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课堂”是指40分钟的室内课堂。“大社会”是指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正文以外的教材资源,也叫教材素材。这些教材素材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呈现方式丰富多样,如活动、体验等等,它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在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恰当地运用这些教材素材,服务于课堂教学,把“小课堂”和“大社会”有机统一起来,既能体现新课标的新教材观:用教材教,及新教师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又能落实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实现有效上课。所谓“有效”就是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即有效教学)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学生可持续地发展。
一、实现有效上课面临的主要问题——合理整合、运用教材资源的必要性
1.我们学校是镇级的农村中学,教材以外的校内教育资源如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和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各种教育渠道相对匮乏,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有效上课的实现。
2.农村中学生知识面较窄,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各方面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3.农村学校的教师接受各级各类新教育教学理念培训的渠道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采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出现了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
为了克服外界环境存在的不利因素,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合理整合、运用教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是势在必行。
二、实现有效上课的前提——合理整合教材资源
所谓“合理”是指所整合的教材素材,是依据新课标,从教学目标出发,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所选择的教材素材对突出学习重点与突破学习难点,表现出独特的支持性,对正文内容起到明显的学习支持作用;选择的教材素材是学生感兴趣的,有问题可想、有话可说的,它能增加学生参与的内在动因,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整合教材素材的具体方法如下:
1.重组教材素材
教材中有不少素材是带有行为指导性的,但教材素材指导原则性较强,相对缺乏生活性和针对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这样的素材要重新组合。如,在“共筑师生情感桥梁”目题下,教材在正文内容的前、后分别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前面的活动以漫画的形式形象设计了三个情境:一是老师批评小鹏做操不认真,小鹏认为老师在找他的碴儿!二是课堂上老师解几何题的方法错了,我要不要跟老师说?怎么说?三是明明是教室值日生,却被老师冤枉不打扫干净走廊垃圾。后面的活动用图表的形式设计了三个情境:一是指出老师的错误,二是对待老师的批评,三是被老师冤枉时。面对这三个待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讨论与老师沟通的方法。这个活动设计的问题涉及面广,针对性不强且原则性较强,增加了学生操作的难度。如果把两个活动进行重组,就可以降低学生的操作难度。于是,在前面活动原有设问的基础上,笔者增设了一个问题:此时,你怎样与老师沟通,既能消除烦恼,又能增加师生情感?把两个活动综合起来,既有效发掘了教材素材的内涵;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发散思维。
2.替换教材素材
对于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远离学生生活与知识背景的素材,学生往往不太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整合素材时可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素材去代替教材素材。如,在《发掘自己的潜能》的目题下,教材设计了“成功企业家用语言激励自己”和“一个孩子用沙子堆城堡激励自己”两个情境,它们都远离学生的生活,于是笔者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取代之。素材: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用12秒91,创造了中国人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的神话!成绩的背后是艰苦的训练,他以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美国跨栏王阿兰·约翰逊为学习榜样,每天都进行耐力长跑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刘翔战胜了自己的偶像。赛后记者采访刘翔的夺冠技巧时,他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会对自己说我相信我是最棒的!”设问:①刘翔有哪方面的潜能?②刘翔怎样发挥自己的潜能?
通过替换素材和设计有梯度的综合性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转换教材素材
教材素材从呈现方式上看主要是文字、图画等,这样的素材给学生以静态感。教师可以活化静态素材,真正使素材有声有色。如,在《因礼仪而优雅》目题下“常规礼仪姿态”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明确“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行走姿态”的要求和欣赏其图片的基础上,请三位学生到讲台,把三种姿态分别表演出来,其余的学生都充当评委。通过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学生的“知、行”统一起来。
4.延伸教材素材
课堂小结是整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小结操作恰当,能对该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借助教材素材进行课堂小结,即对选中的素材作适当的延伸拓展,可以使素材的效用最大化,可以实现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知识转化过程,也可以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教学设计中,用来进行课堂小结的素材是:小堂喜欢钻研电脑技术,听说制造病毒的黑客都很聪明,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技术实力。他先攻击同学的信箱,后又攻击一些知名的公司网站,竟连连得手。正当他在电脑屏幕前洋洋自得的时候,冰冷的手铐送上门来,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笔者设计增加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小堂,你将怎么做才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答:①正确对待好奇心,提高辨别觉察能力和抑制诱惑能力,学会自我保护;②遵守网络道德、友善待人;③上网要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
三、实现有效上课的落实——合理运用教材资源
1.体验式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从而推动学习价值的认同与内化,并进而体现在以后的生活之中。进入初中后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有了一定的新体验与感觉;教材出示了素材并配了相关的图画;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再写出1~2条体验。如:进入中学后,我还遇到的新鲜事,拥有的新体验有:① ; ② 。
2.讨论式
一定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离开这些载体就会导致课堂讨论的形式化,有些教材素材完全可以作为讨论的支撑点。如,在“我给老师画个像”的教学内容中,笔者选用的素材为: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讨论题:在知识的学习上,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取代老师的作用吗?
