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倾其所有,让沙漠变绿洲,易解放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不已。但更让人感怀不已的是她的奋斗精神,易解放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世人一个道理:决定人是否有活力的不是年龄,而是心态,只要心不老,生命就会永远充满绿色!
2016年3月14日,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节目,嘉宾易解放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易解放出场时,举止优雅,活力四射,言谈话语透露出历经岁月的沧桑。易解放接连猜中了几首歌,观众为她的音乐修养叹服。猜歌名期间,会穿插一些人物介绍。只言片语,大致道出了易解放的经历和主要事迹。易解放今年66岁,她和丈夫一起,坚持十三年,在我国西北的沙漠植树200多万棵,大片的荒漠变成了绿洲。说到植树,她不能不说到儿子的遗愿,无边的绿荫寄托着她对儿子不尽的思念……
感人至深的不仅是易解放绿化沙漠的壮举,更在于她十几年前的遭遇和绝望中的奋起、步入晚年的凄凉和不屈的开拓。老年人怎样保持旺盛的生命?怎样对待灾难和困苦?易解放的事业追求和生活方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让思念长成绿荫
易解放属于上世纪80年代“洋插队”的一批人。她原本在上海当大学老师,在当时的“出国潮”中,到日本边打工边学习。打拼十几年,一家人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易解放进入日本著名的旅游公司工作,丈夫杨安泰开了一家诊所,儿子杨睿哲考进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2000年5月22日,儿子遭遇的一场车祸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整整两年,易解放和丈夫沉浸在失去儿子的悲恸中。家里陈设依旧,却没有儿子的身影,睹物思人,心如刀绞。每天,他们尽量拖延回家的时间。她在商场看见儿子生前喜欢穿的衣服,喜欢吃的巧克力,明知再无用处,也买来寄托哀思。剜心的痛并不能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化,儿子离世的惨象挥不去,想不完,老两口人生蒙上了沉重的灰色,度日如年。
脑海中经常闪现着儿子的音容笑貌的易解放,一天想起了儿子生前和自己的一次对话。当时,她和儿子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画面上,行人捂着口鼻在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艰难前行。儿子突然对易解放说:“妈妈,您和爸爸退休后回到中国,去内蒙古大沙漠种树吧。您看中国的沙尘暴那么严重,我们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大的。”儿子当时突发的奇想此时成了易解放认真考虑的问题:“既然他是为了拯救世界而来,那么,我要帮他完成一些事情。”儿子意外伤亡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有几千万日元,易解放不忍心花这些钱过宽裕的生活。她和丈夫决定拿着儿子用生命“换”来的钱替孩子种树去。她和朋友在日本成立了“绿色生命”非盈利组织,募集资金到中国植树。
2003年夏天,易解放在内蒙古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帮助下,选定在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敏查干沙漠植树。她代表“绿色生命”志愿者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政府签订了援建1万亩生态林的协议:“绿色生命”在10年内为库伦旗的1万亩沙地种植110万棵树。易解放等人提供植树资金,并协同当地政府负责树木的管理。栽种的树不准砍伐,20年后所有树木都无偿捐赠给当地农牧民。
易解放晚年又做了一次前途命运的抉择。人到晚年通常是退休养老,做点事往往也是先前工作的回响,发挥余热。重新择业、创业,干大事业怎么样?以易解放为例,看来也是一个明智、美好的选择。才能与其随着年老体衰而风干湮灭,不如尽量挖掘出来贡献给社会;有些资金,在丰衣足食的前提下,与其花天酒地消费,不如投入事业,使人生更有价值。就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来说,把亲人的美好遗愿化作行动,把沉痛的思念升华为崇高和安宁,比单是久久地为亲人存念更有意义,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艰难中培植绿色生命
种植110万棵树!易解放有了全身心追求的目标。一棵树苗,加上养护,需要10元钱,110万棵树要1100万元。易解放和老伴的全部积蓄加起来,也相距甚远。此时易解放已年过半百,既没有造林专业知识,也缺乏管理能力。压力山大,但压力也缓解着失去儿子的巨痛。她立下誓言:“一定要把儿子的心愿变为现实。”
