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医生手中不可或缺的器械,相信大家一定都对手术刀不陌生。这种俗称“柳叶刀”的轻巧刀具,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切除各种病变组织,从而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不过,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手术刀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那么医生们该利用什么“武器”来妙手回春呢?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多种能够在不同情境下代替手术刀的“神器”出现,它们不仅仅有着媲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也能够让患者免于遭受皮肉之苦。而毫不夸张地说,也许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能够“抛弃”手术刀了。
手术刀做不到的,TA可以来完成?
尽管手术刀自诞生以来,一直被医生们用作“超越极限”的工具,但囿于其结构特点,也经常会遇到它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某些存在于大脑深处的肿瘤,手术刀自然不能破坏大脑结构来将它切除,因此倘若医生无法找到让手术刀得以直接进入的捷径,肿瘤在传统意义上即是“不能切除”的。那么,对于那些传统意义上“不可切除”的病变,真的就没有任何方法了吗?
非也非也!正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自古以来,世界上就从不缺乏“脑洞清奇”的医生,他们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突破切除肿瘤的物理限制,从而做到“隔空取物”般切除肿瘤。那这样不着边际的“脑洞”,究竟实现了么?还别说,在1967年,瑞典有一位叫做拉尔斯·莱克赛尔(Lars Leksell)的医生,就成功做到了在不借助手术刀的情况下,清除患者大脑深部病变的壮举,而他所发明的这种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手术”装置,也以“伽马刀”(Gamma Knife)的名字流传至今,成为帮助无数患者摆脱病痛的利器。
伽马刀虽然有着“刀”的名字,但它本身并不具备任何刀一类的部件,安装在伽马刀上负责清除病灶的,则是多达数百个钴[60Co]放射源。作为一种能够释放出γ射线的同位素,单个钴[60Co]的杀伤力其实有限,也就能在微生物面前逞威风(如很多预包装食品的灭菌)。不过,如果我们能将数百个放射源发出的γ射线聚集在一起,让它们全部朝向一个病灶,该病灶在短时间内即可遭受足以摧毁其结构的辐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灶即可慢慢消散。这也就是伽马刀的奥秘所在。
在当今的医学界,伽马刀的治疗范围也在被医生们一次又一次地拓展(比如治疗肺癌),通过伽马刀治疗而受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当然可能是因为莱克赛尔本身即是神经外科医生出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伽马刀最主要也是最有效果的用途,还是治疗大脑内的各种位置古怪刁钻、给医生和患者都造成很大困扰的良恶性肿瘤。在这一方面,伽马刀可谓是没让莱克赛尔失望:单次或多次的伽马刀治疗,可以有效摧毁肿瘤组织,在消除肿瘤带来的各种症状的同时又极少对正常组织造成影响,甚至于能够大幅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
当机器人遇上放射线
机器人手术在当今已经不再是一个“大新闻”了,以达芬奇手术系统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能够突破人类手臂运动的极限,又快又好地完成各种高难度手术。但是,如果把“机器人”和“放疗”这两种听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事实上,这样的“碰撞”早已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射波刀(CyberKnife)手术系统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种。
