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交活动中,八卦的确能助人一臂之力,但若不慎也会带来恶果。例如在口无遮拦下演变成的弄巧成拙,和动机不纯下被人识破后的强烈反击。
“有些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只告诉你一个人”、“我保证不跟别人说”……诸如此类的台词总是不厌其
烦地高频率闪现在各种场合、各个圈子、各色人等的语言交流上,就算随便选个公司消防通道上的烟民聊天,也能有幸被这些老套台词“骚扰”。
要命的是,台词再老套也能顺利召唤我们竖起耳朵窃取个中“内涵”、甚至打起十二分精神广泛扩散。其实我们也知道八卦传来传去很无聊,但就是忍不住化身“八姨太”,向小道消息推手的角色上靠。
不八卦就会死提到八卦,可能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无聊。
然而再无聊的八卦,我们哪怕找个“勉为其难”的借口,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和关注。
比如2011年底关注度火到破表的“小三逼死原配”事件,本着打不死的八卦精神,无数参与者都或
多或少地在各大论坛、微博上进行转发和声讨,直到“原配跨年复活”,气势汹汹的人们才发现集体八卦的“逼死戏”不过是闹剧一场。
我们实在太爱八卦了,就像古训“谁人不说人,谁不被人说”一样,即便我们不发声,也会忍不住发个短信或更改下MSN及QQ的签名档,来参与蜚短流长。
北京姑娘倪静今年28岁,说起对八卦的忠诚,完全可以参照她的微博介绍“不八卦,毋宁死”,而朋友们也早在多年前就给过她如此评价:“不论什么事,只要让倪静知道,就等于让全世界知道。”
倪静说:“我承认,我绝对是八卦事业的中坚力量。我对别人的私事很来劲儿,又特别喜欢敏感的内容,比如谁婚后被极品婆婆扇耳光了,谁家的老公经不起小三诱惑出轨了,公司里哪个同事又男女关系混乱了……在满足我的‘震惊’和点评欲之余,很快我又会在不明内情的人面前转述,连老公有时都会喊我‘八婆’、‘八姨太’。”
“忍不住八卦,我觉得是因为能让别人吃惊的事情讲起来很过瘾,但我也的确为此惹过祸。三年前,感情很好的闺蜜怀疑老公出轨,打电话给我,我又是点评又是定论。第二天,我又把事情和我的定论告诉了另一位朋友,不过这位朋友比我还‘大嘴巴’,出轨事件瞬间就在朋友圈里越传越离谱,最后终于传到闺蜜那里。结果就是,我被闺蜜在电话里狂骂,说我居心不良存心想看她的笑话,不论我怎么解释都没用,直到现在关系都还是很僵。”
作为资深八卦人士,倪静深知八卦的坏处,稍不留神就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不可避免的伤害。每一个不八卦就会死星人,摊开来说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教训,但教训再深刻,似乎也灭不掉熊熊燃烧的八卦魂。
满世界都是窥私癖
我们知道,Gossip是八卦的英文单词,而在中文翻译里,它也常常被译作绯闻。这个单词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唾弃和鄙夷,那我们又为何孜孜不倦地身陷其中?