易解放经常工作在造林的现场。有的场地车进不去,易解放和大家一起手拖肩扛运树苗。烈日炙烤,风沙眯眼,对人的耐力和体力都是严峻考验,易解放挺过了这些艰难。更难的是钱的问题。眼看着年度目标完不成,资金缺口愈来愈大,易解放有时急得连饭也吃不下。为了种树,易解放多少次低过头、弯过腰争取支持,已经数不清了。她也打过退堂鼓,可想起英年早逝的儿子,想起儿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愿望,她就告诉自己,决不能后退,不能对不起自己的儿子。拉不到多少赞助,她就省吃俭用,把多年的积蓄投进“绿色生命”的事业。出差,她住过40元一晚的地下室;出行,坐地铁、公交。她自己忙于“绿色生命”组织的日常事务,老伴陪伴着她忙前忙后,夜以继日。在资金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先后卖掉了上海和湖南的两套商品房。
全家的财产投到无边无际的大漠中,拔地而起的树林就是回报,因此关注易解放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从2008年开始,易解放种树的事迹陆续被媒体报道,不断有社会团体和个人上门来捐款,申请做植树志愿者。每一笔捐款,易解放都清清楚楚地记下来,只要有地址,他们都会寄去一封感谢信。西安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被易解放植树的故事深深打动,打电话来承诺每年捐10万元给“绿色生命”组织,一半用于植树,一半用于日常管理。还有一家公司老总,虽然自己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困难重重,但在看了易解放的事迹后,仍主动捐款50万元。
在越來越多人的帮助下,易解放种树的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4月26日,易解放终身难忘的一天。7年前的这一天,她立下了“10年栽种1万亩,110万棵树”的誓言,这目标提前3年实现了。被称为“八百里瀚海”的内蒙古塔敏查干沙漠西北边缘,有了万亩水草丰盛的绿洲。
沙漠深处那浓郁的绿色之中,易解放夫妇和众多志愿者为杨睿哲立下了大理石纪念碑。老两口感到儿子的生命已伴随着他们的汗水融进广袤的沙土,化作这永不消逝的绿色!他们在纪念碑上刻了悼词:“您是棵树,活着,为阻挡风沙而挺立;倒下,点燃自己给他人以光明和温暖。”沙漠中的绿色在成长,在延伸,缔造绿色生命的人也在不断地“延长着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心中的“绿色”永不逝去
沙漠植树七年,奋斗、坚持与寄托,终于化作了横亘天边的绿荫。儿子生前的愿望实现了,易解放老两口心也安了。他们回到上海,准备安度晚年。不用再到植树现场忍受风沙,不必四处奔波筹款,不必强撑着疲惫的身躯办公到深夜。然而疾病又缠身了。2010年10月,易解放肠内发现肿瘤,虽为良性,但必须立即手术。手术并不顺利,半年里做了几次,还是留下了一些后遗症,经常感到不舒服。
易解放颐养天年的清闲日子并没过多久,在繁华的上海,易解放心里总是觉得少了什么。她忘不了千里之外的沙地,从“大漠孤烟”到浓浓绿色,早已深深嵌进她的生命里。她为纪念儿子而植树,在植树的事业中她又突破了纪念儿子的狭隘,看到了植树造林、绿化荒漠的更大意义。她熟知中国的荒漠化状况,土地沙化导致了人类生存空间缩小、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自然灾害加剧、沙区民众贫困程度加深。
必须再做点什么!不光为了自己的儿子,更为了天下的儿女,为了子孙后代。易解放继续干起“绿色生命”的事业。经内蒙古治沙委员会、防沙治沙基金会的推荐,易解放来到了内蒙古中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深入考察磴口生态环境后,易解放发现,这里盛产肉苁蓉,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发展肉苁蓉产业,既治理了环境,又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易解放代表“绿色生命”组织,与磴口县签订协议:援建1万亩梭梭生态林。
易解放得到各级政府和众多志愿者支持,干事业的脚步更难以停下来。几年前,她来到内蒙古多伦县,开始了又一期大面积植树造林。多伦与北京直线距离仅为180公里,一场劲风吹来,沙尘从海拔1800多米的多伦,滚滚覆盖海拔只有50米的北京。在多倫考察时易解放才得知,当年他和儿子在电视上看到的沙尘暴景象,正是在多伦拍摄的。在魂牵梦萦的地方植树,易解放此时有了更大的号召力,很多志愿者尊称她为“大地妈妈”。一批又一批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赶到多伦,跟着易解放植树。植树的进展喜人,但面临的任务更艰巨。易解放常讲的一句话是:“治沙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人总是要衰老的,规律面前谁都应该冷静认识。然而人到老年,整日想着衰老,万念俱灰,四大皆空,对自己的身心有什么意义呢?像易解放那样,精神上多一些活力,力所能及地做点事情,无论多大年龄,心灵都会充满绿色,充满生机!
