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江湖如此水深浪大,还是有更多的人身涉其中而后退无路。他们饮酒高歌之中,有着浅浅的无奈和深深的渴望。
把酒问青天
记得电影《东方不败》中,任盈盈坐在房顶边饮酒边吟出这样一首诗:“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表达出江湖儿女的不羁与无奈,豪迈与沉郁。
我喜欢令狐冲对酒的态度,他洒脱的性格和坦荡的胸襟,正是与酒相得益彰。整部《笑傲江湖》,酒几乎贯穿了始终。令狐冲的好酒可谓到了一定境界,并从中学会了不少知识,比如其中有一章叫《论杯》,通过江湖人之口金庸先生道出了酒与杯的关联之处。如喝汾酒当用玉杯,“玉碗盛来琥珀光”,能增酒色;饮葡萄酒要用夜光杯,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饮之未免豪气不足,用夜光杯盛之酒色便与鲜血无异,“葡萄美酒夜光杯”,“笑谈渴饮匈奴血”,大是豪气干云。如此精辟的论述,令人叹服。而且令狐冲不在乎饮酒的对象,可与采花大盗田伯光对饮,可与大魔头向问天对饮,亦可与五霸冈上众多旁门左道之士对饮。事实证明,与其豪饮的人大多是坦荡之士,虽然其中不乏有大恶之人,但坦荡与大恶并不矛盾。所以说饮酒识人,是有道理的,令狐冲深谙其中之味。
江湖之上步步险恶,大家都是提头度日,所以酒便成了他们的一种寄托一种放纵。英雄相惜可以痛饮,快意恩仇可以痛饮,好汉结拜可以痛饮,绝交酒、离别酒、决战酒,真是数不尽的觥筹交错,醉不倒的天地英雄。
在金庸群侠中,将酒饮得豪气冲天的,当属萧峰。此人光明磊落,酒也喝得痛快。与段誉斗酒于高楼,在聚贤庄与群雄喝绝交酒,无不气干斗牛。萧峰注定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胡汉恩仇之间让他不知何去何从,最后天大地大竟是无立足之地。所以他饮酒的豪迈之中,隐隐透出一种悲凉。萧峰是人中的英雄,也是酒中的豪杰。
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形象的却是洪七公,一身破衣,身负酒葫芦,手持竹杖,常带七分醉意,于是举手投足间除奸惩恶。活脱脱一个无拘无束游戏人间的形象,却给人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洪七公虽年纪一把,却有着孩童般的率真与可爱,特别是对美食美酒的渴望,完全可以把天大的事抛诸脑后。他曾因酒误大事,故此自断一指以罚之,这份坚定与悔悟是对好酒之人的一种警醒。
江湖之中的酒也非全是豪气的象征,更多的时候,它也是阴谋与罪恶的载体。什么蒙汗药、五步断肠散、奇淫合欢散,无不以酒为媒介。段誉曾身受其害,其父段正淳也是蹈其覆辙,洪七公也未能幸免,张无忌更是因此被迫隐退。酒的江湖,同样也有正义与邪恶,有高尚与龌龊。
虽然江湖如此水深浪大,还是有更多的人身涉其中而后退无路。他们饮酒高歌之中,有着浅浅的无奈和深深的渴望。也许,他们心中更向往的,是远离是非恩怨,“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壶浊酒喜相逢”,那份释然,那份了无牵挂,是他们终生都无法企及的梦想。
江湖中人的酒醉,实是一种最清醒的悲哀!
