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偏远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s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类教育是现在很多落后地区教育的瓶颈,只有大力发展艺术类教育才有可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甘肃陇南地区位于甘肃东南部,这里山大沟深,交通较为不便,人口多分散居住,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较大,约75%。中小学教育普遍落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虽然国家有多项支持西部教育的政策与措施,但由于受观念,经济与交通等诸多原因影响,许多偏远地区在学生入学率,基础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严重问题,尤其在音乐教育方面,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投入的力量就更少。在笔者走访的偏远的农村中小学里,几乎没有一年学校配置有专门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很多上音乐课的教师是临时拼凑的,他们当中许多人甚至不认识简谱,把音乐课简单等同于唱歌课,音乐教学的规范性与美音教育功能无从谈起,不光如此,音乐课的课时也不能完全保证,很多学校为了升学大幅度压缩甚至取消了音乐课,而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必须要占总课时的9%-10%,并且规定要把艺术教育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和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参考依据,这些说明,国家已经全面改革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已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更加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在中小学中,美育教育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音乐与美术这两门课来完成的,学生通过这两门课的学习,启发他们对于艺术的鉴赏力,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他们以后全面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现阶段所调查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机构重视不足,学校音乐教育处境尴尬
  音乐教育的投入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讲,资金投入量较大,首先:它的教学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乐器或者要建立一间具备欣赏、演奏与演唱功能的教室。而这些在笔者所调查的几所学校中几乎没有能完全做到的,有两所学校倒有一台手风琴和一台脚踏风琴,但因长期无人照看与保养,外表已经破旧不堪,经笔者一试奏,不是风箱有毛病就是簧片损坏,音也不准,据校门介绍这些乐器都是以前县中学淘汰下来捐送给他们的,自从来到学校,因为无人懂音乐所以就一直当废品闲置。当然,由于所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育机构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其它方面的建设,本也无可厚非。但音乐教育的缺失肯定会对国家整个教育计划产生一定的影响,会对美育教育的功能产生弱化,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笔者设想,能否通过某种方式与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联系,成立专门基金会,通过现金专用或捐赠的方式给予这些学校一些帮助,首先,要考虑建设一间音乐教室、让所有学生有条件近距离去聆听音乐和欣赏音乐。第二,与有音乐类专门的高校联系,把他们淘汰不用的钢琴或其它乐器,通过专门人员的维修与保养,以爱心助学的方式捐送给这些地区以增强他们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第三,呼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在兴建希望中小学校时,要把音乐教育所必需的硬件设施考虑进去,成立专项资金,购置艺术类(音乐与美术)所需各项设备,从根本改善艺术教育的物质环境,从而为更好引进专门师资创造一个必要条件。
  (2)音乐类师资严重馈乏,教学硬件条件不足,难以吸引专门人员从事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要有一批合格的专业师资补充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但在笔者调查的该地区偏远中小学校中,没有一个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是从专业院校毕业的,担任音乐课的老师都不是专职的。音乐课上成流行歌曲唱歌课,课堂上,老师上课没信心,学生唱得无精打采,甚至很多同学在做别的功课,课堂纪律与秩序较为混乱,诚然,我们知道培养一个艺术类大学生要比培养一个普遍大学生所负出的代价要高,现在音乐学习的在校生光一学年学费都在八千元左右,这还不包括自己的吃穿等日常开销,很多学生还是贷款上学,毕业后,他们为能尽快还上贷款一般会选择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就业,很少有人想回到一个落后欠发达的地方去工作,再有学习音乐专业的大学生生源来源地大多为大中城市或东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毕业后他们当然是想留在学校所在地的城市或者回原籍,不会有人想到艰苦地方去就业的,这也是这类专门师资很难引进的原因,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不光要加强艺术类课程的硬件设施投入还要在工资待遇,福利和外出学习上给予这类教师一个良好待遇,最起码要和带其它功课的老师在职称晋升和专业学习上保持一致,给他们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笔者也曾遇到一位曾在大学里学习音乐教育的本科生,他毕业后回到他们县,由于种种原因去代政治课了,与他交谈才知道,他本来想回来把该县的音乐教学抓起来(该县以前没一个音乐类本科生回来),但在现实中却遇到种种困难,首先,学校领导从思想上不重视,认为你是副课,可有可无,现在很多学校把升学率同经济收入挂钩,所以他在工资、住房、职称上都比别人差。鉴于现实考虑所他重新做出选择。
  (3)学生升学压力与家长观念是造成落后地区艺术教育落后的又一原因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学生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学生,由于所处生存环境与经济环境恶劣,他们把考上大学看做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对于与高考无关的功课,他们没有多少兴趣。同样,很多家长也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对于开设艺术类功课,他们认为是不务正业。很多人有抵触情绪。不过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和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尤其是国家教育部要逐步将艺术课程作为学生高考的参考消息透露以来,人们的观念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一些学校已经把引进艺术类师资列入计划,学生与家长也不是很反对学校开设艺术类课程了,有的甚至带孩子上县城找老师辅导美术与音乐。
  以上就是笔者在陇南偏远中小学进行的一项关于艺术类课程教学的专项调查,虽然从结果来看,这类地区艺术教育令人担忧,但我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开放西部的不断深入,这类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的,艺术教育是启迪人类真、善、美的美育教育,是培养正确价值观的一个途径,在现在的社会里,我们不光要有一门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懂的爱与感谢,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
其他文献
在大家印象里,polo衫是一款土老土气的单品,也有人叫它爷爷衫.然而就是这件过气单品,如今重返时尚圈,备受时尚人士追捧,男女老少都能驾驭,搭配风格还多种多样.
期刊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以有效的基础施工操作为标准,注重基坑降水施工管控,明确施工中基坑降水技术的因素.依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学生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便产生了择校的愿望。   所谓“择校”是指一些学生放弃在指定的服务区学校就读,选择其他服务区学校上学的现象。“择校”现象不仅使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使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义务教育法》的贯彻执行。近几年来,随着中、小学生“择校”现象的逐渐增多,择校问题也从单纯的学生选择就读学校现象演变成为一个比较
目的:分析观察温经活血汤行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05月-2020年05月诊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
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入学机会平等的根本原则;择校行为是我国目前明确禁止的,但现实中择校现象却屡禁不止,择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农村,农民更是把能够获得优质教育看作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根本途径,择校现象越演越烈,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和社会问题,而且对教育公平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文章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论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现状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在现阶段,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秩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学校效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所应追求的基本的价值目标,是设计现代学校制度时所应遵循的基本的指导原则。  1.优化教育秩序  可以大体上把教育秩序分为三等:  ——没有教育秩序;  ——有基本、正常的教育秩序,但未达到“优”的程
在一个有620多万人口、1800多所中小学校、5万多名教师、100多万中小学生,而且80%以上是农村学校的市辖区域内,数以万计的教师和数十万中小学生满腔热忱地认同、应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主线,教师悉心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营造出生动活跃的氛围,师生互动,乐教乐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生气盎然的教育现象,被教育界专家称誉为“玉林现象”。而形成这个“玉林现象”的发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