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灵活、因材施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shei5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的促进作用,努力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重要手段,旨在培养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的能力。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美术看做技艺的传承,而应该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到美术的文化内涵。
  美术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敏锐的感受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潜在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同时还可使幼儿在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中更有信心,更主动、更充分地发展才能,从而获得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
  要求让幼儿主动学习,那还要不要教?如果需要教,怎样才更适宜?像绘画技能这种幼儿自己很难探索出来的东西怎样教?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绘画技能的习得与想象创造的培养往往会成为一组矛盾,我们常常为是否示范而困惑:“教”得多了,限制孩子的想象和创造,使孩子的画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教”得少了,阻碍孩子的表现和发挥,使孩子的绘画技能无法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借助有效的教学指导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必须有一个认知的过程,首先教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环境,再给刺激,使他产生对知识的渴求,通过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成为孩子智慧闪光的过程。由此,把握“教”的时机,适时给予孩子技能学习的支架,成为幼儿绘画教学最重要的一项策略。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
  美术活动:小班绘画《我的家》
  要求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画出简单的房子形状,在设计活动时,老师认为这次活动很简单,小朋友都能画出来(可能房子会倾斜)。活动开始幼儿的兴趣很浓厚,可当幼儿握着画笔时,都在犯愁不知从何落笔。还有几个小朋友对老师说:“老师,我不会画!”尽管老师很耐心地辅导每一位幼儿画,但幼儿的兴趣全没了。毫无疑问这个活动失败了。
  案例二: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留学美国的教育学博士的儿子,在国内时三岁学国画,寄到美国的“竹子图”让美国教授大为惊叹。博士的儿子五岁到美国后继续学画,去学校几次后,儿子不愿再去了。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儿也不教!”博士悄悄去学校观察,发现美国老师的教学几乎是将孩子们“放羊”,出一个题目,让孩子自由去画,不讲基本的笔法,不讲布局结构,也不在黑板上画示范画让孩子去临摹,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博士觉得是误人子弟。他认为孩子还小,还没能掌握绘画技巧,做老师的应该给以孩子示范绘画的过程,并出示范画,这样才会让孩子知道如何绘画。
  三、案例分析
  对于案例一,活动失败的原因是小班幼儿的绘画能力远远还没有赶上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许多他们能想、能说的不一定就能画下来,这就是幼儿画与成人画的区别,尽管预先老师也估计到了幼儿能画出房子的千姿百态,但没有料及幼儿会不动画笔,最后幼儿画出来的房子都是经过老师协助先画好了三角形的尖角部分才画出来的。这说明要求他们画三角形是个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的难题,这是这个活动失败最主要的因素。
  对于案例二,当时看到这个案例心里就很有感触,中国老师用的方法是让孩子复制老师的画,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失去创造力,没有磕磕碰碰学习研究的过程,只用简便的、简单的公式的就到达终点,就像是奥数的学习,难怪外国人说中国留学生考试第一名,创造力最后一名。而国外老师的教学方式则是完全“放羊”式,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和幼儿的年龄特点。
  四、案例反思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美术活动的目标是:乐于参加和经历各种美术活动,接触并尝试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围绕一定的物体或主题,尝试和体验多种手段、手法的表现方式;让幼儿既体验具体、写实的美术活动,又体验抽象、创造的直觉与本能的表达、表现的美术活动;让幼儿既体验美术观察和发现活动,又体验尝试各种表达和表现活动。
  根据总目标,指导幼儿美术活动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的创作兴趣。
  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的生活才能发挥效能。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到生活里去,捕捉题材内容。因为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在艺术活动中的表达和表现一定是在自己已有的经验上的,所以要想提高幼儿的艺术能力,使他们敢于在活动中表达和表现,就必须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感受。只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才能使幼儿有比较、有感受,并最终敢于表达和表现。感受的手段有很多,如看、听、闻、摸等,但哪种方法更合适,要靠教师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来选择和确定。
  我们很多时候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就是放手让幼儿操作,处处以幼儿为主,这让平时的教学活动很难开展。一个美术活动其实也有很多的科学及其他的成分在里面,比如,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会要求孩子们画意愿画春天,其实就是将幼儿的生活经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记得有次听大班的一节美术课“画意愿画春天”教师安排在春游之后,先带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花园里观察春天,感受春天,对春天有个再认识,然后回到教室里让小朋友们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这个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信息重组的过程,然后整理,形成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们画出来的春天一定是各有千秋的。在课堂指导时应不讲空话,如:“你再好好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能行。”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给予实际的指导。如当幼儿画不出春天的时候可这样提示:“桃花可以是一朵,也可以是一片;大树的叶子可以是一片,也可以是一团。”这样的回答和示范不但具体,而且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孩子不会画、不敢画的问题。
  再如小班的美术活动“鱼趣”,小河画在几张很大的白卡纸上,白卡纸是连起来的,主要是引导幼儿在这里涂上蓝色,然后涂画小鱼,小鱼的颜色是自己搭配的,但是要求小鱼放在小河里能找得出来。这节课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识别最基本的颜色运用——小河是什么颜色,旨在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整个活动的总目标是围绕美术学科的特点考虑的,定位具体便于落到实处。教师心中有了大目标,就能不断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的小目标来实现,从而使得教育活动不断深入。   其次还要力求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促使积极想象,进而升华为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再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创造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为孩子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鼓励孩子自由地去想象创造,展开想象的翅膀。
