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班主任出现心力交瘁、力不从心、对本职工作有畏难情绪的情况,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从在实践中进步、在阅读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在借鉴中提高、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工作 教育智慧
教好学生是每个班主任的使命,但它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自己习惯的、擅长的方式。这些方式或简单、或复杂、或无效、或智慧,但其目标都是相同的:教好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然而,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发现,很多班主任感到班级工作使他们心力交瘁,力不从心,有的更是明确表示“如果让我选择,我决不当班主任”。处于这种精神状态的班主任对本职工作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怀疑,感觉自己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信,无法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工作质量下降,在客观上使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荣誉和学校的形象均受到损害。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不够。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涉及的面比较广,为便于研究与表达,我从班主任成长的角度,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在实践中进步的智慧
在实践中进步的智慧,主要指的是班主任们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中所获得的智慧,它是每个班主任获得教
育智慧的主要方面,是班主任具备教育智慧的关键环节。
1.要记好、用好“备忘录”
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所谓诊断师,就是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了解、分析、判断的角色。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可能因材施教。教师应该像医生一样,先诊断,再开药,先了解学生,然后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正如魏源所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就要坚持记好班级学生情况备忘录,其有以下作用:
其一,备忘录中学生各方面素材的积累会使你对每个学生,从日常行为到习惯性格,从一个闪光点到一点小错误都能有较为全面细致的了解。当你要对某个学生做工作之前,翻一翻,看一看,就能起到使工作有的放矢的作用。
其二,因为将学生的日常表现、行为细节都作了记录,所以能说出学生某件很具体的小事时,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你对他的关怀。
其三,备忘录是长期开展学生工作的智慧结晶,其记录了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的故事,会让教师感到快乐和幸福,并极有助于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2.备忘录的记录内容
(1)记录学生的闪光点
可记录学生在校园里或班级中谁都不会注意的一个细节,如某学生主动换了一次水,捡起了地上的一张纸,将歪倒的拖把扶正,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当面表扬,不妨把它记下来,日后适当时再提及此事,会让学生感觉良好,对自己有信心,也许还会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及时记录,就会失去一个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特别是班里的“问题学生”,闪光点对于他们尤为重要。在细节决定成败的今天,从细节抓起,关注细节,是班主任进行学生教育的基本工作。
(2)记录学生的不良行为
不可否认,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缺点,尤其是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可能上网彻夜不归,可能打架斗殴,但班主任一定要相信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是教师和家长没有引导好。如果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所谓的“问题”学生作备忘录,那么做起他们的工作肯定有理有据,有的放矢,使其心服口服。正因为班主任长时间对他们的关注,不论是对其闪光点的褒扬,还是对其缺点的指正,都同时会让其感到来自班主任的真切关怀,会让其认为“原来我没有被遗忘,原来老师们一直在关心我,关注我”。
(3)记录谈话时学生的表现及谈话前后学生的变化
与学生谈话时,从行为到言谈,学生是如何表现的;与学生谈话后,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又有了哪些变化,如果能将这些记录下来,并按其类型分类整理,将对班主任以后的学生工作发挥良好的作用。
(4)记录自己的偶然所得
智慧可能来自于冥思苦想,但它更多地来自于思维火花的瞬间闪现,如果班主任能记下来,就会对学生工作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因此,不论是教育学生的心得,还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在心头闪过,班主任都要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
3.使用备忘录时应注意的问题
(1)做记录时要高效、简洁、保密。建议多用关键词记录,用网络化的图记录。
(2)谈话前仔细浏览相关记录内容。
(3)对“问题”学生要多记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4)与学生谈话后,不要忘了应记下谈话时学生的反应及自己的心得。
二、在阅读中进步的智慧
生命短暂,不可能事事实践,处处操作,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借鉴与吸收,要在阅读中进步。
