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简要复述“扁鹊治病”这个故事。
2.联系课文内容,说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根据“病历表”抓关键词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概括讲故事
(一)直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和中国古代一位名医有关。题目叫——《扁鹊治病》。(板书课题,学生随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
蔡桓公 扁鹊 皮肤 肠胃 骨髓 理睬
(三)一句话概括
师:课文讲了扁鹊给谁治病?结果怎样?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如果我们讲故事也像这样用一句话讲给别人听,你觉得别人爱听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学怎样讲故事。(板书:读懂故事)
(点评:由名医直接引入课题,齐读课题,学生首先知道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检查预习的词语,有助于学生掌握生字和讲故事时提取关键词。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既能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还能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指导。)
二、学会讲故事
(一)试填“病历表”,学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一个故事,首先得读懂它。这张“蔡桓公的病历表”能帮助我们读懂这个故事。看看需要填哪些内容。
2.请学生快速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用“ ”勾画出来,按照先后顺序说一说。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并试着填写第一次治病过程。(提示:提取关键词语)
(1)抽学生说说第一次的病情(皮肤上有点小病)。我们可以简要地概括为病在——“皮肤”。
(2)治疗方法(用热水敷烫)。关键词:敷烫。
(3)治疗把握(能够治好)。
(4)蔡桓公的态度(不相信)。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表中所填的第一行的关键词连起来说一句通顺的话。
[第一天 皮肤 敷烫 能够治好 不相信 ]
5.借助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次的经过讲清楚。学生先小声练习一遍,教师抽学生说并从用词、心里想的、说了什么、怎么不相信等方面进行肯定或引导。接着,学生再根据提示完整地说一说。
小结并建议:讲故事有小诀窍,可借助记录表,可围绕表中的关键词来组织语言,还可适当加上自己的理解,这样能讲得更加通顺、连贯。后面的内容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讲,但后面的内容还没填呢。
(点评:学生朗读课文,采用提取关键信息填表和根据关键信息简要复述故事内容的方法,这是对教学目标1的初步落实。用“关键词连起来说一句通顺的话”—“借助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把这次经过讲清楚”—教师抽学生说并“进行肯定或引导”,学生学得轻松、有序,在活动中掌握方法与技巧,增强学好课文、讲好故事的情趣与信心。)
(二)完成“病历表”,分段讲故事
1.根据学习提示,组长迅速分发学习单。先自主再小组合作完成“蔡桓公的病历表”。
2.小组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3.根据表中的关键词语,用第一次的方法讲第二至第五次。
4.师提示:表已经填好了,是不是就代表我们读懂了这个故事呢?只要我们能像第一次一样,把后面的几次内容也讲出来,那就真读懂了。老师综合你们的填表,总结成一张记录表(出示下表)。请在2、3、4、5次中选择其中的一次,大声练习一遍。别忘了讲故事的小诀窍,围绕表中的关键词来组织语言,实在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向课文求助。
春
(點评:教学由“扶”到“放”,学生根据第一次填表和讲故事的经历,对已有方法和经验进行运用。学法的迁移,既能培养学生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对教学目标1的再次落实。)
(三)梳理“病历表”,复述故事
1.梳理表中“病情”“治疗方法”两栏,了解故事的发展。
师:一张记录表,不仅让我们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里面还藏着很多学问呢。轻声读读第二竖排,有什么发现?再看看第三竖排,又发现了什么?(板书:小→大 易→难)
2.情境创设,讲述整个故事。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扁鹊跑去秦国的原因,可秦国的大王不知道啊!假如我就是秦王,你们是扁鹊,你们能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跟本王讲讲吗?本王要求不高,只要能把事情说得通顺连贯,让我听得清楚明白就行。在我秦国的地盘上,扁鹊尽管借助记录表,放声大胆地练习。
师:哪位“扁鹊”第一个来讲?其余的则为我秦国之大臣,随本王一起看着记录表,听他细细道来。爱卿们可听清楚明白了?