  (二)充分做好美术活动的材料准备,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有了良好的环境,成功的概率便相应提高。因此无论什么活动,我们都要在材料提供上动足脑筋,下足工夫,充分利用和体现材料多样性的效能,让他们接触不同性质、不同种类、不同性能的材料,以启发他们灵感的火花,避免再次出现上述所讲的复制现象,提问注意启发性,多问:“为什么”,少说“是不是”。这样安排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使幼儿绘画时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复制,续编故事时也不至于重复同一个内容。
  材料的准备还要符合孩子的当前发展实际,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已有发展水平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如何了解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呢?除了阅读与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的书籍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观察,与幼儿口头交流,然后教师直接提供材料让幼儿作画,这样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便一目了然。老师再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准备相关的材料。
  (三)指导孩子掌握简单的美术技巧技能,指导的方法要有效、有创造性。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有效发展,因此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老师,要尊重每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在作业时不对每个幼儿做统一要求,而是因人施教,让每个幼儿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能力差的幼儿可以“复制”得多一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放羊”得多一点,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想象与创造。教师必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平和而客观的心态去评价作品和创造行为本身,同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随意干预和打扰幼儿的自由发挥、自愿表达和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反省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的条件限制他们,鼓励他们去创造。”只有“复制”和“放羊”相互结合,才能让幼儿创造的明天更美好。
  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幼儿之间的分享和交流也很重要,对于幼儿之间的分享,教师若加以运用,就能成为支持幼儿技能学习的良好方式之一。
  美术活动是充满创造、富有个性的活动,是充满激情、富有想象的活动,是充满快乐与享受的活动。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造这样的氛围和条件,使他们与生俱来的对美的追求与创作的激情得以展现和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贯彻实施新课改,必须变革原有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高中政治教师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具备课堂探究的能力,既要积极反思又要勇于行动,学会与同行切磋,倾听学生心声,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札记,自觉进行教学科研。“课程改革即自我新生”,实施反思性教学,政治教师才能在批判中超越,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获得新生。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摘 要: 在运用材料命制历史试题时,应贯彻“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原则,否则就会使试题无效甚至出错。本文通过具体试题的分析着重探讨了材料内容与概念两大方面需要小心求证的意义。  关键词: 绍兴市2010年中考社会思品卷 第8题 第24题 小心求证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史”是在“证”即客观史实的基础上对历史的阐述与解释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教学情感互动空间……”鉴于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创设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从而为圆满完成预期的英语教学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  教学心理学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和保持学生的英语学
摘 要: 小组讨论教学是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存在诸多问题,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时从主题设计、学生分工、时间控制,以及建立合理的检查评价机制方面进行精良的设计,使其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关键词: 英语课堂小组 讨论学习 有效教学策略  英语课堂中,有许多task需要学生彼此协作讨论来完成,小组协作讨论也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语文教学实际上应该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一、博大精深,美自文化  汉字的丰富的表意性,独特的声调节奏感,诗歌的源远流长,言简义丰,散文的纵横恣意,摇曳多姿,文人的高节傲骨,历史的风云激荡……中国文学之美,在白纸黑字上静默着,宛若深沉的黑夜里的闪烁的星星
摘 要: 相对于技术、管理节能减排手段,意识与观念上节能减排更加重要。在综合国内外各高校节能减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节能减排实践中节能观念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节能减排 保障措施 绿色低碳  一、引言  2007年9月14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指出,“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应制定了六
摘 要: 转变学习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在未来社会中每个人一生发展的支柱。因此,在当前的高效课堂背景下,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推动高效课堂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 学习方式 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 学习兴趣  从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少学生仍然习惯于以前那种
摘 要: 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实施者,要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调和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层面及学生层面的现存矛盾,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从形式与内容上的开展得到质量上的保证。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矛盾的调和 四六级 动机  1.引言  从1979年大学英语教育恢复至今,大学英语教学一共发展了30多年。“据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80年—1984年的恢复阶段,
摘 要: 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数学作业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作业设计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窗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作业时,要考虑趣味性、层次性、探究性三个方面。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作业设计 趣味性 层次性 探究性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要提高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本校2012年第二学期两个班级的期末高等数学A的成绩分析,探讨了若干影响高等数学考试分数的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和成绩分布的成因,阐述了只要降低各因素影响的偏性,学生的考试分数就可以作为教学质量的考核指标之一。  关键词: 大学高等教学考试分数 成绩分析 影响成绩因素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最终检验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