美国诺克斯学院心理系教授弗兰克•麦克安德鲁曾从进化论的角度发表了对“八卦”的研究文章。他指出,“八卦爱好者”并非流行文化的产物,而是古已有之。在石器时代,先民们建立社交圈子之初,就有对周围人的生活保持密切关注的强烈心理动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抗未知风险、获取资源。
最初的八卦行为,让我们从中读取到了它的根本作用,即帮助人们了解周围发生了什么,然后确定自己应有的态度与行为。看懂了吧,八卦本身包含着用于传递社交讯息的重要作用,而不论是鬼鬼祟祟还是明目张胆地“窥私”,都是“爱学习”的高级动物的人类探究未知世界的本性,所以,用满世界都是窥私癖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但今时今日的多元社会,却造就了“八卦爱好者”们窥私时更复杂的心理需求。
在一系列社交活动中,人人都是渴望吸收更多信息的海绵。新鲜的信息能让人的大脑皮层上的“注意神经元”产生反应,并对各种刺激物进行比较,然后为筛选出的新异刺激或自己所期待的刺激物兴奋不已时,自然就会想要找人分享。
可以看到一些热衷探听、制造、传播八卦进行“分享”的人,不论是在公司还是在亲友圈子里,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无所不知”。他们可能是最迷信交换私密就会拉近彼此距离的一群,甚至相信这样还可以与他人结成同盟,共同抵御外敌。所以他们希望得到“百晓生”的“好评”,来满足被人依赖和追捧的虚拟“核心感”,填补想要被更多人喜爱的关注缺乏焦虑。
当然,也有一些人加入“八卦爱好者”行列就是为了故意使坏。比如十分憎恶某人或卷入不良竞争,他们极尽捕风捉影之能事,故意闹大事情带来恶劣影响,报复也好,挫败也罢,总之就是要给对方一个教训。
而最不容乐观的,恐怕还是对当下处境充满疑虑的“被八卦者”。类似一些工作方式还不得要领的职场新人,才嫁入婆家又必须两代人同住的新媳妇,难以快速融入周围的圈子却又不想被孤立,只好高度关注周围人的八卦、及时矫正行为来获取安全感。
然而不论动机为何,都得认清八卦的两面性。在社交活动中,八卦的确能助人一臂之力,但若不慎也会带来恶果。例如在口无遮拦下演变成的弄巧成拙,和动机不纯下被人识破后的强烈反击。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像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一样,有八卦的地方也必有口舌是非。有人对八卦做出积极参与的反应时,也有人在对此嗤之以鼻。
俗语说谣言止于智者,从道德和修养的角度,我们反感底线全无的商业炒作,像近年娱乐圈里,好的形象通常无人问津,靠八卦恶搞来惹人非议提高知名度的例子却比比皆是;从人际交往角度,我们也反感别人的家事不分大小地在亲友间疯传后,带来的各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来上海生活五年的刑崇文,和妻子一样,都喜欢简单的人际关系。而在江苏老家,亲戚结构却庞大而复杂。他说,正因为从小就反感亲戚间的东家长西家短,所以大学一毕业就选择了留在上海。
“也许是种主动隔离吧,这些年跟老家的人走动得都挺少。”刑崇文说,“老家亲戚太多了,小时候,我母亲经常因为家里有人在奶奶面前说了她的不是,就去找人吵架。而且过两天还要寻个机会‘报复’,再到处去说别人的不是,惹得对方又来找她吵架,可能对别人的私事‘大惊小怪’然后‘以牙还牙’就是他们的相处模式。我觉得这种八卦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我又不可能改变家人的生活习性,所以干脆从江苏避到了上海。”
而避到上海的刑崇文也提到,不论再怎么精简人际关系,也有和同事朋友的必要相处,在这些社交圈子中,当自己表现出对八卦的避之不及时,也会被别人划出圈子之外。
“被孤立的滋味很不好受,特别是你不得不和一些人建立持久稳定的关系时。我曾经工作的一家公司,部门同事总是在八卦某位领导的负面传闻,我觉得无聊,也就没参与,结果被同事孤立,甚至还传我是被领导收买的‘眼线’遭到处处针对。经过这件事后我才知道,想要彻底与八卦绝缘,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代社会的八卦,有时更像人际關系的粘合剂,极力反对和回避并不是理智的态度。在我们学会让不靠谱的八卦止于己时,也要学会客观地接纳一切八卦,因为必要时,还得借此表明立场消除误会。
能八也是一种魅力
英国心理学家罗宾•邓巴在其著作中说过:“闲聊是联结社会团体的一种机制,作用类似于灵长类动物之间的相互梳理。”这除了说明八卦避无可避外,还说明闲聊时的“能八卦”,具备了预测和影响他人行为的社会智商,所以,“能八”也是一种人格魅力。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八卦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它有效充当人际关系粘合剂时,会让人感觉到被肯定为“圈内人”,仿佛满足又安慰地达成共识——今后无论有什么,就一起分享吧。
不过,前文我们就提到了八卦的两面性,所以我们不妨探讨下该如何善用八卦的问题。
八卦之前,想想隐藏在其后的动机到底是纵恶还是扬善。善意的八卦绝不是流言蜚语、落井下石,当一些对他人的人云亦云的恶评传到我们耳朵里,基本上就可以止于此了。
比如隔壁的大婶说:“你昨晚听到楼上又吵起来了吗?两个人都是一副臭德行,活该!”或者公司的小妹说:“你还不知道那两个人发展办公室恋情了呀,听说都开过房了。”这些事如果再传,难保不会因为每个传播者不同的认知而加诸更离谱的评论。
当事人是否品行不端、臭名昭著,在于我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智去发现,跟着别人瞎起哄只会成为火上浇油的帮凶。而遇到不得不站队表明立场时,大可像谈论天气一样语气平常,表达我们不赞同恶现象,但也不会加入传播即可。
至于被八卦的对象正好是讨厌的人,借此打击报复对方只能说明我们心智太不成熟,恶言中伤本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利用群体力量去中伤他人则是破坏信任的开始,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真相大白时,势必会遭到原本支持自己的群体的唾弃和反伤。
而扬善的八卦,一定是用关心、关切、关怀、关爱的态度作为连接人际的纽带。当我们习惯把我换做你,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然后发自内心地对人说“你比传说中更好更强大”,不就是最有魅力的八卦么?
