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学生都喜欢玩电脑,而且玩得相当熟练,自然都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课,老师上课也应该比较轻松,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所有科目中最难做的.究其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向其他学科一样按一个统一的大纲来组织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教学大纲,不属于必修课,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所在地区、学校以及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高低有关.而各地方由于经济水平、区域条件的差异,学校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存在事实上的差异,教学内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第二,学生虽然喜欢信息技术课,但他们并不是喜欢信息技术课本上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喜欢利用电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老师一旦不同意学生的这些行为,学生就会表现出浮躁不安的现象,自然老师的教学就很难进行下去,即使勉强进行,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第三,因为现行七年级的教材前面部分都是理论的知识,实际操作相对比较少,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就接触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学生很容易对这门课失去兴趣.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主动,知识掌握效果好,又一直保持高昂的兴趣呢?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都应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分层.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衔接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的幻灯片知识就不用再重复讲解,直接给出一个综合性作业,比如以家乡为主题,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制作一份电子报刊,同时把好的作品展示给他们看,让他们做到心中大致都有个确定的目标.
当然,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式各样没有见过的问题.这时,并不是急于给他们解决,而是首先让他们上网查找帮助,或者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如果还不能解决,最后才给他们讲解.这样,通过问题来引发他们自主学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对于其他班的学生,也要进行分层,已经学过幻灯片制作的学生直接进入电子报刊的制作,而其他学生则必须听老师讲解如何制作幻灯片.同时我把能力强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当小老师,辅导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而且还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师应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
二、抽象知识直观化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以学生现有的水平是无法理解的,比如硬件和软件的关系等,在他们听来都是空洞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让这些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理解呢?
通过比喻把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成学生日常生活中直观的知识.把软件比喻成人的大脑,硬件是人的四肢和器官,大脑指挥四肢和器官运作.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软件和硬件的关系了.
实际上这种形象的比喻在我们的日常信息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通过这种比喻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把一些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知识转化成与自己实际生活相关的事和物来进行理解,这样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好,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得到提高.
三、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知识的掌握都不如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掌握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强调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结构组成,并让学生拆装主机,使学生不仅能够很形象地认识计算机的组成,而且能够熟练地组装电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适时评价
适时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内向的、平时不敢提问的学生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及时给予他们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我经常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被展示的学生往往会因此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功感.在激励学生的同时教师本身也受到鼓舞,有利于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都是好方法.我相信经过我们这些信息技术教学老师的共同努力,总有一天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困难的事情,学生也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电脑也能充分发挥它强大的功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事实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所有科目中最难做的.究其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向其他学科一样按一个统一的大纲来组织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教学大纲,不属于必修课,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所在地区、学校以及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高低有关.而各地方由于经济水平、区域条件的差异,学校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存在事实上的差异,教学内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第二,学生虽然喜欢信息技术课,但他们并不是喜欢信息技术课本上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喜欢利用电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老师一旦不同意学生的这些行为,学生就会表现出浮躁不安的现象,自然老师的教学就很难进行下去,即使勉强进行,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第三,因为现行七年级的教材前面部分都是理论的知识,实际操作相对比较少,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就接触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学生很容易对这门课失去兴趣.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主动,知识掌握效果好,又一直保持高昂的兴趣呢?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都应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分层.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衔接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的幻灯片知识就不用再重复讲解,直接给出一个综合性作业,比如以家乡为主题,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制作一份电子报刊,同时把好的作品展示给他们看,让他们做到心中大致都有个确定的目标.
当然,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式各样没有见过的问题.这时,并不是急于给他们解决,而是首先让他们上网查找帮助,或者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如果还不能解决,最后才给他们讲解.这样,通过问题来引发他们自主学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对于其他班的学生,也要进行分层,已经学过幻灯片制作的学生直接进入电子报刊的制作,而其他学生则必须听老师讲解如何制作幻灯片.同时我把能力强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当小老师,辅导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而且还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师应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
二、抽象知识直观化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以学生现有的水平是无法理解的,比如硬件和软件的关系等,在他们听来都是空洞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让这些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理解呢?
通过比喻把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成学生日常生活中直观的知识.把软件比喻成人的大脑,硬件是人的四肢和器官,大脑指挥四肢和器官运作.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软件和硬件的关系了.
实际上这种形象的比喻在我们的日常信息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通过这种比喻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把一些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知识转化成与自己实际生活相关的事和物来进行理解,这样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好,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得到提高.
三、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知识的掌握都不如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掌握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强调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结构组成,并让学生拆装主机,使学生不仅能够很形象地认识计算机的组成,而且能够熟练地组装电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适时评价
适时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内向的、平时不敢提问的学生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及时给予他们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我经常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被展示的学生往往会因此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功感.在激励学生的同时教师本身也受到鼓舞,有利于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都是好方法.我相信经过我们这些信息技术教学老师的共同努力,总有一天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困难的事情,学生也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电脑也能充分发挥它强大的功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