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八卦掌的练习有“三空”之说,“三空”者,指分掌凹,手心空;含胸拔背,胸心空;五指抓地,足心空,此三者谓之“三空”。“三空”是八卦掌练习的核心要领,蕴藏着八卦掌之力,不能透彻理解三空之意,往往难得其法。本文从现代力学入手,分别从力的作用点、合力的方向以及压力与摩擦力的关系等几方面浅释八卦掌中“三空”所蕴含的力学原理。
关键词:八卦掌;“三空”;反作用力;合力;稳定性;摩擦力
八卦掌的练习有“三空”之说,“三空”者,指分掌凹,手心空;含胸拔背,胸心空;五指抓地,足心空,此三者谓之“三空”。“三空”是八卦掌练习的核心要领,蕴藏着八卦掌之力,不能透彻理解三空之意,往往难得其法。太极拳中有句众所周知的拳谚,即:劲始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然所有拳术的劲力皆如此,八卦掌亦不例外。既然如此,本文将从现代力学入手,简要浅释“三空”所蕴含的力学原理。
众所周知,我们所涉及的运动当中前进、后退、跳跃等动作均主要是由我们的下肢来完成的,这里面下肢即包含上述拳谚中所说的足和腿;还有一个现象,当我们被悬挂于空中时,我们的下肢作曲腿、前后分腿等动作,却产生不了在地面上做同样动作产生的效果,我们难以在空中前后上下移动。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下肢肌肉收缩产生力量,而这个力量需要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之后,才能使我们的身体产生前后上下移动等现象,这就是力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我们想要移動身体是要借助这个反作用力的,我们武术练习中借助于产生反作用力的物体主要就是我们的地球(大地)。之所以述及反作用力,是因为五指抓地、足心含空与其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一,大地所给的反作用力的传导是先传到足,再到小腿,而后大腿,依次上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我们人体给大地的作用力最终是通过我们的足作用于地面上的,而大地所给人体的反作用力最先通过我们的足传导到身体其他部位。我们的足与小腿是相交相连成一定的角度的,并且我们的足底有一定的面积,由于这两个原因,从腿上传导到足上以及大地传导到足上的力就被足面分散开,而不是集中在一个点上或者较小的区域内,最终的合力因此而减小。五指抓地、足心含空后,足与鞋底的接触面积减小,由此对力的分散作用就减小了,无论是人体肌肉所发之力还是大地的反作用力都得以比较集中地传导。
第二,我们的小腿与足相连接的位置更靠近足跟,足跟的运动范围是比较小的,足上前脚掌及脚趾的运动范围相对较大,当我们的五指抓地时,足心自然含空,脚背弯曲,整个前脚掌是向后收缩的,也即是向小腿与足的连接点收缩,这时人体向地面传导的力以及大地给人体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就变小。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几个力方向一致它们的合力是最大的,由此推知,几个力方向之间的夹角越小,则它们的合力越大。同理,那么大地所给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也不会和小腿向上传导的力的方向同向,其反作用力的合力也不会是最大的。
第三,武术练习中讲求一个“稳”,足为根,根不稳,则周身不稳,犹如高楼之根基不稳,则楼身必垮塌矣。从稳定的角度出发,首先穿插一点几何学观点,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然在自然界当中,凡具有三角形状的构件皆如几何学观点所述的具有稳定性,在实际应用当中三角构件的稳定性乃是结构力学的范畴。由此观之,首先,当我们的五指抓地、足心含空后,脚背上凸,这时脚掌的纵切面不是平直的,而是向上弯曲的,恰好是脚跟、五指着地而中间上拱,脚背上拱的最高点与脚掌前后的两个接地点恰好构成一个三角形,整个脚掌构成了一个类似于三角形状的构件,那么它就具有了比其它形状更好的稳定性。其次,我日常生活中使用到吸盘来固定一些挂件,有一个现象就是当我们将吸盘固定在玻璃上之后,前后左右搬动吸盘上连接的构件时,吸盘是很稳定的,吸盘的稳定得益于其半球面结构以及其柔性的材质。从武术锻炼来说,这个压力就是人体给大地的力,这个压力的大小一方面与习武者的体重有关,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五指抓地,主动向大地施力以增加人体对大地的合力,从而增大静摩擦力,是身体不易于被移动,故而就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上述为足心空的力学浅析,下面将继续阐述胸空、掌心空二者的力学原理。此二者的力学原理,主要在于力量的集中,也即是前面所述的合力问题。