酒场上的刀光剑影
有时酒场上的情形比战场还要紧张复杂,屏后暗藏刀光,盏中蕴含杀气,特别是古代,这种场面极为常见。
一提到酒宴上的刀光剑影,人们第一个就会想到鸿门宴。这次盛宴,应该说是楚汉相争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本来在宴席之上,剑已舞起,剑气已纵横,却没能要了刘邦的命,项庄舞剑的意在沛公终没能发出致命一击。非是项羽的优柔寡断,而是此种宵小所为实不符西楚霸王的英雄胸襟。以项羽的性格,刀剑当在沙场上一决胜负,而在酒宴之上趁人不备而猝杀之,他是不屑为之的。所以鸿门宴没能成为刘邦的葬身之地,可它的凶险却不下于两军混战,故此鸿门宴流传千古,成为酒场上陷阱的代名词。
我发现三国时期类似鸿门宴的酒场极多。最能有代表性的当属曹刘的煮酒论英雄,当世两大豪杰对论天下英雄,曹操的咄咄逼人,刘备的机巧藏拙,尽在几盏美酒一盘青梅之中。彼时虽无刀斧手藏匿左右,而曹操胸中却是杀机无限。及至关张二人仗剑而来,那小小的酒桌上早已经过了惊心动魄的较量。关张也算机灵人,见兄长无事便说来舞剑助兴。曹操笑言此非鸿门宴,二位樊哙不必多此一举。
再就是关云长的单刀赴会。关羽历来被公认为有胆有识,是否有识且不去论,但他的确是身具虎胆的。一人一刀飘然过江,明知酒无好酒宴无好宴却坦然赴之,这份胆魄就是令人敬佩的。而东吴一干人也的确被他的虎胆所震慑,终是迟迟不敢发动。
酒席之上掷杯为号不知始于何人,却是一直沿用。酒杯一摔,席中暗藏的杀手,屏后隐匿的刀斧手,就是该行动的时候了。还说刘备,此人经历了青梅煮酒于曹操处,他自己估计也不会想到在东吴还会遇此险境。本是高高兴兴去相亲,坏就坏在他知道东吴以杀他为目的的真正意图。不过以刘备的机变加上孔明的智谋,此行也就变得有惊无险了。所以当孙权举杯未掷之时,刘备却先以奇谋相对,致使孙权功亏一篑。此一行,也给周瑜留下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柄。我想,孙权那没有掷出的酒杯,也许是他毕生的遗憾。
现在的酒宴之上是绝不会再如古代般暗藏刀光剑影了,而有时那份凶险却比之刀剑更让人难以预防。虽不是当场就取了你身家性命,却是比丢了性命更可怕。如果是引刀成一快,也算死得痛快,而那看不见的刀剑,却能割划得你身败名裂,比断头更加痛苦。
所以说,如果身处是非极多的酒场之上,还是要小心为上。
酒逢知己
饮酒最惬意也最畅快的场面便是酒逢知己了,想像一下,满窗风雨百无聊赖之时,故友突然而至,把酒畅饮,顿时一天风雨也都充满了情趣。这是一种何等温馨的氛围,想来便让人神往不已。
志同道和之辈相聚,把盏纵论天下大事,慷慨激昂,指点江山,豪气纵横。在看《三国演义》时,刘备顾茅庐途中,风雪酒肆中遇崔州平等人之饮,便是如此。当年在一部影片中曾见过这样的场面,一直深刻于心。秋瑾与几人对饮,言到酣畅之处,她拔剑起舞,吟道:“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那勃勃的壮志雄心,加上美酒,使热血顿时沸腾起来。
有一种场面是温暖而安静的,如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一诗中所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想来外面是滚滚寒流,酒已备好,炉中之火正旺。天晚将下大雪,客已在座。这酒、这炉火、这温暖、这情谊,让人有一种直抵人心的感动,未饮已先醉。浅斟慢饮,低语相诉,笑看窗外雪花飞舞,人生能饮酒交友如此,夫复何求?
在传说中有这样的场景,高高山巅,松盖之下,月华如水,一只石几,两个石礅。座中二人非僧非道,却绰绰然有仙风道骨。酒是琼浆玉液,下酒之菜或是清风明月,或是半局残棋。这样的知交对饮,飘然不惹红尘,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清冷。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一诗,常常让我感慨。诗中也描绘了一个饮酒的场面,只是却是久别重逢,人事音书漫漶,相逢不易,动如参商。“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20年之后,饱经离乱的杜甫终于又踏进了好友的家门,好友置酒相待,细诉别后契阔。有沧桑之慨,更多的是离别之伤。是的,这一次短暂的相逢之后,便又是相约无年。“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今夕把酒言欢,明日又隔天涯。这一杯酒啊,蕴含着多少感慨与无奈,多少祝福与感伤!我想他们就算远隔山岳,世事茫茫,彼此心中都应该是牵念着对方。
而另一种相逢,却充满着人生的凄惨与悲凉。司空曙在《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一诗中写道:“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忽忽几句,便道出了人生的多少辛酸!故友一别不知多少年,山高水长,音书断绝。这一相逢,起初竟怀疑是在梦中!互相问起年龄,不禁悲从中来。人世沧桑莫过于此,而明朝又要相别,这一杯水酒之中,饱含着太多的感慨与惨淡,如何能不逼出人的泪水来。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己之难求难遇,而能与至交对饮,一生之中又能有几回?所以这一切就更是弥足珍贵,令人念念情深,至死不忘。这样的相逢,不管是悲是喜,是感是伤,都会在生命中留下最深的印痕。
人生更是难得几回酒逢知己,既相遇,大醉一场又何妨?
