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生物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之一,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实验的开展,问题的引导,以及合作策略的应用等,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探究能力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针对生物课堂也提出来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对教师开展生物学知识的教学即提出了挑战,也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生物知识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探究能力就是生物核心素养中对学生的要求之一,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采取多样措施,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设计探究实验
  实验是生物课堂教学的特色,在教学中,教师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的形式,更进一步地体会生物知识的理论内容,让学生在“理论+实践”中深化自己的认知。同时,实验的应用也能够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知识的研究历程,感受生物知识的科学精神。除此之外,在开展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基于实验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从而实现自身探究能力的发展,满足当前生物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
  以初中生物《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我就应用了“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物生存的影响”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中,首先让学生对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进行探究,让学生从已有的生物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水”“阳光”等非生物环境因素。其次,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组别,使学生能够通过“对照组”“实验组”的设计,体会生物实验的科学性和探究性。再次,让学生进行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物生存的影响实验流程的设计,在“编号”“控制光照时长、浇水量”以及“数据记录”中,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最后,教师让学生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自主分析,完成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显然,在开展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基础理论生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在深化自身认知的同时,逐步提高对生物知识的探究能力,落实生物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注重问题引导
  “好奇”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而问题则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源泉。在生物课堂中,问题不单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渠道,同樣也是教师创建探究情境的工具。在开展生物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基于教材中所安排的内容,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物知识认知经验出发,结合教材中的生物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发展自身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开展初中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向学生提出了“植物通过根将外界的水吸收进体内后,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会怎样呢?”“蒸腾作用除了能够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以及向上运输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意义了呢?”“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如果这个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的话,水循环是否还能进行?”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针对教材中所安排的内容,自己进行上述问题的解决,从而在逐步解答中,深化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等知识的认知,实现知识探究能力的发展。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问题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中的积极作用。在开展生物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创建探究情境,从而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应用合作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一定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有与团队相互配合的能力。因此,在开展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将合作策略引入课堂,用于满足社会的这一需求。而合作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探究能力不同对学生进行成员分配,也可以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合作任务,逐步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生物《植物的生长发育》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能力不同,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探究能力一般和较弱的学生。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的探究性任务,让学生以上述分好的小组形式,进行组内交流,引导小组中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和辅助小组中的其他学生,共同对“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实现整体小组探究能力的发展。
  可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合作策略的开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从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落实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开展初中生物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基于教材内容,结合生物教学的特色,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逐步形成一整套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体系,落实生物核心素养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爱梅.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9(25):174.
  [2]汪许兰.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9(09):17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其他文献
针对国内标准图书盗版盗印非法活动屡禁不止的现状,8月15日~16日,以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以及石油工业出
加入WT0以来,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化农业,农业标准化必须先行。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是中国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在
摘 要:校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具着传播校园文化和培养人才的作用。基于此背景,对借助校报坚固校园文化阵地;借助校报传播校园文化内涵;借助校报发挥校园文化优势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报;校园文化建设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这所学校在文化和精神方面的传承,在校园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者,并且深受其熏陶。校园文化浸润到
摘 要: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简单介绍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分析现阶段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主要困难,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困难;能力  一、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  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改名,原《课程标准》编制组主要负责人之一孙晓天教授曾经说过:“解决问题脱胎于应用题,但绝不同于应用题。”现行的教材中解决问题已
摘 要:伴随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体育课程中的训练策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当前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转变传统教学形式,分组开展学习活动以及个性化设计教学内容的形式,逐步提高体育课堂训练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训练;分组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中具有积极作用,有效的体育训练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的程度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满足这一教学要求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创建创新氛围,设计探究问题,开展创新实验等多种形式,逐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能力;探究  小学科学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具有积极意义。在全面素质教学观念下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教师
摘 要:聆听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走进音乐的内涵中去,逐渐形成音乐创造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聆听的氛围,在具体策略的选择上,可以采取闭眼倾听、创设情境倾听和设计问题倾听,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聆听。  关键词:聆听:小学音乐;情境;问题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要学生自主性的完成审美体验的过程,在音乐的聆听、表现和音乐创造中去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
摘 要:叶圣陶先生说过:“培养人和种花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在小学教学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且心理发展不成熟,容易受到周围事物影响,如果在这期间,老师可以做到细心呵护关爱学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学故事;关爱教育  “洋洋妈妈,孩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的远近关系会直接影响师生的关系。本文探讨了师生距离将如何影响师生关系。不合适的师生距离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通过确定师生之间的合适距离来构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距离美  师生距离是把距离的概念应用于教育领域,本文所讨论的师生距离指的就是师生心理距离,也就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的远近关系,它反映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间隔程度。教师的
摘 要:校外辅导要以学校为载体,积极引入社区服务体系,发挥社区力量,积极办好留守儿童们的教育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育人环境。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个传统节假日,开展相关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  关键词:留守;学习;生活;德育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建筑铁军”“装修游击队”“手工部队”涌入大城市,留下了子女与老人留守家园。留守儿童缺乏优良德育环境,学习品质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