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世界重要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特别是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对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探索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实施方案,以更好地发挥奥尔夫教学法的价值,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的质量。
[关 键 词] 中职学前教育;奥尔夫教学法;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120-02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音乐的即兴性、参与性和综合性,强调音乐的“原始节奏”,只有这样才能够自然、直接地揭示音乐的本质,音乐本身就是随着人的情绪而跌宕起伏的,节奏最能够体现音乐的核心内涵[1]。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能够深挖学生的音乐潜力,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音乐理论学习和表演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与特点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教育,奥尔夫教育体系基本上围绕音乐“原本性”展开,即遵循音乐的特点,将音乐与节奏、语言、舞蹈等进行有机融合,体现出音乐自然的、原始的状态,让人们更容易体验和欣赏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学习者不是以听众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演奏者的身份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原始的本能感悟。因此,奥尔夫教学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人本性
奥尔夫教学法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主感悟和体验,让音乐成为寻找人类本质的有效途径。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也是对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不能是单纯地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而要通过音乐来激发人的兴趣,通过音乐来交流情绪和表达感情,从人本性角度进行音乐教育的实施,关注音乐的自然、原始状态,以最接近人的自然状态进行音乐教学[2]。
(二)即兴性
音乐具有艺术性,即兴性是音乐操作上的行为,奥尔夫曾说:“原本性的奏乐的出发点,就是即兴演奏。”奥尔夫教学法是以即兴为出发点的自由教学方法,即兴性能够体现出人真挚的情感,也是音乐教学卓越的出发点。将即兴应用于音乐节奏中,才能够让音乐更加自然、真实,从而表达出本质情感。
(三)参与性
音乐不能独立地存在,也不是理论的记忆,而是参与其中。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以演奏者的身份进行感悟和探索。学生不再是音乐的聆听者,而是参与到音乐教学的整个环节;学生不再是教师的追随者与模仿者,而是课堂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学生兴趣盎然,进行一系列音乐创作活动;教师不再是音乐的示范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的领航者,从学生的角度开展各项音乐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促进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音乐天赋的发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
(四)综合性
奥尔夫認为:心中的喜悦是学生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而奏乐、唱歌、跳舞是启发学生智慧的一种源泉。因此,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集演奏、唱歌、跳舞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3]。与单纯传授音乐知识的教学法相比,奥尔夫教学法更能体现音乐的本质,也有利于儿童掌握,其将音乐的综合性融为一体,将动作和音乐无缝衔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综合性体现了歌唱、舞蹈和奏乐的和谐统一,不仅满足儿童的学习特点,还直观地体现出音乐的本质。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唱、听训练,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奥尔夫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具有综合性和即兴性特点,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中感悟和学习音乐知识,体会音乐的内在美,增强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力[4]。下面以《四拍子》节奏训练为例,探究奥尔夫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实施方案。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建立四拍子概念并形成稳定的节拍感。
(一)创设情境,理解节拍
《四拍子》节奏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在进行训练之前,教师要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四拍子》节奏的本质。为此,教师可以引入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十六宫格”,并进行改编,使之更契合教学内容。如上图所示,在4×4的16宫格中各放一枚黑棋子,一个格子代表一个节拍,十六宫格代表4个节拍一个小节,一共4小节。随后,教师从左到右击打格子,并让学生追随教师的节奏进行走动,同时高声哼唱,教师每4个节拍停顿一下,让学生能够具体感知4个节拍的节奏。随后,教师对十六宫格进行变换,随机去掉几个黑色棋子,让学生体验休止符,同时在休止符处学生摆出低、中、高的造型;接着,教师将其中一个格子中的大黑棋子换成两个小黑棋子,每个小黑棋子代表八分音符,让学生直观感受的同时,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变换后的“十六宫格”如下:
这样,通过“十六宫格”,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四拍子的节奏、变换和高、中、低音,接下来,教师通过具体的训练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四拍子》的理解。
(二)参与活动,感受节奏
在学生掌握四拍子音乐原理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先展示四分音符的卡片,每一张代表一个四分音符,4张组成一个4/4节拍,如下图所示。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哼唱“ta ta ta ta”,同时做动作,连续几次,让学生对4/4拍点有直观的感知,形成节拍拍率感。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抽出一张卡片形成三拍子,随后再加上,不论是抽出还是加上,学生都要在第一拍的时候做出动作。在学生熟练参与四拍子节奏,形成节拍拍率感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地增加其他的声势,让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进行表示,如拍手、跺脚、拍腿等。