21世纪八卦守则
1.俗话说,八别人的卦,让别人找去吧。此为八卦第一原则:尽量八别人的卦,不要轻易八自己的卦。
2.尽量八陌生人的卦,不要八熟人的卦。
3.尽量八明星的卦,不要八常人的卦。
4.八卦时最好以第三人称出现,如能匿名,一定匿名,如需公开,则本着好汉做事别人当的原则,让被八对象离自己八的卦越远越好。
5. 八卦的来源并不重要,有趣最重要。
6.八卦要特别注意火候,内容也不能太虚假,也不能太真实,不要误伤自己,也不要误导他人。
7.适度八卦有益健康,过度八卦影响团结。
8.没有最八,只有更八。别人在八卦圈内人时,最好保持沉默。
9.在传播负面消息时,三思而后八卦。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既然享受了八卦的快乐,就要敢于承担八卦的后果。
10.八卦可以,但要调侃着八,幽默着八,有文化着八,造谣不可以,无中生有不可以,伤人更不可以。
(本守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八卦。)
“有些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只告诉你一个人”、“我保证不跟别人说”……诸如此类的台词总是不厌其
烦地高频率闪现在各种场合、各个圈子、各色人等的语言交流上,就算随便选个公司消防通道上的烟民聊天,也能有幸被这些老套台词“骚扰”。
要命的是,台词再老套也能顺利召唤我们竖起耳朵窃取个中“内涵”、甚至打起十二分精神广泛扩散。其实我们也知道八卦传来传去很无聊,但就是忍不住化身“八姨太”,向小道消息推手的角色上靠。
不八卦就会死提到八卦,可能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无聊。
然而再无聊的八卦,我们哪怕找个“勉为其难”的借口,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和关注。
比如2011年底关注度火到破表的“小三逼死原配”事件,本着打不死的八卦精神,无数参与者都或
多或少地在各大论坛、微博上进行转发和声讨,直到“原配跨年复活”,气势汹汹的人们才发现集体八卦的“逼死戏”不过是闹剧一场。
我们实在太爱八卦了,就像古训“谁人不说人,谁不被人说”一样,即便我们不发声,也会忍不住发个短信或更改下MSN及QQ的签名档,来参与蜚短流长。
北京姑娘倪静今年28岁,说起对八卦的忠诚,完全可以参照她的微博介绍“不八卦,毋宁死”,而朋友们也早在多年前就给过她如此评价:“不论什么事,只要让倪静知道,就等于让全世界知道。”
倪静说:“我承认,我绝对是八卦事业的中坚力量。我对别人的私事很来劲儿,又特别喜欢敏感的内容,比如谁婚后被极品婆婆扇耳光了,谁家的老公经不起小三诱惑出轨了,公司里哪个同事又男女关系混乱了……在满足我的‘震惊’和点评欲之余,很快我又会在不明内情的人面前转述,连老公有时都会喊我‘八婆’、‘八姨太’。”
“忍不住八卦,我觉得是因为能让别人吃惊的事情讲起来很过瘾,但我也的确为此惹过祸。三年前,感情很好的闺蜜怀疑老公出轨,打电话给我,我又是点评又是定论。第二天,我又把事情和我的定论告诉了另一位朋友,不过这位朋友比我还‘大嘴巴’,出轨事件瞬间就在朋友圈里越传越离谱,最后终于传到闺蜜那里。结果就是,我被闺蜜在电话里狂骂,说我居心不良存心想看她的笑话,不论我怎么解释都没用,直到现在关系都还是很僵。”
作为资深八卦人士,倪静深知八卦的坏处,稍不留神就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不可避免的伤害。每一个不八卦就会死星人,摊开来说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教训,但教训再深刻,似乎也灭不掉熊熊燃烧的八卦魂。
满世界都是窥私癖
我们知道,Gossip是八卦的英文单词,而在中文翻译里,它也常常被译作绯闻。这个单词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唾弃和鄙夷,那我们又为何孜孜不倦地身陷其中?
