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体育事业的发展及经验启示

来源 :西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体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登山运动的开展、藏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以及体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方面均有长足的进步和重大进展突破.70年来西藏体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和平解放到民主改革的传播兴起(1951-1959)、民主改革到自治区成立的初步发展(1959-1965)、自治区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停滞不前与逐步恢复(1965-1978)、改革开放到2012年的迅猛发展(1978-2012)和进入新时代的繁荣发展(2012年至今)5个阶段.在领导西藏体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和启示,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结合西藏体育发展实际、坚持国家和兄弟省市的支援与西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与西藏特色优势体育发展相结合等,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体育强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和财富.
其他文献
茶马司之间地理位置的分布是否合理,一直是明朝廷增设茶马司前首先所考虑的,但明王朝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在距离洮州茶马司仅有百里之地的岷州又增设了明代的最后一个茶马司——岷州茶马司,岷州茶马司的增设肯定有其特殊的原因.通过对徐彦登《历朝茶马奏议》中大量明中后期巡茶御史奏疏材料的整理和研究,考察发现,岷州城外番族众多又情愿纳马,且在嘉、万时期“招番御虏”的大背景下,受诸茶马司“招番中马”热潮的影响岷州茶马司增设,同时,岷州城茶仓临时存贮着大量积茶的特殊情况极可能直接导致了岷州茶马司的增设.岷州茶马司的增设
历史悠久、典籍浩瀚的藏学汉文文献,不仅是西藏地方政府归属中央政府、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铁证,也是客观记录汉藏民族团结交融、文化交流融合的真实史料.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历史方位,对藏学汉文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进行宏观审视,总结其整理发展概况,系统梳理挖掘整理工作已有的成就,总结研究工作的特点,对于我们促进新时期藏学汉文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健康而有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在滇西北茨中村,历史上频繁的民族流动与交融削弱了人们的血缘观念,促成以地缘观念为基础的社会共同体建立,天主教信仰在传播过程中深深地嵌入到了这种社会结构之中,其在丧葬礼的表现就是维护藏族传统礼仪结构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天主教信仰内容,有效地防止了信徒与社会其他群众之间的分裂与对立,这既是藏族文化在多宗教地区绵续的方式,又是天主教在多民族地区“中国化”“本土化”的表现.
根据嘉绒地区出土的苯教手抄本文献《琼布王室世系水晶镜》的记载,结合象雄琼氏部落东迁的有关研究,我们可以推断嘉绒阿米格东文化现象跟象雄琼氏部落的东迁事件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阿米格东文化现象所透漏出来的历史事实可以在嘉绒地区的文献资料与文物的互证中得到证实.阿米格东文化是斯巴苯教文化转型时期的特定产物,具有嘉绒藏人追忆祖先和表达历史记忆的文化功能,对讨论象雄与嘉绒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西藏的传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藏历新年电视晚会在这方面有独特优势.20年来(1999-2019),藏晚在不断的演变与发展中,越发现显出其在观念与意识的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藏晚传递了有着地域化、民族化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其借助仪式化场景构建、视觉修辞使用与跨文化对话互动等层面,优化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西藏的传播效果.
自1982年中国藏学学术类刊物(藏文版)创办至今,吐蕃碑刻文研究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所涉及的碑刻研究对象分布广泛,包括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碑刻,也有分布在巴基斯坦境内的碑刻.吐蕃碑刻文研究成果丰硕,但大多从历史学、语言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对碑刻进行抄录和解读,对碑刻文进行专题性、集中性的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应把研究视角转移到吐蕃碑刻的艺术价值、宗教文化关系等方面来,并重点关注喜马拉雅西部地区的碑刻文研究.
史诗叙事中的程式表现和模式化情节,是史诗作为民间文学的口承印记.总体看来,《格萨尔》里的程式化要比《伊利亚特》略微鲜明一些,这与前者在承传过程中的活态存在时间较长紧密相关.尽管两者都有“战前叫骂”等程式化叙事印记,战将借此“炫耀来历”以争取主动,或“展示口才”以增益战力,但两史诗在具体表现中差异较大.在其他方面的程式化表现中,《伊利亚特》里的程式主要表现在以其中频繁出现的固定修饰语和固定套用片语等现成表达式为代表的表达中,而在《格萨尔》里,则主要表现在情节结构的模式化.
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进程,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党的重大理论在西藏的建设,西藏经济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等方面.新时代,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重任在肩,需要更加奋发有为,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雅桑宗派源流明鉴》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藏山南乃东县雅堆乡雅桑寺发现的一部珍贵的藏文古籍历史文献资料,主要记述了藏族起源传说与雅拉香布神话传说、雅桑曲吉门朗的生平事迹、创立雅桑噶举派的创教历程、雅桑寺历任堪布的主要事迹、雅桑地方政教势力形成与雅桑万户的相关史事、吐蕃王室后裔拉博巴金家族与雅桑地方势力关系渊源等情况.本期译文为《雅桑宗派源流明鉴》第三部分“莲花生大师降服夜叉雅拉香布”和第四部分“雅桑·曲吉门朗生平事迹”.
船山在知行观上的批判并不直接针对朱子之知行观,而是直接针对朱子后学以及阳明学之知行观.在深入考察及同情之了解的基础上,船山认为朱子后学“知先行后”观的问题在学理上判其为“划然之序”,即强调“知”“行”工夫截然两分;在现实流弊上判其为“玩物丧志”,即学者久浸名物而丧失主意.船山认为阳明“知行合一”的主要问题在学理上为“以知为行”,在现实流弊上则为“失者恍惚”,在学术根基上则为释氏之学;朱子后学与阳明之知行观具体问题各有不同,但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离行以为知”.船山秉持接续孔孟、横渠、朱子之正学的学术使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