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的这两句诗给善饮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其实观古代之人,以酒留名的果然不胜枚举。虽然有的人名声并非主要因酒而来,可是酒到了他们那里却是名声大振,酒因人贵,名因酒传,所以说他们以酒留名还是有道理的。
李白自不必说,酒到了他杯中便如飞流千尺的瀑布,蕴气势而滔滔不绝。在他的诗篇之中,酒占了大部分,或豪饮或独酌,皆自成情趣。酒可以说是他诗中不可或缺的调料,也是他生命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张旭也与李白相若,虽然他们的成就与名声皆非为酒,可是若没有了酒,他们的诗篇与书法定然会缺失许多传神之处。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们与酒相得益彰。
古代的文人学士大多好酒,酒已成为他们构筑精神世界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一杯入腹下笔千言,如果没有酒,就不会有“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清婉,也不会有“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豪韵,更不会有“水村山郭酒旗风”的驰心骋怀。
忽然想到杜甫,他也饮酒,可是却有一种沉郁之气。这也许与他的身世有关,他怀才而不遇,从未得志故而谈不上失志,他不像李白,李白失志之后也是过得行云流水般潇洒,而杜甫却是甚至连饭都吃不上,连妻儿都养不活。他的诗中虽然无半句怨怼之言,却蕴含着沉郁顿挫之慨。以至于未至老年先繁霜鬓,登高伤怀本应有酒,却因多病而“潦倒新停浊酒杯”。是的,多舛的命运将他最后借以浇愁的酒都剥夺了。据传说,他是因酒醉而卒于舟中,这就更令人伤怀了。
思来想去,真正因为酒而留下名的,似乎只有两个人。第一自是酒的老祖宗酒圣杜康了。他的贡献是大的,试想倘若世间无酒,将会少了多少弥足珍贵的东西!另一个以酒留名的就是刘伶了。杜康以造酒成名,他却是因嗜酒而成名。他不为酒役,虽逢酒必饮却是真正的形醉而意不醉。他甚至写出了一篇《酒德赋》,可见他虽独醉千年,却是一个清醒的智者。
而今人我辈之中,虽善饮者众,却几无可留名者。一则我等无旷世之才,二者亦无法将酒饮出一定的境界。虽是如此,我们亦不能将酒舍弃,若是这样,酒就早已失传了。既是这般,还是无所顾虑地开怀畅饮吧!酒既能醉人,哪还去管什么身后浮名呢?
劝酒
在酒场之上,那些善饮的高手不一定会成为风云人物,而那些频频劝酒之人,却往往能引领酒桌上的氛围走向。他们酒量不一定有多高,却是常常能让别人喝下更多的酒。劝酒和敬酒不同,虽然同是让别人喝酒,可一个重在敬,一个重在酒。
劝酒分为文劝和武劝两种。所谓文劝,就是态度比较温婉,没有剑拔弩张的紧张气势,只是用言语使宾客不停地举杯。文劝的方式有很多,总之最终目的是使人多喝酒。劝酒的行为一般发生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时,此时人们大多已喝得基本正好,再喝一些也无所谓。主人也正是看出这一点,才开始频频相劝。武劝是一种与文劝截然不同的方式,充满着豪迈之气。劝酒者也大多身负海量,实力非凡。当随着酒下肚的量越多的时候,酒桌上的气氛开始低迷,他们便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
酒桌上劝酒的场面也十分错综复杂,有一对一单劝的,有劝全体的,也有几个人轮流上阵劝某一个人的。我曾经历过一个酒场,在座有几位男士轮番出马,力劝座中一女士。那女士颇有大将之风,兵来将挡,酒来胃装,不管你怎么劝,只要你喝多少我就喝多少。一会儿工夫,那几位男士便已飘飘然不辨南北东西。
劝酒是一门颇为高深的学问,不管文劝还是武劝,太过则使人生厌,太轻则不尽兴。一个优秀的劝酒者往往能做得恰到好处,既不咄咄逼人,也不畏缩怯懦,不卑不亢,令人油然而生敬意。这类人非只在酒场之上,在生活中各种场合都能做到如鱼得水。
可见劝酒之道也是艺无止境,拿出你的热情和真诚来,从现在的第一场酒局开始吧!