美国诺克斯学院心理系教授弗兰克•麦克安德鲁曾从进化论的角度发表了对“八卦”的研究文章。他指出,“八卦爱好者”并非流行文化的产物,而是古已有之。在石器时代,先民们建立社交圈子之初,就有对周围人的生活保持密切关注的强烈心理动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抗未知风险、获取资源。
最初的八卦行为,让我们从中读取到了它的根本作用,即帮助人们了解周围发生了什么,然后确定自己应有的态度与行为。看懂了吧,八卦本身包含着用于传递社交讯息的重要作用,而不论是鬼鬼祟祟还是明目张胆地“窥私”,都是“爱学习”的高级动物的人类探究未知世界的本性,所以,用满世界都是窥私癖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但今时今日的多元社会,却造就了“八卦爱好者”们窥私时更复杂的心理需求。
在一系列社交活动中,人人都是渴望吸收更多信息的海绵。新鲜的信息能让人的大脑皮层上的“注意神经元”产生反应,并对各种刺激物进行比较,然后为筛选出的新异刺激或自己所期待的刺激物兴奋不已时,自然就会想要找人分享。
可以看到一些热衷探听、制造、传播八卦进行“分享”的人,不论是在公司还是在亲友圈子里,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无所不知”。他们可能是最迷信交换私密就会拉近彼此距离的一群,甚至相信这样还可以与他人结成同盟,共同抵御外敌。所以他们希望得到“百晓生”的“好评”,来满足被人依赖和追捧的虚拟“核心感”,填补想要被更多人喜爱的关注缺乏焦虑。
当然,也有一些人加入“八卦爱好者”行列就是为了故意使坏。比如十分憎恶某人或卷入不良竞争,他们极尽捕风捉影之能事,故意闹大事情带来恶劣影响,报复也好,挫败也罢,总之就是要给对方一个教训。
而最不容乐观的,恐怕还是对当下处境充满疑虑的“被八卦者”。类似一些工作方式还不得要领的职场新人,才嫁入婆家又必须两代人同住的新媳妇,难以快速融入周围的圈子却又不想被孤立,只好高度关注周围人的八卦、及时矫正行为来获取安全感。
然而不论动机为何,都得认清八卦的两面性。在社交活动中,八卦的确能助人一臂之力,但若不慎也会带来恶果。例如在口无遮拦下演变成的弄巧成拙,和动机不纯下被人识破后的强烈反击。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像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一样,有八卦的地方也必有口舌是非。有人对八卦做出积极参与的反应时,也有人在对此嗤之以鼻。
俗语说谣言止于智者,从道德和修养的角度,我们反感底线全无的商业炒作,像近年娱乐圈里,好的形象通常无人问津,靠八卦恶搞来惹人非议提高知名度的例子却比比皆是;从人际交往角度,我们也反感别人的家事不分大小地在亲友间疯传后,带来的各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来上海生活五年的刑崇文,和妻子一样,都喜欢简单的人际关系。而在江苏老家,亲戚结构却庞大而复杂。他说,正因为从小就反感亲戚间的东家长西家短,所以大学一毕业就选择了留在上海。
“也许是种主动隔离吧,这些年跟老家的人走动得都挺少。”刑崇文说,“老家亲戚太多了,小时候,我母亲经常因为家里有人在奶奶面前说了她的不是,就去找人吵架。而且过两天还要寻个机会‘报复’,再到处去说别人的不是,惹得对方又来找她吵架,可能对别人的私事‘大惊小怪’然后‘以牙还牙’就是他们的相处模式。我觉得这种八卦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我又不可能改变家人的生活习性,所以干脆从江苏避到了上海。”
而避到上海的刑崇文也提到,不论再怎么精简人际关系,也有和同事朋友的必要相处,在这些社交圈子中,当自己表现出对八卦的避之不及时,也会被别人划出圈子之外。