有一位老师的作法,很值得班主任学习和借鉴。这位老师通过搜集、摘抄、剪贴,逐渐积累了六七十万字的教育笔记,并从中整理出四个“储备库”,即德育故事库、学生案例库、活动素材库和管理方法库。
1.德育故事库
班主任要用心收集,或经典或朴实的德育故事,或幽默或诙谐的笑话短语,等等,可发动学生参与广泛搜集,然后加工整理,还可编成具有班级特色的校本教材。当然,最有效的是班主任身体力行,让“自己”走进故事,用爱心和智慧唤醒学生的真善美。
2.学生案例库
一是从报纸刊物中摘录他人的一些教育事件,特别是事件处理所引发的反思和讨论;二是深入学生,善于观察,善于交流,细心记录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实,并梳理、剖析、研究和提炼出班级管理的方法。
因此,班主任要养成写班级日记的好习惯,随时记录生活中那些给人启迪、思考的精彩瞬间,珍藏那些让人感动、感悟的精彩片段。
3.活动素材库
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佳手段,让学生参与一项活动远比几次泛泛说教更有效果。许多活动,我们不一定想得到,但别人的做法会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如《班主任之友》、《中小学德育》等许多刊物中都有很多介绍班级活动的文章。
针对有意义的节日,班主任可根据“活动素材库”和经验,策划出一场精彩的“大戏”。比如,一位班主任在感恩节来临前,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并要求每位孩子精心为父母设计一张“感恩”手抄报。感恩节当天,孩子们围绕“感恩”,为到校的父母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而为巩固和深化活动成效,节后该班主任每周末都设计亲情作业,让孩子走近父母,体验父母的辛劳。另外,她又组织孩子们到社区拣拾白色垃圾、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将“感恩”迁移到社会,将“感恩”深入到心灵,使学生深受震撼,赢得家长的一片赞誉。
4.管理方法库
比如:后进生转化,这是许多青年教师(含班主任)面临的难题,而一位班主任则把“管理方法库”中的方法进一步完善,摸索出了“后进生来当课代表”、“中帮差,一起走”、“优点强化”等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他的“管理方法库”中,还收录了企业管理经典案例,诸如英特尔的“一对一面谈”;通用电器的“手写便条”;沃尔玛的“周六例会”;海尔的“日日清”,等等。
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你遇到的一个难题,别人或许已有了很好的解决思路。所以,班主任要博采众长,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三、在反思中成长的智慧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漏洞、过失,如班级量化考核不公平、评先评优制度不科学、奖惩制度不完善,或者是对个别违规学生处理不当、一些活动考虑欠周等,若轻易忘却这些失误,就不利于有效学生工作的开展。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班主任应该反思: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今后该如何去避免?因此,班主任们应该准备一本“错题集”,记录下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过失。
1.有选择地记录“错题”
班主任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有时一些偶然性的过失在所难免,也不可能全都记录。因此,“错题集”里的“错题”要有典型性、普遍性,如个别学生闹“矛盾”,你没有了解清楚情况,甚至根本就没去了解,冲冠一怒,就在班上批评指责,令学生当众反驳,这就可以进行反思。
2.对“错题”要进行分类
班主任应将自己的“错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收集,有利于对症下药。比如,出于工作态度的“错题”,出于对学生不理解的“错题”,出于没协调好班级和科任老师之间关系的“错题”,等等。
3.经常对“错题”进行反思
记录要客观、详尽,对“错题”进行分析归纳,包括对“错题”的回放、反思、补救措施、金点子,等等。比如上述处理学生闹“矛盾”的案例,班主任在记录时,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全盘托出,把自己当时的心态和处理的过程一一记述,接着再进行深刻的反思,多想几个“为什么”,再思考补救的方法等。
“错题”并不可怕,相反,“错题”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当班主任把班级管理中的“错题”集中起来,这个本子就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在翻读“错题集”时,相信每个班主任都会有所触动,一有触动,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们就会多花心思去琢磨好对策、好点子,使自己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四、在借鉴中提高的智慧
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对青年教师来说也许是新的、不熟悉的事情,可对于老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来说,则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事情。在整个教育的领域中,关于教育学生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更是数不胜数。并且这些东西的科学性、有效性早已为实践所证明,完全没必要从头探索、总结,更应该做的是吸收和提炼,甚至拿来使用。
一位班主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学校下达了给一个白血病患儿捐款的通知。说实话,本来捐款的初衷都是好的,但由于几乎每个学期都有不同名目的捐款,有的学生难免会有些意见;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不免有些“缺乏爱心”了。课间的时候他走进教室,传达了上级的文件,教室立刻躁动起来。他示意学生们安静,说道:“同学们,我知道大家在想什么。的确,有时候我们觉得这样的‘献爱心’是跑了味儿的,所以,我也不赞同。但是,我特别喜欢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想想那些患病的儿童,想想他们无助的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其实真的只有捐款才是最好的方式。当然,我们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我们这样的人,那些患病儿童才会因此而延续生命!也许有人说,我总是给别人捐款。是的,我愿意你总是给别人救助,也不愿看到你因为健康问题而需要别人的救助!不过,我们的捐款还是本着自愿的原则,没有上限,没有下限。只要你真心实意地想帮助他们,我想你的存在就一定会让人感到幸福!”后来,这个班的捐款数额在全校是最多的,学生更感觉受到了教育。
