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汪王文化”品牌的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宗亲:
  上午好!这次参加理事会,本想交一篇文章了事,没想到安排了讲话,只好将文章压缩,去其血肉,留其筋骨,与大家交流。
  众所周知,“汪王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作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重要文化资源——“汪王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越来越凸显于人们的视野。如何打造这一品牌文化,既是各级政府、旅游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徽学专家、有关院校的研究课题,作为汪华后裔,我也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点,打造品牌文化,有必要了解一点“汪王文化”发展概况。
  1、“汪王文化”研究组织不断涌现。
  2004年2月,《汪氏宗亲网》创建;2006年6月,成立了全国汪氏宗亲联谊筹备会。2008年春,以筹备会为依托,在黄山市成功注册了汪华文化研究会。此举既搭建了汪氏宗亲联谊活动的平台,更从法理上确认了“汪王文化”作为一种独立文化的存在。其间,各地汪氏宗亲会、汪华研究会相继成立。
  汪华文化研究会和汪氏宗亲组织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汪华文化研究会以研究汪王文化为主,兼顾研究汪氏家族文化、引导宗族联谊、帮助宗亲寻根、指导各地修谱、编修全国《汪氏统宗世谱》等任务;汪氏宗亲组织以宗亲联谊、编修支谱为主,兼及研究汪氏家族文化和汪王文化等支族文化。正确处理汪氏宗亲会和汪华文化研究会的关系,对于统一思想认识、减少内部分歧具有极其有重要的意义。
  2、“汪王文化”民俗活动层出不穷。
  “汪王崇拜”现象在徽州随处可见,徽州的庙会、宗族、徽商三大板块和一些徽戏、徽菜、徽雕等处处浸润着汪王文化的灵魂。
  徽州各地密布着纪念汪华及其九子的庙宇,徽州的汪氏祠堂也散居于徽州的众多村庄,见得最多、印象最深的还是有关汪王及其九子的庙会。如绩溪登源的花朝会、“太子会”、“香火会”;歙县、祁门、黟县的“游太阳”等。这些民俗活动曾因左的思潮泛滥而险遭湮灭。近几年,徽州许多崇拜汪王的庙会民俗正逐步恢复,如丰瑞里的“抬汪公”,余川的“安苗节”,甚至排演了黄梅戏《汪公看稻》。特别是2012年在歙县隆重举行的“汪华清明祭”、“抬汪公民俗展演”、汪华文化书画展、宗族寻根与徽州旅游学术座谈会系列活动把展示汪王文化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汪王文化”研究文章大量发表。
  随便翻开一本《汪氏宗谱》,我们都会发现有一专门章节——“汪王文传”。这里汇集了历代研究汪华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章有的介绍其生平,有的歌颂其伟业,有的载历代之诰封,有的鸣史氏之不公……解放后,汪王文化遗迹惨遭破坏,谱书多被焚毁,已致这位在徽州“传奇而又传神的历史伟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改革开放后,徽学研究方兴未艾,汪王文化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03年《新安晚报》相继刊登了鲍义来的《云岚山上汪王墓》、胡永吉的《被遗忘的吴山汪王庙》,《中国网》出现了昴如耕的《祭祀清汪华的徽州民俗<游太阳>》。这几篇文章可以说是当代“汪王文化”研究的滥觞。2006年4月,《徽州的太阳》一文全面介绍了汪华生平和生前死后的殊荣,在网络上得到广泛转播和传播,对宣传汪华、了解汪华、认识汪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08年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唤醒了人们从文化视野研究汪华现象的思路。一些徽学专家、学者和汪氏宗亲还对汪华文化的概念、内涵作了广泛讨论。一些关于介绍和研究汪华的文章不断见于报刊或《汪氏宗亲网》论坛。如汪道显《汪氏二十问》、汪如鋐《徽州漫记——云岚山上汪王墓》、方利山《汪华研究——徽州学的新拓展》、汪兴吾《关于汪华的传说》。拙作《汪华文化初探》一文则对汪华文化进行了系统、宏观的理论研究。还有汪大白《侧论汪华现象与汪华范式——读<汪华颂歌>札记》、方静《汪华家族研究在绩溪的新发现》、方利山《隋唐歙州汪华平议》、汪承兴《唐越国公汪华在徽州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深远影响》、汪兴吾《越国公汪华与徽州》等都是研究汪王文化的重要文章。
  第二点,打造品牌文化,有必要统一“汪王文化”名称。
  “名不正则言不顺”。品牌名称是品牌的核心要素,是形式品牌文化概念的基础。历史典籍里,对汪华的称呼有汪公、汪王、汪公大帝的不同。我认为,称“汪王”最能体现汪华的历史功绩、代表汪华文化的特色和体现人们对汪华的崇拜。
  郑力民先生最早揭示了“汪华崇拜”现象,《徽州的太阳》一文提出了“汪华信仰”概念,到2008年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时正式提出“汪华文化”的概念。此后有关研究汪华的文章一直称“汪华文化”。
  近读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关于在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加快打造“汪王文化”品牌的建议》一文,该文及花建慧副省长批文中均称“汪王文化”。这一提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称为“汪王文化”或“汪公文化”、“汪华文化”,都有一定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依据。但作为品牌文化,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名称。由汪华其人到汪王文化,其称呼自有其相通的一面。我认为只有称“汪王文化”才能反映该文化的实质和深刻内涵。
  理由一:“汪王文化”能概括该文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汪王文化”起源于隋末。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汪华“摄刺史”,称“吴王”,实现了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构建了平安和谐之邦,新安大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族各方面得到空前繁荣和发展,这些构成了当时的“新安文化”,抑或“汪王文化”。李唐王朝受禅后,汪华主动放弃王位,率土归唐。汪华“朝于京师”后,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崇拜汪华的热潮。
