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的魅力在于能巧妙地把创新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的魅力不同于影视歌坛明星的魅力,后者可以凭借一首优美的歌曲或其他某些外在条件吸引观众,教师的魅力则来自于他的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的感染力以及人格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一、语文教师应具有独特深刻的思想魅力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些小说,为什么学生课下初读时兴味盎然,可是在课堂上经老师讲解后反而兴味索然呢?除了与老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思想观念过于保守。尽管讲人物、情节时激情洋溢,但最后的总结总是一成不变的“回归”于教参的归纳或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说法,没有探求、发现思想的火花,讲不出或不敢讲教材所包含的多层意义。如学习《故乡》,在分析了闰土的种种不幸之后,一定要冠以这“正是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社会的弊端”的中心(人教版教参云),将一个活生生的闰土贴上了历史的标签。其实,在《故乡》中,作者又何尝没有对“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的悲哀情感呢?在世界处于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的时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的功能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担负着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的任务。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如果观念落后于社会,对教材的理解仅限于“人云亦云”,怎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对社会的认识不唯上,不唯书本,才能建立起学生的信任感。老师对课文的分析有大胆的设想和创新,给求知欲很强的学生以启迪和指导,以教师深刻的思想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的兴趣必然得到高涨。
二、语文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魅力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但是如果语文教师具备了比较强的文学艺术修养,那么他的教学就如室中养有兰花,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现代议论文的学习常常令学生生畏,如果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导入语,那么课文就不会变得那么遥远和陌生,学生对文中阐述的道理就有一种亲近感。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言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老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例如《班羚飞渡》这篇课文,这是一篇以动物为描写对象的优美散文,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而,在教学中,把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重点的方法是感悟全文。教学中,让学生讲述故事,揣摩精彩感人的细节,同时,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领悟班羚精神的美。其实,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的小说、诗歌等作品,如果教者对这方面的知识有较高的造诣,那么在讲课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篇篇有新招,节节有新意。
三、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的魅力
教学语言是指课堂教学使用的口头语言,而不是从教材、教参搬到课堂的照本宣科的书面语言,它是教者传达信息,听者达到学习目的的桥梁,不仅要规范化,也要艺术化;不仅表意上要严谨清楚,而且声音要悦耳动听:不仅准确流畅,而且要抑场顿挫,富有感染力,或妙语连珠,或简要深刻。教师的语言体现了教师的审美个性,学生最怕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最喜欢听老师讲新鲜的话,幽默的话。陈胜起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赢粮而景从”是何意?套用新词就是“自费造反”,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陈胜起义顺应民心的情况老师就无需赘言了。
近几年推广普通话取得了很大成绩,受舞台小品大红大紫的启示,已熟练使用普通话的老师是否该学几句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呢?中国地大人多,语言丰富,不同地区的方言都具有其独特的表意功能,不少课文也夹杂有方言,在阐释较生僻抽象的语意时,恰当地引用方言的说法或语汇,不仅一语中的,而且语言也幽默生动,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语言是教师智慧与个性的综合体现,常听学生说,最喜欢听某老师的课,这与教师的语言魅力不无关系。
四、语文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魅力是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的都是人类真的、善的、美的东西,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进步、正义、文明的化身。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领导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都会引起学生强烈反感。学生会由反感这一位教师而厌恶上他的课,进而冷落这一门学科。如果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面对进步热情洋溢,面对丑恶无情鞭挞,那么学生就会从教师身上看到活着的屈原、文天祥、雷锋。教师崇高的师德也是伟大人格的表现,它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信任感,会促使学生相信科学,追求学科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如果学生深深地被老师魅力所吸引,那么他的兴趣就会如有源之水,永不衰竭,他所学到的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做人的准则,健康的情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教学魅力的老师,会永立语文教学的浪头。
牟亚鸣,女,教师,现居湖北利川。
一、语文教师应具有独特深刻的思想魅力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些小说,为什么学生课下初读时兴味盎然,可是在课堂上经老师讲解后反而兴味索然呢?除了与老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思想观念过于保守。尽管讲人物、情节时激情洋溢,但最后的总结总是一成不变的“回归”于教参的归纳或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说法,没有探求、发现思想的火花,讲不出或不敢讲教材所包含的多层意义。如学习《故乡》,在分析了闰土的种种不幸之后,一定要冠以这“正是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社会的弊端”的中心(人教版教参云),将一个活生生的闰土贴上了历史的标签。其实,在《故乡》中,作者又何尝没有对“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的悲哀情感呢?在世界处于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的时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的功能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担负着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的任务。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如果观念落后于社会,对教材的理解仅限于“人云亦云”,怎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对社会的认识不唯上,不唯书本,才能建立起学生的信任感。老师对课文的分析有大胆的设想和创新,给求知欲很强的学生以启迪和指导,以教师深刻的思想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的兴趣必然得到高涨。
二、语文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魅力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但是如果语文教师具备了比较强的文学艺术修养,那么他的教学就如室中养有兰花,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现代议论文的学习常常令学生生畏,如果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导入语,那么课文就不会变得那么遥远和陌生,学生对文中阐述的道理就有一种亲近感。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言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老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例如《班羚飞渡》这篇课文,这是一篇以动物为描写对象的优美散文,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而,在教学中,把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重点的方法是感悟全文。教学中,让学生讲述故事,揣摩精彩感人的细节,同时,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领悟班羚精神的美。其实,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的小说、诗歌等作品,如果教者对这方面的知识有较高的造诣,那么在讲课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篇篇有新招,节节有新意。
三、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的魅力
教学语言是指课堂教学使用的口头语言,而不是从教材、教参搬到课堂的照本宣科的书面语言,它是教者传达信息,听者达到学习目的的桥梁,不仅要规范化,也要艺术化;不仅表意上要严谨清楚,而且声音要悦耳动听:不仅准确流畅,而且要抑场顿挫,富有感染力,或妙语连珠,或简要深刻。教师的语言体现了教师的审美个性,学生最怕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最喜欢听老师讲新鲜的话,幽默的话。陈胜起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赢粮而景从”是何意?套用新词就是“自费造反”,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陈胜起义顺应民心的情况老师就无需赘言了。
近几年推广普通话取得了很大成绩,受舞台小品大红大紫的启示,已熟练使用普通话的老师是否该学几句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呢?中国地大人多,语言丰富,不同地区的方言都具有其独特的表意功能,不少课文也夹杂有方言,在阐释较生僻抽象的语意时,恰当地引用方言的说法或语汇,不仅一语中的,而且语言也幽默生动,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语言是教师智慧与个性的综合体现,常听学生说,最喜欢听某老师的课,这与教师的语言魅力不无关系。
四、语文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魅力是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的都是人类真的、善的、美的东西,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进步、正义、文明的化身。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领导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都会引起学生强烈反感。学生会由反感这一位教师而厌恶上他的课,进而冷落这一门学科。如果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面对进步热情洋溢,面对丑恶无情鞭挞,那么学生就会从教师身上看到活着的屈原、文天祥、雷锋。教师崇高的师德也是伟大人格的表现,它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信任感,会促使学生相信科学,追求学科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如果学生深深地被老师魅力所吸引,那么他的兴趣就会如有源之水,永不衰竭,他所学到的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做人的准则,健康的情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教学魅力的老师,会永立语文教学的浪头。
牟亚鸣,女,教师,现居湖北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