这个事例给班主任的启示是:应分享一线教育者、研究者、教育家的成功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心得,甚至“穿他们的鞋,走我们的路”,在实践中复制与创新他们的成功之道,极有利于班主任成长。
五、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智慧
班主任开展学生工作要用对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有一个人打字很熟练,一分钟可以达到三四十字,此时,他发现不少人可以一分钟打七八十字,他也想一分钟打七八十字。深入研究后,他发现自己用的是拼音输入法,别人是用五笔输入法,于是他也改用更快速的五笔输入法,不久他便达到了目标。
班主任要告诉学生人生要避免的三大陷阱,就可改平时常用的理念灌输法为故事启发法。例如:
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第一个小偷悄悄地走近山羊。把铃铛解了下来,拴到了驴尾巴上,然后把羊牵走了。农夫在拐弯处四处环顾了一下,发现山羊不见了,就开始寻找。
这时第二个小偷走到农夫面前,问他在找什么,农夫说他丢了一只山羊。小偷说:“我见到你的山羊了,刚才有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向这片树林里走去了,现在还能抓住他。”农夫恳求小偷帮他牵着驴,自己去追山羊。第二个小偷趁机把驴牵走了。
农夫从树林里回来一看,驴子也不见了,就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哭。走着走着,他看见池塘边坐着一个人,也在哭。农夫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说:“人家让我把一口袋金子送到城里去,实在是太累了,我在池塘边坐着休息,睡着了。睡梦中把那口袋推到水里去了。”农夫问他为什么不下去把口袋捞上来。那人说:“我怕水。因为我不会游泳,谁要把这一口袋金子捞上来。我就送他二十锭金子。”
农夫大喜,心想:“正因为别人偷走了我的山羊和驴子,上帝才赐给我幸福。”于是,他脱下衣眼,潜到水里,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一口袋金子。当他从水里爬上来时,发现衣服不见了。原来是第三个小偷把他的衣服偷走了。
这就是人生要避免的三大陷阱:大意、轻信、贪婪。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不是太难的事,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悟性。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2007.11.
[2]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10.
[3]班主任之友.2007.10.
本论文系“遵义师范学院科研资金资助项目”。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工作 教育智慧
教好学生是每个班主任的使命,但它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自己习惯的、擅长的方式。这些方式或简单、或复杂、或无效、或智慧,但其目标都是相同的:教好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然而,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发现,很多班主任感到班级工作使他们心力交瘁,力不从心,有的更是明确表示“如果让我选择,我决不当班主任”。处于这种精神状态的班主任对本职工作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怀疑,感觉自己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信,无法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工作质量下降,在客观上使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荣誉和学校的形象均受到损害。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不够。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涉及的面比较广,为便于研究与表达,我从班主任成长的角度,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在实践中进步的智慧
在实践中进步的智慧,主要指的是班主任们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中所获得的智慧,它是每个班主任获得教
育智慧的主要方面,是班主任具备教育智慧的关键环节。
1.要记好、用好“备忘录”
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所谓诊断师,就是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了解、分析、判断的角色。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可能因材施教。教师应该像医生一样,先诊断,再开药,先了解学生,然后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正如魏源所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就要坚持记好班级学生情况备忘录,其有以下作用:
其一,备忘录中学生各方面素材的积累会使你对每个学生,从日常行为到习惯性格,从一个闪光点到一点小错误都能有较为全面细致的了解。当你要对某个学生做工作之前,翻一翻,看一看,就能起到使工作有的放矢的作用。
其二,因为将学生的日常表现、行为细节都作了记录,所以能说出学生某件很具体的小事时,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你对他的关怀。
