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通过运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其更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下从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 》教学策略出发进一步探讨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效性
学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方法还比较单一,对于学到的知识以及观察到的事物无法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加工以及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由于学生处在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潜力巨大,只要能够对其进行全面正确的教学引导,就能不断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以此来增强学习的参与度并加深其成功的学习体验。
一、 布置课前预习作业,使学生做足准备工作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的少,没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作业,这并非只是简单的学生看一下课本内容就完成预习任务,而是需要他们将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学习重点以及有可能碰到的学习难点在本子上做出记录。这个预习的过程相当于把课上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梳理和知识框架结构的有效搭建,通过这种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就能够做到在课上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理解,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布置课前预习时,笔者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回家找一找现成的图形实例,留心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 在纸上画出一些平面图形,通过眼睛看到的正面图形能够画出不同角度的小正方体吗?
3. 你觉得学习观察物体最难理解的是哪方面知识?
4. 找一个魔方,试着从各个角度观察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吗?
5.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分辨物体的形状,从物体的一个面或多个面观察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因此可以从课前预习将这些问题引入,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来进一步在课上找寻答案。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随着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需要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都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画图的方式提高认知,现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投放圆锥、圆柱、正方体等学生比较熟知的立体图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立体图形;還可以通过立体画面演示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进行位置关系的观察,逐步培养他们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当然,这个学习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多多思考、勤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发学习兴趣
观察物体这一课的基础知识,已经涉及了立体空间转化的一些基本问题,要想让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不能只注重课本内容的传授,更要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学习工具亲自动手制作小正方体、小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立体观念,最终使学生做到不仅能想象出空间图形并把它画在纸上,还能根据画在平面上的“立体”图形想象出原来空间图形的真实形状,实现逻辑思维能力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转化。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具体动手操作的题目,让他们去亲自体会,感受变化。例如:“有五块小正方体,它们都可以怎么摆放?”“如果让你们进行图形搭建,怎样才能呈现出更加直观的立体图?”“把这五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正面都是三个正方体形成一面的立体图形,有几种摆法?哪种你认为最美观?”“摆放出来的立体图形如果只通过一面进行观察,你能够确认它的具体形状吗?”通过这些具体问题的引入以及实际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接着向学生进行讲解:“同学们,我们观察物体不可能只从一个方位去看,那样肯定是不够全面的,通过从多角度的观察我们发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就能在我们的脑海中具体形成了,你们说是吗?”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就能够做到在今后的学习中加深理解、举一反三。
四、 运用数学思维讲解,重点问题重点分析
华罗庚曾经说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由于学生经常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具体某一难题的解答上,却忽视了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所以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要单纯的只从一堂课、一个知识点的角度讲解,更要学会把数学思维逐步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例如观察长方体时,教师可以先应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长方体的组成情况,并且在每观察一个面时,让他们将视线与观察的面垂直,如此一来,学生就能直观地发现看到的都是两个或者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接下来,教师可运用动画效果将长方体的各个面以平面图形的效果一一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拆分后的效果,引导他们在大脑中逐渐形成一个随时可拆可合的立体画面,也可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并且观察它们各个面拆分后的平面图形,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在脑中形成立体图形的构成画面。学生将不同的立体图形进行拆分、重组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过程,在掌握好这一学习方法之后就能更好地进行逆向推理,从而提升自己的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其目标是要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教师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幼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J].林区教学,2017年05期.
[2]邓志祥.浅议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J].现代交际,2016年07期.
[3]周静.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章学块,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大田县太华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效性
学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方法还比较单一,对于学到的知识以及观察到的事物无法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加工以及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由于学生处在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潜力巨大,只要能够对其进行全面正确的教学引导,就能不断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以此来增强学习的参与度并加深其成功的学习体验。
一、 布置课前预习作业,使学生做足准备工作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的少,没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作业,这并非只是简单的学生看一下课本内容就完成预习任务,而是需要他们将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学习重点以及有可能碰到的学习难点在本子上做出记录。这个预习的过程相当于把课上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梳理和知识框架结构的有效搭建,通过这种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就能够做到在课上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理解,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布置课前预习时,笔者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回家找一找现成的图形实例,留心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 在纸上画出一些平面图形,通过眼睛看到的正面图形能够画出不同角度的小正方体吗?
3. 你觉得学习观察物体最难理解的是哪方面知识?
4. 找一个魔方,试着从各个角度观察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吗?
5.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分辨物体的形状,从物体的一个面或多个面观察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因此可以从课前预习将这些问题引入,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来进一步在课上找寻答案。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随着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需要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都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画图的方式提高认知,现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投放圆锥、圆柱、正方体等学生比较熟知的立体图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立体图形;還可以通过立体画面演示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进行位置关系的观察,逐步培养他们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当然,这个学习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多多思考、勤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发学习兴趣
观察物体这一课的基础知识,已经涉及了立体空间转化的一些基本问题,要想让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不能只注重课本内容的传授,更要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学习工具亲自动手制作小正方体、小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立体观念,最终使学生做到不仅能想象出空间图形并把它画在纸上,还能根据画在平面上的“立体”图形想象出原来空间图形的真实形状,实现逻辑思维能力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转化。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具体动手操作的题目,让他们去亲自体会,感受变化。例如:“有五块小正方体,它们都可以怎么摆放?”“如果让你们进行图形搭建,怎样才能呈现出更加直观的立体图?”“把这五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正面都是三个正方体形成一面的立体图形,有几种摆法?哪种你认为最美观?”“摆放出来的立体图形如果只通过一面进行观察,你能够确认它的具体形状吗?”通过这些具体问题的引入以及实际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接着向学生进行讲解:“同学们,我们观察物体不可能只从一个方位去看,那样肯定是不够全面的,通过从多角度的观察我们发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就能在我们的脑海中具体形成了,你们说是吗?”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就能够做到在今后的学习中加深理解、举一反三。
四、 运用数学思维讲解,重点问题重点分析
华罗庚曾经说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由于学生经常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具体某一难题的解答上,却忽视了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所以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要单纯的只从一堂课、一个知识点的角度讲解,更要学会把数学思维逐步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例如观察长方体时,教师可以先应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长方体的组成情况,并且在每观察一个面时,让他们将视线与观察的面垂直,如此一来,学生就能直观地发现看到的都是两个或者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接下来,教师可运用动画效果将长方体的各个面以平面图形的效果一一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拆分后的效果,引导他们在大脑中逐渐形成一个随时可拆可合的立体画面,也可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并且观察它们各个面拆分后的平面图形,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在脑中形成立体图形的构成画面。学生将不同的立体图形进行拆分、重组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过程,在掌握好这一学习方法之后就能更好地进行逆向推理,从而提升自己的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其目标是要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教师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幼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J].林区教学,2017年05期.
[2]邓志祥.浅议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J].现代交际,2016年07期.
[3]周静.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章学块,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大田县太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