首先,教师加入卡片,引导学生看到卡片念“ti ti”,同时教师可以将放到四拍子的随机拍子上,保持拍率不变形成各种不同的组合,这种具有固定音型、不断规律重复的节奏变异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再加上原始的四拍卡片,让学生能够从视觉上和节奏上形成四拍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记忆。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加入卡片,让学生做两手向外翻的动作,不断增加节奏训练的难度,让学生感受不同情境下的四拍子节奏体现方式。随后,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需求,进行一些常用节奏型的加入,如等。随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对《四拍子》进行练习。每4组为一个单元,一组代表一拍,一种声势进行反复练习,学生还可以将声势替换为乐器,通过练习让学生把握节拍的节奏和匀速感,体验不同声势和乐器下的四拍子。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两组不同的节奏卡片,让不同的两组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卡片的随机替换,每组学生又可以分为四声部。在拍子变换的训练中,教师以节奏句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轮拍训练,拍子之间的间隔可以从4—2—1,声部从2—4—8,为凸现声部的效果,不同的声部可以选择对比比较明显的乐器,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拍子与声部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最后,训练学生对四拍子强弱的感知,提高学生的节奏规律感。教师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一组拍正常的四个拍子,一组两拍拍一下,第三组四拍拍一下,对于长音的节拍,学生拍手后,可以空点一拍或是三拍,让学生通过参与和聆听四拍子强弱的特点(如下图)。
在学生充分理解四拍子节奏的基础上,教师引入《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分组进行训练,同时用打击乐器演奏四个声部,在实际的音乐演奏中,学生既能够把握四拍子的节奏特点,又能够通过实践将四拍子的节奏有效地演奏出来。通过演奏《土耳其进行曲》,学生能够对四拍子有更好的体验,深入掌握四拍子的节奏[5]。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反思
奥尔夫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奥尔夫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学生有强烈的参与动机,并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四拍子节奏的表演。虽然音乐节奏抽象、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但是通过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通过演奏、参与、体验和动作来具体感知音乐的节奏,形成正确的音乐节奏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相对于以往的音乐教学,学生更喜欢亲自参与和感受,将抽象的节拍通过参与变得具体,教师无须多说什么,学生自己就能够对节奏有深刻的体验。因此,在《四拍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将拍子通过直观的“十六宫格”显示,可以让学生在互动和训练中感受奥尔夫提倡的即兴性和综合性,体验不同声部和乐器的互相配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趣味,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今后,教师要根据音乐教学的需求,结合音乐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获得音乐知识,实现音乐教学的高效性[6]。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实施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主体的理念,让学生能够以演奏者的身份参与和学习,通过参与来具体感知音乐的节奏、韵律和知识,体现出音乐本真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奥尔夫教学法尤其适合学前教育的特点,能够实现原始的音乐状态,让学生本能地进行参与和感悟,还原音乐的本质属性,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凌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课堂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6):133-135.
[2]王娜.奥尔夫本土化教学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黄河之声,2020(5):96-97.
[3]陆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8(18):27.
[4]张博文.试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8(15):124-125.
[5]王锡珊.中职學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J].读书文摘,2017(20):34.
[6]刘晓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7(34):420.
编辑 薛直艳
[关 键 词] 中职学前教育;奥尔夫教学法;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120-02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音乐的即兴性、参与性和综合性,强调音乐的“原始节奏”,只有这样才能够自然、直接地揭示音乐的本质,音乐本身就是随着人的情绪而跌宕起伏的,节奏最能够体现音乐的核心内涵[1]。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能够深挖学生的音乐潜力,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音乐理论学习和表演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与特点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教育,奥尔夫教育体系基本上围绕音乐“原本性”展开,即遵循音乐的特点,将音乐与节奏、语言、舞蹈等进行有机融合,体现出音乐自然的、原始的状态,让人们更容易体验和欣赏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学习者不是以听众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演奏者的身份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原始的本能感悟。因此,奥尔夫教学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人本性
奥尔夫教学法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主感悟和体验,让音乐成为寻找人类本质的有效途径。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也是对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不能是单纯地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而要通过音乐来激发人的兴趣,通过音乐来交流情绪和表达感情,从人本性角度进行音乐教育的实施,关注音乐的自然、原始状态,以最接近人的自然状态进行音乐教学[2]。
(二)即兴性
音乐具有艺术性,即兴性是音乐操作上的行为,奥尔夫曾说:“原本性的奏乐的出发点,就是即兴演奏。”奥尔夫教学法是以即兴为出发点的自由教学方法,即兴性能够体现出人真挚的情感,也是音乐教学卓越的出发点。将即兴应用于音乐节奏中,才能够让音乐更加自然、真实,从而表达出本质情感。
(三)参与性
音乐不能独立地存在,也不是理论的记忆,而是参与其中。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以演奏者的身份进行感悟和探索。学生不再是音乐的聆听者,而是参与到音乐教学的整个环节;学生不再是教师的追随者与模仿者,而是课堂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学生兴趣盎然,进行一系列音乐创作活动;教师不再是音乐的示范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的领航者,从学生的角度开展各项音乐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促进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音乐天赋的发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
(四)综合性
