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话故事具有神奇的想象、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十分贴合儿童的阅读兴趣。如何提高神话故事教学效率,为学生开启神奇的神话之旅,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 在感受神奇中激发想象
1. 在感受人物的神奇中激发想象。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鲜明,都具有超凡的能力。造人补天的女娲、逐日的夸父、开天辟地的盘古……他们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这些“神”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可以将神话的人物以“平民化”的方式来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丰满神话的人物形象。一是读人物。神话人物的神奇力量蕴藏在充满想象、特点鲜明的字里行间:形象鲜明、富有节奏、无限的想象与夸张……对这样极富特色的语言,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一次次潜心诵读文本。如《夸父追日》一文中的“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在反复的诵读中,一个跨越高山江河如履平地的巨人形象已在学生心中驻足。二是说人物。比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中“头顶着天、脚蹬着地、巨人”这些较为模糊的信息展开想象。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想象,赋予了盘古更加清晰的形象。从而,在感受神话人物的神奇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丰富而有个性的想象又赋予神话更加鲜活、更为神奇的人物形象。
2. 在感受故事情节的神奇中丰富想象。每一个神话人物都是在离奇的事件中创生的。巨人夸父喜欢光明,不喜欢黑暗,竟然可以迈开双腿去追赶天上的太阳;好好的天空会“塌下一大块”,女娲竟能炼五彩石把天“补”好……这些离奇的时间和极富幻想性的情节使得神话故事充满神奇的色彩。其实,想象和幻想是神话最基本的特点。想象也是学生最擅长的思维游戏。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顺应童心,通过语言的描述、情景的创设等手段启迪学生走进神话故事,和“神”一起自由驰骋。尤其是故事情节的留白之处,更可以让学生自由放飞想象,一起丰盈故事的神味。
有教师在教《普罗米修斯》一文时,这样处理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高的悬崖上的教学片段:老师通过音响、语言描述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遭受风吹雨淋的具体画面,又启迪学生想象大力神救了普罗米修斯后,普罗米修斯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在想象具体的情节中,真正触摸到人物的内心和精神。同时,神话极富幻想的文体特点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3. 在感受故事的神奇中练习想象。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小学阶段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极富想象力和幻想色彩的神话故事,正是培植学生想象力的最佳媒介。例如,在《夸父追日》和《女娲补天》这两个神话中,以“夸父追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女娲在寻找五彩石、冶炼五彩石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女娲是怎么求神灭火、造船救人的?”为练习想象的切入点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引导学生练习想象。神话教学有效的想象练习在丰满神话故事神奇色彩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 在感受神奇中习得语言
神话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故事的神奇和蕴含的精神,还体现在语言极富想象力,有着独特的叙述方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神话题材的文本,引导学生感受神奇的同时习得语言。
1. 在仿说仿写中习得言语形式。神话故事的文章大都语言凝练准确、形象生动。例如《盘古开天地》的第4段描写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极富节奏感和想象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文本之后,仿照文本语言发挥想象补写文字间的留白。如:盘古的牙齿变成了坚硬的石头,他的骨骼变成了连绵不断的山峦等。学生在仿写中就习得了偏正结构词组构成的句群形式。另外,还可以将文中的句子和仿写的句子变成倒装句以后诵读。如: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是它呼出的气息……在感受句式变化的奇妙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之处。
2. 在提炼内容中训练概括能力。概括提炼是学生很重要的一项语文能力,而记叙条理清楚的神话故事正是训练此项能力的良好素材。在《女娲补天》一文的教学中,有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语段,然后尝试着说一说每个语段写了什么,再将每个语段的内容概括成比较凝练的四字词,如:天崩地裂、求神灭火、炼石补天等,最后将这些四字词语串联起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个设计着重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言语习得的过程展开得十分充分。
3. 在复述故事中积累语言。教材中对几篇文章后面都有“我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在复述过程中积累语言。练习复述除了要训练学生语言的连贯、条理的清楚,还要抓住神话故事想象丰富、语言夸张的特点,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此外,故事中经典的语言可以要求学生按原文复述,以达到吸收内化积累语言的目标。
4. 在补写续写中实践语言。每一个神话故事都有很多略写或留白的情节,这正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仿照文本语言进行言语实践的好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故事的特点从内容上设计补白、续编、扩充等方式,同时,我们可以关注语言的形式,用词的恰当,炼句的精妙,构段的巧妙。比如,《女娲补天》一文中,女娲求神灭火、造船救人的情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普罗米修斯遭受风吹雨淋的情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故事的发展和故事的特点发挥想象,扩写这些情节。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 在拓展阅读中厚实神话教学
