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认为根据教学过程顺水推舟进行练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是巧用学生的“说”——由此及彼,趁热打铁。二是善用学生的“问”——顺势延伸,乘胜追思。三是妙用学生的“争”——因势利导,开拓思路。四是引用学生的“感”——情动辞发,教书育人。五是活用学生的“爱”——自由选择,释放心灵。【关键词】练笔说问争感爱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课堂小练笔如果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我们发现,语文课堂上的小练笔常常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教师凭借教学经验确定每课的训练重点,以达到提高习作水平的目的。可是这种缺少学生情感参与的练笔,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干涩寡味,各种鲜活灵动的思想感情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使思想僵化,个性泯灭,让练笔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怎样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我认为根据教学过程顺水推舟进行练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在独具个性的自由表达中放飞灵性,抒写心中生动、鲜活的想法,让小练笔真正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一、巧用学生的“说”——由此及彼,趁热打铁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课堂上少不了说的练习。因此,根据学生的说,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让“说”为“写”铺设平台,以此降低写的难度,为“乐写”打下基础。如《七颗钻石》的结尾写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大地上会有怎样的变化。有学生说:“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大地上马上变了样:树林郁郁葱葱;地上一下子就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草,开出了五彩缤纷的野花;田野里庄稼喝足了水,长得特别茂盛。人和动物都不再为水发愁了。”有学生说:“河流和水井里灌满了水,人们纷纷跑到河边,捧起水大口大口地喝起來。大家都兴奋地奔走相告:‘有水了,有水了’。村长高兴地对大家说:‘小姑娘的爱心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大家拥着小姑娘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学生说:“小姑娘喜出望外,用水罐舀起水,跑到妈妈的跟前说:‘妈妈,有水了,有很多很多的水了。您快喝吧!’妈妈刚喝了一口,咳嗽就停止了。再喝了一口,妈妈觉得精神百倍,就从床上下来,搂着小姑娘高兴地笑了:‘孩子,你真是妈妈的乖孩子!你去找水一定受了很多委屈,来,你也快尝尝这甜甜的水吧。’小姑娘喝了一口水,嘿,满身的疲惫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顿时觉得无比轻松,她和妈妈激动地搂在一起了。”……置身于此情此景中的学生心神觉醒、灵性飞扬。在尽情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写一写,这样的小练笔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二、善用学生的“问”——顺势延伸,乘胜追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那么可不可以让随文练笔也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呢?答案是肯定的。如何善用学生的质疑问难来进行练笔呢?使其认识深化,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学《盘古开天地》时,学生对《盘古开天地》的内容提出疑问:盘古的牙齿、眉毛等变成了什么呢?我马上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写下来。有的学生说:他的耳朵变成了色彩艳丽的贝壳,他的牙齿变成了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学生说: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根根柔软的柳条,他的耳朵变成了一把把翠绿的芭蕉扇。有的学生说:他的眉毛变成了五颜六色的丝带,他的舌头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小溪……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课文的空白,心中的疑问,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满。三、妙用学生的“争”——因势利导,开拓思路由于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的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着很强的个性色彩,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差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让学生围绕着分歧展开争辩,是在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基础上辨别是非曲折,是使学生的理解趋于一致的有效措施。教学《自然之道》时,我问:“向导看见侦察兵幼龟被嘲鸫伤害时,却显得若无其事,他是见死不救,冷酷无情的人吗?”有的学生赞同我的看法,有的学生不同意我的说法,于是展开了热烈的争辩。但在辩论之前,我先请学生写出自己的理由,以作为争辩的证据。这样学生就会认真读课文,以便在课文当中找出确凿的理由去说服对方。这样的小练笔使学生把文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加深了理解,拓展了思维。四、引用学生的“感”——情动辞发,教书育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有描写至真至爱的亲情,有抒发纯洁无暇的友情,有谱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等,这些都是进行练笔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让学生在感情氛围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双向交流。在学了《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后,许多同学被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我对学生说:“学完了课文,你想对阮恒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阮恒,你为了朋友宁愿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你太伟大了,你是真正的男子汉!在你身上我知道了‘朋友’的含义!”有的学生说:“阮恒,你是一个愿意为朋友两胁插刀的人,我十分佩服你!今后我要向你学习,珍惜友情,与朋友友好相处。”还有的学生说:“以前我从不愿交朋友,以为只要自己学习好,有没有朋友都可以。阮恒,从你身上我明白了,危难时朋友是可以为你撑起一片蓝天的人,以后我也要善待我的每一位朋友。”……于是,我趁势引导学生从自己与阮恒身上找差距,用真心真情抒写读后感。五、活用学生的“爱”——自由选择,释放心灵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学的范本,值得大家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好好吸收。笔者让学生自由发现,自由选择,看看课文中什么最吸引你,哪怕是几个词,一段话。学生根据喜好,可模仿某一个句子、某一片段写一写,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以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有的学生写自己家的院子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有的学生写校园的美景,有的学生写梁启超故居的美景……因为有课文作为依托,学生写得有板有眼,条理十分清晰。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第三自然段,采用并列段式,描写了海底的三种动物的不同姿态,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构段方式来写一段话。学生的选材都别具一格,语言生动,精彩纷呈。这种随堂进行的小练笔,好处有三:第一,理解运用相得益彰。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动互促。第二,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学生认为没有内容可写,一直是写的训练的一个难点。这种小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突破了难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练笔的随文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参考文献:[1]潘肖玉.如何提高低年级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7,(15) :13.[2]张建萍.随文练笔读写交互——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初探[J].教育,2016,(5) :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