奥尔夫認为:心中的喜悦是学生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而奏乐、唱歌、跳舞是启发学生智慧的一种源泉。因此,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集演奏、唱歌、跳舞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3]。与单纯传授音乐知识的教学法相比,奥尔夫教学法更能体现音乐的本质,也有利于儿童掌握,其将音乐的综合性融为一体,将动作和音乐无缝衔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综合性体现了歌唱、舞蹈和奏乐的和谐统一,不仅满足儿童的学习特点,还直观地体现出音乐的本质。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唱、听训练,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奥尔夫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具有综合性和即兴性特点,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中感悟和学习音乐知识,体会音乐的内在美,增强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力[4]。下面以《四拍子》节奏训练为例,探究奥尔夫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实施方案。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建立四拍子概念并形成稳定的节拍感。
(一)创设情境,理解节拍
《四拍子》节奏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在进行训练之前,教师要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四拍子》节奏的本质。为此,教师可以引入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十六宫格”,并进行改编,使之更契合教学内容。如上图所示,在4×4的16宫格中各放一枚黑棋子,一个格子代表一个节拍,十六宫格代表4个节拍一个小节,一共4小节。随后,教师从左到右击打格子,并让学生追随教师的节奏进行走动,同时高声哼唱,教师每4个节拍停顿一下,让学生能够具体感知4个节拍的节奏。随后,教师对十六宫格进行变换,随机去掉几个黑色棋子,让学生体验休止符,同时在休止符处学生摆出低、中、高的造型;接着,教师将其中一个格子中的大黑棋子换成两个小黑棋子,每个小黑棋子代表八分音符,让学生直观感受的同时,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变换后的“十六宫格”如下:
这样,通过“十六宫格”,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四拍子的节奏、变换和高、中、低音,接下来,教师通过具体的训练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四拍子》的理解。
(二)参与活动,感受节奏
在学生掌握四拍子音乐原理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先展示四分音符的卡片,每一张代表一个四分音符,4张组成一个4/4节拍,如下图所示。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哼唱“ta ta ta ta”,同时做动作,连续几次,让学生对4/4拍点有直观的感知,形成节拍拍率感。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抽出一张卡片形成三拍子,随后再加上,不论是抽出还是加上,学生都要在第一拍的时候做出动作。在学生熟练参与四拍子节奏,形成节拍拍率感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地增加其他的声势,让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进行表示,如拍手、跺脚、拍腿等。
首先,教师加入卡片,引导学生看到卡片念“ti ti”,同时教师可以将放到四拍子的随机拍子上,保持拍率不变形成各种不同的组合,这种具有固定音型、不断规律重复的节奏变异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再加上原始的四拍卡片,让学生能够从视觉上和节奏上形成四拍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记忆。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加入卡片,让学生做两手向外翻的动作,不断增加节奏训练的难度,让学生感受不同情境下的四拍子节奏体现方式。随后,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需求,进行一些常用节奏型的加入,如等。随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对《四拍子》进行练习。每4组为一个单元,一组代表一拍,一种声势进行反复练习,学生还可以将声势替换为乐器,通过练习让学生把握节拍的节奏和匀速感,体验不同声势和乐器下的四拍子。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两组不同的节奏卡片,让不同的两组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卡片的随机替换,每组学生又可以分为四声部。在拍子变换的训练中,教师以节奏句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轮拍训练,拍子之间的间隔可以从4—2—1,声部从2—4—8,为凸现声部的效果,不同的声部可以选择对比比较明显的乐器,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拍子与声部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最后,训练学生对四拍子强弱的感知,提高学生的节奏规律感。教师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一组拍正常的四个拍子,一组两拍拍一下,第三组四拍拍一下,对于长音的节拍,学生拍手后,可以空点一拍或是三拍,让学生通过参与和聆听四拍子强弱的特点(如下图)。
在学生充分理解四拍子节奏的基础上,教师引入《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分组进行训练,同时用打击乐器演奏四个声部,在实际的音乐演奏中,学生既能够把握四拍子的节奏特点,又能够通过实践将四拍子的节奏有效地演奏出来。通过演奏《土耳其进行曲》,学生能够对四拍子有更好的体验,深入掌握四拍子的节奏[5]。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反思
奥尔夫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奥尔夫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学生有强烈的参与动机,并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四拍子节奏的表演。虽然音乐节奏抽象、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但是通过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通过演奏、参与、体验和动作来具体感知音乐的节奏,形成正确的音乐节奏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相对于以往的音乐教学,学生更喜欢亲自参与和感受,将抽象的节拍通过参与变得具体,教师无须多说什么,学生自己就能够对节奏有深刻的体验。因此,在《四拍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将拍子通过直观的“十六宫格”显示,可以让学生在互动和训练中感受奥尔夫提倡的即兴性和综合性,体验不同声部和乐器的互相配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趣味,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今后,教师要根据音乐教学的需求,结合音乐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获得音乐知识,实现音乐教学的高效性[6]。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实施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主体的理念,让学生能够以演奏者的身份参与和学习,通过参与来具体感知音乐的节奏、韵律和知识,体现出音乐本真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奥尔夫教学法尤其适合学前教育的特点,能够实现原始的音乐状态,让学生本能地进行参与和感悟,还原音乐的本质属性,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凌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课堂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6):133-135.
[2]王娜.奥尔夫本土化教学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黄河之声,2020(5):96-97.
[3]陆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8(18):27.
[4]张博文.试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8(15):124-125.
[5]王锡珊.中职學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J].读书文摘,2017(20):34.
[6]刘晓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7(34):420.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