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韩’的概念,并不会对小说的销量有多大的帮助”
会场上郭妮的巨幅照片加上YAYA后援团的助阵,让人恍惚觉得来到了某明星的白金唱片庆祝会。
镁光灯下的焦点人物是号称“美少女作家”的郭妮。尽管似乎在近几个月各大书城的畅销书排行榜上露面不多,但出版单位宣称她今年年初到现在的六部作品全国热销205万册,单本销售量最高达40万册。
“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明星作家”,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说。7月18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联合贝塔斯曼书友会、榕树下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聚星中文网在上海主办了“郭妮作品205万销售量”庆功会暨“梦想妮世纪·与妮在一起”全国读者巡回见面活动揭幕式。
随着小说的陆续出炉,郭妮这个看起来很瘦弱,但美丽而举止优雅得体的女孩子,在外界的一些质疑声中,更被戴上了“亿元女生,抗韩英雄”的华丽光环。
在“庆功会”上,郭妮背后推手之一、榕树下及聚星中文总经理路金波(李寻欢)更表示郭妮今年图书的销售目标将冲刺500万册。随后,《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现场对他进行了采访。
“抗韩”确实有商业考虑
《瞭望东方周刊》:聚星中文网是“新华语文化”的始推动者,一直号称要以推动和挖掘优秀华语文化为己任。为什么会提出“新华语文化”这个理念,它的“新”是新在哪些方面呢?
路金波:所谓“新”只是一个代名词,它既包含一种新鲜健康的观念,也是和“旧华语文化”相对应而言的。
文化是分年龄层次的,小说也是如此。在中国,几乎每个年龄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作家和作品,但是相对来说十到十五岁这个年龄段是一个断层,几乎没有专门为这个年龄段少年写作、适合她们阅读的文学作品。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就是要打造一些适合她们阅读的精品小说,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郭妮小说的读者,半数以上集中在这个年龄段,她们找到了自己一个阅读平台,有书读了。
《瞭望东方周刊》:在提出“新华语文化”的时候,你反复强调了郭妮的小说抵制了韩流的侵袭,郭妮本人更是被冠上了“抗韩英雄”的称号。“抗韩”在“新华语文化”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郭妮的作品中有些情节和日韩小说相类似,这和“抗韩”的理念相矛盾吗?
路金波:抗韩是“新华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独特的一个诱因和结果。我们认识到“韩流”对中国青少年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郭妮小说推出之前,中国校园文学市场上充斥着韩式小说,像可爱淘等韩国少女作家在中国就很火,拥有很多的书迷。“韩流”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人生观世界观的“韩化”。
在对这种情况清醒认识下,我们又发现了郭妮小说创作风格与潜在市场之间的吻合,于是提出了“新华语文化”的理念,经过精密的市场分析和调查,并制定一系列相关产品的推广计划,借助合作几方的有力资源和推广平台,希望能推出本土自己的青少年流行文化偶像。
从今年年初开始,郭妮的六本小说总销量达到了205万册,这个数字是相当令人振奋的,说明我们的计划和理念也是相当成功的,“抗韩”成果还是显著的。
不可否认的是,提出“抗韩”这个口号,我们这些商人确实有商业考虑的。但郭妮小说的读者大多是少女,她们在购买的时候往往更多考虑的是小说内容的精彩,能够引起她们的共鸣,小说包装的精美,能够让她们心动。至于“抗韩”的概念,并不会对小说的销量有多大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小说的热销,更说明起到了抑制“韩流”侵袭的影响。
当然,一个作家,几本书,抵抗“韩流”的影响力还是小的,更何况目标读者的定位也只是十到十五岁的少女。郭妮及其小说的运作成功是一个很好的先例,接下来我们还会通过贝塔斯曼这个平台,将郭妮的作品雄向全球,使更多的人感受华语文化的魅力。
至于说情节上的类似,确实她的作品中有和日韩的一些作品似曾相识的地方,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类型化的市场环境决定的。我们的小说和日韩的小说都是面对10~15岁的少女的,这个年龄阶段少女的梦想也基本相同。因此我们只能尽量做到避免重复,但这样的重复不代表抄袭。
不是另类琼瑶
《瞭望东方周刊》:郭妮的小说都是以青春期少女的校园爱情为主线的,并且内容和情节安排上似乎有鼓吹早恋的嫌疑,这会不会对读者产生误导,形成负面影响?而且这和我们传统的反对早恋的学校教育是相背而驰的,这种冲突会不会让读者产生思想上的混乱?