“被孤立的滋味很不好受,特别是你不得不和一些人建立持久稳定的关系时。我曾经工作的一家公司,部门同事总是在八卦某位领导的负面传闻,我觉得无聊,也就没参与,结果被同事孤立,甚至还传我是被领导收买的‘眼线’遭到处处针对。经过这件事后我才知道,想要彻底与八卦绝缘,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代社会的八卦,有时更像人际關系的粘合剂,极力反对和回避并不是理智的态度。在我们学会让不靠谱的八卦止于己时,也要学会客观地接纳一切八卦,因为必要时,还得借此表明立场消除误会。
能八也是一种魅力
英国心理学家罗宾•邓巴在其著作中说过:“闲聊是联结社会团体的一种机制,作用类似于灵长类动物之间的相互梳理。”这除了说明八卦避无可避外,还说明闲聊时的“能八卦”,具备了预测和影响他人行为的社会智商,所以,“能八”也是一种人格魅力。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八卦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它有效充当人际关系粘合剂时,会让人感觉到被肯定为“圈内人”,仿佛满足又安慰地达成共识——今后无论有什么,就一起分享吧。
不过,前文我们就提到了八卦的两面性,所以我们不妨探讨下该如何善用八卦的问题。
八卦之前,想想隐藏在其后的动机到底是纵恶还是扬善。善意的八卦绝不是流言蜚语、落井下石,当一些对他人的人云亦云的恶评传到我们耳朵里,基本上就可以止于此了。
比如隔壁的大婶说:“你昨晚听到楼上又吵起来了吗?两个人都是一副臭德行,活该!”或者公司的小妹说:“你还不知道那两个人发展办公室恋情了呀,听说都开过房了。”这些事如果再传,难保不会因为每个传播者不同的认知而加诸更离谱的评论。
当事人是否品行不端、臭名昭著,在于我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智去发现,跟着别人瞎起哄只会成为火上浇油的帮凶。而遇到不得不站队表明立场时,大可像谈论天气一样语气平常,表达我们不赞同恶现象,但也不会加入传播即可。
至于被八卦的对象正好是讨厌的人,借此打击报复对方只能说明我们心智太不成熟,恶言中伤本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利用群体力量去中伤他人则是破坏信任的开始,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真相大白时,势必会遭到原本支持自己的群体的唾弃和反伤。
而扬善的八卦,一定是用关心、关切、关怀、关爱的态度作为连接人际的纽带。当我们习惯把我换做你,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然后发自内心地对人说“你比传说中更好更强大”,不就是最有魅力的八卦么?
21世纪八卦守则
1.俗话说,八别人的卦,让别人找去吧。此为八卦第一原则:尽量八别人的卦,不要轻易八自己的卦。
2.尽量八陌生人的卦,不要八熟人的卦。
3.尽量八明星的卦,不要八常人的卦。
4.八卦时最好以第三人称出现,如能匿名,一定匿名,如需公开,则本着好汉做事别人当的原则,让被八对象离自己八的卦越远越好。
5. 八卦的来源并不重要,有趣最重要。
6.八卦要特别注意火候,内容也不能太虚假,也不能太真实,不要误伤自己,也不要误导他人。
7.适度八卦有益健康,过度八卦影响团结。
8.没有最八,只有更八。别人在八卦圈内人时,最好保持沉默。
9.在传播负面消息时,三思而后八卦。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既然享受了八卦的快乐,就要敢于承担八卦的后果。
10.八卦可以,但要调侃着八,幽默着八,有文化着八,造谣不可以,无中生有不可以,伤人更不可以。
(本守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