通过介入具体素材进行讨论,学生能做到有的放矢,有话可说,有效解决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3.活动式
初中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也乐于在活动中接受新知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式学习相对受学生的欢迎。根据教学实际,活动式教学从类型上可以有动手型、动脑型和动嘴型。如,在教学“感受家庭温暖”时,组织两个活动,一是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励”,二是学生写“给父母寄言”。通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感悟式
学习中真正引领学生有感而发,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目标。这些感想建立在一定的素材与情境中更现实。如,在教学《诚信的智慧》目题下的“诚实与说谎”时,笔者精选一个教材素材并增设一个问题: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她还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接诊的医生说:“你的病并不严重,只要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治好。”问题是:从医生的行为中你有何感悟?(答:①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②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这时诚实与说谎又是不矛盾的。)通过活动,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较好突破了教学难点。
5.友馈式
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起点。而学生反馈是比较真实的教学起点,有助于全面、客观地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已有经验。我们只有关注了学生的现状与需要,才能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世界文化之旅”之前,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预习题目:①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来历?有哪些传统食品?有什么习俗?②请你列举五个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③你知道哪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课前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有好有坏。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笔者对本节课做了合理的定位,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活动,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玉不雕不成器。教材素材犹如璞玉,需要我们雕琢。我们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课程标准,合理整合、开发、运用教材素材,辅助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有效上课。
(责任编辑 袁妮)
一、实现有效上课面临的主要问题——合理整合、运用教材资源的必要性
1.我们学校是镇级的农村中学,教材以外的校内教育资源如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和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各种教育渠道相对匮乏,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有效上课的实现。
2.农村中学生知识面较窄,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各方面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3.农村学校的教师接受各级各类新教育教学理念培训的渠道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采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出现了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
为了克服外界环境存在的不利因素,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合理整合、运用教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是势在必行。
二、实现有效上课的前提——合理整合教材资源
所谓“合理”是指所整合的教材素材,是依据新课标,从教学目标出发,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所选择的教材素材对突出学习重点与突破学习难点,表现出独特的支持性,对正文内容起到明显的学习支持作用;选择的教材素材是学生感兴趣的,有问题可想、有话可说的,它能增加学生参与的内在动因,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整合教材素材的具体方法如下:
1.重组教材素材
教材中有不少素材是带有行为指导性的,但教材素材指导原则性较强,相对缺乏生活性和针对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这样的素材要重新组合。如,在“共筑师生情感桥梁”目题下,教材在正文内容的前、后分别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前面的活动以漫画的形式形象设计了三个情境:一是老师批评小鹏做操不认真,小鹏认为老师在找他的碴儿!二是课堂上老师解几何题的方法错了,我要不要跟老师说?怎么说?三是明明是教室值日生,却被老师冤枉不打扫干净走廊垃圾。后面的活动用图表的形式设计了三个情境:一是指出老师的错误,二是对待老师的批评,三是被老师冤枉时。面对这三个待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讨论与老师沟通的方法。这个活动设计的问题涉及面广,针对性不强且原则性较强,增加了学生操作的难度。如果把两个活动进行重组,就可以降低学生的操作难度。于是,在前面活动原有设问的基础上,笔者增设了一个问题:此时,你怎样与老师沟通,既能消除烦恼,又能增加师生情感?把两个活动综合起来,既有效发掘了教材素材的内涵;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发散思维。
2.替换教材素材
对于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远离学生生活与知识背景的素材,学生往往不太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整合素材时可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素材去代替教材素材。如,在《发掘自己的潜能》的目题下,教材设计了“成功企业家用语言激励自己”和“一个孩子用沙子堆城堡激励自己”两个情境,它们都远离学生的生活,于是笔者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取代之。素材: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用12秒91,创造了中国人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的神话!成绩的背后是艰苦的训练,他以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美国跨栏王阿兰·约翰逊为学习榜样,每天都进行耐力长跑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刘翔战胜了自己的偶像。赛后记者采访刘翔的夺冠技巧时,他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会对自己说我相信我是最棒的!”设问:①刘翔有哪方面的潜能?②刘翔怎样发挥自己的潜能?
