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学者吕渭源认为:体就是身体,体己;验就是检验,证实;体验即是“以身体之”,“设身处地”地去“证实”。也就是说体验是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体验”一词,多附着于其他名词,如道德体验、情感体验,实践体验等等。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着将体验视为一种教学手段,谈谈它在自主性阅读教学实践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
自主性阅读教学是对于传统阅读教学中重传授轻发现、重知识轻能力等缺陷的一种矫正。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自主性阅读教学有如下特点:
第一,它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主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自主性阅读教学的前提。
第二,它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独立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整个过程就是“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学生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也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第三,它强调学生的发现。自主性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自主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尽管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一无所获,但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终究会从迷惑中醒悟过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它强调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教学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认知,更注重情感,其目的具有开放性;强调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创造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独辟蹊径,自有见解,其评价具有开放性。
指导学生体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强调学生的体验,亦即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发现、感悟和创造,是适宜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它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特点:
一、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是一种个体行为,它首先是“体”,这个“体”就是学生本人,别人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学生必须进入阅读对象,亲自去感知、体味。
二、它强调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要求“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或是间接体验。没有实践,就谈不上有体验,更谈不上有独特的体验。
三、它强调学习收获的全面性、整体性。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并非一个平面结构,而是一个由字音层、意义单位、图示等多层次构成的表里相互吸纳的立体结构和弥散结构。正是由于作品的多层次构成了作品的多种类型的内容和艺术价值。传统的阅读分析,总是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条分缕析的讲解,这当然有其合理性和价值,但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是在实际的学习应用中造成内容与形式的分离:二是对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对作品的中心分析时,往往以一家之言忽略了学生的由于不同视角而产生的不同理解,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体验强调个体的感知,强调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把握,在集体交流讨论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对作品形成较为全面的把握。
四、它强调体验结果的多样性、开放性。在阅读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融进自己的情感对内容进行阐述,学生由于不同的经验、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的认识角度,往往会得到不同的感受,而这些不同的感受,都可能是作品本身所潜藏着、暗含着的种种含义。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组织学生通过每一个独特个体的感受交流,融合既含学生主观感受又符合作品主旨原貌的群言众议,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就阅读的本质来说,它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精神的自由交流,它不是教师的讲授能够完成的,必然是学生的体验。就知识的构建与能力的提高来说,学生通过体验的发现更有效果。任何一个学生,无论他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生或是差生,他的学习上的进步,都是由于他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表现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结合物的新思想,这种新的思想,或者本身就是感悟,或者它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感悟的过程。体验就是这种感悟的基础。自主性教学特点与体验的功能是惊人的一致。这也就是体验成为自主性阅读教学的核心手段的一个根本原因。
以体验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可作如下图示:
学生行为:阅读——直感——反思——感悟
(接受信息) (调动经验形成认识)(观照错误积极调整)(形成新的思想认识)
教师行为:组织阅读——先行导引——组织讨论——点拔评判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在教师的组织下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积极调动自己的经验和积累,展开联想,进行分析或推理,从而对阅读对象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感受可能是认知,可能是情感,可能是美感,还可能是其他方面的感受。在老师的组织下,全体同学都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思想,研讨疑难,从而观照自己的错误。进而反思,形成正确的认识,可称之为感悟。这样就基本上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教师的行为是辅助性的,这也教师在自主性教学中的地位决定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学习的先行者、组织者、辅导者的身份出现的,其根本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生感悟的条件。当学生对一篇陌生的文章无所适从时,教师作为学习的先行者,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正确途径;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作为学习的辅导者,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拔;在学习讨论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高效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活动。
我们以新教材语文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为例,谈一谈体验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效果。本单元为唐宋诗词,适合让学生进行体验,从中吸取营养。就体验的内容来说,可以大略分为三类:一为了解,包括诗词的文体知识如诗词演变、格律、作家等;一为分析,包括诗词的语言、构思、表现手法、风格等;一为品味感受,包括品味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等。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诗词的多层次的美,我们在教学中作如下安排:
本单元采取单元教学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享受美感。教学分为三种课型:起始课、研讨课和总结课。起始课是单元教学的开始,在这个阶段,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欣赏唐宋诗词,可称之为学法课。基本步骤是:学生诵读,调动自己的经验初步理解:教师以先行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如何理解欣赏,我们借用了张必锟先生的“解读文本——再造想象客观审视”的步骤和方法,比较详细地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欣赏诗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对照,有所感悟。这个阶段为一课时。研讨课是学习的发展,也是自主学习的重点。用三课时。基本步骤是:1、学生自读,结合学法,调动经验,展开联想,深入体味,有所认识,用三课时;2、师生交流探讨,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诵读,或解析,或欣赏,可演讲、可辩论,可争执,教师参与其中,相机点拔,变模糊为明晰,变对立为统一,变单一为多样,变平面为立体,用三课时;3、学生回顾与反思,学生在回顾中知不足,在反思中有感悟,使能力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启迪。用一课时。总结课是学习的上一阶段的总结,下一阶段的开始,用一课时。学生归纳知识,总结学法,形成文字,进行积累,成为自身知识能力的一部分。课后布置学生就自己认识最深刻的某一个方面写一篇研究性的小论文。