把酒问青天
记得电影《东方不败》中,任盈盈坐在房顶边饮酒边吟出这样一首诗:“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表达出江湖儿女的不羁与无奈,豪迈与沉郁。
我喜欢令狐冲对酒的态度,他洒脱的性格和坦荡的胸襟,正是与酒相得益彰。整部《笑傲江湖》,酒几乎贯穿了始终。令狐冲的好酒可谓到了一定境界,并从中学会了不少知识,比如其中有一章叫《论杯》,通过江湖人之口金庸先生道出了酒与杯的关联之处。如喝汾酒当用玉杯,“玉碗盛来琥珀光”,能增酒色;饮葡萄酒要用夜光杯,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饮之未免豪气不足,用夜光杯盛之酒色便与鲜血无异,“葡萄美酒夜光杯”,“笑谈渴饮匈奴血”,大是豪气干云。如此精辟的论述,令人叹服。而且令狐冲不在乎饮酒的对象,可与采花大盗田伯光对饮,可与大魔头向问天对饮,亦可与五霸冈上众多旁门左道之士对饮。事实证明,与其豪饮的人大多是坦荡之士,虽然其中不乏有大恶之人,但坦荡与大恶并不矛盾。所以说饮酒识人,是有道理的,令狐冲深谙其中之味。
江湖之上步步险恶,大家都是提头度日,所以酒便成了他们的一种寄托一种放纵。英雄相惜可以痛饮,快意恩仇可以痛饮,好汉结拜可以痛饮,绝交酒、离别酒、决战酒,真是数不尽的觥筹交错,醉不倒的天地英雄。
在金庸群侠中,将酒饮得豪气冲天的,当属萧峰。此人光明磊落,酒也喝得痛快。与段誉斗酒于高楼,在聚贤庄与群雄喝绝交酒,无不气干斗牛。萧峰注定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胡汉恩仇之间让他不知何去何从,最后天大地大竟是无立足之地。所以他饮酒的豪迈之中,隐隐透出一种悲凉。萧峰是人中的英雄,也是酒中的豪杰。
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形象的却是洪七公,一身破衣,身负酒葫芦,手持竹杖,常带七分醉意,于是举手投足间除奸惩恶。活脱脱一个无拘无束游戏人间的形象,却给人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洪七公虽年纪一把,却有着孩童般的率真与可爱,特别是对美食美酒的渴望,完全可以把天大的事抛诸脑后。他曾因酒误大事,故此自断一指以罚之,这份坚定与悔悟是对好酒之人的一种警醒。
江湖之中的酒也非全是豪气的象征,更多的时候,它也是阴谋与罪恶的载体。什么蒙汗药、五步断肠散、奇淫合欢散,无不以酒为媒介。段誉曾身受其害,其父段正淳也是蹈其覆辙,洪七公也未能幸免,张无忌更是因此被迫隐退。酒的江湖,同样也有正义与邪恶,有高尚与龌龊。
虽然江湖如此水深浪大,还是有更多的人身涉其中而后退无路。他们饮酒高歌之中,有着浅浅的无奈和深深的渴望。也许,他们心中更向往的,是远离是非恩怨,“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壶浊酒喜相逢”,那份释然,那份了无牵挂,是他们终生都无法企及的梦想。
江湖中人的酒醉,实是一种最清醒的悲哀!
