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获得户外运动的主要途径之一,户外自主游戏有很多不同区块,每个区块在传统意义上都有其各自的功能。本文通过对户外自主游戏体能区游戏发展过程的阐述,来说明体能区游戏目标的多样性、全面性以及普适性。同时,也为幼儿园自主游戏体能区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户外游戏 自主游戏 体能区
1 前言
户外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变化影响,采用适合幼儿生理特点的户外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如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科学的体育活动,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1]
户外游戏的自主化有助于提升儿童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积极的户外锻炼活动,可以提升儿童的身体素质,促使幼儿基本运动技能均衡发展。因此,发展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体能区(以下简称为“体能区”)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探索体能区的发展方式也成为了幼儿园户外活动水平提升的重中之重。
2 发展过程
2.1 目标的制定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2]幼儿园的户外自主游戏中,有不同的区块,有着涵盖幼儿五大领域的不同目标。但是在“核心素养体系”的引领下,体能区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增强幼儿体质,应以发展幼儿体质健康水平为主,多项领域共同提升。因此在体能区开展之初,目标即设定为以下几点:
①健康领域,培养幼儿热爱体育活动的精神与积极进取的态度。②科学领域,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发现,善于用脑解决问题。③社会领域,善于与其他幼儿沟通,懂得合作与互相理解,能遵守共同制订的规则。④语言领域,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能与人交换意见。⑤艺术领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懂得欣赏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
总的来说,体能区的目标是以增强体质为主,同时提升幼儿的探索能力、规则意识、社交能力与审美能力。
2.2 目标的保障
2.2.1 材料的投放
体能区材料投放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一次性投放大量材料,对于幼儿来说很容易丧失兴趣,并且玩法也会单一化。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数量上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种类上要多形状,多功能。同时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
在投放材料的之前,要观察幼儿的表现与需求。例如,在第一周,幼儿在体能区踢足球时说:“标志碟太矮了,能够从上面跨过去,就不用绕过了。”在第二周,我就会选择性的增加标志筒。有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发现新的玩法,比如说把标志碟一正一反的搭起来,能搭很高,然后从上面分腿跳过,不要碰到标志碟。随后,体能区的幼儿也都慢慢喜欢了这种玩法,随着这种玩法普遍开来,区内对标志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会在下一周增加材料的数量。
2.2.2 教师的语言及行为
户外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定位应该是协助者、观察者,而不是主导者。在户外自主游戏时,主导者是参与游戏的幼儿,幼儿享有自主选择游戏的权力。
教师不可以在语言上干预幼儿的选择,也不能制定硬性的规则,例如:本区内的足球只能够用来练习射门,等。教师应多以引导性语言为主,比如说:你踢了这么久的足球了,足球还可以怎么玩呢?
教师在行为上也要尽量管理好自己,做到不影响、不建基。不要影响到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也不要主动为幼儿设定好基本构架,一切应遵循幼儿的独立自主。当幼儿开发出新玩法并邀请教师参与时,教师只可以作为体验者参与游戏中,要把自己也当成孩子,在体验中发现游戏的亮点与不足,并通过引导性问题来提醒幼儿改善游戏玩法。
2.3 体能区游戏发展过程
如表2所示,在20周的过程中,游戏被幼儿们不断地孵化、开发、完善,最终形成了有名称,有规则,有趣味的游戏。这个过程,就是幼儿成长发展的过程。
2.4 目标的体现
户外自主游戏的目标的实现不在于某个节点,而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如表3所示,通过体能区20周次的开展,幼儿自發的、顺利的达成了体能区多样性、全面性以及普适性目标。完成了既定目标,也同时满足了幼儿户外游戏的自主性。
3 结论
(1)幼儿园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体能区的目标不能局限于身体练习或素质训练,应该以体能游戏为主,多种游戏共同开展,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核心素养”的幼儿。(2)体能区材料投放需要具有多样性,材料与材料之间应有较大区别,从而可以调动起孩子们积极探索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开发出更多、更有趣的玩法。(3)教师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应扮演协助者、观察者的角色,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幼儿的需求,记录幼儿的成长,保障幼儿的安全。(4)体能区的目标应合理制定,不能急于求成。区块游戏发展是一个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引导。只要选择相信孩子,就一定会收获惊喜。
参考文献:
[1] 陈纳.幼儿应该主要学习什么[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9):29-35.