师生简单评价讲得怎么样或进行建议后,教师再抽几个学生讲,师生再评议。
(点评:本环节既是对教学目标1的深度落实,也是对教学目标2的初步落实。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讲,体验重于理解。如何让学生融入文本,体验文本人物的喜怒哀乐呢?通过情境体验,学生以扁鹊的身份向“秦王”讲述整个故事,既整体把握故事内容,个性化解读文本,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讲故事道理
1.谈谈听完故事后的感想。
师:看来扁鹊不仅医术高明,口才也是相当了得呀!不知众爱卿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呢?(板书:明白 道理)
2.考证寓意,深化理解。
师:真不愧是我大秦的栋梁之材呀,你们的想法跟大思想家韩非子不谋而合,因为他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前还引用了老子的这样两句话。一起读——“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想告诉后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错不改,大祸不远……”
(点评:学生以秦国大臣的身份,谈听扁鹊讲述后的感想,他们的谈话,自然而然地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落实教学目标2。)
四、讲拓展故事
1.读懂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是我们学习寓言故事的常用方法。我们要善于运用。
2.《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出自《韩非子》,里面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建议大家去读一读。
(点评: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学生掌握了学习寓言故事的常用方法,此时鼓励他们阅读《韩非子》,一篇带多篇,精读带博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
附: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读懂一个故事 明白一个道理
小 → 大
易 → 难
(点评:此板书明晰地体现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故事的发展,为学生讲故事、体会寓意搭建了支架,并将学习寓言的方法作了很好的总结和呈现。精当而具实效。)
【总评】
本设计注重抓关键词复述故事,让学生沉浸于讲故事和听故事的情趣中,轻松把握文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
一、简约了教学程式
本设计没有烦琐的剖析,没有矫情的表演,甚至没有专门的记、写生字,只是引导学生依托“病历表”这一“脚手架”进行读、讲、听。看似简单的行为动词,学生却是在有序、有趣中语用并读懂文本。
二、活化了故事语言
教学虽然沿用传统的故事复述,但本设计中的复述不是简单地、机械地照搬或者是背诵,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讲出来。学生借助时间、病情、治疗方法、治疗把握、蔡桓公的态度这几栏在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关键信息串起来,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文本语言提炼,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故事的语言在学生那里就有了生命和活力。
三、鲜活了人物形象
教者创设了咸阳宫里扁鹊见秦王的情境,“扁鹊”完整地把整个故事的情节给“秦王”讲了一遍,扁鹊的执着、技艺的高超,蔡桓公的固执、讳疾忌医的形象浮现在学生的眼前。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五小学 405400
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405400)
1.简要复述“扁鹊治病”这个故事。
2.联系课文内容,说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根据“病历表”抓关键词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概括讲故事
(一)直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和中国古代一位名医有关。题目叫——《扁鹊治病》。(板书课题,学生随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
蔡桓公 扁鹊 皮肤 肠胃 骨髓 理睬
(三)一句话概括
师:课文讲了扁鹊给谁治病?结果怎样?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如果我们讲故事也像这样用一句话讲给别人听,你觉得别人爱听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学怎样讲故事。(板书:读懂故事)
(点评:由名医直接引入课题,齐读课题,学生首先知道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检查预习的词语,有助于学生掌握生字和讲故事时提取关键词。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既能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还能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指导。)
二、学会讲故事
(一)试填“病历表”,学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一个故事,首先得读懂它。这张“蔡桓公的病历表”能帮助我们读懂这个故事。看看需要填哪些内容。
2.请学生快速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用“ ”勾画出来,按照先后顺序说一说。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并试着填写第一次治病过程。(提示:提取关键词语)
(1)抽学生说说第一次的病情(皮肤上有点小病)。我们可以简要地概括为病在——“皮肤”。
(2)治疗方法(用热水敷烫)。关键词:敷烫。
(3)治疗把握(能够治好)。
(4)蔡桓公的态度(不相信)。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表中所填的第一行的关键词连起来说一句通顺的话。
[第一天 皮肤 敷烫 能够治好 不相信 ]
5.借助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次的经过讲清楚。学生先小声练习一遍,教师抽学生说并从用词、心里想的、说了什么、怎么不相信等方面进行肯定或引导。接着,学生再根据提示完整地说一说。