酒场上的刀光剑影
有时酒场上的情形比战场还要紧张复杂,屏后暗藏刀光,盏中蕴含杀气,特别是古代,这种场面极为常见。
一提到酒宴上的刀光剑影,人们第一个就会想到鸿门宴。这次盛宴,应该说是楚汉相争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本来在宴席之上,剑已舞起,剑气已纵横,却没能要了刘邦的命,项庄舞剑的意在沛公终没能发出致命一击。非是项羽的优柔寡断,而是此种宵小所为实不符西楚霸王的英雄胸襟。以项羽的性格,刀剑当在沙场上一决胜负,而在酒宴之上趁人不备而猝杀之,他是不屑为之的。所以鸿门宴没能成为刘邦的葬身之地,可它的凶险却不下于两军混战,故此鸿门宴流传千古,成为酒场上陷阱的代名词。
我发现三国时期类似鸿门宴的酒场极多。最能有代表性的当属曹刘的煮酒论英雄,当世两大豪杰对论天下英雄,曹操的咄咄逼人,刘备的机巧藏拙,尽在几盏美酒一盘青梅之中。彼时虽无刀斧手藏匿左右,而曹操胸中却是杀机无限。及至关张二人仗剑而来,那小小的酒桌上早已经过了惊心动魄的较量。关张也算机灵人,见兄长无事便说来舞剑助兴。曹操笑言此非鸿门宴,二位樊哙不必多此一举。
再就是关云长的单刀赴会。关羽历来被公认为有胆有识,是否有识且不去论,但他的确是身具虎胆的。一人一刀飘然过江,明知酒无好酒宴无好宴却坦然赴之,这份胆魄就是令人敬佩的。而东吴一干人也的确被他的虎胆所震慑,终是迟迟不敢发动。
酒席之上掷杯为号不知始于何人,却是一直沿用。酒杯一摔,席中暗藏的杀手,屏后隐匿的刀斧手,就是该行动的时候了。还说刘备,此人经历了青梅煮酒于曹操处,他自己估计也不会想到在东吴还会遇此险境。本是高高兴兴去相亲,坏就坏在他知道东吴以杀他为目的的真正意图。不过以刘备的机变加上孔明的智谋,此行也就变得有惊无险了。所以当孙权举杯未掷之时,刘备却先以奇谋相对,致使孙权功亏一篑。此一行,也给周瑜留下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柄。我想,孙权那没有掷出的酒杯,也许是他毕生的遗憾。
现在的酒宴之上是绝不会再如古代般暗藏刀光剑影了,而有时那份凶险却比之刀剑更让人难以预防。虽不是当场就取了你身家性命,却是比丢了性命更可怕。如果是引刀成一快,也算死得痛快,而那看不见的刀剑,却能割划得你身败名裂,比断头更加痛苦。
所以说,如果身处是非极多的酒场之上,还是要小心为上。
酒逢知己
饮酒最惬意也最畅快的场面便是酒逢知己了,想像一下,满窗风雨百无聊赖之时,故友突然而至,把酒畅饮,顿时一天风雨也都充满了情趣。这是一种何等温馨的氛围,想来便让人神往不已。
志同道和之辈相聚,把盏纵论天下大事,慷慨激昂,指点江山,豪气纵横。在看《三国演义》时,刘备顾茅庐途中,风雪酒肆中遇崔州平等人之饮,便是如此。当年在一部影片中曾见过这样的场面,一直深刻于心。秋瑾与几人对饮,言到酣畅之处,她拔剑起舞,吟道:“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那勃勃的壮志雄心,加上美酒,使热血顿时沸腾起来。
有一种场面是温暖而安静的,如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一诗中所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想来外面是滚滚寒流,酒已备好,炉中之火正旺。天晚将下大雪,客已在座。这酒、这炉火、这温暖、这情谊,让人有一种直抵人心的感动,未饮已先醉。浅斟慢饮,低语相诉,笑看窗外雪花飞舞,人生能饮酒交友如此,夫复何求?
在传说中有这样的场景,高高山巅,松盖之下,月华如水,一只石几,两个石礅。座中二人非僧非道,却绰绰然有仙风道骨。酒是琼浆玉液,下酒之菜或是清风明月,或是半局残棋。这样的知交对饮,飘然不惹红尘,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清冷。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一诗,常常让我感慨。诗中也描绘了一个饮酒的场面,只是却是久别重逢,人事音书漫漶,相逢不易,动如参商。“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20年之后,饱经离乱的杜甫终于又踏进了好友的家门,好友置酒相待,细诉别后契阔。有沧桑之慨,更多的是离别之伤。是的,这一次短暂的相逢之后,便又是相约无年。“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今夕把酒言欢,明日又隔天涯。这一杯酒啊,蕴含着多少感慨与无奈,多少祝福与感伤!我想他们就算远隔山岳,世事茫茫,彼此心中都应该是牵念着对方。
而另一种相逢,却充满着人生的凄惨与悲凉。司空曙在《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一诗中写道:“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忽忽几句,便道出了人生的多少辛酸!故友一别不知多少年,山高水长,音书断绝。这一相逢,起初竟怀疑是在梦中!互相问起年龄,不禁悲从中来。人世沧桑莫过于此,而明朝又要相别,这一杯水酒之中,饱含着太多的感慨与惨淡,如何能不逼出人的泪水来。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己之难求难遇,而能与至交对饮,一生之中又能有几回?所以这一切就更是弥足珍贵,令人念念情深,至死不忘。这样的相逢,不管是悲是喜,是感是伤,都会在生命中留下最深的印痕。
人生更是难得几回酒逢知己,既相遇,大醉一场又何妨?
