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与尝试”是新世纪教育家的共同主张。只有让学生学会探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云亦云,不思进取,缺乏创造”的“先教后学”的机械模式,从而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也大力倡导在学科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习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地理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新疑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
质疑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质疑的过程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造的起跑线。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式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如在讲授地中海式气候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②为什么称它为地中海式气候?③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是什么?④世界上地中海式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什么规律?这一系列问题就把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形成原因、分布地区以及分布规律揭示出来。再如在“时区与日界线”的教学中,我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引出新课:“有位孕妇在一艘海轮上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论年龄妹妹却比姐姐大了一岁,这是为什么?”为了解释这个反常现象,学生会集中精力去学习时区和日界线的有关知识,这是利用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而采用的问题法。这需要联系相关知识,促使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设问。实践证明,恰当准确的设置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最好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强,资料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地理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频频撞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意识阀,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步形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疑
探究氛围是指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情绪状态,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创造。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逐步形成勇于探究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如在以美国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为案例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立的利与弊,并让学生总结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同时再让学生联系我国三峡大坝的建立是否也存在弊端?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其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后,教师千万不要马上提供答案,教师不仅要答疑解难,而且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空间。当然,这些看法不是很全面、很科学,但这种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确实很可贵。可见学生是一个蕴藏巨大潜能的教学资源宝库,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放手解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释疑
学会合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能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课程特别强调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而讨论和调查都需要通过合作才能顺利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料,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
探究式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如开发西部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事理、出新意,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实践表明,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探究式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讨论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使学生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惑释疑,在释疑中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快乐,讨论后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始新的探究。同时,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是探究性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活动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地理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又学会学习,又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总之,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人类经验构建的一种途径,它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反对或摈弃其他学习方式,也接受式学习方式仍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就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学习,进而提供并扩展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激活学生在其他学习中的“知识储存”,让学生的知识更丰富,能力更完善。
一、创设新疑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
质疑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质疑的过程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造的起跑线。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式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如在讲授地中海式气候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②为什么称它为地中海式气候?③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是什么?④世界上地中海式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什么规律?这一系列问题就把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形成原因、分布地区以及分布规律揭示出来。再如在“时区与日界线”的教学中,我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引出新课:“有位孕妇在一艘海轮上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论年龄妹妹却比姐姐大了一岁,这是为什么?”为了解释这个反常现象,学生会集中精力去学习时区和日界线的有关知识,这是利用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而采用的问题法。这需要联系相关知识,促使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设问。实践证明,恰当准确的设置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最好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强,资料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地理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频频撞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意识阀,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步形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疑
探究氛围是指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情绪状态,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创造。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逐步形成勇于探究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如在以美国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为案例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立的利与弊,并让学生总结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同时再让学生联系我国三峡大坝的建立是否也存在弊端?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其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后,教师千万不要马上提供答案,教师不仅要答疑解难,而且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空间。当然,这些看法不是很全面、很科学,但这种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确实很可贵。可见学生是一个蕴藏巨大潜能的教学资源宝库,只要我们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放手解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释疑
学会合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能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课程特别强调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而讨论和调查都需要通过合作才能顺利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料,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
探究式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如开发西部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事理、出新意,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实践表明,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探究式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讨论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使学生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惑释疑,在释疑中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快乐,讨论后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始新的探究。同时,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是探究性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活动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地理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又学会学习,又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总之,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人类经验构建的一种途径,它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反对或摈弃其他学习方式,也接受式学习方式仍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就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学习,进而提供并扩展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激活学生在其他学习中的“知识储存”,让学生的知识更丰富,能力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