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2)学生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2.教学重点
选择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交际空间,激起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自由自在畅所欲言。
3.教学难点
力求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课堂为发展能力的阵地,来寻求、处理和家人走散时的心理需要、语言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知道对于父母不在身边时,如何待人接物、处理偶发事件。
4.教学过程
(1)创设童话情境,规范语言,掌握要点。课件展示:羊妈妈和羊宝宝到超市去玩,走着走着,忽然羊妈妈不见了,羊宝宝该怎样做呢?
意图:用课件展示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使用现实人物而采用“动物”为主人公,更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无拘无束地进入角色中。
师:小朋友们,羊妈妈和羊宝宝到超市去玩,走着走着,羊妈妈忽然不见了。羊宝宝该怎样做呢?
意图:这里,学生很可能被动物形象所吸引,而不注意人物的语言,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同时明白小孩子和家人走散时的安全防护意识。
师:(课件显示画面,教师讲述)真凑巧,羊妈妈刚不见,就来了一位叔叔,谁来了呢?小羊宝宝是怎么办的?(课件中出示的画面是一只野猫戴着帽子,笑眯眯地拿着一个大苹果向羊宝宝走来。小羊站在人群里面,画面上有“不认识的叔叔”几个字。)
师:大家讨论一下,小羊该怎么做才对?(学生讨论后发言。)
……
意图:这里先让学生讨论,再指明说自己认为该怎么办,以达成共识,为下一步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对话表演选记。师(扮演野猫):小朋友,跟我走。瞧,我还给你买了个大苹果呢!
生:(扮演羊宝宝)你是谁呀,找我有事吗?
师: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啊,你小时候不是见过我吗?是你妈妈让我来找你的。
生:我不认识你,我不跟你走。
师:真不巧,我有急事呢。我和你一起去找你妈妈吧。
生:不,我不认识你。
师:这样啊?那我还是走。(转身,自言自语:这小鬼,还蛮警觉的嘛。)
意图:这段对话表演在学生逐个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在于牢记“不能跟陌生人走”这个要求。同时教会学生和陌生人的应答,在不清楚陌生人身份的情况下,说话还是要注意礼貌的。这种对话难度较高,我请了三位小朋友,表演了三次之后,才让学生各自按自己的意思练习说话。
5.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提供材料。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思维尚处在形象语言为主的时期,对于许多抽象的意思比较难于表达。这就需要我们以鲜明的形象来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第一板块中,我将主人公形象设计成学生喜爱的羊宝宝,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我出示了“野猫叔叔和小羊的对话”这个故事性场景,使学生从图片中获得语言形象,从而学会正确的口语表达方式。同时,一开始就直奔重点,让学生明白不要和陌生人随便说话。
(2)激发兴趣,快乐交际。新课标中多处提到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行叙述、表达等,对于口语交际,又提到了“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因此,这一节课,我在说话内容、指导方式等方面,都将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重点来考虑。如童话情境中的小羊、野猫叔叔等形象设计,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来说话;而师生互相表演的内容,更是借助于老师语言的幽默,多次让学生哈哈大笑。在进行讨论时,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给以框框的限制,这使学生能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评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交际中去,体验到轻松和愉快,达到快乐交际的目的。
(3)形成双向互动的交际方式,实践量大、面广。这一点设计理念,是和传统教材中的听说训练最大的区别,是口语交际的一个显著特征。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流的结果,是待人处事的活动,必须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这节口语交际课,无论是在第一板块的创设童话情境,还是在第二板块融入生活情境,大都采用师生对话表演、生生之间对话表演的方式来进行,构成了交际关系,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切实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另外,在课堂上,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全班学生参与说话,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交际需要,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达到了量大、面广的高要求。
(1)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2)学生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2.教学重点
选择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交际空间,激起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自由自在畅所欲言。
3.教学难点
力求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课堂为发展能力的阵地,来寻求、处理和家人走散时的心理需要、语言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知道对于父母不在身边时,如何待人接物、处理偶发事件。
4.教学过程
(1)创设童话情境,规范语言,掌握要点。课件展示:羊妈妈和羊宝宝到超市去玩,走着走着,忽然羊妈妈不见了,羊宝宝该怎样做呢?
意图:用课件展示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使用现实人物而采用“动物”为主人公,更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无拘无束地进入角色中。
师:小朋友们,羊妈妈和羊宝宝到超市去玩,走着走着,羊妈妈忽然不见了。羊宝宝该怎样做呢?
意图:这里,学生很可能被动物形象所吸引,而不注意人物的语言,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同时明白小孩子和家人走散时的安全防护意识。
师:(课件显示画面,教师讲述)真凑巧,羊妈妈刚不见,就来了一位叔叔,谁来了呢?小羊宝宝是怎么办的?(课件中出示的画面是一只野猫戴着帽子,笑眯眯地拿着一个大苹果向羊宝宝走来。小羊站在人群里面,画面上有“不认识的叔叔”几个字。)
师:大家讨论一下,小羊该怎么做才对?(学生讨论后发言。)
……
意图:这里先让学生讨论,再指明说自己认为该怎么办,以达成共识,为下一步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对话表演选记。师(扮演野猫):小朋友,跟我走。瞧,我还给你买了个大苹果呢!
生:(扮演羊宝宝)你是谁呀,找我有事吗?
师: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啊,你小时候不是见过我吗?是你妈妈让我来找你的。
生:我不认识你,我不跟你走。
师:真不巧,我有急事呢。我和你一起去找你妈妈吧。
生:不,我不认识你。
师:这样啊?那我还是走。(转身,自言自语:这小鬼,还蛮警觉的嘛。)
意图:这段对话表演在学生逐个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在于牢记“不能跟陌生人走”这个要求。同时教会学生和陌生人的应答,在不清楚陌生人身份的情况下,说话还是要注意礼貌的。这种对话难度较高,我请了三位小朋友,表演了三次之后,才让学生各自按自己的意思练习说话。
5.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提供材料。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思维尚处在形象语言为主的时期,对于许多抽象的意思比较难于表达。这就需要我们以鲜明的形象来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第一板块中,我将主人公形象设计成学生喜爱的羊宝宝,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我出示了“野猫叔叔和小羊的对话”这个故事性场景,使学生从图片中获得语言形象,从而学会正确的口语表达方式。同时,一开始就直奔重点,让学生明白不要和陌生人随便说话。
(2)激发兴趣,快乐交际。新课标中多处提到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行叙述、表达等,对于口语交际,又提到了“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因此,这一节课,我在说话内容、指导方式等方面,都将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重点来考虑。如童话情境中的小羊、野猫叔叔等形象设计,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来说话;而师生互相表演的内容,更是借助于老师语言的幽默,多次让学生哈哈大笑。在进行讨论时,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给以框框的限制,这使学生能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评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交际中去,体验到轻松和愉快,达到快乐交际的目的。
(3)形成双向互动的交际方式,实践量大、面广。这一点设计理念,是和传统教材中的听说训练最大的区别,是口语交际的一个显著特征。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流的结果,是待人处事的活动,必须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这节口语交际课,无论是在第一板块的创设童话情境,还是在第二板块融入生活情境,大都采用师生对话表演、生生之间对话表演的方式来进行,构成了交际关系,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切实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另外,在课堂上,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全班学生参与说话,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交际需要,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达到了量大、面广的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