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的这两句诗给善饮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其实观古代之人,以酒留名的果然不胜枚举。虽然有的人名声并非主要因酒而来,可是酒到了他们那里却是名声大振,酒因人贵,名因酒传,所以说他们以酒留名还是有道理的。
李白自不必说,酒到了他杯中便如飞流千尺的瀑布,蕴气势而滔滔不绝。在他的诗篇之中,酒占了大部分,或豪饮或独酌,皆自成情趣。酒可以说是他诗中不可或缺的调料,也是他生命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张旭也与李白相若,虽然他们的成就与名声皆非为酒,可是若没有了酒,他们的诗篇与书法定然会缺失许多传神之处。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们与酒相得益彰。
古代的文人学士大多好酒,酒已成为他们构筑精神世界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一杯入腹下笔千言,如果没有酒,就不会有“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清婉,也不会有“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豪韵,更不会有“水村山郭酒旗风”的驰心骋怀。
忽然想到杜甫,他也饮酒,可是却有一种沉郁之气。这也许与他的身世有关,他怀才而不遇,从未得志故而谈不上失志,他不像李白,李白失志之后也是过得行云流水般潇洒,而杜甫却是甚至连饭都吃不上,连妻儿都养不活。他的诗中虽然无半句怨怼之言,却蕴含着沉郁顿挫之慨。以至于未至老年先繁霜鬓,登高伤怀本应有酒,却因多病而“潦倒新停浊酒杯”。是的,多舛的命运将他最后借以浇愁的酒都剥夺了。据传说,他是因酒醉而卒于舟中,这就更令人伤怀了。
思来想去,真正因为酒而留下名的,似乎只有两个人。第一自是酒的老祖宗酒圣杜康了。他的贡献是大的,试想倘若世间无酒,将会少了多少弥足珍贵的东西!另一个以酒留名的就是刘伶了。杜康以造酒成名,他却是因嗜酒而成名。他不为酒役,虽逢酒必饮却是真正的形醉而意不醉。他甚至写出了一篇《酒德赋》,可见他虽独醉千年,却是一个清醒的智者。
而今人我辈之中,虽善饮者众,却几无可留名者。一则我等无旷世之才,二者亦无法将酒饮出一定的境界。虽是如此,我们亦不能将酒舍弃,若是这样,酒就早已失传了。既是这般,还是无所顾虑地开怀畅饮吧!酒既能醉人,哪还去管什么身后浮名呢?
劝酒
在酒场之上,那些善饮的高手不一定会成为风云人物,而那些频频劝酒之人,却往往能引领酒桌上的氛围走向。他们酒量不一定有多高,却是常常能让别人喝下更多的酒。劝酒和敬酒不同,虽然同是让别人喝酒,可一个重在敬,一个重在酒。
劝酒分为文劝和武劝两种。所谓文劝,就是态度比较温婉,没有剑拔弩张的紧张气势,只是用言语使宾客不停地举杯。文劝的方式有很多,总之最终目的是使人多喝酒。劝酒的行为一般发生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时,此时人们大多已喝得基本正好,再喝一些也无所谓。主人也正是看出这一点,才开始频频相劝。武劝是一种与文劝截然不同的方式,充满着豪迈之气。劝酒者也大多身负海量,实力非凡。当随着酒下肚的量越多的时候,酒桌上的气氛开始低迷,他们便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
酒桌上劝酒的场面也十分错综复杂,有一对一单劝的,有劝全体的,也有几个人轮流上阵劝某一个人的。我曾经历过一个酒场,在座有几位男士轮番出马,力劝座中一女士。那女士颇有大将之风,兵来将挡,酒来胃装,不管你怎么劝,只要你喝多少我就喝多少。一会儿工夫,那几位男士便已飘飘然不辨南北东西。
劝酒是一门颇为高深的学问,不管文劝还是武劝,太过则使人生厌,太轻则不尽兴。一个优秀的劝酒者往往能做得恰到好处,既不咄咄逼人,也不畏缩怯懦,不卑不亢,令人油然而生敬意。这类人非只在酒场之上,在生活中各种场合都能做到如鱼得水。
可见劝酒之道也是艺无止境,拿出你的热情和真诚来,从现在的第一场酒局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