路金波:这正是我要强调的:我们的小说不是言情小说,不是另类年轻的琼瑶。
古今中外的小说,免不了都是与爱情有关的,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郭妮的小说也不例外,但她是通过倡导健康的异性关系来表达爱情的。因为对异性有了好感,希望能获得异性的关注,主人公往往通过参加各式各样的竞赛,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最终成为极优秀的学生。也就是说,爱情只是小说表现主题的一个手段,主题是励志型的,通过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进而获得自身的进步。这和传统意义上的言情小说,和琼瑶小说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种积极向上的励志型的故事,能给读者特别是青春期的少女们树立进取的典范,可以引导她们有健康的心态。传统教育里对两性关系、对爱情讳莫如深,其实并不是正确的态度。
至于会不会让读者产生思想上的冲突,这是要靠她们自己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了。
《瞭望东方周刊》:小说的目标读者是10—15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一般还没有形成清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正是你们号召抵抗韩流的解释之一:怕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韩流化。这样而言,他们如何能在思想混乱中选择所谓的正确道路?
路金波:这就不是我们所能承担的义务了。每个行业有自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的责任是在健康的理念指引下,出好书,出精品书,抵制韩国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侵蚀,让我们的华语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作家和出版社不是圣人,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没办法承担更多的重任。我们在追求商业目的的同时,积极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并最终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就够了。至于会不会产生其他不利的后果,这就不是我们能力所及范围之内的事了。
“每个月写两本书”
《瞭望东方周刊》:刚刚你在发布会上宣布,郭妮平均六天就能写作一本小说,这样的创作速度是很惊人的,也是让人生疑的:六天的时间如何能保证小说的质量?她的背后是否有枪手代笔?
路金波:郭妮每天的写作时间一般都在16个小时左右,即使是在要进行新书的宣传和巡回答谢读者会期间,她也会保证留出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进行写作。她的日写作字数约1.5到2万字,保证了每个月可以写作两本书的速度。
所有的书都是郭妮亲启写作的,枪手一说没有任何根据。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郭妮身边确实有一个团体在帮助她进行创作。我们有一个编辑部的力量在背后对她进行帮助,但只是属于助手性质。
他们会通过对少女读书市场的分析,整理出一些写作素材,拟出三千字左右的写作提纲交给郭妮。至于内容的扩充,从三千字到几十万字,这中间就纯粹是郭妮个人的功力了,绝对不存在枪手代笔的情况。
采访结束之后,记者随机走访了上海书城等一些沪上规模较大的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郭妮的小说与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相比,还是少了很多。
会场上郭妮的巨幅照片加上YAYA后援团的助阵,让人恍惚觉得来到了某明星的白金唱片庆祝会。
镁光灯下的焦点人物是号称“美少女作家”的郭妮。尽管似乎在近几个月各大书城的畅销书排行榜上露面不多,但出版单位宣称她今年年初到现在的六部作品全国热销205万册,单本销售量最高达40万册。
“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明星作家”,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说。7月18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联合贝塔斯曼书友会、榕树下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聚星中文网在上海主办了“郭妮作品205万销售量”庆功会暨“梦想妮世纪·与妮在一起”全国读者巡回见面活动揭幕式。
随着小说的陆续出炉,郭妮这个看起来很瘦弱,但美丽而举止优雅得体的女孩子,在外界的一些质疑声中,更被戴上了“亿元女生,抗韩英雄”的华丽光环。
在“庆功会”上,郭妮背后推手之一、榕树下及聚星中文总经理路金波(李寻欢)更表示郭妮今年图书的销售目标将冲刺500万册。随后,《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现场对他进行了采访。
“抗韩”确实有商业考虑
《瞭望东方周刊》:聚星中文网是“新华语文化”的始推动者,一直号称要以推动和挖掘优秀华语文化为己任。为什么会提出“新华语文化”这个理念,它的“新”是新在哪些方面呢?
路金波:所谓“新”只是一个代名词,它既包含一种新鲜健康的观念,也是和“旧华语文化”相对应而言的。
文化是分年龄层次的,小说也是如此。在中国,几乎每个年龄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作家和作品,但是相对来说十到十五岁这个年龄段是一个断层,几乎没有专门为这个年龄段少年写作、适合她们阅读的文学作品。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就是要打造一些适合她们阅读的精品小说,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郭妮小说的读者,半数以上集中在这个年龄段,她们找到了自己一个阅读平台,有书读了。
《瞭望东方周刊》:在提出“新华语文化”的时候,你反复强调了郭妮的小说抵制了韩流的侵袭,郭妮本人更是被冠上了“抗韩英雄”的称号。“抗韩”在“新华语文化”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郭妮的作品中有些情节和日韩小说相类似,这和“抗韩”的理念相矛盾吗?