□本栏编辑/厉飞
2016年3月14日,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节目,嘉宾易解放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易解放出场时,举止优雅,活力四射,言谈话语透露出历经岁月的沧桑。易解放接连猜中了几首歌,观众为她的音乐修养叹服。猜歌名期间,会穿插一些人物介绍。只言片语,大致道出了易解放的经历和主要事迹。易解放今年66岁,她和丈夫一起,坚持十三年,在我国西北的沙漠植树200多万棵,大片的荒漠变成了绿洲。说到植树,她不能不说到儿子的遗愿,无边的绿荫寄托着她对儿子不尽的思念……
感人至深的不仅是易解放绿化沙漠的壮举,更在于她十几年前的遭遇和绝望中的奋起、步入晚年的凄凉和不屈的开拓。老年人怎样保持旺盛的生命?怎样对待灾难和困苦?易解放的事业追求和生活方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让思念长成绿荫
易解放属于上世纪80年代“洋插队”的一批人。她原本在上海当大学老师,在当时的“出国潮”中,到日本边打工边学习。打拼十几年,一家人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易解放进入日本著名的旅游公司工作,丈夫杨安泰开了一家诊所,儿子杨睿哲考进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2000年5月22日,儿子遭遇的一场车祸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整整两年,易解放和丈夫沉浸在失去儿子的悲恸中。家里陈设依旧,却没有儿子的身影,睹物思人,心如刀绞。每天,他们尽量拖延回家的时间。她在商场看见儿子生前喜欢穿的衣服,喜欢吃的巧克力,明知再无用处,也买来寄托哀思。剜心的痛并不能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化,儿子离世的惨象挥不去,想不完,老两口人生蒙上了沉重的灰色,度日如年。
脑海中经常闪现着儿子的音容笑貌的易解放,一天想起了儿子生前和自己的一次对话。当时,她和儿子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画面上,行人捂着口鼻在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艰难前行。儿子突然对易解放说:“妈妈,您和爸爸退休后回到中国,去内蒙古大沙漠种树吧。您看中国的沙尘暴那么严重,我们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大的。”儿子当时突发的奇想此时成了易解放认真考虑的问题:“既然他是为了拯救世界而来,那么,我要帮他完成一些事情。”儿子意外伤亡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有几千万日元,易解放不忍心花这些钱过宽裕的生活。她和丈夫决定拿着儿子用生命“换”来的钱替孩子种树去。她和朋友在日本成立了“绿色生命”非盈利组织,募集资金到中国植树。
2003年夏天,易解放在内蒙古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帮助下,选定在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敏查干沙漠植树。她代表“绿色生命”志愿者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政府签订了援建1万亩生态林的协议:“绿色生命”在10年内为库伦旗的1万亩沙地种植110万棵树。易解放等人提供植树资金,并协同当地政府负责树木的管理。栽种的树不准砍伐,20年后所有树木都无偿捐赠给当地农牧民。
易解放晚年又做了一次前途命运的抉择。人到晚年通常是退休养老,做点事往往也是先前工作的回响,发挥余热。重新择业、创业,干大事业怎么样?以易解放为例,看来也是一个明智、美好的选择。才能与其随着年老体衰而风干湮灭,不如尽量挖掘出来贡献给社会;有些资金,在丰衣足食的前提下,与其花天酒地消费,不如投入事业,使人生更有价值。就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来说,把亲人的美好遗愿化作行动,把沉痛的思念升华为崇高和安宁,比单是久久地为亲人存念更有意义,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艰难中培植绿色生命
种植110万棵树!易解放有了全身心追求的目标。一棵树苗,加上养护,需要10元钱,110万棵树要1100万元。易解放和老伴的全部积蓄加起来,也相距甚远。此时易解放已年过半百,既没有造林专业知识,也缺乏管理能力。压力山大,但压力也缓解着失去儿子的巨痛。她立下誓言:“一定要把儿子的心愿变为现实。”