首先,大地给人体的反作用力通过足、小腿、大腿依次向上传导,这时我们的膝盖是弯曲的,大小腿以及膝盖所组成的形状类似于弯曲的木杆,是具有弹性的,犹如撑杆跳高中所使用的撑杆一样。力量从下往上传导,经过弯曲的下肢到胯部,再到腰及以上其他部位,力量达到大腿的顶端,即胯部的时候,这个力的方向不是垂直地面向上的,也不是平行于地面的,而是指向我们人体斜前方的。当我们要借助于这力用于做向上跳跃的动作时,我们的躯干应尽量保持挺直,这时力的方向就趋向于垂直地面向上,从而有助于躯体向上移动,有利于向上跳跃。然而,我们武术练习中,更多的是需要向前的力量,因此就需要含胸拔背来使传导到腰、背、肩的力量的合力的方向指向体前。含胸拔背,胸空后,人体上身具有前倾的趋势,人体的整个重心具有向前移动的趋势,则力量的方向自然向前。实际练习运用当中,通过含胸拔背、收腹等动作程度的变化,就可变化出前下方、前上方、正前方等方向的力量。
大地所给的这个力量通过人体传导,最终作用于其他物体之上,最后更多的是通过我们的上肢手臂来完成的。上述向前的各个方向的力量基本是通过手臂来作用于其他物体之上的。手臂向外物施力与下肢向大地施力是一样的原理。指分掌凹,手心空,其一也是为了力量的集中;其二,接触外物时时手指尖先接触,力量向前,手臂向前移动,掌根再接触外物,这个过程中,指分掌凹起到了一个缓冲作用,避免了掌根直接与外物硬碰硬,同时通过手指的分开也就分散了外物给手臂的反作用力,对保护手臂的关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指尖先接触外物,就犹如手掌吸在外物上一样,然后再是掌根对外物的瞬间作用力,这种力量作用在人体之上就会有穿透性,往往有更大的杀伤力。
“三空”是内家拳练习的共同要求,更是八卦掌走转、落扣中的核心。日常练习中要始终留意“三空”,要细细揣摩,懂得其中的力学原理,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1]姜容樵.八卦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
[2]孙禄堂,孙剑云.孙禄堂武学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郭古民.八卦拳术集成[M].2012.
关键词:八卦掌;“三空”;反作用力;合力;稳定性;摩擦力
八卦掌的练习有“三空”之说,“三空”者,指分掌凹,手心空;含胸拔背,胸心空;五指抓地,足心空,此三者谓之“三空”。“三空”是八卦掌练习的核心要领,蕴藏着八卦掌之力,不能透彻理解三空之意,往往难得其法。太极拳中有句众所周知的拳谚,即:劲始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然所有拳术的劲力皆如此,八卦掌亦不例外。既然如此,本文将从现代力学入手,简要浅释“三空”所蕴含的力学原理。
众所周知,我们所涉及的运动当中前进、后退、跳跃等动作均主要是由我们的下肢来完成的,这里面下肢即包含上述拳谚中所说的足和腿;还有一个现象,当我们被悬挂于空中时,我们的下肢作曲腿、前后分腿等动作,却产生不了在地面上做同样动作产生的效果,我们难以在空中前后上下移动。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下肢肌肉收缩产生力量,而这个力量需要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之后,才能使我们的身体产生前后上下移动等现象,这就是力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我们想要移動身体是要借助这个反作用力的,我们武术练习中借助于产生反作用力的物体主要就是我们的地球(大地)。之所以述及反作用力,是因为五指抓地、足心含空与其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一,大地所给的反作用力的传导是先传到足,再到小腿,而后大腿,依次上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我们人体给大地的作用力最终是通过我们的足作用于地面上的,而大地所给人体的反作用力最先通过我们的足传导到身体其他部位。我们的足与小腿是相交相连成一定的角度的,并且我们的足底有一定的面积,由于这两个原因,从腿上传导到足上以及大地传导到足上的力就被足面分散开,而不是集中在一个点上或者较小的区域内,最终的合力因此而减小。五指抓地、足心含空后,足与鞋底的接触面积减小,由此对力的分散作用就减小了,无论是人体肌肉所发之力还是大地的反作用力都得以比较集中地传导。