路金波:抗韩是“新华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独特的一个诱因和结果。我们认识到“韩流”对中国青少年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郭妮小说推出之前,中国校园文学市场上充斥着韩式小说,像可爱淘等韩国少女作家在中国就很火,拥有很多的书迷。“韩流”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人生观世界观的“韩化”。
在对这种情况清醒认识下,我们又发现了郭妮小说创作风格与潜在市场之间的吻合,于是提出了“新华语文化”的理念,经过精密的市场分析和调查,并制定一系列相关产品的推广计划,借助合作几方的有力资源和推广平台,希望能推出本土自己的青少年流行文化偶像。
从今年年初开始,郭妮的六本小说总销量达到了205万册,这个数字是相当令人振奋的,说明我们的计划和理念也是相当成功的,“抗韩”成果还是显著的。
不可否认的是,提出“抗韩”这个口号,我们这些商人确实有商业考虑的。但郭妮小说的读者大多是少女,她们在购买的时候往往更多考虑的是小说内容的精彩,能够引起她们的共鸣,小说包装的精美,能够让她们心动。至于“抗韩”的概念,并不会对小说的销量有多大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小说的热销,更说明起到了抑制“韩流”侵袭的影响。
当然,一个作家,几本书,抵抗“韩流”的影响力还是小的,更何况目标读者的定位也只是十到十五岁的少女。郭妮及其小说的运作成功是一个很好的先例,接下来我们还会通过贝塔斯曼这个平台,将郭妮的作品雄向全球,使更多的人感受华语文化的魅力。
至于说情节上的类似,确实她的作品中有和日韩的一些作品似曾相识的地方,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类型化的市场环境决定的。我们的小说和日韩的小说都是面对10~15岁的少女的,这个年龄阶段少女的梦想也基本相同。因此我们只能尽量做到避免重复,但这样的重复不代表抄袭。
不是另类琼瑶
《瞭望东方周刊》:郭妮的小说都是以青春期少女的校园爱情为主线的,并且内容和情节安排上似乎有鼓吹早恋的嫌疑,这会不会对读者产生误导,形成负面影响?而且这和我们传统的反对早恋的学校教育是相背而驰的,这种冲突会不会让读者产生思想上的混乱?
路金波:这正是我要强调的:我们的小说不是言情小说,不是另类年轻的琼瑶。
古今中外的小说,免不了都是与爱情有关的,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郭妮的小说也不例外,但她是通过倡导健康的异性关系来表达爱情的。因为对异性有了好感,希望能获得异性的关注,主人公往往通过参加各式各样的竞赛,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最终成为极优秀的学生。也就是说,爱情只是小说表现主题的一个手段,主题是励志型的,通过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进而获得自身的进步。这和传统意义上的言情小说,和琼瑶小说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种积极向上的励志型的故事,能给读者特别是青春期的少女们树立进取的典范,可以引导她们有健康的心态。传统教育里对两性关系、对爱情讳莫如深,其实并不是正确的态度。
至于会不会让读者产生思想上的冲突,这是要靠她们自己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了。
《瞭望东方周刊》:小说的目标读者是10—15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一般还没有形成清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正是你们号召抵抗韩流的解释之一:怕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韩流化。这样而言,他们如何能在思想混乱中选择所谓的正确道路?
路金波:这就不是我们所能承担的义务了。每个行业有自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的责任是在健康的理念指引下,出好书,出精品书,抵制韩国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侵蚀,让我们的华语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作家和出版社不是圣人,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没办法承担更多的重任。我们在追求商业目的的同时,积极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并最终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就够了。至于会不会产生其他不利的后果,这就不是我们能力所及范围之内的事了。
“每个月写两本书”
《瞭望东方周刊》:刚刚你在发布会上宣布,郭妮平均六天就能写作一本小说,这样的创作速度是很惊人的,也是让人生疑的:六天的时间如何能保证小说的质量?她的背后是否有枪手代笔?
路金波:郭妮每天的写作时间一般都在16个小时左右,即使是在要进行新书的宣传和巡回答谢读者会期间,她也会保证留出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进行写作。她的日写作字数约1.5到2万字,保证了每个月可以写作两本书的速度。
所有的书都是郭妮亲启写作的,枪手一说没有任何根据。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郭妮身边确实有一个团体在帮助她进行创作。我们有一个编辑部的力量在背后对她进行帮助,但只是属于助手性质。
他们会通过对少女读书市场的分析,整理出一些写作素材,拟出三千字左右的写作提纲交给郭妮。至于内容的扩充,从三千字到几十万字,这中间就纯粹是郭妮个人的功力了,绝对不存在枪手代笔的情况。
采访结束之后,记者随机走访了上海书城等一些沪上规模较大的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郭妮的小说与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相比,还是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