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磨蹭”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zw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孩子的磨蹭,很多父母都很着急,希望能尽快改掉孩子的这个坏习惯。实际上,孩子的磨蹭各有“道理”,如果父母能懂孩子磨蹭背后的原因,那么再一步步帮助孩子不再磨蹭,就会变得更容易。
  快吃啊!饭都凉了!”“别看了,快走!”“20分钟了还出不了门,你真是把人急死了!”父母对孩子的催促声不绝于耳。在这个凡事都讲效率的时代,孩子还真是慢得让人着急,这样的习惯会不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慢成了父母关注的大问题。
  孩子的磨蹭有理吗?
  为什么孩子老是磨蹭呢?孩子磨蹭的背后有没有他的道理呢?
  天性爱磨蹭
  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世界。在生命早期,孩子最主要的生命议题就是感受,而感受的过程就是需要慢下来。比如登山的时候,成年人以到达山顶为目标,而孩子则在攀登的过程中以感受周围的风景、感受自己的身体变化为目标,所以不在乎多久能到达山顶,甚至连到不到山顶都不在乎。这个时候,孩子的磨蹭只是他的天性使然,并不是坏习惯。
  能力达不到
  孩子的磨蹭还经常缘于他自身能力的不足。比如,当我们牵着孩子的手走路时,一开始可能走得比较慢,可走着走着我们会走得快起来,而孩子既跟不上大人的步伐又开始感觉身体劳累,于是会出现磨蹭着不走的状况。如果父母此时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我们的一步孩子要走3~4步,就会知道其实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并不是故意磨蹭。另外,在生活中,孩子学习自己吃饭、自己脱衣服、自己收玩具的时候,都会由于不熟练而速度慢。所以有时候成人以为的孩子磨蹭,其实只是孩子的做事速度没有达到成人心目中的标准而已。
  容易被打扰
  孩子的注意力还在发展中,他对事物的注意程度取决于兴趣,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暂,所以很容易就被周围的事物干扰,被干扰之后,孩子又很不容易回到原来的状态,这让我们觉得孩子做事总是分心,爱磨蹭。
  不能快速转换
  孩子的控制能力还不够好,也还没有时间概念,所以当他沉浸在某件事时是不太容易转换的,比如孩子正在玩有趣的游戏、看电视时,父母突然让他停下来去做另外一件事,马上出门或者开始阅读,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又出现了父母眼中的各种磨蹭。
  和“小磨蹭”聪明过招
  理解了“小磨蹭”背后的理由,再针对孩子不同的磨蹭原因解决问题,既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又能帮助孩子提高效率。
  不要把日程排得太满
  父母首先要对与3岁前的孩子在一起活動有心理预期,合理地安排时间,不要把日程安排得太满,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感受和探索。比如在旅行中不安排太多的景点,而是让孩子充分感受旅行的过程;在和孩子阅读中不以读完一本书为目标,而是和孩子一起耐心地看每一幅画、每一个细节。
  让孩子的生活相对规律
  只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规律的生活状态,让他对睡觉、吃饭、玩耍的时间都有相对稳定的感觉,孩子会慢慢产生节奏感,再辅以各种能力的提升技巧训练,在很多日常行为中,他会变得不再磨蹭,不再需要父母一连串的催促。
  另外,孩子的注意力是随着他的年龄增长逐步发展的,我们只要不去做破坏孩子注意力的事情就足够了,比如在孩子专注的时候不要轻易打扰孩子。如果想让孩子专注地做某事,也要注意给孩子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比如孩子吃饭时,不要开着电视,父母也不要看手机,等。
  给孩子留出缓冲时间
  在生活中,再有耐心的父母都免不了有着急的时候,当时间紧迫,需要速战速决的时候,我们可以明确、反复地告诉孩子要求,比如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地说:“宝宝,你再滑3次这个小滑梯,我们就必须走了。”然后他每滑一次,都提醒他:“宝宝,再滑2次我们就该走了。”“还有一次哦!”之后就按照与孩子的约定直接带他走。如果情况不是很紧急,但是要做打破孩子平常的生活规律的事情时,最好提前一些告诉孩子,并不断提醒,最好还同时告诉孩子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缓冲时间。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解决了让父母头疼的磨蹭问题。
  尊重孩子自我发展的节奏
  切记,孩子在短时间内是真的很难改变磨蹭的状态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还有些孩子就是会一直“磨蹭”,也许这是适合他的生活节奏,只是不符合父母的心理预期而已。只要这样的生活节奏不妨碍孩子的正常生活,父母也不必过于焦虑,倒是可以自己放慢速度,也许会发现,慢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其他文献
透过荧幕,我们见惯了运动员面对失败,泪洒赛场。可是我们几乎不会听到他们说要放弃,在失败后的赛场上,终会留下他们闪着泪光坚毅的眼神,和永不服输下次再战的决心。  除了身体健壮、开心快乐之外,在体育运动中,孩子需要不停地克服恐惧、挑战自我,这是最好的挫折教育,也是体育运动的另一奥义所在。  晚上我在院子里散步,看到七八个小朋友正在上体能课。今天的课程是微型跳栏,需要孩子们立定、起跳、过栏,栏杆的数量从