关键词:幼儿园 户外游戏 自主游戏 体能区
1 前言
户外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变化影响,采用适合幼儿生理特点的户外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如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科学的体育活动,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1]
户外游戏的自主化有助于提升儿童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积极的户外锻炼活动,可以提升儿童的身体素质,促使幼儿基本运动技能均衡发展。因此,发展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体能区(以下简称为“体能区”)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探索体能区的发展方式也成为了幼儿园户外活动水平提升的重中之重。
2 发展过程
2.1 目标的制定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2]幼儿园的户外自主游戏中,有不同的区块,有着涵盖幼儿五大领域的不同目标。但是在“核心素养体系”的引领下,体能区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增强幼儿体质,应以发展幼儿体质健康水平为主,多项领域共同提升。因此在体能区开展之初,目标即设定为以下几点:
①健康领域,培养幼儿热爱体育活动的精神与积极进取的态度。②科学领域,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发现,善于用脑解决问题。③社会领域,善于与其他幼儿沟通,懂得合作与互相理解,能遵守共同制订的规则。④语言领域,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能与人交换意见。⑤艺术领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懂得欣赏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
总的来说,体能区的目标是以增强体质为主,同时提升幼儿的探索能力、规则意识、社交能力与审美能力。
2.2 目标的保障
2.2.1 材料的投放
体能区材料投放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一次性投放大量材料,对于幼儿来说很容易丧失兴趣,并且玩法也会单一化。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数量上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种类上要多形状,多功能。同时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
在投放材料的之前,要观察幼儿的表现与需求。例如,在第一周,幼儿在体能区踢足球时说:“标志碟太矮了,能够从上面跨过去,就不用绕过了。”在第二周,我就会选择性的增加标志筒。有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发现新的玩法,比如说把标志碟一正一反的搭起来,能搭很高,然后从上面分腿跳过,不要碰到标志碟。随后,体能区的幼儿也都慢慢喜欢了这种玩法,随着这种玩法普遍开来,区内对标志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会在下一周增加材料的数量。
2.2.2 教师的语言及行为
户外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定位应该是协助者、观察者,而不是主导者。在户外自主游戏时,主导者是参与游戏的幼儿,幼儿享有自主选择游戏的权力。
教师不可以在语言上干预幼儿的选择,也不能制定硬性的规则,例如:本区内的足球只能够用来练习射门,等。教师应多以引导性语言为主,比如说:你踢了这么久的足球了,足球还可以怎么玩呢?
教师在行为上也要尽量管理好自己,做到不影响、不建基。不要影响到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也不要主动为幼儿设定好基本构架,一切应遵循幼儿的独立自主。当幼儿开发出新玩法并邀请教师参与时,教师只可以作为体验者参与游戏中,要把自己也当成孩子,在体验中发现游戏的亮点与不足,并通过引导性问题来提醒幼儿改善游戏玩法。
2.3 体能区游戏发展过程
如表2所示,在20周的过程中,游戏被幼儿们不断地孵化、开发、完善,最终形成了有名称,有规则,有趣味的游戏。这个过程,就是幼儿成长发展的过程。
2.4 目标的体现
户外自主游戏的目标的实现不在于某个节点,而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如表3所示,通过体能区20周次的开展,幼儿自發的、顺利的达成了体能区多样性、全面性以及普适性目标。完成了既定目标,也同时满足了幼儿户外游戏的自主性。
3 结论
(1)幼儿园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体能区的目标不能局限于身体练习或素质训练,应该以体能游戏为主,多种游戏共同开展,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核心素养”的幼儿。(2)体能区材料投放需要具有多样性,材料与材料之间应有较大区别,从而可以调动起孩子们积极探索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开发出更多、更有趣的玩法。(3)教师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应扮演协助者、观察者的角色,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幼儿的需求,记录幼儿的成长,保障幼儿的安全。(4)体能区的目标应合理制定,不能急于求成。区块游戏发展是一个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引导。只要选择相信孩子,就一定会收获惊喜。
参考文献:
[1] 陈纳.幼儿应该主要学习什么[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9):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