其三,备忘录是长期开展学生工作的智慧结晶,其记录了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的故事,会让教师感到快乐和幸福,并极有助于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2.备忘录的记录内容
(1)记录学生的闪光点
可记录学生在校园里或班级中谁都不会注意的一个细节,如某学生主动换了一次水,捡起了地上的一张纸,将歪倒的拖把扶正,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当面表扬,不妨把它记下来,日后适当时再提及此事,会让学生感觉良好,对自己有信心,也许还会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及时记录,就会失去一个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特别是班里的“问题学生”,闪光点对于他们尤为重要。在细节决定成败的今天,从细节抓起,关注细节,是班主任进行学生教育的基本工作。
(2)记录学生的不良行为
不可否认,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缺点,尤其是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可能上网彻夜不归,可能打架斗殴,但班主任一定要相信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是教师和家长没有引导好。如果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所谓的“问题”学生作备忘录,那么做起他们的工作肯定有理有据,有的放矢,使其心服口服。正因为班主任长时间对他们的关注,不论是对其闪光点的褒扬,还是对其缺点的指正,都同时会让其感到来自班主任的真切关怀,会让其认为“原来我没有被遗忘,原来老师们一直在关心我,关注我”。
(3)记录谈话时学生的表现及谈话前后学生的变化
与学生谈话时,从行为到言谈,学生是如何表现的;与学生谈话后,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又有了哪些变化,如果能将这些记录下来,并按其类型分类整理,将对班主任以后的学生工作发挥良好的作用。
(4)记录自己的偶然所得
智慧可能来自于冥思苦想,但它更多地来自于思维火花的瞬间闪现,如果班主任能记下来,就会对学生工作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因此,不论是教育学生的心得,还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在心头闪过,班主任都要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
3.使用备忘录时应注意的问题
(1)做记录时要高效、简洁、保密。建议多用关键词记录,用网络化的图记录。
(2)谈话前仔细浏览相关记录内容。
(3)对“问题”学生要多记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4)与学生谈话后,不要忘了应记下谈话时学生的反应及自己的心得。
二、在阅读中进步的智慧
生命短暂,不可能事事实践,处处操作,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借鉴与吸收,要在阅读中进步。
有一位老师的作法,很值得班主任学习和借鉴。这位老师通过搜集、摘抄、剪贴,逐渐积累了六七十万字的教育笔记,并从中整理出四个“储备库”,即德育故事库、学生案例库、活动素材库和管理方法库。
1.德育故事库
班主任要用心收集,或经典或朴实的德育故事,或幽默或诙谐的笑话短语,等等,可发动学生参与广泛搜集,然后加工整理,还可编成具有班级特色的校本教材。当然,最有效的是班主任身体力行,让“自己”走进故事,用爱心和智慧唤醒学生的真善美。
2.学生案例库
一是从报纸刊物中摘录他人的一些教育事件,特别是事件处理所引发的反思和讨论;二是深入学生,善于观察,善于交流,细心记录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实,并梳理、剖析、研究和提炼出班级管理的方法。
因此,班主任要养成写班级日记的好习惯,随时记录生活中那些给人启迪、思考的精彩瞬间,珍藏那些让人感动、感悟的精彩片段。
3.活动素材库
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佳手段,让学生参与一项活动远比几次泛泛说教更有效果。许多活动,我们不一定想得到,但别人的做法会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如《班主任之友》、《中小学德育》等许多刊物中都有很多介绍班级活动的文章。
针对有意义的节日,班主任可根据“活动素材库”和经验,策划出一场精彩的“大戏”。比如,一位班主任在感恩节来临前,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并要求每位孩子精心为父母设计一张“感恩”手抄报。感恩节当天,孩子们围绕“感恩”,为到校的父母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而为巩固和深化活动成效,节后该班主任每周末都设计亲情作业,让孩子走近父母,体验父母的辛劳。另外,她又组织孩子们到社区拣拾白色垃圾、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将“感恩”迁移到社会,将“感恩”深入到心灵,使学生深受震撼,赢得家长的一片赞誉。
4.管理方法库
比如:后进生转化,这是许多青年教师(含班主任)面临的难题,而一位班主任则把“管理方法库”中的方法进一步完善,摸索出了“后进生来当课代表”、“中帮差,一起走”、“优点强化”等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他的“管理方法库”中,还收录了企业管理经典案例,诸如英特尔的“一对一面谈”;通用电器的“手写便条”;沃尔玛的“周六例会”;海尔的“日日清”,等等。
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你遇到的一个难题,别人或许已有了很好的解决思路。所以,班主任要博采众长,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三、在反思中成长的智慧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漏洞、过失,如班级量化考核不公平、评先评优制度不科学、奖惩制度不完善,或者是对个别违规学生处理不当、一些活动考虑欠周等,若轻易忘却这些失误,就不利于有效学生工作的开展。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班主任应该反思: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今后该如何去避免?因此,班主任们应该准备一本“错题集”,记录下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过失。
1.有选择地记录“错题”