通过替换素材和设计有梯度的综合性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转换教材素材
教材素材从呈现方式上看主要是文字、图画等,这样的素材给学生以静态感。教师可以活化静态素材,真正使素材有声有色。如,在《因礼仪而优雅》目题下“常规礼仪姿态”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明确“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行走姿态”的要求和欣赏其图片的基础上,请三位学生到讲台,把三种姿态分别表演出来,其余的学生都充当评委。通过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学生的“知、行”统一起来。
4.延伸教材素材
课堂小结是整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小结操作恰当,能对该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借助教材素材进行课堂小结,即对选中的素材作适当的延伸拓展,可以使素材的效用最大化,可以实现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知识转化过程,也可以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教学设计中,用来进行课堂小结的素材是:小堂喜欢钻研电脑技术,听说制造病毒的黑客都很聪明,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技术实力。他先攻击同学的信箱,后又攻击一些知名的公司网站,竟连连得手。正当他在电脑屏幕前洋洋自得的时候,冰冷的手铐送上门来,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笔者设计增加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小堂,你将怎么做才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答:①正确对待好奇心,提高辨别觉察能力和抑制诱惑能力,学会自我保护;②遵守网络道德、友善待人;③上网要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
三、实现有效上课的落实——合理运用教材资源
1.体验式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从而推动学习价值的认同与内化,并进而体现在以后的生活之中。进入初中后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有了一定的新体验与感觉;教材出示了素材并配了相关的图画;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再写出1~2条体验。如:进入中学后,我还遇到的新鲜事,拥有的新体验有:① ; ② 。
2.讨论式
一定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离开这些载体就会导致课堂讨论的形式化,有些教材素材完全可以作为讨论的支撑点。如,在“我给老师画个像”的教学内容中,笔者选用的素材为: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讨论题:在知识的学习上,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取代老师的作用吗?
通过介入具体素材进行讨论,学生能做到有的放矢,有话可说,有效解决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3.活动式
初中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也乐于在活动中接受新知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式学习相对受学生的欢迎。根据教学实际,活动式教学从类型上可以有动手型、动脑型和动嘴型。如,在教学“感受家庭温暖”时,组织两个活动,一是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励”,二是学生写“给父母寄言”。通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感悟式
学习中真正引领学生有感而发,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目标。这些感想建立在一定的素材与情境中更现实。如,在教学《诚信的智慧》目题下的“诚实与说谎”时,笔者精选一个教材素材并增设一个问题: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她还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接诊的医生说:“你的病并不严重,只要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治好。”问题是:从医生的行为中你有何感悟?(答:①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②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这时诚实与说谎又是不矛盾的。)通过活动,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较好突破了教学难点。
5.友馈式
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起点。而学生反馈是比较真实的教学起点,有助于全面、客观地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已有经验。我们只有关注了学生的现状与需要,才能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世界文化之旅”之前,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预习题目:①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来历?有哪些传统食品?有什么习俗?②请你列举五个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③你知道哪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课前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有好有坏。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笔者对本节课做了合理的定位,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活动,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玉不雕不成器。教材素材犹如璞玉,需要我们雕琢。我们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课程标准,合理整合、开发、运用教材素材,辅助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有效上课。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