  汪华去世后,归葬云岚山,唐、宋、元、明历朝追封。其中宋朝追封“王”10次,元代封“王”1次,明洪武榜文亦称为“王”。
  所以“王”最能概括汪华生前死后的殊荣。也就是说“汪王文化”发生于汪华“称王”,发展于对汪华的“封王”。   理由二:“汪王文化”能高度概括其核心理念。
  一个好的品牌名称本身就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表达品牌的中心内涵。
  汪王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是“一心为民”。罗愿撰写的《新安志》,揭示了新安之神汪华即靖民之神,他的一切决策都是以百姓的安危为准绳。”
  生前为了保护百姓,可以“称王”,可以“弃王”;殁后继续保佑百姓,皇帝“封王”,百姓“尊王”。所以老百姓一直称汪华为“汪王”。可见“王”不仅是历代皇帝对汪华的封号,更是铭刻在徽州百姓的心中的印记。可以说,在徽州,谁也代替不了“汪王”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称王”为保民,“弃王”为顺民,殁后被“封王”为佑民。
  理由三:“汪王文化”能集中体现该文化的特色价值。
  品牌名称是品牌显著特征的浓缩。汪王文化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徽州文化中最富特色的文化。其特色体现在哪里呢?
  1、从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广布徽州的庙宇、社屋多与汪华及其家族有关,有关汪华及其家族的祠堂、村落、墓地也遍布徽州。
  徽州祠堂、村落、庙宇、墓地、社屋供奉的多是汪华及其九子。这里也是祭祀汪华的重要场所。社屋以汪华为主供,可能与明朝洪武帝封汪华为“徽州土主”有关,但也说明了汪华在徽州人心目中的地位。
  直呼“汪华”是现代人的杰作,古徽州人多称“汪王”或“汪公”,以示对这位“徽州第一伟人”的尊敬。汪华及其家族在徽州留下的墓、祠、庙、亭、楼、阁等建筑不计其数。这些建筑多冠以“王”字,如“汪王墓”、“王墓”、“汪王庙”、“汪王祠”、“王墓祠”、“王祖墓”;甚至一些地名也冠以“王”字,如“汪王岭”。可见“王”是出自百姓内心的呼唤,并非别人强迫。称“汪王文化”最能反映百姓的心声。
  “汪王文化”中的涉及的墓地、祠堂、古城、牌坊、匾额、古洞等都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加强保护,争取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与徽州旅游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这些遗产的作用。
  2、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徽州汪氏宗族、徽州庙会等民俗、徽菜、徽戏等许多内容也是以汪华及其九子为主。
  在历代封建皇帝锡封、褒扬和民间百姓崇奉、诚敬的造神运动中,汪华也逐渐由徽州一方首领演变成“汪公大帝”、“太阳菩萨”,成为有求必应的地域神;汪华九子,也被奉之为“一二三太子,四五六诸侯,七八九相公”,成为百姓敬仰的“忠护老爷”,“八老爷”、“九老爷”等地方神圣。由祭祀汪王的庙会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花朝会”、“抬汪公”等民俗活动。这些“汪王祭”民俗活动又孵化出各类徽州特色的民间艺术,如戏曲、饮食、体育竞技等民间文化,成为徽州文化中最富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越是富有特色的文化越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徽州文化的众多内容都源于“汪王祭”,“汪王祭”最能体现汪王文化的特色。
  第三点,打造品牌文化,必须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随着人们对汪王文化认识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关汪华的研究文章越来越丰富,其文集、编著、刊物、文艺创作也不断呈现亮点。如汪济长篇小说《越国公汪华》出版;汪承兴、汪如红《大唐越国公颂歌》的公开发行;《纪念越国公汪华文集》的出版;汪鑫长篇小说《徽州魂之建吴称王》出版发行。
  汪华的民俗活动得以恢复,有关汪华的景点也得到保护和开发。如云岚山汪王墓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歙县搁船尖正在尝试打造汪华特色文化景点。
  在汪王文化逐步走向繁荣之际,汪华文化的论争也随之出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争论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治学态度,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只有在研讨中才能得到提高,才能达成共识。
  汪华是徽州的人,是徽州的神,徽州是汪华的根。汪王文化之所以历千三百年而不衰,是因为他根植于徽州这块养他、育他的沃土,所以汪王文化与徽州与徽州百姓无法分割。尽管汪王文化已溢出徽州,但研究汪王文化不能脱离徽州这块土壤。
  打造汪王文化品牌是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搞好汪王文化研究是这项工程的基础之一。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把汪王文化研究与时尚文化区别开来,如通俗小说可以对汪华形象及故事进行虚构,而对汪王文化的研究必须持严谨的学术态度。我们还要把汪王文化研究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如汪华的言行往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儒、释、道思想都给汪华打上了烙印。我们还要把汪王文化研究与徽州文化研究结合起来,与皖南国际文化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徽州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浸润着汪王文化的因素,汪王文化也体现在徽州文化的方方面面。
其他文献
