦. 关于改进习作教学的几点建议——在“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的发言(摘要)[J]. 小学语文教学. 2005(09)
[5]龙宝新,陈晓端. 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