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操作简单,且具一定的交互性和可控性等特点,所以,它能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舒心,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也能随之提高.
那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具体有哪些呢?
1.利用多媒体使枯燥的概念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利用计算机上课,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学生被吸引去看、去听,不由产生了积极主动的情感,这就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模式,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加深了理解,而且长久难忘.
2.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其动态过程可反复显示,并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闪烁“圆柱底面圆”和“母线”,使学生注意到“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的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的实质,从而完成“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转化过程,这样比实物模型演示,更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3.可以化静为动,使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催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演示把一个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圆想到什么?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最后教师启发学生猜测联想,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知图形计算?这时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梯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情境,课堂气氛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当然,随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不会制作多媒体,不等于不能使用多媒体
有些老师,由于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熟悉,对多媒体有一种畏惧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用,甚至不敢用多媒体,怕出洋相.我的观点是,不会制作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怎样去寻找已有的素材,借鉴他人的成果,为我所用.
2.要讲究多媒体应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应用多媒体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只有当所学内容用多媒体有着比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时,才有应用多媒体的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本中的具体内容,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制作多媒体课件,确定具体的应用细节.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大可不必拘泥于一堂课中多媒体应用时间的长短,而是要根据课堂内容灵活确定时间,灵活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以期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3.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防止出现“放电影”
在平时的课堂的教学中,穿插一些短小的课件,确实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的功效.但有时,尤其是公开课,一些老师往往将整堂课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讲授时,老师只要点点鼠标就可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了.但其中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学生的沟通,或者称之为师生之间的交互.因此一堂课下来,学生感觉像是放了一场电影,现代化的教学的手段成了“填鸭式”教学的翻版.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认为,在多媒体的应用上,要强调短小精悍,能够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课堂节奏,避免整堂课都使学生处于信息接受状态,使他们的大脑劳逸结合,利于思维.
4.不能“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
利用微机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这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注意方式方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服务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舒心,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也能随之提高.
那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具体有哪些呢?
1.利用多媒体使枯燥的概念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利用计算机上课,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学生被吸引去看、去听,不由产生了积极主动的情感,这就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模式,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加深了理解,而且长久难忘.
2.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其动态过程可反复显示,并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闪烁“圆柱底面圆”和“母线”,使学生注意到“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的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的实质,从而完成“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转化过程,这样比实物模型演示,更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3.可以化静为动,使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催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演示把一个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圆想到什么?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最后教师启发学生猜测联想,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知图形计算?这时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梯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情境,课堂气氛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当然,随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不会制作多媒体,不等于不能使用多媒体
有些老师,由于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熟悉,对多媒体有一种畏惧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用,甚至不敢用多媒体,怕出洋相.我的观点是,不会制作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怎样去寻找已有的素材,借鉴他人的成果,为我所用.
2.要讲究多媒体应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应用多媒体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只有当所学内容用多媒体有着比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时,才有应用多媒体的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本中的具体内容,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制作多媒体课件,确定具体的应用细节.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大可不必拘泥于一堂课中多媒体应用时间的长短,而是要根据课堂内容灵活确定时间,灵活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以期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3.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防止出现“放电影”
在平时的课堂的教学中,穿插一些短小的课件,确实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的功效.但有时,尤其是公开课,一些老师往往将整堂课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讲授时,老师只要点点鼠标就可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了.但其中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学生的沟通,或者称之为师生之间的交互.因此一堂课下来,学生感觉像是放了一场电影,现代化的教学的手段成了“填鸭式”教学的翻版.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认为,在多媒体的应用上,要强调短小精悍,能够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课堂节奏,避免整堂课都使学生处于信息接受状态,使他们的大脑劳逸结合,利于思维.
4.不能“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
利用微机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这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注意方式方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服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