起数学,父母关心的问题数不胜数:  “孩子还没进幼儿园,只能认识1、2、3这几个数吧,需要教到他会数多少呢?”  “人家孩子3岁就会数数了,我家孩子都3岁半了还弄不明白,这可怎么办?”  “孩子才2岁,现在就开始学数数,会不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这些问题大部分都聚焦在数数上。数数是孩子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较早出现的数学活动。很多孩子刚牙牙学语,父母就开始教他数数了。数数也是学前数学的核心
人體咽部的两边分别有一个粉红色、橄榄样的组织,它们像两个门神一样守卫着咽喉,这就是扁桃体。扁桃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过滤病原体。
历史给孟尝君田文一把很好的交椅,百分百雷翻众玩家。老田当世雄立,生前为相,身后扬名,一直飙红,其名声是被历史用关注和支持养活、养大并养壮的。其实他迎风臭千里,熏了历史数千年,历史就晕了。  站在民众的立场上,考量这位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重量级人物,其地位和知名度的获得,并非源于他的政治水准、道德人格和天地良心,而是同其他政客尤其是与他并立于世的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等一样,是其占有了具有
0-1岁他们原来不是我  读懂他  妈妈原来不是我  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胎儿不用感受外界的不适刺激,如肚子饿了,尿布湿了,因为那是一个非常安全、相对封闭的环境。而当宝宝呱呱坠地,诞生到了一个客观真实的世界里,他仍然会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他不知道自己和妈妈的区别,也不知道自己和其他人的区别。  随着宝宝的一天天长大,他会注意到,原来妈妈并不是无时无刻地存在着的。尿布湿了、肚子饿了,如果妈妈不在
参与的父母以“80后”为主,在北京各区(县)均有分布,职业分布广泛,覆盖不同收入群体。大多数家庭有一个孩子,孩子的年龄从0~15岁均有分布,其中大部分孩子处在0~3岁的婴儿期和幼儿园阶段。  本调查为北京市妇联2018年家庭文明建设项目,由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联合父母必读杂志社、育学园完成,以上为部分数据。更多调查结果,关注“养育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回复“新生代父母”即可获取。  在新生代家庭
历经开奶之痛的妈妈,会特别珍惜每一滴母乳。但哺乳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妈妈的奶量减少时,宝宝哇哇的哭声会不会让你更加焦虑?如何科学追奶,值得每位哺乳期妈妈认真学习。  哺乳中出现奶量的波动是正常现象,如果出现了暂时性的母乳不足,妈妈们千万不要气馁,想办法追加奶量,才是王道。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能追奶成功,有些人却失败了?其实,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了解追奶背后的原因,以及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追奶方法。  母
老重庆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而十八梯曾经是从下半城通往上半城的重要通道,连接传统和现代,分隔清贫与富庶。  对外地人来说,上、下半城只是一个与落差有关的地理概念。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重庆都是立体的、有层次的,在纵向维度上错落铺展。  以解放碑为圆点,环伺在这座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战)的“抗战胜利纪功碑”身边的,是渝中半岛制高点的“民生城市之冠”超高建筑群,与周边的山形一起,构建出高低起伏的城市天
岁之前,父母目标明确,都会关注宝宝的大运动发展和精细动作发展。可是,到了3岁之后,宝宝会走、会跑了,父母们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关注宝宝的运动发展了。怎么看待3~6岁宝宝的体育运动?怎么支持这个阶段宝宝的运动发展?  别忽视了宝宝的体育运动  宝宝的早期发展从来都是整体的、全方位、相互关联的,体育运动也是宝宝早期发展中的一环,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大班的小朋友,甚至是上了小学的孩
孩子如果入睡太晚,第二天又要早起,将会导致孩子睡眠不足,影响生长发育,有时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今天,请和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培养孩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吧。  幼儿园榜样宝贝图图   图图是今年刚刚入园的小朋友,虽然年纪小,只有3岁,却有按时午睡、按时起床的好习惯。每天午休时间一到,图图都是班里第一个乖乖上床睡觉的小朋友,然后按时起床,有时候遇到有点儿“起床气”的小朋友,他还会帮助老师一起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