一般而言,射波刀系统可以视为对普通放射治疗手段的改良,因为在射波刀之中,负责发射射线摧毁病灶的依然是传统的直线加速器(通过加速粒子来产生射线的装置,普通放射治疗所使用的就是直线加速器),但体积经过大幅缩减之后的加速器搭载于可以灵活运动的机械臂上,这就与普通放射治疗有着很大差异——因为机械臂完全可以通过不断的运动来直接对准目标病灶,并且这种校正的精准度可以达到毫米级,所以医生在使用射波刀时,可以完全不必担心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伤害。这样一来,射波刀所能够保障的高精度,已经令放射治疗的准确性无异于传统手术治疗(甚至于比传统手术治疗更好)。
而射波刀的优势可远不止于此,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其具有对患者呼吸等轻微移动进行位置校正的能力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患者的每一次呼吸,都会造成体腔内部器官的轻微移动,肿瘤的位置也可能因此产生细微变化,这在普通放射治疗之中,要么需要患者严格注意呼吸频率和节奏,要么就会造成最后放射部位和肿瘤实际部位存在偏差,影响治疗效果。但是在射波刀之中,机械臂可以时刻保证其放射范围和肿瘤位置完全一致,从而令患者不必担心呼吸对放疗效果的影响。
再者,放射治疗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难以追赶上传统手术治疗的步伐,和其对病灶部位的要求不无关系。例如前面所提到的伽马刀,目前就无法做到对身体大部分位置的病灶进行治疗。而射波刀通过可以随时变换各种角度的机械臂,有效地克服了这一缺点。
聚焦超声,超声中的“战斗机”
一直以来,人们对超声这种听不见、看不到,却能够帮助医生探明疾病的特殊声波颇感兴趣,各种完善超声检查的措施也一直是科学界的重点研究对象。然而,尽管你对超声在检查方面的威力有所了解,但你听说过能够治病的超声吗?事实上,尽管这种被称为“聚焦超声”的全新治疗手段当前尚处于实验阶段,但它在代替手术方面所产生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同上面所介绍的伽马刀有些类似的是,聚焦超声也是利用超声波在聚焦于一个点后产生的较高能量,来破坏目标病灶。只不过相较于射波刀和伽马刀等以射线作为破坏病灶的“刀”,聚焦超声所使用的超声波,安全性明显要更胜一筹,这完全是因为超声波不具有电离辐射,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操作人员因暴露于辐射之中所带来的问题。
在目前,聚焦超声主要被研究用于治疗各种需要手术的神经系统良性疾病,这一方面是因为此类疾病已经被明确证实手术有效,但手术带来的较大伤害又往往令患者难以接受;另一方面,聚焦超声可能并不适合治疗恶性疾病,因为它对组织的破坏效果还不能完全确定,并且聚焦超声对患者有着一定要求。
由此看来,这些奇奇怪怪的“刀”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取代”传统的手术刀,这还需要各专业领域的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之后才能知晓答案。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多种能够在不同情境下代替手术刀的“神器”出现,它们不仅仅有着媲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也能够让患者免于遭受皮肉之苦。而毫不夸张地说,也许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能够“抛弃”手术刀了。
手术刀做不到的,TA可以来完成?
尽管手术刀自诞生以来,一直被医生们用作“超越极限”的工具,但囿于其结构特点,也经常会遇到它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某些存在于大脑深处的肿瘤,手术刀自然不能破坏大脑结构来将它切除,因此倘若医生无法找到让手术刀得以直接进入的捷径,肿瘤在传统意义上即是“不能切除”的。那么,对于那些传统意义上“不可切除”的病变,真的就没有任何方法了吗?