神话故事是中国民俗的源头,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因此,我们应该以教材中的这几篇神话故事为窗口,为学生打开一片阅读神话的广阔天地。在拓展阅读中引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厚实神话教学。
1. 在拓展阅读中链接民俗。神话与民俗密不可分,很多民俗的源头在神话那里。比如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猜谜的风俗,就是祭祀古代太阳神的仪式发展而来;七夕节的形成则与牛郎织女二星的传说相关;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习俗源自于古代对月神的崇拜……因此,我们应该将引导学生阅读神话与了解民俗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2. 在拓展阅读中链接文学。中国古代神话还是中国文学的源头。神话本身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文学样式。后来,古老的神话成了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的素材。我们耳熟能详的小说《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的内容叙述与古神话里羿射十日、杀十婴这类为民除害的事迹一样,人物形象塑造如悟空、八戒以及很多动物人形的妖怪都是依照神话中“人头蛇身”“鸟头人身”等形象来定型的。因此,引领学生阅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文学名著,应该渗透文学史的启蒙教育。
3. 在拓展阅读中链接民族精神。中国古代神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是民族精神最古老、最悠久也最强劲的源泉。女娲补天的开篇描绘了先民生活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之下的景象。这反映了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也成就了后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品格。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透出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体现了抗争与不屈的坚韧品格。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奠定了华夏民族牺牲和奉献的精神品质等。在引导学生的拓展阅读中,对于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的密切关系,应该有所启迪。
4. 在拓展阅读中链接现代科技。古老的神话以古人超前的想象力,为后人的科技发展开拓了思路。嫦娥奔月是人类第一个关于登上月亮的传说。及至1969年,美国宇航员真正实现了人类的登月梦想。现在,奔月神话的故乡中国,也终于圆了这个梦。精卫填海的故事在我国、在日本、英国等许多地方已不再是神话。现在的雷达只是为古代千里眼顺风耳提供的蓝本。现代科技与古代神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多一份想象。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万里国际学校)
一、 在感受神奇中激发想象
1. 在感受人物的神奇中激发想象。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鲜明,都具有超凡的能力。造人补天的女娲、逐日的夸父、开天辟地的盘古……他们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这些“神”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可以将神话的人物以“平民化”的方式来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丰满神话的人物形象。一是读人物。神话人物的神奇力量蕴藏在充满想象、特点鲜明的字里行间:形象鲜明、富有节奏、无限的想象与夸张……对这样极富特色的语言,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一次次潜心诵读文本。如《夸父追日》一文中的“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在反复的诵读中,一个跨越高山江河如履平地的巨人形象已在学生心中驻足。二是说人物。比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中“头顶着天、脚蹬着地、巨人”这些较为模糊的信息展开想象。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想象,赋予了盘古更加清晰的形象。从而,在感受神话人物的神奇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丰富而有个性的想象又赋予神话更加鲜活、更为神奇的人物形象。
2. 在感受故事情节的神奇中丰富想象。每一个神话人物都是在离奇的事件中创生的。巨人夸父喜欢光明,不喜欢黑暗,竟然可以迈开双腿去追赶天上的太阳;好好的天空会“塌下一大块”,女娲竟能炼五彩石把天“补”好……这些离奇的时间和极富幻想性的情节使得神话故事充满神奇的色彩。其实,想象和幻想是神话最基本的特点。想象也是学生最擅长的思维游戏。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顺应童心,通过语言的描述、情景的创设等手段启迪学生走进神话故事,和“神”一起自由驰骋。尤其是故事情节的留白之处,更可以让学生自由放飞想象,一起丰盈故事的神味。
有教师在教《普罗米修斯》一文时,这样处理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高的悬崖上的教学片段:老师通过音响、语言描述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遭受风吹雨淋的具体画面,又启迪学生想象大力神救了普罗米修斯后,普罗米修斯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在想象具体的情节中,真正触摸到人物的内心和精神。同时,神话极富幻想的文体特点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3. 在感受故事的神奇中练习想象。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小学阶段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极富想象力和幻想色彩的神话故事,正是培植学生想象力的最佳媒介。例如,在《夸父追日》和《女娲补天》这两个神话中,以“夸父追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女娲在寻找五彩石、冶炼五彩石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女娲是怎么求神灭火、造船救人的?”为练习想象的切入点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引导学生练习想象。神话教学有效的想象练习在丰满神话故事神奇色彩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 在感受神奇中习得语言