小结并建议:讲故事有小诀窍,可借助记录表,可围绕表中的关键词来组织语言,还可适当加上自己的理解,这样能讲得更加通顺、连贯。后面的内容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讲,但后面的内容还没填呢。
(点评:学生朗读课文,采用提取关键信息填表和根据关键信息简要复述故事内容的方法,这是对教学目标1的初步落实。用“关键词连起来说一句通顺的话”—“借助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把这次经过讲清楚”—教师抽学生说并“进行肯定或引导”,学生学得轻松、有序,在活动中掌握方法与技巧,增强学好课文、讲好故事的情趣与信心。)
(二)完成“病历表”,分段讲故事
1.根据学习提示,组长迅速分发学习单。先自主再小组合作完成“蔡桓公的病历表”。
2.小组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3.根据表中的关键词语,用第一次的方法讲第二至第五次。
4.师提示:表已经填好了,是不是就代表我们读懂了这个故事呢?只要我们能像第一次一样,把后面的几次内容也讲出来,那就真读懂了。老师综合你们的填表,总结成一张记录表(出示下表)。请在2、3、4、5次中选择其中的一次,大声练习一遍。别忘了讲故事的小诀窍,围绕表中的关键词来组织语言,实在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向课文求助。
春
(點评:教学由“扶”到“放”,学生根据第一次填表和讲故事的经历,对已有方法和经验进行运用。学法的迁移,既能培养学生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对教学目标1的再次落实。)
(三)梳理“病历表”,复述故事
1.梳理表中“病情”“治疗方法”两栏,了解故事的发展。
师:一张记录表,不仅让我们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里面还藏着很多学问呢。轻声读读第二竖排,有什么发现?再看看第三竖排,又发现了什么?(板书:小→大 易→难)
2.情境创设,讲述整个故事。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扁鹊跑去秦国的原因,可秦国的大王不知道啊!假如我就是秦王,你们是扁鹊,你们能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跟本王讲讲吗?本王要求不高,只要能把事情说得通顺连贯,让我听得清楚明白就行。在我秦国的地盘上,扁鹊尽管借助记录表,放声大胆地练习。
师:哪位“扁鹊”第一个来讲?其余的则为我秦国之大臣,随本王一起看着记录表,听他细细道来。爱卿们可听清楚明白了?
师生简单评价讲得怎么样或进行建议后,教师再抽几个学生讲,师生再评议。
(点评:本环节既是对教学目标1的深度落实,也是对教学目标2的初步落实。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讲,体验重于理解。如何让学生融入文本,体验文本人物的喜怒哀乐呢?通过情境体验,学生以扁鹊的身份向“秦王”讲述整个故事,既整体把握故事内容,个性化解读文本,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讲故事道理
1.谈谈听完故事后的感想。
师:看来扁鹊不仅医术高明,口才也是相当了得呀!不知众爱卿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呢?(板书:明白 道理)
2.考证寓意,深化理解。
师:真不愧是我大秦的栋梁之材呀,你们的想法跟大思想家韩非子不谋而合,因为他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前还引用了老子的这样两句话。一起读——“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想告诉后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错不改,大祸不远……”
(点评:学生以秦国大臣的身份,谈听扁鹊讲述后的感想,他们的谈话,自然而然地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落实教学目标2。)
四、讲拓展故事
1.读懂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是我们学习寓言故事的常用方法。我们要善于运用。
2.《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出自《韩非子》,里面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建议大家去读一读。
(点评: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学生掌握了学习寓言故事的常用方法,此时鼓励他们阅读《韩非子》,一篇带多篇,精读带博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
附: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读懂一个故事 明白一个道理
小 → 大
易 → 难
(点评:此板书明晰地体现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故事的发展,为学生讲故事、体会寓意搭建了支架,并将学习寓言的方法作了很好的总结和呈现。精当而具实效。)
【总评】
本设计注重抓关键词复述故事,让学生沉浸于讲故事和听故事的情趣中,轻松把握文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
一、简约了教学程式
本设计没有烦琐的剖析,没有矫情的表演,甚至没有专门的记、写生字,只是引导学生依托“病历表”这一“脚手架”进行读、讲、听。看似简单的行为动词,学生却是在有序、有趣中语用并读懂文本。
二、活化了故事语言
教学虽然沿用传统的故事复述,但本设计中的复述不是简单地、机械地照搬或者是背诵,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讲出来。学生借助时间、病情、治疗方法、治疗把握、蔡桓公的态度这几栏在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关键信息串起来,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文本语言提炼,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故事的语言在学生那里就有了生命和活力。
三、鲜活了人物形象
教者创设了咸阳宫里扁鹊见秦王的情境,“扁鹊”完整地把整个故事的情节给“秦王”讲了一遍,扁鹊的执着、技艺的高超,蔡桓公的固执、讳疾忌医的形象浮现在学生的眼前。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五小学 405400
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40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