非也非也!正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自古以来,世界上就从不缺乏“脑洞清奇”的医生,他们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突破切除肿瘤的物理限制,从而做到“隔空取物”般切除肿瘤。那这样不着边际的“脑洞”,究竟实现了么?还别说,在1967年,瑞典有一位叫做拉尔斯·莱克赛尔(Lars Leksell)的医生,就成功做到了在不借助手术刀的情况下,清除患者大脑深部病变的壮举,而他所发明的这种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手术”装置,也以“伽马刀”(Gamma Knife)的名字流传至今,成为帮助无数患者摆脱病痛的利器。
伽马刀虽然有着“刀”的名字,但它本身并不具备任何刀一类的部件,安装在伽马刀上负责清除病灶的,则是多达数百个钴[60Co]放射源。作为一种能够释放出γ射线的同位素,单个钴[60Co]的杀伤力其实有限,也就能在微生物面前逞威风(如很多预包装食品的灭菌)。不过,如果我们能将数百个放射源发出的γ射线聚集在一起,让它们全部朝向一个病灶,该病灶在短时间内即可遭受足以摧毁其结构的辐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灶即可慢慢消散。这也就是伽马刀的奥秘所在。
在当今的医学界,伽马刀的治疗范围也在被医生们一次又一次地拓展(比如治疗肺癌),通过伽马刀治疗而受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当然可能是因为莱克赛尔本身即是神经外科医生出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伽马刀最主要也是最有效果的用途,还是治疗大脑内的各种位置古怪刁钻、给医生和患者都造成很大困扰的良恶性肿瘤。在这一方面,伽马刀可谓是没让莱克赛尔失望:单次或多次的伽马刀治疗,可以有效摧毁肿瘤组织,在消除肿瘤带来的各种症状的同时又极少对正常组织造成影响,甚至于能够大幅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
当机器人遇上放射线
机器人手术在当今已经不再是一个“大新闻”了,以达芬奇手术系统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能够突破人类手臂运动的极限,又快又好地完成各种高难度手术。但是,如果把“机器人”和“放疗”这两种听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事实上,这样的“碰撞”早已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射波刀(CyberKnife)手术系统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种。
一般而言,射波刀系统可以视为对普通放射治疗手段的改良,因为在射波刀之中,负责发射射线摧毁病灶的依然是传统的直线加速器(通过加速粒子来产生射线的装置,普通放射治疗所使用的就是直线加速器),但体积经过大幅缩减之后的加速器搭载于可以灵活运动的机械臂上,这就与普通放射治疗有着很大差异——因为机械臂完全可以通过不断的运动来直接对准目标病灶,并且这种校正的精准度可以达到毫米级,所以医生在使用射波刀时,可以完全不必担心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伤害。这样一来,射波刀所能够保障的高精度,已经令放射治疗的准确性无异于传统手术治疗(甚至于比传统手术治疗更好)。
而射波刀的优势可远不止于此,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其具有对患者呼吸等轻微移动进行位置校正的能力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患者的每一次呼吸,都会造成体腔内部器官的轻微移动,肿瘤的位置也可能因此产生细微变化,这在普通放射治疗之中,要么需要患者严格注意呼吸频率和节奏,要么就会造成最后放射部位和肿瘤实际部位存在偏差,影响治疗效果。但是在射波刀之中,机械臂可以时刻保证其放射范围和肿瘤位置完全一致,从而令患者不必担心呼吸对放疗效果的影响。
再者,放射治疗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难以追赶上传统手术治疗的步伐,和其对病灶部位的要求不无关系。例如前面所提到的伽马刀,目前就无法做到对身体大部分位置的病灶进行治疗。而射波刀通过可以随时变换各种角度的机械臂,有效地克服了这一缺点。
聚焦超声,超声中的“战斗机”
一直以来,人们对超声这种听不见、看不到,却能够帮助医生探明疾病的特殊声波颇感兴趣,各种完善超声检查的措施也一直是科学界的重点研究对象。然而,尽管你对超声在检查方面的威力有所了解,但你听说过能够治病的超声吗?事实上,尽管这种被称为“聚焦超声”的全新治疗手段当前尚处于实验阶段,但它在代替手术方面所产生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同上面所介绍的伽马刀有些类似的是,聚焦超声也是利用超声波在聚焦于一个点后产生的较高能量,来破坏目标病灶。只不过相较于射波刀和伽马刀等以射线作为破坏病灶的“刀”,聚焦超声所使用的超声波,安全性明显要更胜一筹,这完全是因为超声波不具有电离辐射,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操作人员因暴露于辐射之中所带来的问题。
在目前,聚焦超声主要被研究用于治疗各种需要手术的神经系统良性疾病,这一方面是因为此类疾病已经被明确证实手术有效,但手术带来的较大伤害又往往令患者难以接受;另一方面,聚焦超声可能并不适合治疗恶性疾病,因为它对组织的破坏效果还不能完全确定,并且聚焦超声对患者有着一定要求。
由此看来,这些奇奇怪怪的“刀”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取代”传统的手术刀,这还需要各专业领域的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之后才能知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