在一定程度上讲,“思维碰撞”课堂属于“问题教学法”。问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问题设计作为教学互动的前提性准备、制约着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思维碰撞”课堂要求教师特别关注“问题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问题”。  1.什么是优质问题?  “优质问题”是指具有高挑战性(思维价值)、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能促进学生质疑对话、能贯穿新旧知识且可分解成问题串、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法支持度
校长作为全校的核心和灵魂,对学校的发展进步、发展方向起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笔者认为一名称职的校长,应逐步具备和不断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讲政治、学理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校长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准确地把握时代脉博,捕捉新的教育观点,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要以饱满的激情、健康的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要利用游戏活动,给学生提供和搭建一个自我构建、自我完善知识结构的平台。在活动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在活动中逐步优化自己解释、交流信息的策略,从而自觉引出学习的内容。每节课一改教师“一言堂”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在活動中学习、合作、探索和完善,这样的学习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
一直以来,我们把优化课程作为幼儿园的中心工作,因为课程建设的水平直接决定幼儿园质量。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思想在我们的课程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我园的课程建构融入“悟空”之道,“空”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很多,它既指空间的“空”(kōng),也指时间的“空”(kòng);它可以是放空(kōng),也可以是空(kòng)出;它既包
孩子到底该不该接触互联网?这是自互联网络兴起就争议不断的问题。有些家长坚决反对孩子“沉迷”网络,不惜把孩子送到所谓的戒网瘾学校,一些开明的家长不会对此有过多的限制,但也隐隐有些担忧。如何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这不仅仅是家长在思考的问题,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也在为此不懈地努力。  于2011年诞生的学生平板电脑就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集丰富学习资源、移动互联网、开放Android平台、流畅3
金钱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生中重要的课程。家长花钱的方式以及对金钱的谈论,可能在有意无意间决定了孩子长大后与金钱的关系。记者选取3个花钱方式不同的家庭,看看家长对孩子金钱观念的影响,教育专家的提示也可以让家长在育儿方法上能有所借鉴  1 妈妈是购物狂 孩子谈钱豪气  【出场人物】  郑女士,全职妈妈  儿子毛毛,2岁半  郑女士的老公是生意人,家底比较殷实。自从怀上儿子毛毛后,她就辞了工作,做起了全
伴随着悠扬地琵琶古曲,琵琶演奏老师的音乐课开始了。虽然课堂现场没有学生,但在直播平台的另一边,却汇集了五湖四海的孩子们。在互联网时代,这样地在线课堂已经屡见不鲜。随着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教育扶贫投入的不断增加,通过直播平台授课、与学生实时互动的方式,解决了部分师资问题,成为维护教育资源公平化呼声最高的教育模式。不过,要加快推进偏远贫困地区教学点的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除了要增设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流畅地通
我——一朵小小的蒲公英,生长在一望无际的大自然。  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说笑。忽然,一阵微风吹来。啊!我们飞了起来,在空中飘动。  原来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着各种各样的花朵,红的、黄的、紫的、蓝的、粉的,数也数不清,整个大地就像一块好大的花地毯。呀!许多漂亮的蝴蝶姐姐都来到了这里,正在开一个春天的舞会呢!伴随着风儿和潺潺的小溪奏出的美妙的音乐,她们扇动翅膀,翩翩起舞,尽情的欢畅舞蹈。小河边,柳树
新课改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什么样的策略呢?现根据本人的认识与实践,提出几点策略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合作学习内容精心预设、选择的策略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根据名数改写这类知识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形成了六种解题方法,操作容易,效果显著,受到师生的好评。  名数改写在小学数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里面含有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学生往往觉得困难重重。当堂学习效果比较好,但进入六年级复习阶段问题就很多。老师埋怨学生,学生认为老师没有系统整理。于是,我们根据名数改写这类知识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形成了直接法、余数法、间隔法、合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