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素素:有一种友谊叫不动声色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a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倚天屠龙记》的重点按金庸的说法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但在这部巨著里,殷素素和俞莲舟的友谊却让人回味无穷。
  他们两个人除了是名义上的“俞二伯”(俞莲舟是武当七侠之二)和“五弟妹”(殷素素是武当七侠之五张翠山之妻)外,再也找不到任何交集,更别说性格相似了。
  俞莲舟无妻无女,冷峻严肃,小一辈基本都怕他,连武当派的“准接班人”平时都“最怕这位俞二叔”,他简直是高大上、冷傲酷的典型,而殷素素作为恶名昭著的天鹰教的第三号人物、紫薇堂堂主,说她是妖女都轻了,她简直就是一个女魔头。
  这两人一个正,一个邪;一个冷,一个热;一个严肃自律,一个任性妄为,他们本来应该是死都不会有交集的那种关系,怎么会有友谊呢?
  首先,俞莲舟几乎是江湖上唯一记住了殷素素、怀念着殷素素的人。
  殷素素所在的江湖是一个健忘的江湖。她活着的时候,年轻剑客们为她争风吃醋、打架拼命。而她一旦死了,就像彗星沉入大海,没有了踪影。
  人们好像忽然就忘了她,除了她的儿子张无忌,谁也不再想起她。她死后三十多回书里,明确提起她名字的只有寥寥三人,其中两人提到她时都是两个字:“妖女。”唯一主动想起了她、并默默怀念着她的就是俞莲舟。
  在光明顶上,六大门派围攻殷素素的父亲,打得他奄奄一息。崆峒派(六大门派之一)的一个大侠正准备将他一拳击毙,是俞莲舟站出来拦在那个大侠身前,大力维护殷素素的父亲。最后实在是迫于大局、无法阻止那个大侠,俞莲舟还撂下一句话:“眼下且由你,回头再领教你的七伤拳。”
  俞莲舟和崆峒派无冤无仇。他不惜当众开罪同道,维护敌人,其中原因作者写得很清楚,因为他“想到张翠山与殷素素”。
  “与殷素素”这四个字,作者不是胡乱加的。要知道,张翠山夫妇死后(张翠山得知是殷素素暗算自己三师兄使其残废,故羞愧难当而自杀,殷素素也一并殉情),武当派基本是把殷素素当害人精看待的,她娘家送礼物来要被退回,派使者来都要被狠狠打一顿。
  即便后来查明了陷害张翠山三师兄的另有元凶,减轻了殷素素的过错,也证明了张翠山、殷素素夫妇似乎用不着自杀,但张翠山的三师兄感叹的只是:“可惜了我的好五弟。”五弟是“好五弟”,那五弟妹呢?是好还是坏?老三没有明说,但恐怕还是害人精的成分居多。
  而唯独俞莲舟的心里有殷素素的位置。不管同门其他人怎么看,那个又邪又坏的五弟妹,他是认了的。
  不仅如此,在关键的时候,俞莲舟是殷素素最大的强援。
  殷素素本来是有靠山的,她有强悍的老爹和大哥。但和殷素素的亲哥哥相比,外表冷冰冰的俞莲舟反而更像是她的大哥。
  張翠山夫妇从冰火岛返乡,一路上遇到无数凶险,都是俞莲舟宁可牺牲自己性命,“保护师弟一家平安周全”。
  相比之下,殷素素的娘家天鹰教也知道她要返乡,也肯定能预料到她一路上很不安全,但从头到尾,仗剑护持的是俞莲舟,没看见她娘家派人来保护,连暗地里保护一下都没有。
  更难得的是,俞莲舟是少有的能够欣赏殷素素的人。
  他从二人极其有限的接触中很快读出了她性格里闪光的一面。原著上说,俞莲舟“对她的不满之情,已逐日消除,觉得她坦诚率真……反而更具真性情”,意思是说,他是懂殷素素的。
  反过来,眼高于顶的殷素素对俞莲舟也心服口服,发自肺腑地崇拜他——她“心下好生佩服:这位二伯名不虚传,当真了得”。
  两人居然还很聊得来。回武当山的一路上,俞莲舟和谁聊天最多?殷素素。俞莲舟平时冷言冷语,但一旦和殷素素聊天,总是有大段大段的话。
  俞莲舟打心眼里关心这个弟妹。在被敌人追杀打伤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低声道:
  ‘快叫弟妹回来’”。张翠山问他伤势如何,俞莲舟又说了一遍:“不碍事,先将弟妹叫回来要紧。”
  武当山上,当遭遇各大门派围攻时,又是俞莲舟顾念到殷素素,他对师弟说道:“五弟妹身子恐怕未曾大好,你叫五弟全力照顾她,应敌御侮之事,由我们四人多尽些力。”
  在战场上,殷素素和俞莲舟能够迅速形成默契,根本不需要说话就能够配合无间,这种默契甚至超过了她和丈夫张翠山。
  比如一个敌人挟持了年幼的张无忌,危急之中,殷素素毫无征兆地突然装疯,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俞莲舟见状,立刻明白了殷素素的用意,于是立刻抓住机会用飞剑制胜。相比之下,旁边的张翠山居然慢了一拍。
  当然,也不用过分夸大他们两人的友谊。要说患难与共,他们比不上张无忌和杨不悔;要说趣味相投,他们比不上朱子柳和黄蓉;要说交相辉映,他们比不上小龙女和周伯通。
  但他们的友谊有另一种感人,一种不动声色的感人。俞莲舟和殷素素就像冰和炭般不同炉,但互知冷热。她去世以后,他肯定还会偶尔想起她,不只是光明顶上那一次,而且会在平时,在忽然之间。因为记住就是对她最好的纪念。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一位学生家长发表文章《请刘胡兰离我的孩子远一点》,以對抗孩子班主任“学习刘胡兰”的活动号召。他大概从某些作家笔下看到了充满情调的上海滩女性,但他忘记了,能优雅地在夜上海喝咖啡的女性在当时不到中国女性的1‰。其余女性呢?1949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国民党军队一个师投誠的2451名士兵中,其母亲、姐妹、嫂嫂被强奸、霸占以及被迫改嫁的总计达850人。绝望几乎渗透到了那个年代每一个女孩的骨髓里。所幸,在那个
