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嘟嘟出生后,妈妈加入了海淘大军,嘟嘟吃的、用的大多是世界各地的产品:澳大利亚的奶粉、德国的维生素D、美国的益生菌、墨西哥的牛油果……像嘟嘟妈妈这样喜欢购买国外产品的家长不少,可是,让孩子吃和用这些国外的产品之前,家长要做好功课。
海淘前,你做了这些攻略了吗?
对产地的情况了解清楚了吗?
任何一个国家所出的产品,包括食品,都是针对本国家人民的,一般不可能在当地为了海外的人群去专门研制某种产品。在海淘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清楚,准备购买的产品所针对的是哪类人群,出产国的地理环境、饮食习惯如何等情况。
可能有的家长不理解,买个东西而已,为什么搞得那么复杂?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孩子都要吃的营养补充剂维生素D,不同纬度的国家,推荐维生素D每天的摄入量是不同的。海淘来的维生素D,含量是根据出产国的推荐摄入量来生产的,如果和我们国家的推荐摄入量不同,我们的孩子吃了这样的维生素D,就有可能出现摄入过量或摄入不足的问题。
对产品的使用说明了解清楚了吗?
购买国外的原装产品,要了解清楚这种产品包含的成分都有哪些,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保存的条件是什么,等等。但是,因为是原装产品,产品说明书是外文,这就为家长了解产品带来了困难,英文说明书可能部分家长还能看懂,但日文、韩文、德文、俄文等文字,看得懂的家长就很少了。语言的限制会导致家长对所购买的产品了解不够清楚,可能说明中的提醒因为家长看不懂而被忽略,使用后出了问题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了,这些都是隐患。
对产品所含的成分了解清楚了吗?
在选择某种产品之前,要先知道这种产品的用途和成分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和已经给孩子使用的产品有重叠之处。比如有些国家生产的DHA是单纯的DHA,有些国家生产的DHA却包含了维生素D,有些国家觉得小婴儿肠绞痛需要吃某种益生菌,而小婴儿又需要吃维生素D,所以他们生产的维生素D里是包含益生菌的。如果对这些情况都不了解,选择起来就会很盲目,还有可能导致孩子重复摄入某些营养素。
是否清楚当地人对该产品的认可度?
有的产品在代购等渠道的推销下,成了网红海淘产品,可是到了当地却发现,当地人很少购买这种产品,甚至在大的超市、药店都不会销售这种产品。既然是当地人都不认可的产品,它的好评是从哪来的?很可能是营销出来的。所以,在给孩子使用这些产品之前,要先弄清楚,这种产品当地人是否喜欢用,是否经常用。
非处方药:不建议海淘
随着海外购物越来越方便,家长们购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从奶粉、维生素D、维生素C、钙、DHA、罐装辅食等,发展到了购买国外的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指不用医生的处方就能买的药,虽然非处方药的安全性很高,但它毕竟是药,用药是需要非常谨慎的。
药物浓度不同,有可能造成过量服用或药量不足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事件,孩子发烧了,妈妈按平常的药量给孩子吃了退烧药,结果孩子吃了药以后,白天睡了6个小时,叫都叫不醒。家长认为孩子病情严重,赶紧把孩子带到了诊室。好在家长把孩子吃的药也带了过来,医生仔细查看药物后发现,家长给孩子吃的剂量是原来的3倍,难怪孩子会出现异常表现。
原来,孩子的妈妈听朋友说,某种国外的退烧药效果很好,于是也跟着买了。可是因为药品说明书是英文的,妈妈看不太懂,不知道那種药的药物浓度与我们常用的国产退烧药的药物浓度不一样,比如孩子平常用的退烧药每毫升含32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新买的药每毫升含100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妈妈虽然给孩子吃的是同样毫升数的药液,实际上吃进去的药物含量却高了两倍多!
用药无小事,药物过量会带来本可避免的副作用,药量不足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给孩子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有中文说明书的药物,而不要跟风去淘世界各地的药物,否则不仅治不好病,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保存条件与运输条件无法保证,导致药物效果受影响
有的家长认为国外的药品药效好,安全性高,更愿意选择国外的非处方药。其实,就安全性来说,国产的药品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因为每一种进入药店的药品,都是在经过长时间、反复的研究和大量的临床试验之后才正式推出的,是非常慎重的,有充分的科学根据,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品说明书给孩子服用,是很安全的。
反观国外的药品,除去药品说明书看不懂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运输与保存的条件无法保证其安全性。药品不一样,保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药品对温度有要求,如果温度过高容易变质;有的药品保质期短,海淘的路途长,等拿到手时已经快过保质期了。比如购买益生菌,它的保存条件是25℃以下,如果运输过程中被放在高温的环境中或在太阳下被暴晒过,质量就可能出问题。而通过代购等海外关系海淘来的药品,孩子吃了如果出现问题,也很难得到很及时的安全监控和补偿。所以,即使是很安全的非处方药,也不建议海淘。
崔大夫提醒:
别让孩子做家里第一个尝鲜的人
现在过敏的孩子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早早接触了外来的食物,孩子往往成了家里第一个品尝外来食物的人。因为家长觉得进口的食品好,有的东西哪怕自己没吃过,也要让孩子吃,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外国孩子吃得好的东西,我们的孩子并不一定吃了就好,因为那是为外国孩子设计的,是根据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需要来设计的。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最安全的食物,是家里人常吃的食物,如果家长从来没有吃过某种食物,也不能确保孩子对于这种食物的接受度的时候,还是不要让年幼的孩子做家里第一个品尝新食物的试验者。
海淘前,你做了这些攻略了吗?
