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刘洁馨(1987-),女,新疆人,上海海事大学在读研究生。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刺激人的物欲的膨胀,而精神世界却越加的萎靡,幸福感麻木。在中国,道德信仰缺失,社会主义信仰淡化,信仰危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等问题。
关键词:信仰;信仰危机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5-025-02
1什么是信仰
信仰一词,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兴起,如陈独秀先生把科学作为一种真实的信仰。那么究竟什么是信仰。《辞海》认为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为之行动的准则”。汉语大词典认为,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这是从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宗教或者理论体系等的一种坚定不移的确信来说。
从价值观角度来看,信仰是一种终极价值追求。荆学民教授认为,“信仰问题是一个价值和价值观念的问题,但不是一般的价值观念的问题,而是统摄整个价值观念的核心问题,因而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另外,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认为,信仰是通过人的思维达到的人的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促使我们坚定地去行动,并使我们的行动更加具有效率。
还有的学者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信仰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与人密不可分。
综合不同角度上的描述,我们认为,信仰是构成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或者个人一定时期的文化,精神,意识等的相对稳定的东西,是人们基于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和人生终极发展状况的总体性把握。
2信仰的基本特征
2.1信仰是后天形成的,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一定的家庭背景中,一定个人的社会体验等的结果。信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的东西,人与人的信仰也不一样,信仰是与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历程,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联系在一起的。
2.2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具有精神升华性。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不但具有认识功能,而且还满足了人的情感需要和归属感的需要。人不仅是有物质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一定精神上的需求,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信仰后,他的精神是有所寄托,是不会在物欲的世界里迷失自己的。
2.3信仰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一种极高的确信
信仰一经形成,其核心原则很难轻易变动,信仰渗透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喜怒哀乐,影响人的做事方式,情感的体验。对于人的实践,信仰起到了精神指导作用,相比一般的认识,知识具有更加强烈的精神力量。
3什么是信仰危机以及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3.1什么是信仰危机
梁启超先生在1922年曾经说:“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
他认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最大的病根是没有信仰,因而,改革“最要紧的是确立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元气,也是一个社会的元气,没有了信仰,失去了元气,那么这个人或是社会离死亡也就不远了。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拥有思考的能力,人不仅靠肉体生存,更靠精神生活。正如前文所说,信仰是一种精神,是促人坚持行动的动力。当人们对其之前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一种或多种信仰被显著地证明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真理性,从而导致人们质疑,放弃,对抗,使这一种或多种信仰的存在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时候,便出现了信仰危机。
综合概括当今社会存在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对原有的信仰产生怀疑。如西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正在逐步被很多人接受,重视自我的满足,追求物质,拜金主义充斥着人们的思想。
(2)社会上存在的不信任事件逐步增多,诚信意识,道德观受到考验。如贪污腐败已成为了党要整治的主要问题,三鹿奶粉事件等等
(3)现在的年轻一代,对于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的不理解,即不能理解老一辈人崇高信仰,难以体会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付出的价值。
3.2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3.2.1盲目的信仰。真正的信仰是会给人带来强大动力与精神力量的,让人们在困境中坚持,在逆境中奋进,在危难面前无所惧。这样的信仰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带领人们走向幸福。但对于有些别有目的的信仰观缺乏正确的认识,抛弃之前的信仰,选择了另一种信仰。如中国传统社会信仰中的节俭,节制等优秀品质却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的冲击。
3.2.2中国传统信仰自身的原因导致。学术界中,信仰狭义论者认为中国之所以产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汉民族自古以来缺乏坚定,坚持的信仰,中国传统信仰不象西方一神论信仰,多是弥散化的,只是受利益所驱使,选择不同,多样的信仰对象。在市场经济,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现代,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使中国传统信仰地位受到动摇。
3.2.3由于社会转型成生了信仰危机。科技的发展,生产的进步,中国从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这期间造成了具有农业时代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深层信仰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另外,由于苏联剧变,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变革,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仰产生质疑,受到严重冲击。