经过三个学年的试验,我们发现实验班与控制班有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更好,独立思考的意识更强,自学能力有明显的优势,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主性阅读教学是对于传统阅读教学中重传授轻发现、重知识轻能力等缺陷的一种矫正。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自主性阅读教学有如下特点:
第一,它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主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自主性阅读教学的前提。
第二,它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独立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整个过程就是“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学生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也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第三,它强调学生的发现。自主性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自主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尽管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一无所获,但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终究会从迷惑中醒悟过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它强调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教学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认知,更注重情感,其目的具有开放性;强调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创造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独辟蹊径,自有见解,其评价具有开放性。
指导学生体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强调学生的体验,亦即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发现、感悟和创造,是适宜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它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特点:
一、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是一种个体行为,它首先是“体”,这个“体”就是学生本人,别人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学生必须进入阅读对象,亲自去感知、体味。
二、它强调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要求“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或是间接体验。没有实践,就谈不上有体验,更谈不上有独特的体验。
三、它强调学习收获的全面性、整体性。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并非一个平面结构,而是一个由字音层、意义单位、图示等多层次构成的表里相互吸纳的立体结构和弥散结构。正是由于作品的多层次构成了作品的多种类型的内容和艺术价值。传统的阅读分析,总是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条分缕析的讲解,这当然有其合理性和价值,但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是在实际的学习应用中造成内容与形式的分离:二是对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对作品的中心分析时,往往以一家之言忽略了学生的由于不同视角而产生的不同理解,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体验强调个体的感知,强调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把握,在集体交流讨论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对作品形成较为全面的把握。
四、它强调体验结果的多样性、开放性。在阅读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融进自己的情感对内容进行阐述,学生由于不同的经验、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的认识角度,往往会得到不同的感受,而这些不同的感受,都可能是作品本身所潜藏着、暗含着的种种含义。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组织学生通过每一个独特个体的感受交流,融合既含学生主观感受又符合作品主旨原貌的群言众议,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就阅读的本质来说,它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精神的自由交流,它不是教师的讲授能够完成的,必然是学生的体验。就知识的构建与能力的提高来说,学生通过体验的发现更有效果。任何一个学生,无论他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生或是差生,他的学习上的进步,都是由于他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表现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结合物的新思想,这种新的思想,或者本身就是感悟,或者它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感悟的过程。体验就是这种感悟的基础。自主性教学特点与体验的功能是惊人的一致。这也就是体验成为自主性阅读教学的核心手段的一个根本原因。
以体验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可作如下图示:
学生行为:阅读——直感——反思——感悟
(接受信息) (调动经验形成认识)(观照错误积极调整)(形成新的思想认识)
教师行为:组织阅读——先行导引——组织讨论——点拔评判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在教师的组织下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积极调动自己的经验和积累,展开联想,进行分析或推理,从而对阅读对象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感受可能是认知,可能是情感,可能是美感,还可能是其他方面的感受。在老师的组织下,全体同学都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思想,研讨疑难,从而观照自己的错误。进而反思,形成正确的认识,可称之为感悟。这样就基本上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教师的行为是辅助性的,这也教师在自主性教学中的地位决定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学习的先行者、组织者、辅导者的身份出现的,其根本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生感悟的条件。当学生对一篇陌生的文章无所适从时,教师作为学习的先行者,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正确途径;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作为学习的辅导者,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拔;在学习讨论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高效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活动。
我们以新教材语文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为例,谈一谈体验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效果。本单元为唐宋诗词,适合让学生进行体验,从中吸取营养。就体验的内容来说,可以大略分为三类:一为了解,包括诗词的文体知识如诗词演变、格律、作家等;一为分析,包括诗词的语言、构思、表现手法、风格等;一为品味感受,包括品味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等。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诗词的多层次的美,我们在教学中作如下安排:
本单元采取单元教学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享受美感。教学分为三种课型:起始课、研讨课和总结课。起始课是单元教学的开始,在这个阶段,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欣赏唐宋诗词,可称之为学法课。基本步骤是:学生诵读,调动自己的经验初步理解:教师以先行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如何理解欣赏,我们借用了张必锟先生的“解读文本——再造想象客观审视”的步骤和方法,比较详细地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欣赏诗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对照,有所感悟。这个阶段为一课时。研讨课是学习的发展,也是自主学习的重点。用三课时。基本步骤是:1、学生自读,结合学法,调动经验,展开联想,深入体味,有所认识,用三课时;2、师生交流探讨,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诵读,或解析,或欣赏,可演讲、可辩论,可争执,教师参与其中,相机点拔,变模糊为明晰,变对立为统一,变单一为多样,变平面为立体,用三课时;3、学生回顾与反思,学生在回顾中知不足,在反思中有感悟,使能力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启迪。用一课时。总结课是学习的上一阶段的总结,下一阶段的开始,用一课时。学生归纳知识,总结学法,形成文字,进行积累,成为自身知识能力的一部分。课后布置学生就自己认识最深刻的某一个方面写一篇研究性的小论文。
经过三个学年的试验,我们发现实验班与控制班有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更好,独立思考的意识更强,自学能力有明显的优势,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