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心理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谈一些认识。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无法回避的紧急任务。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中学政治课教学,是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
1 中学生的心理存在问题的迫切性
中学生正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具有独立性、依赖性、逆反性、冲动性等特点,情绪极不稳定。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带来的种种困惑,导致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这一时期是他们心理矛盾与冲突较为剧烈的时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在师生关系上,由于教师对于学生的不理解,或平常学习生活中干涉过多,常常使学生感到心理不平衡和压抑。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友方面。学生渴望友谊,但是又不知道怎样能获得友谊。
(2)情感问题。主要表现为亲子沟通问题、早恋问题、自卑心理、社交恐惧等。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调查资料显示,我国3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此,教师关要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学生心理知识的传授。
2 思想政治课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
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许多与心理教育有关的内容,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加入了心理教育的大量相关内容,既含有对学生心理培养的目标,又有促使中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典型案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原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
3 心理教育可以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
心理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人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例如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心理教育渗透丰富了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了政治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不是枯燥空洞的知识传授,从而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方法
1 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必须具有较完备和丰富的知识外,还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这是因为,心理品质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没有学生以“主人”的姿态积极自觉地参与,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成功的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注重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交流。
2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与挖掘
新的课程改革后的政治课教材,具有趣味性、可读性强、版式新颖、材料丰富的特点,其中蕴涵着大量的心理教育知识和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就要善于利用教材。
(1)直接选取。教材中有些材料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很明显,教师可以直接利用。例如,怎样正确看待自己、善于调节情绪、承受挫折等内容,都可以直接选取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
(2)间接挖掘。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信息比较隐蔽,不够具体,不能直接引用,这时教师就要认真揣摩,深入挖掘。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找出合适的结合点,发掘和穿插生活中典型的案例和故事,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如在讲爱国主义时,学生会觉得这是个老话题,这时教师不要空洞地说教,而是利用典型的事例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
(1)营造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政治课教学伴随的是一个情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具有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能把握学生的情感特征,与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沟通。学生一旦感受到这种情感,就会产生心理反应,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展开。
(2)教师的语言也是影响课堂情感氛围的一个因素。生动的语言描述可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情感,产生“移情”的效果,从而达到“体验”的目的。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对于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紧密联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心理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实效,政治课教学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无法回避的紧急任务。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中学政治课教学,是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
1 中学生的心理存在问题的迫切性
中学生正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具有独立性、依赖性、逆反性、冲动性等特点,情绪极不稳定。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带来的种种困惑,导致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这一时期是他们心理矛盾与冲突较为剧烈的时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在师生关系上,由于教师对于学生的不理解,或平常学习生活中干涉过多,常常使学生感到心理不平衡和压抑。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友方面。学生渴望友谊,但是又不知道怎样能获得友谊。
(2)情感问题。主要表现为亲子沟通问题、早恋问题、自卑心理、社交恐惧等。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调查资料显示,我国3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此,教师关要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学生心理知识的传授。
2 思想政治课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
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许多与心理教育有关的内容,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加入了心理教育的大量相关内容,既含有对学生心理培养的目标,又有促使中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典型案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原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
3 心理教育可以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
心理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人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例如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心理教育渗透丰富了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了政治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不是枯燥空洞的知识传授,从而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方法
1 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必须具有较完备和丰富的知识外,还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这是因为,心理品质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没有学生以“主人”的姿态积极自觉地参与,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成功的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注重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交流。
2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与挖掘
新的课程改革后的政治课教材,具有趣味性、可读性强、版式新颖、材料丰富的特点,其中蕴涵着大量的心理教育知识和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就要善于利用教材。
(1)直接选取。教材中有些材料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很明显,教师可以直接利用。例如,怎样正确看待自己、善于调节情绪、承受挫折等内容,都可以直接选取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
(2)间接挖掘。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信息比较隐蔽,不够具体,不能直接引用,这时教师就要认真揣摩,深入挖掘。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找出合适的结合点,发掘和穿插生活中典型的案例和故事,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如在讲爱国主义时,学生会觉得这是个老话题,这时教师不要空洞地说教,而是利用典型的事例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
(1)营造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政治课教学伴随的是一个情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具有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能把握学生的情感特征,与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沟通。学生一旦感受到这种情感,就会产生心理反应,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展开。
(2)教师的语言也是影响课堂情感氛围的一个因素。生动的语言描述可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情感,产生“移情”的效果,从而达到“体验”的目的。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对于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紧密联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心理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实效,政治课教学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