神话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故事的神奇和蕴含的精神,还体现在语言极富想象力,有着独特的叙述方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神话题材的文本,引导学生感受神奇的同时习得语言。
1. 在仿说仿写中习得言语形式。神话故事的文章大都语言凝练准确、形象生动。例如《盘古开天地》的第4段描写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极富节奏感和想象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文本之后,仿照文本语言发挥想象补写文字间的留白。如:盘古的牙齿变成了坚硬的石头,他的骨骼变成了连绵不断的山峦等。学生在仿写中就习得了偏正结构词组构成的句群形式。另外,还可以将文中的句子和仿写的句子变成倒装句以后诵读。如: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是它呼出的气息……在感受句式变化的奇妙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之处。
2. 在提炼内容中训练概括能力。概括提炼是学生很重要的一项语文能力,而记叙条理清楚的神话故事正是训练此项能力的良好素材。在《女娲补天》一文的教学中,有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语段,然后尝试着说一说每个语段写了什么,再将每个语段的内容概括成比较凝练的四字词,如:天崩地裂、求神灭火、炼石补天等,最后将这些四字词语串联起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个设计着重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言语习得的过程展开得十分充分。
3. 在复述故事中积累语言。教材中对几篇文章后面都有“我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在复述过程中积累语言。练习复述除了要训练学生语言的连贯、条理的清楚,还要抓住神话故事想象丰富、语言夸张的特点,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此外,故事中经典的语言可以要求学生按原文复述,以达到吸收内化积累语言的目标。
4. 在补写续写中实践语言。每一个神话故事都有很多略写或留白的情节,这正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仿照文本语言进行言语实践的好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故事的特点从内容上设计补白、续编、扩充等方式,同时,我们可以关注语言的形式,用词的恰当,炼句的精妙,构段的巧妙。比如,《女娲补天》一文中,女娲求神灭火、造船救人的情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普罗米修斯遭受风吹雨淋的情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故事的发展和故事的特点发挥想象,扩写这些情节。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 在拓展阅读中厚实神话教学
神话故事是中国民俗的源头,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因此,我们应该以教材中的这几篇神话故事为窗口,为学生打开一片阅读神话的广阔天地。在拓展阅读中引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厚实神话教学。
1. 在拓展阅读中链接民俗。神话与民俗密不可分,很多民俗的源头在神话那里。比如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猜谜的风俗,就是祭祀古代太阳神的仪式发展而来;七夕节的形成则与牛郎织女二星的传说相关;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习俗源自于古代对月神的崇拜……因此,我们应该将引导学生阅读神话与了解民俗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2. 在拓展阅读中链接文学。中国古代神话还是中国文学的源头。神话本身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文学样式。后来,古老的神话成了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的素材。我们耳熟能详的小说《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的内容叙述与古神话里羿射十日、杀十婴这类为民除害的事迹一样,人物形象塑造如悟空、八戒以及很多动物人形的妖怪都是依照神话中“人头蛇身”“鸟头人身”等形象来定型的。因此,引领学生阅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文学名著,应该渗透文学史的启蒙教育。
3. 在拓展阅读中链接民族精神。中国古代神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是民族精神最古老、最悠久也最强劲的源泉。女娲补天的开篇描绘了先民生活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之下的景象。这反映了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也成就了后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品格。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透出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体现了抗争与不屈的坚韧品格。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奠定了华夏民族牺牲和奉献的精神品质等。在引导学生的拓展阅读中,对于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的密切关系,应该有所启迪。
4. 在拓展阅读中链接现代科技。古老的神话以古人超前的想象力,为后人的科技发展开拓了思路。嫦娥奔月是人类第一个关于登上月亮的传说。及至1969年,美国宇航员真正实现了人类的登月梦想。现在,奔月神话的故乡中国,也终于圆了这个梦。精卫填海的故事在我国、在日本、英国等许多地方已不再是神话。现在的雷达只是为古代千里眼顺风耳提供的蓝本。现代科技与古代神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多一份想象。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万里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