对产地的情况了解清楚了吗?
任何一个国家所出的产品,包括食品,都是针对本国家人民的,一般不可能在当地为了海外的人群去专门研制某种产品。在海淘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清楚,准备购买的产品所针对的是哪类人群,出产国的地理环境、饮食习惯如何等情况。
可能有的家长不理解,买个东西而已,为什么搞得那么复杂?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孩子都要吃的营养补充剂维生素D,不同纬度的国家,推荐维生素D每天的摄入量是不同的。海淘来的维生素D,含量是根据出产国的推荐摄入量来生产的,如果和我们国家的推荐摄入量不同,我们的孩子吃了这样的维生素D,就有可能出现摄入过量或摄入不足的问题。
对产品的使用说明了解清楚了吗?
购买国外的原装产品,要了解清楚这种产品包含的成分都有哪些,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保存的条件是什么,等等。但是,因为是原装产品,产品说明书是外文,这就为家长了解产品带来了困难,英文说明书可能部分家长还能看懂,但日文、韩文、德文、俄文等文字,看得懂的家长就很少了。语言的限制会导致家长对所购买的产品了解不够清楚,可能说明中的提醒因为家长看不懂而被忽略,使用后出了问题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了,这些都是隐患。
对产品所含的成分了解清楚了吗?
在选择某种产品之前,要先知道这种产品的用途和成分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和已经给孩子使用的产品有重叠之处。比如有些国家生产的DHA是单纯的DHA,有些国家生产的DHA却包含了维生素D,有些国家觉得小婴儿肠绞痛需要吃某种益生菌,而小婴儿又需要吃维生素D,所以他们生产的维生素D里是包含益生菌的。如果对这些情况都不了解,选择起来就会很盲目,还有可能导致孩子重复摄入某些营养素。
是否清楚当地人对该产品的认可度?
有的产品在代购等渠道的推销下,成了网红海淘产品,可是到了当地却发现,当地人很少购买这种产品,甚至在大的超市、药店都不会销售这种产品。既然是当地人都不认可的产品,它的好评是从哪来的?很可能是营销出来的。所以,在给孩子使用这些产品之前,要先弄清楚,这种产品当地人是否喜欢用,是否经常用。
非处方药:不建议海淘
随着海外购物越来越方便,家长们购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从奶粉、维生素D、维生素C、钙、DHA、罐装辅食等,发展到了购买国外的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指不用医生的处方就能买的药,虽然非处方药的安全性很高,但它毕竟是药,用药是需要非常谨慎的。
药物浓度不同,有可能造成过量服用或药量不足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事件,孩子发烧了,妈妈按平常的药量给孩子吃了退烧药,结果孩子吃了药以后,白天睡了6个小时,叫都叫不醒。家长认为孩子病情严重,赶紧把孩子带到了诊室。好在家长把孩子吃的药也带了过来,医生仔细查看药物后发现,家长给孩子吃的剂量是原来的3倍,难怪孩子会出现异常表现。
原来,孩子的妈妈听朋友说,某种国外的退烧药效果很好,于是也跟着买了。可是因为药品说明书是英文的,妈妈看不太懂,不知道那種药的药物浓度与我们常用的国产退烧药的药物浓度不一样,比如孩子平常用的退烧药每毫升含32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新买的药每毫升含100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妈妈虽然给孩子吃的是同样毫升数的药液,实际上吃进去的药物含量却高了两倍多!
用药无小事,药物过量会带来本可避免的副作用,药量不足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给孩子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有中文说明书的药物,而不要跟风去淘世界各地的药物,否则不仅治不好病,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保存条件与运输条件无法保证,导致药物效果受影响
有的家长认为国外的药品药效好,安全性高,更愿意选择国外的非处方药。其实,就安全性来说,国产的药品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因为每一种进入药店的药品,都是在经过长时间、反复的研究和大量的临床试验之后才正式推出的,是非常慎重的,有充分的科学根据,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品说明书给孩子服用,是很安全的。
反观国外的药品,除去药品说明书看不懂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运输与保存的条件无法保证其安全性。药品不一样,保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药品对温度有要求,如果温度过高容易变质;有的药品保质期短,海淘的路途长,等拿到手时已经快过保质期了。比如购买益生菌,它的保存条件是25℃以下,如果运输过程中被放在高温的环境中或在太阳下被暴晒过,质量就可能出问题。而通过代购等海外关系海淘来的药品,孩子吃了如果出现问题,也很难得到很及时的安全监控和补偿。所以,即使是很安全的非处方药,也不建议海淘。
崔大夫提醒:
别让孩子做家里第一个尝鲜的人
现在过敏的孩子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早早接触了外来的食物,孩子往往成了家里第一个品尝外来食物的人。因为家长觉得进口的食品好,有的东西哪怕自己没吃过,也要让孩子吃,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外国孩子吃得好的东西,我们的孩子并不一定吃了就好,因为那是为外国孩子设计的,是根据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需要来设计的。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最安全的食物,是家里人常吃的食物,如果家长从来没有吃过某种食物,也不能确保孩子对于这种食物的接受度的时候,还是不要让年幼的孩子做家里第一个品尝新食物的试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