3.2.4放弃信仰,造成信仰真空的出现。封建时代,为了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仰被广泛的接受,最为救亡图存,建立新社会制度的有力武器,但是在建立新中国之后,由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仰仅作为工具的使用,并没有更好的深入人心,加之中国传统信仰的不坚实,造成现代人的信仰真空出现,精神世界空虚。
可见,信仰危机是不容忽视的,信仰危机一旦扩大,将会导致人心的涣散,社会国家缺乏应有的凝聚力,甚至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问题。社会中出现的贪污腐败,诚信缺失,以及见义勇为却被视为多管闲事的种种现象,都是值得引起重视的。这些现象的背后正反映了信仰危机的事实。如不加强对信仰的树立强化,将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幸福。
4如何解决信仰危机的问题
信仰危机即关乎到个人,也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解决信仰危机问题,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
方法1:鉴于中国传统信仰不坚定,多元化的特点,可以选择其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强化宣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儒家思想中尊老爱幼,天地人和中所体现出的和谐发展的思想。
方法2:对西方文化中,崇尚理性科学的思想进行大力宣传,推进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通过进行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
方法3:通过学校,家庭,媒体多角度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信仰,加强环境建设。学校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宣传阵地,要改变刻板,传统说教的教育形式,采用生动,活泼,易于接受的新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改革。
方法4:要遵循民众信仰形成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才可达到应有的效果。
如个人信仰的形成主要通过权威顺从,人格模仿和习惯固化这三个途径,却不可随意跳过。
以上是本文对信仰危机问题的形成,出现的原因等进行的探讨分析,信仰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处理好信仰问题,将会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海军,严蔷薇,伍金虎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引导途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8).
2张凡迪.大学生宗教信仰心理动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
3刘晓雪.论公民道德信仰的生成[J].科教文汇,2009(3).
4王雪婴.关于当代社会阶层及其信仰的哲学思考[J].唐都学刊,2009(7).
5徐俊,刘魁.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研究述评[J].岭南学刊,2009(4).
6李靖.信仰管理者的脊梁[J].中外管理,2009(9).
7谷生然.社会信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刘洁馨(1987-),女,新疆人,上海海事大学在读研究生。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刺激人的物欲的膨胀,而精神世界却越加的萎靡,幸福感麻木。在中国,道德信仰缺失,社会主义信仰淡化,信仰危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等问题。
关键词:信仰;信仰危机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5-025-02
1什么是信仰
信仰一词,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兴起,如陈独秀先生把科学作为一种真实的信仰。那么究竟什么是信仰。《辞海》认为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为之行动的准则”。汉语大词典认为,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这是从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宗教或者理论体系等的一种坚定不移的确信来说。
从价值观角度来看,信仰是一种终极价值追求。荆学民教授认为,“信仰问题是一个价值和价值观念的问题,但不是一般的价值观念的问题,而是统摄整个价值观念的核心问题,因而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另外,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认为,信仰是通过人的思维达到的人的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促使我们坚定地去行动,并使我们的行动更加具有效率。
还有的学者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信仰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与人密不可分。
综合不同角度上的描述,我们认为,信仰是构成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或者个人一定时期的文化,精神,意识等的相对稳定的东西,是人们基于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和人生终极发展状况的总体性把握。
2信仰的基本特征
2.1信仰是后天形成的,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一定的家庭背景中,一定个人的社会体验等的结果。信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的东西,人与人的信仰也不一样,信仰是与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历程,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联系在一起的。
2.2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具有精神升华性。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不但具有认识功能,而且还满足了人的情感需要和归属感的需要。人不仅是有物质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一定精神上的需求,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信仰后,他的精神是有所寄托,是不会在物欲的世界里迷失自己的。
2.3信仰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一种极高的确信
信仰一经形成,其核心原则很难轻易变动,信仰渗透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喜怒哀乐,影响人的做事方式,情感的体验。对于人的实践,信仰起到了精神指导作用,相比一般的认识,知识具有更加强烈的精神力量。