1879年春季的一天,在南昌许公馆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洗衣婆李婆婆把一个12岁的小女孩带到了在许家当小厮的张勋面前。女孩虽瘦弱单薄,却容貌姣好、白皙秀丽——她就是李婆婆的外孙女曹琴。曹琴生长在南昌西郊一个普通农家,由于父母相继病逝,被外婆收留。李婆婆经常到许公馆帮佣,由此结识了张勋。李婆婆看中张勋,便做主将曹琴许给了他。  张勋长到25岁,这是第一次有人给他提亲。而他卻一无所有,有的不过是以前不太
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元绛任江宁府推官,并兼任上元县(今属江苏江宁)县令。元绛刚上任不久,上元县就发生了一起杀人大案。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傍晚,某甲和某乙一起在一家小酒馆喝酒,两人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其中一人耍起了酒疯,另一人也毫不示弱。于是,两人很快便扭打在了一起。打累了之后,两人就都回家睡觉去了。  但是,意外就在当天晚上发生了——沉睡之中的某甲,半夜里被人砍断了脚,鲜血喷染了整个床铺。
在巴黎某博物馆中挂着这样一幅画——《维纳斯的诞生》,虽然在博物馆众多“裸女”之中算不上出挑,她却在西方艺术史中占据着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这幅画的作者名叫卡巴内,在欧洲艺术史上属于活着有点儿名气、死了没人记得的那种角色。这幅画完成于1863年,由于在当年的巴黎官方沙龙展中大获成功,最终被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买下,成为他的私人收藏。同年,卡巴内被任命为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教授,登上了人生的巅
朱元璋在民间的形象很凶残,最出名的事件就是“火烧庆功楼”。这个故事散见于《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书,晋剧中也有《火烧庆功楼》的剧目。故事说朱元璋为了坐稳龙椅,建造了一座庆功楼,计划在庆功当晚将功臣连人带楼一把火烧尽。当晚,徐达紧紧跟着朱元璋,所以满楼功臣全部葬身火海,徐达保住了一命。然而徐达惊吓成疾,得了背疽(后背长了一个大疮),忌口公鹅肉,朱元璋偏偏赐了一只清蒸公鹅给徐达。徐达知道这是皇上赐死
一回到乡下  春天的风  就变成了疯丫头  吻一吻桃花  挠一挠柳树  逗一逗炊烟  处处留下欢声笑语  她觉得还没尽兴  干脆脱了鞋袜  光著脚丫  奔跑在乡间的小道上  哪里还顾得  染的一身绿
1898年,慈禧对光绪推行新政十分恼火,又经贵族、官僚搬弄是非,更是气上加气。她决定借9月到天津阅兵的机会,指使亲信荣禄发动宫廷政变,拘押光绪,另立幼君,以便自己再次临朝听政。  光绪得知慈禧的密谋,便与谭嗣同等军机四卿商量对策。谭嗣同等人错误地把袁世凯及其谋士徐世昌当作新党同志;又以为袁世凯的新建陆军驻防在天津附近,“近水可以救火”,因而劝光绪召袁世凯进京陛见,加授侍郎,结以恩遇,以备不测。  
公元304年,中原烽烟四起,遮天蔽日,号角之声撕裂长空。而在晋西的离石(今属山西吕梁)古地,则是一派人喊马嘶,旗帜飞扬,一个人长袍大袖地走向高台,向所有人宣告,一个新的国家建立了。  这个国家就是汉国,史称汉赵(国名后改为“赵”,泛称“前赵”)。这个人就是汉赵光文帝刘渊,时隔百年,他让匈奴人再次成为鼙鼓硝烟里的传奇。  一  刘渊虽然姓刘,却并非汉人,而是匈奴人。但是,他登基称帝时并未如之前的匈奴
北宋初年,开封城修筑城墙,动工之前,有关领导将规划图呈报上去,请宋太祖审批。太祖一瞧,图上的城墙四四方方,横平竖直,大怒,便从龙案上抓起一支笔,唰唰几下,把原图抹了,紧接着又画了四道曲里拐弯的城墙,说:  “就照我画的样子去办,该弯的弯,该斜的斜,弯弯绕绕一个都不能少,胆敢取直,小心人头!”大臣们虽说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也只好照图修筑,把城墙建得七弯八拐、凹凸不齐。  到了北宋后期,艺术家
课文:孔子年轻时曾前往洛阳拜老子为師,老子则在洛阳城外迎接孔子,随后倾囊教授孔子,孔子每天不离老子左右,以此表示尊师重教。  真相:《史记》中虽然有两处提到孔子向老子学习,但孔子后来对弟子说,老子像龙一样高深莫测,因此,老子不大可能去城外迎接孔子。而且,《庄子》《礼记》等中也多处记载孔子与老子见面,但均未说明孔子与老子朝夕相处,又哪里来的“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吐槽:孔子一定是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