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短的几年物理教学工作,感觉上好一节复习课比上一节新课还难。在复习课上,教师不能只是强调重难点,让学生简单地进行知识的再现与回忆;也不能搞题海战术,这样课堂效率很低,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使学生在复习课上失去了像探究新知识那样充满兴趣,充满新鲜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下降了。那么如何高效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呢?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达到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加以总结、巩固、提高,使之系统化,更灵活的运用知识处理习题。下面就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情境引入能激起学生把自己融入课堂,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它是老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的一座桥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9章《生活用电》的整章复习课中,我以设计两个以“高校失火,保险丝熔断”为主题的情境.利用PPT给出本节课的前置小研究,以此小研究来引出并复习整章《生活用电》,下面看一看这两个小研究:
1、前置小研究的内容:某高校的建筑物、供电线路,供电设备,都是按实际使用情况设计的,在宿舍内违章使用电器,电炉、电饭锅、电吹风、电热杯、热得快、电暖器等,尤其是违规大功率电器,使供电线路过载发热,老化加速而引发火灾。因此,学生在宿舍活动时,不用大功率电器,不用违规电器,今年5月份,我市一所高校的学生宿舍发生火灾,消防官兵及时扑救,火灾被控制住,未造成任何损害。经过火灾后的调查,消防人员发现,起火宿舍内一位学生没有在学校断电后及时拔掉插座,结果次日供电时,导致插座短路引发火灾。情景问题: 那么家庭电路中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前置小研究的内容:小明家的保险丝断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小明又换了一根,可是刚换上的保险丝又断了,于是小明就换上了一根铜丝,请问小明这样做行吗?情景问题: 那你认为选着什么样特点的材料当保险丝? 保险丝为什么可以起保险作用?你能运用身边的小器材来展示吗?(器材:干电池4节、电池盒、保险丝、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上面两情景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并要求同学们利用以上数据自编一些物理题目,并把它解出来. 这样的情境和问题的设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体现了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二、以学生为主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建构主义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以前的物理教学中,有些老师在上复习课时仅仅是照本宣科把本章内容抄了一遍.这样做的作用最多是起到了回顾了一下相关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能力培养可以说一点作用都没有。这样的复习课老师觉得很轻松,但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这样的复习课效率会高吗?复习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例如,在组织学生上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结构,通过学生小组的合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整理出了一章的知识结构。在上复习课时,许多学生以枝状式、列表式、主线式等形式整理出了本章的知识结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一比那个组知识结构更合理,并有相应的鼓励。通过这样的复习和自己的归纳、整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达到了更加深入的程度。本人在上《声现象》这一章的复习课之前,安排学生先自主整理本章知识网络,要求每个学习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好这一章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课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投影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同时请全班同学对这些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一些亮点和不足。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当学生遇到一些困难时,老师作适当的点拨。学生会说的、会做的相关内容老师一概不讲,学生有困难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教师学会“踢球”把不会的问题“踢”给其他小组,记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作用,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寻找复习方法中进行点评、点播、及方法的指导。
三、 突出重点,体现针对性,系统性原则
复习课必须抓住重点,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对症下药。对于理科物理的每个章节中重点难点的问题要针对性的反复练习,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复习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章节的特点,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比如电学部分的复习,应该将串并联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起来总结复习,练习时也要注意他们的横向联系,结合不同特点的电路图反复分析、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分析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我们知道,每一章的内容都是由很多知识点组成的,在这么多的知识点中有重点、難点,有学生易懂的也有学生感到很困难的,所以要抓重点,有针对性,才抓住了复习课的主线。
四、体现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复习时,有时很迷茫,不知道从何入手处理一道大题,这时就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物理复习方法的指导和处理习题技巧的指导,我对中考试题分析归类,中考物理考试题目有四类,我根据每类的特点详细分析。
1、描述问答题。在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后,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要求我们应用刚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答,这样的题就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必须把握到位。
2、选择题。根据题目所提出的物理现象和条件,应用物理规律进行分析比较,并从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这种题的知识体现是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做选择题时应注重方法的指导,例如运用排除法等。
3.计算题。应用物理规律和公式,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数值,查找出隐藏的信息列方程组计算出结果。
4.实验探究题。中考中的实验探究题出题一般是以课本的实验为基础,进行变形,拓展,隐身或只给一部分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等。这种题的复习,要求学生把握好书中的实验,注重要的是实验原理,万变不离其宗,抓住原理,顺藤摸瓜,就会找到做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在复习实验专题式应强调原理,多进行变形。
另外,在对某些知识和题型的分类复习时,老师还要注意相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思维加工,采用恰当的方法,找出新问题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无阻,从点到线到面的全面复习,这样的物理方法不但对解决物理问题有帮助,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也有着启迪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科学方法,学生会终身受用。
