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探索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wq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人类在饱尝生态环境恶化遭到的肆虐后,开始直面现实,注意保护生存的环境,同时注意到要开展环境教育。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大气污染、垃圾泛滥、森林锐减、耕地危机等项项令人触目惊心。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使得环境教育成了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环境问题固然可以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手段加以解决,但最根本、最有效的解决手段还是通过环境教育。
  1什么是环境教育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美国《环境教育法》规定:“所谓环境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它要使学生就环绕人类周围的自然環境与人为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枯竭、自然保护,以及运输、技术、城乡的开发计划等,对于人类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影响。”可见,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展开的,环境教育是以实现保护环境为目的一种教育,是培养人们能够理解和评价人、文化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需的技能与态度的过程。
  2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2.1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很多调查显示,国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尚未能对环境状况作出相应的警觉,必须开展环境教育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中学时期是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的重要时期,利用生物教学进行环境教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利用生物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优越性
  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明确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控制人口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写入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知识点。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在植物、动物等部分都十分注意渗透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生物学科责无旁贷。
  3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措施
  环境教育对在生态平衡、人类素质、后代需求等基础上提高的环境道德,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3.1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进行环境教育
  生物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比如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水体污染、淡水资源趋减、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等,虽在教材中没有专门列项注明环境教育内容的要点,教师也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充分利用教材,挖掘环保知识,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惜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这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较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进程中,师生充分收集有关资料,通过录象、投影等直观手段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这里以《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为例加以说明。教师出示山清水秀的风光图片:如黄山、九寨沟等。
  学生观看,为祖国的美好山河感到自豪。
  师:不知我们的子孙是否还能欣赏到这些秀丽风光。请看以下录象:1998年波涛滚滚的洪水,造成山体滑坡,房屋倒塌;2000—2002年春季北方漫天飞舞的沙尘暴;草原上成群的牛羊与斑秃的草地;黄土高原纵横的荒山秃岭及干涸的河床;餐桌上的野生动物……
  学生对片中的现象感到震惊。
  师:这一幕幕令人震惊的现象,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生物圈,人类要生存必然要向生物圈索取,生物圈能承载多少人的生存呢?教师制造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并适时板书课题,大大激起学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出示一组组数字、一幅幅画面……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物圈已敲响了警钟。我们已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请大家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调查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或进行模拟试验。下节课我们相互交流。
  在第二课时教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环境被污染的例子,请大家说说。学生踊跃交流课前所收集的资料或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适时评价:感谢各位同学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资料,通过这一次的调查和交流,我们每个同学对环境污染问题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我们的宣传不应该仅仅在这一堂课上,在我们的教室内,还应在学校、社会上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所有的人都参与保护我们的家园的活动中来。
  3.2在生物课外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
  3.2.1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环保公益活动中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将课堂上学到的环保知识加以巩固和应用。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亲自参与和生态环境有关的活动,不仅能强化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环保知识,更能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外化为环保行动。
  3.2.2结合纪念日宣传
  利用和环保有关的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宣教系列活动,如每年世界环保日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知识竞赛;举办讲座,利用黑板报、墙报、图片展览等进行宣传教育,使学生直观感受环境与人类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
  3.2.3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我国先后颁布了多种环保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向学生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环境保护法律,使大家了解并掌握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3.3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
  在全社会树立人人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环保技能,养成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环境教育,只有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刘超群.对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1,(9).
其他文献
In recent years, the Palace Museum series of cultural products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erms of sales volume, profit margin and brand reputation through i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社会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社会权力的巨大影响,是两种文化进行权力博弈的角逐之地。中国在建设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权力因素对翻
在挖掘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对于有些民间习俗,我们总觉得古人似乎非常的愚昧无知,充满着“封建迷信”。因此有人便产生了这样的疑惑:这难道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值不值得我们去整理和保护?  的确,倘若以当今文明时代的主体价值观,与现代社会准则和科学精神去衡量的话,那么,“非遗”中相当部分的民间习俗似有“糟粕”之嫌。而在我们中国,向来奉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那么许多的民间习俗,将会被“踢”出
建水文庙是全国第二大的孔庙,对研究孔庙结构布局、祭祀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建水文庙正面临着白蚁的巨大危害.本文通过对建水
宗族组织作为传统社会的基层组织,封建社会结束后,宗族组织依旧沿袭下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大革命时期革命局势不断向前推进,宗族组织对于农村经济、政治、思想上的多层控制,
据2004年3月14日报道,美国人开始对无菌包装食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原因很简单,一是口味好,二是储存方便.然而,当盒装牛奶20年前首次在超市货架上出现时,美国消费者抱着怀
现代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在很多的方面都应该和中国的传统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建设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可以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步离开他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怀着对美好生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