班主任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有时一些偶然性的过失在所难免,也不可能全都记录。因此,“错题集”里的“错题”要有典型性、普遍性,如个别学生闹“矛盾”,你没有了解清楚情况,甚至根本就没去了解,冲冠一怒,就在班上批评指责,令学生当众反驳,这就可以进行反思。
2.对“错题”要进行分类
班主任应将自己的“错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收集,有利于对症下药。比如,出于工作态度的“错题”,出于对学生不理解的“错题”,出于没协调好班级和科任老师之间关系的“错题”,等等。
3.经常对“错题”进行反思
记录要客观、详尽,对“错题”进行分析归纳,包括对“错题”的回放、反思、补救措施、金点子,等等。比如上述处理学生闹“矛盾”的案例,班主任在记录时,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全盘托出,把自己当时的心态和处理的过程一一记述,接着再进行深刻的反思,多想几个“为什么”,再思考补救的方法等。
“错题”并不可怕,相反,“错题”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当班主任把班级管理中的“错题”集中起来,这个本子就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在翻读“错题集”时,相信每个班主任都会有所触动,一有触动,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们就会多花心思去琢磨好对策、好点子,使自己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四、在借鉴中提高的智慧
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对青年教师来说也许是新的、不熟悉的事情,可对于老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来说,则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事情。在整个教育的领域中,关于教育学生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更是数不胜数。并且这些东西的科学性、有效性早已为实践所证明,完全没必要从头探索、总结,更应该做的是吸收和提炼,甚至拿来使用。
一位班主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学校下达了给一个白血病患儿捐款的通知。说实话,本来捐款的初衷都是好的,但由于几乎每个学期都有不同名目的捐款,有的学生难免会有些意见;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不免有些“缺乏爱心”了。课间的时候他走进教室,传达了上级的文件,教室立刻躁动起来。他示意学生们安静,说道:“同学们,我知道大家在想什么。的确,有时候我们觉得这样的‘献爱心’是跑了味儿的,所以,我也不赞同。但是,我特别喜欢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想想那些患病的儿童,想想他们无助的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其实真的只有捐款才是最好的方式。当然,我们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我们这样的人,那些患病儿童才会因此而延续生命!也许有人说,我总是给别人捐款。是的,我愿意你总是给别人救助,也不愿看到你因为健康问题而需要别人的救助!不过,我们的捐款还是本着自愿的原则,没有上限,没有下限。只要你真心实意地想帮助他们,我想你的存在就一定会让人感到幸福!”后来,这个班的捐款数额在全校是最多的,学生更感觉受到了教育。
这个事例给班主任的启示是:应分享一线教育者、研究者、教育家的成功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心得,甚至“穿他们的鞋,走我们的路”,在实践中复制与创新他们的成功之道,极有利于班主任成长。
五、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智慧
班主任开展学生工作要用对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有一个人打字很熟练,一分钟可以达到三四十字,此时,他发现不少人可以一分钟打七八十字,他也想一分钟打七八十字。深入研究后,他发现自己用的是拼音输入法,别人是用五笔输入法,于是他也改用更快速的五笔输入法,不久他便达到了目标。
班主任要告诉学生人生要避免的三大陷阱,就可改平时常用的理念灌输法为故事启发法。例如:
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第一个小偷悄悄地走近山羊。把铃铛解了下来,拴到了驴尾巴上,然后把羊牵走了。农夫在拐弯处四处环顾了一下,发现山羊不见了,就开始寻找。
这时第二个小偷走到农夫面前,问他在找什么,农夫说他丢了一只山羊。小偷说:“我见到你的山羊了,刚才有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向这片树林里走去了,现在还能抓住他。”农夫恳求小偷帮他牵着驴,自己去追山羊。第二个小偷趁机把驴牵走了。
农夫从树林里回来一看,驴子也不见了,就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哭。走着走着,他看见池塘边坐着一个人,也在哭。农夫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说:“人家让我把一口袋金子送到城里去,实在是太累了,我在池塘边坐着休息,睡着了。睡梦中把那口袋推到水里去了。”农夫问他为什么不下去把口袋捞上来。那人说:“我怕水。因为我不会游泳,谁要把这一口袋金子捞上来。我就送他二十锭金子。”
农夫大喜,心想:“正因为别人偷走了我的山羊和驴子,上帝才赐给我幸福。”于是,他脱下衣眼,潜到水里,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一口袋金子。当他从水里爬上来时,发现衣服不见了。原来是第三个小偷把他的衣服偷走了。
这就是人生要避免的三大陷阱:大意、轻信、贪婪。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不是太难的事,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悟性。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2007.11.
[2]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10.
[3]班主任之友.2007.10.
本论文系“遵义师范学院科研资金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