总之,上好复习课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和布置复习提纲。提纲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在复习过程中,独立复习要与指导复习相结合。在复习方法上力求实效,力图一节课45分钟高效的完成自己预定的复习计划。
一、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情境引入能激起学生把自己融入课堂,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它是老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的一座桥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9章《生活用电》的整章复习课中,我以设计两个以“高校失火,保险丝熔断”为主题的情境.利用PPT给出本节课的前置小研究,以此小研究来引出并复习整章《生活用电》,下面看一看这两个小研究:
1、前置小研究的内容:某高校的建筑物、供电线路,供电设备,都是按实际使用情况设计的,在宿舍内违章使用电器,电炉、电饭锅、电吹风、电热杯、热得快、电暖器等,尤其是违规大功率电器,使供电线路过载发热,老化加速而引发火灾。因此,学生在宿舍活动时,不用大功率电器,不用违规电器,今年5月份,我市一所高校的学生宿舍发生火灾,消防官兵及时扑救,火灾被控制住,未造成任何损害。经过火灾后的调查,消防人员发现,起火宿舍内一位学生没有在学校断电后及时拔掉插座,结果次日供电时,导致插座短路引发火灾。情景问题: 那么家庭电路中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前置小研究的内容:小明家的保险丝断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小明又换了一根,可是刚换上的保险丝又断了,于是小明就换上了一根铜丝,请问小明这样做行吗?情景问题: 那你认为选着什么样特点的材料当保险丝? 保险丝为什么可以起保险作用?你能运用身边的小器材来展示吗?(器材:干电池4节、电池盒、保险丝、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上面两情景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并要求同学们利用以上数据自编一些物理题目,并把它解出来. 这样的情境和问题的设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体现了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二、以学生为主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建构主义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以前的物理教学中,有些老师在上复习课时仅仅是照本宣科把本章内容抄了一遍.这样做的作用最多是起到了回顾了一下相关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能力培养可以说一点作用都没有。这样的复习课老师觉得很轻松,但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这样的复习课效率会高吗?复习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例如,在组织学生上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结构,通过学生小组的合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整理出了一章的知识结构。在上复习课时,许多学生以枝状式、列表式、主线式等形式整理出了本章的知识结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一比那个组知识结构更合理,并有相应的鼓励。通过这样的复习和自己的归纳、整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达到了更加深入的程度。本人在上《声现象》这一章的复习课之前,安排学生先自主整理本章知识网络,要求每个学习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好这一章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课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投影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同时请全班同学对这些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一些亮点和不足。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当学生遇到一些困难时,老师作适当的点拨。学生会说的、会做的相关内容老师一概不讲,学生有困难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教师学会“踢球”把不会的问题“踢”给其他小组,记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作用,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寻找复习方法中进行点评、点播、及方法的指导。
三、 突出重点,体现针对性,系统性原则
复习课必须抓住重点,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对症下药。对于理科物理的每个章节中重点难点的问题要针对性的反复练习,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复习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章节的特点,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比如电学部分的复习,应该将串并联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起来总结复习,练习时也要注意他们的横向联系,结合不同特点的电路图反复分析、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分析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我们知道,每一章的内容都是由很多知识点组成的,在这么多的知识点中有重点、難点,有学生易懂的也有学生感到很困难的,所以要抓重点,有针对性,才抓住了复习课的主线。
四、体现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复习时,有时很迷茫,不知道从何入手处理一道大题,这时就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物理复习方法的指导和处理习题技巧的指导,我对中考试题分析归类,中考物理考试题目有四类,我根据每类的特点详细分析。
1、描述问答题。在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后,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要求我们应用刚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答,这样的题就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必须把握到位。
2、选择题。根据题目所提出的物理现象和条件,应用物理规律进行分析比较,并从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这种题的知识体现是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做选择题时应注重方法的指导,例如运用排除法等。
3.计算题。应用物理规律和公式,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数值,查找出隐藏的信息列方程组计算出结果。
4.实验探究题。中考中的实验探究题出题一般是以课本的实验为基础,进行变形,拓展,隐身或只给一部分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等。这种题的复习,要求学生把握好书中的实验,注重要的是实验原理,万变不离其宗,抓住原理,顺藤摸瓜,就会找到做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在复习实验专题式应强调原理,多进行变形。
另外,在对某些知识和题型的分类复习时,老师还要注意相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思维加工,采用恰当的方法,找出新问题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无阻,从点到线到面的全面复习,这样的物理方法不但对解决物理问题有帮助,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也有着启迪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科学方法,学生会终身受用。
总之,上好复习课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和布置复习提纲。提纲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在复习过程中,独立复习要与指导复习相结合。在复习方法上力求实效,力图一节课45分钟高效的完成自己预定的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