第二,我们的小腿与足相连接的位置更靠近足跟,足跟的运动范围是比较小的,足上前脚掌及脚趾的运动范围相对较大,当我们的五指抓地时,足心自然含空,脚背弯曲,整个前脚掌是向后收缩的,也即是向小腿与足的连接点收缩,这时人体向地面传导的力以及大地给人体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就变小。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几个力方向一致它们的合力是最大的,由此推知,几个力方向之间的夹角越小,则它们的合力越大。同理,那么大地所给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也不会和小腿向上传导的力的方向同向,其反作用力的合力也不会是最大的。
第三,武术练习中讲求一个“稳”,足为根,根不稳,则周身不稳,犹如高楼之根基不稳,则楼身必垮塌矣。从稳定的角度出发,首先穿插一点几何学观点,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然在自然界当中,凡具有三角形状的构件皆如几何学观点所述的具有稳定性,在实际应用当中三角构件的稳定性乃是结构力学的范畴。由此观之,首先,当我们的五指抓地、足心含空后,脚背上凸,这时脚掌的纵切面不是平直的,而是向上弯曲的,恰好是脚跟、五指着地而中间上拱,脚背上拱的最高点与脚掌前后的两个接地点恰好构成一个三角形,整个脚掌构成了一个类似于三角形状的构件,那么它就具有了比其它形状更好的稳定性。其次,我日常生活中使用到吸盘来固定一些挂件,有一个现象就是当我们将吸盘固定在玻璃上之后,前后左右搬动吸盘上连接的构件时,吸盘是很稳定的,吸盘的稳定得益于其半球面结构以及其柔性的材质。从武术锻炼来说,这个压力就是人体给大地的力,这个压力的大小一方面与习武者的体重有关,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五指抓地,主动向大地施力以增加人体对大地的合力,从而增大静摩擦力,是身体不易于被移动,故而就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上述为足心空的力学浅析,下面将继续阐述胸空、掌心空二者的力学原理。此二者的力学原理,主要在于力量的集中,也即是前面所述的合力问题。
首先,大地给人体的反作用力通过足、小腿、大腿依次向上传导,这时我们的膝盖是弯曲的,大小腿以及膝盖所组成的形状类似于弯曲的木杆,是具有弹性的,犹如撑杆跳高中所使用的撑杆一样。力量从下往上传导,经过弯曲的下肢到胯部,再到腰及以上其他部位,力量达到大腿的顶端,即胯部的时候,这个力的方向不是垂直地面向上的,也不是平行于地面的,而是指向我们人体斜前方的。当我们要借助于这力用于做向上跳跃的动作时,我们的躯干应尽量保持挺直,这时力的方向就趋向于垂直地面向上,从而有助于躯体向上移动,有利于向上跳跃。然而,我们武术练习中,更多的是需要向前的力量,因此就需要含胸拔背来使传导到腰、背、肩的力量的合力的方向指向体前。含胸拔背,胸空后,人体上身具有前倾的趋势,人体的整个重心具有向前移动的趋势,则力量的方向自然向前。实际练习运用当中,通过含胸拔背、收腹等动作程度的变化,就可变化出前下方、前上方、正前方等方向的力量。
大地所给的这个力量通过人体传导,最终作用于其他物体之上,最后更多的是通过我们的上肢手臂来完成的。上述向前的各个方向的力量基本是通过手臂来作用于其他物体之上的。手臂向外物施力与下肢向大地施力是一样的原理。指分掌凹,手心空,其一也是为了力量的集中;其二,接触外物时时手指尖先接触,力量向前,手臂向前移动,掌根再接触外物,这个过程中,指分掌凹起到了一个缓冲作用,避免了掌根直接与外物硬碰硬,同时通过手指的分开也就分散了外物给手臂的反作用力,对保护手臂的关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指尖先接触外物,就犹如手掌吸在外物上一样,然后再是掌根对外物的瞬间作用力,这种力量作用在人体之上就会有穿透性,往往有更大的杀伤力。
“三空”是内家拳练习的共同要求,更是八卦掌走转、落扣中的核心。日常练习中要始终留意“三空”,要细细揣摩,懂得其中的力学原理,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1]姜容樵.八卦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
[2]孙禄堂,孙剑云.孙禄堂武学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郭古民.八卦拳术集成[M].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