易解放经常工作在造林的现场。有的场地车进不去,易解放和大家一起手拖肩扛运树苗。烈日炙烤,风沙眯眼,对人的耐力和体力都是严峻考验,易解放挺过了这些艰难。更难的是钱的问题。眼看着年度目标完不成,资金缺口愈来愈大,易解放有时急得连饭也吃不下。为了种树,易解放多少次低过头、弯过腰争取支持,已经数不清了。她也打过退堂鼓,可想起英年早逝的儿子,想起儿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愿望,她就告诉自己,决不能后退,不能对不起自己的儿子。拉不到多少赞助,她就省吃俭用,把多年的积蓄投进“绿色生命”的事业。出差,她住过40元一晚的地下室;出行,坐地铁、公交。她自己忙于“绿色生命”组织的日常事务,老伴陪伴着她忙前忙后,夜以继日。在资金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先后卖掉了上海和湖南的两套商品房。
全家的财产投到无边无际的大漠中,拔地而起的树林就是回报,因此关注易解放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从2008年开始,易解放种树的事迹陆续被媒体报道,不断有社会团体和个人上门来捐款,申请做植树志愿者。每一笔捐款,易解放都清清楚楚地记下来,只要有地址,他们都会寄去一封感谢信。西安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被易解放植树的故事深深打动,打电话来承诺每年捐10万元给“绿色生命”组织,一半用于植树,一半用于日常管理。还有一家公司老总,虽然自己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困难重重,但在看了易解放的事迹后,仍主动捐款50万元。
在越來越多人的帮助下,易解放种树的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4月26日,易解放终身难忘的一天。7年前的这一天,她立下了“10年栽种1万亩,110万棵树”的誓言,这目标提前3年实现了。被称为“八百里瀚海”的内蒙古塔敏查干沙漠西北边缘,有了万亩水草丰盛的绿洲。
沙漠深处那浓郁的绿色之中,易解放夫妇和众多志愿者为杨睿哲立下了大理石纪念碑。老两口感到儿子的生命已伴随着他们的汗水融进广袤的沙土,化作这永不消逝的绿色!他们在纪念碑上刻了悼词:“您是棵树,活着,为阻挡风沙而挺立;倒下,点燃自己给他人以光明和温暖。”沙漠中的绿色在成长,在延伸,缔造绿色生命的人也在不断地“延长着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心中的“绿色”永不逝去
沙漠植树七年,奋斗、坚持与寄托,终于化作了横亘天边的绿荫。儿子生前的愿望实现了,易解放老两口心也安了。他们回到上海,准备安度晚年。不用再到植树现场忍受风沙,不必四处奔波筹款,不必强撑着疲惫的身躯办公到深夜。然而疾病又缠身了。2010年10月,易解放肠内发现肿瘤,虽为良性,但必须立即手术。手术并不顺利,半年里做了几次,还是留下了一些后遗症,经常感到不舒服。
易解放颐养天年的清闲日子并没过多久,在繁华的上海,易解放心里总是觉得少了什么。她忘不了千里之外的沙地,从“大漠孤烟”到浓浓绿色,早已深深嵌进她的生命里。她为纪念儿子而植树,在植树的事业中她又突破了纪念儿子的狭隘,看到了植树造林、绿化荒漠的更大意义。她熟知中国的荒漠化状况,土地沙化导致了人类生存空间缩小、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自然灾害加剧、沙区民众贫困程度加深。
必须再做点什么!不光为了自己的儿子,更为了天下的儿女,为了子孙后代。易解放继续干起“绿色生命”的事业。经内蒙古治沙委员会、防沙治沙基金会的推荐,易解放来到了内蒙古中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深入考察磴口生态环境后,易解放发现,这里盛产肉苁蓉,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发展肉苁蓉产业,既治理了环境,又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易解放代表“绿色生命”组织,与磴口县签订协议:援建1万亩梭梭生态林。
易解放得到各级政府和众多志愿者支持,干事业的脚步更难以停下来。几年前,她来到内蒙古多伦县,开始了又一期大面积植树造林。多伦与北京直线距离仅为180公里,一场劲风吹来,沙尘从海拔1800多米的多伦,滚滚覆盖海拔只有50米的北京。在多倫考察时易解放才得知,当年他和儿子在电视上看到的沙尘暴景象,正是在多伦拍摄的。在魂牵梦萦的地方植树,易解放此时有了更大的号召力,很多志愿者尊称她为“大地妈妈”。一批又一批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赶到多伦,跟着易解放植树。植树的进展喜人,但面临的任务更艰巨。易解放常讲的一句话是:“治沙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人总是要衰老的,规律面前谁都应该冷静认识。然而人到老年,整日想着衰老,万念俱灰,四大皆空,对自己的身心有什么意义呢?像易解放那样,精神上多一些活力,力所能及地做点事情,无论多大年龄,心灵都会充满绿色,充满生机!
□本栏编辑/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