3什么是信仰危机以及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3.1什么是信仰危机
梁启超先生在1922年曾经说:“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
他认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最大的病根是没有信仰,因而,改革“最要紧的是确立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元气,也是一个社会的元气,没有了信仰,失去了元气,那么这个人或是社会离死亡也就不远了。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拥有思考的能力,人不仅靠肉体生存,更靠精神生活。正如前文所说,信仰是一种精神,是促人坚持行动的动力。当人们对其之前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一种或多种信仰被显著地证明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真理性,从而导致人们质疑,放弃,对抗,使这一种或多种信仰的存在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时候,便出现了信仰危机。
综合概括当今社会存在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对原有的信仰产生怀疑。如西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正在逐步被很多人接受,重视自我的满足,追求物质,拜金主义充斥着人们的思想。
(2)社会上存在的不信任事件逐步增多,诚信意识,道德观受到考验。如贪污腐败已成为了党要整治的主要问题,三鹿奶粉事件等等
(3)现在的年轻一代,对于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的不理解,即不能理解老一辈人崇高信仰,难以体会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付出的价值。
3.2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3.2.1盲目的信仰。真正的信仰是会给人带来强大动力与精神力量的,让人们在困境中坚持,在逆境中奋进,在危难面前无所惧。这样的信仰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带领人们走向幸福。但对于有些别有目的的信仰观缺乏正确的认识,抛弃之前的信仰,选择了另一种信仰。如中国传统社会信仰中的节俭,节制等优秀品质却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的冲击。
3.2.2中国传统信仰自身的原因导致。学术界中,信仰狭义论者认为中国之所以产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汉民族自古以来缺乏坚定,坚持的信仰,中国传统信仰不象西方一神论信仰,多是弥散化的,只是受利益所驱使,选择不同,多样的信仰对象。在市场经济,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现代,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使中国传统信仰地位受到动摇。
3.2.3由于社会转型成生了信仰危机。科技的发展,生产的进步,中国从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这期间造成了具有农业时代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深层信仰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另外,由于苏联剧变,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变革,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仰产生质疑,受到严重冲击。
3.2.4放弃信仰,造成信仰真空的出现。封建时代,为了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仰被广泛的接受,最为救亡图存,建立新社会制度的有力武器,但是在建立新中国之后,由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仰仅作为工具的使用,并没有更好的深入人心,加之中国传统信仰的不坚实,造成现代人的信仰真空出现,精神世界空虚。
可见,信仰危机是不容忽视的,信仰危机一旦扩大,将会导致人心的涣散,社会国家缺乏应有的凝聚力,甚至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问题。社会中出现的贪污腐败,诚信缺失,以及见义勇为却被视为多管闲事的种种现象,都是值得引起重视的。这些现象的背后正反映了信仰危机的事实。如不加强对信仰的树立强化,将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幸福。
4如何解决信仰危机的问题
信仰危机即关乎到个人,也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解决信仰危机问题,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
方法1:鉴于中国传统信仰不坚定,多元化的特点,可以选择其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强化宣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儒家思想中尊老爱幼,天地人和中所体现出的和谐发展的思想。
方法2:对西方文化中,崇尚理性科学的思想进行大力宣传,推进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通过进行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
方法3:通过学校,家庭,媒体多角度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信仰,加强环境建设。学校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宣传阵地,要改变刻板,传统说教的教育形式,采用生动,活泼,易于接受的新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改革。
方法4:要遵循民众信仰形成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才可达到应有的效果。
如个人信仰的形成主要通过权威顺从,人格模仿和习惯固化这三个途径,却不可随意跳过。
以上是本文对信仰危机问题的形成,出现的原因等进行的探讨分析,信仰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处理好信仰问题,将会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海军,严蔷薇,伍金虎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引导途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8).
2张凡迪.大学生宗教信仰心理动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
3刘晓雪.论公民道德信仰的生成[J].科教文汇,2009(3).
4王雪婴.关于当代社会阶层及其信仰的哲学思考[J].唐都学刊,2009(7).
5徐俊,刘魁.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研究述评[J].岭南学刊,2009(4).
6李靖.信仰管理者的脊梁[J].中外管理,2009(9).
7谷生然.社会信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