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抚养下农村儿童人际交往智能特点的研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on_z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智能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农村隔代抚养现象普遍存在,以湖北省襄阳市下属乡镇的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为研究对象,以非随机抽样法选取符合条件的4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为案例,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研究隔代抚养下农村儿童人际交往智能的显著特点。结果显示,几位研究对象在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感强,与人交往的方式单一等。在分析各研究对象人际交往智能发展障碍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人际交往智能的对策。
  关键词:隔代抚养 人际交往智能 农村儿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007-02
  
  一、研究缘起
  
  人际交往智能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一种,它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等方式与他人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1]。良好的人际交往智能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智能会深深影响到他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2]。儿童的人际交往智能属于非智力因素,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训练。因此,加强对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家庭对儿童的抚养方式是对儿童社会化最有力的影响因素之一,对儿童的早期社会化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儿童多为祖辈们教养,农村儿童家庭的隔代教育有增长的趋势[4]。隔代抚养下,有心理问题的儿童的比例不断上升,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个案的人际交往智能的研究,探讨隔代抚养下农村儿童人际交往智能的特点,为隔代抚养下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隔代抚养是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抚养但以祖辈抚养为主的抚养方式[5]。根据隔代抚养的概念,本研究挑选了4位符合条件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如下:
  个案1:小A,男,8岁,现在是襄阳市某乡镇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不到两岁时,父母便去了沿海地区打工,由奶奶带大。
  个案2:小B,女,10岁,是襄阳市某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不足一岁时,父母去了浙江打工,和弟弟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个案3:小C,女,9岁,是襄阳市某乡镇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父母是建筑工地工人,上幼儿园时父母开始在外(主要是襄阳市范围内)打工,跟着爷爷生活。
  个案4:小D,男,4岁,是襄阳市某乡镇郊区幼儿园中班的学生。父母都在市区工作,自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人际交往智能体现在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情感和沟通手段等方面[6]。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非参与式观察,通过轶事记录法,随时记录研究对象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事件,如,研究对象如何与他人交谈,发生矛盾冲突时如何解决等,并运用事件取样观察法,研究各位对象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特点。
  2.访谈法
  通过与研究对象长时间的接触,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后,围绕研究对象在处理与他人关系时的心理活动这一问题,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从而收集研究对象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自我认知、情绪情感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资料。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隔代抚养下农村儿童人际交往智能的特点
  1.人际认知方面的特点
  (1)在人际自我认知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信
  研究发现,几位研究对象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自娱自乐。他们很少跟同伴玩,大多数时间都是沉浸在自我世界中,在看到别的同伴高兴地玩耍或是有小朋友被欺负时,他们也总是保持着“只是看看”的状态,不愿以任何形式加入。在问及怎么和同伴相处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都流露着这个特点。个案1:“我不喜欢他们,不喜欢跟他们玩。我喜欢奥特曼,可以打坏人。”个案3:“跟他们有什么好玩的。”访谈还发现,几个研究对象在处理问题时都不自信,遇到问题时,就会选择逃避,或是“恶人先告状”,把责任甩给别人。如,在个案被问及跟同伴闹别扭要怎么解决时,尽管各个答案都不同,但却都有明显的逃避趋势。个案4:“我回家告诉我奶奶,我还叫奥特曼去打他。”个案2:“我会不理她。”个案1:“我去告诉老师。”在被问到为什么要告诉奶奶或老师时,他们的答案都透露着不自信。个案4:“我不敢。”个案2:“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处理好,干脆不理她。”
   (2)对他人的认知上,以貌取人,片面地认识他人
  对他人的认识仅通过“一面之缘”甚至是听说,在与他接触交往之前就先对他人下了定义。如,在被问及与班上某个同学的关系时,个案3说“人家长那么漂亮,咋会跟我玩啊。”个案2说:“人家学习成绩那么好,肯定不会跟我玩的。”
  2.人际情感方面的特点
   (1)依赖心强,缺乏安全感
  在与研究对象相处时,研究对象的目光总会停留在跟他最亲近的人(爷爷奶奶)身上。最亲近的人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会有明显的急躁情绪。最亲近的人在身边时,他们就会粘在祖辈们的身边。如,在与个案1中的小朋友谈话时,他要么依偎在奶奶怀里,要么坐在奶奶腿上,尽管他已经满8岁了。
  (2)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观察发现,研究对象们在遇到高兴或伤心的事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情绪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遇到一些特殊事情时,个案表情上没有太大的反应,但是进行深度访谈后发现,个案的内心波动很大,受了委屈,只是“生闷气”,但不会正确地宣泄,有高兴的事,他们自己独自“心里”快乐,但不与他人分享。
  3.人际言行方面
   (1)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是所有受访者的通病,不能准确地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情绪等传递给他人。在与其交谈的过程中,访问者都需要从受访者大量的言辞中过滤出有效信息,并结合受访者的语气、表情、动作等猜测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再将最终所得信息与受访者核实才能做好记录。如,在跟研究对象交谈时,个案2和3的言语都是缺乏条理,思维有些混乱。
  (2)与人交往的方式过于单一
  观察中发现,几位研究对象在与人交往时,不管是语言、肢体动作,还是手势、表情方面,都很单一,不能用丰富多样的方式与人交流。在与个案聊天时,他们的面部表情变化很少,也没有太多的肢体动作,他们在与亲人交流时,大多也就是用手指一下,或者眼睛盯着想要的东西,而家长也能通过这动作了解个案想要什么,经深入访谈发现,个案在家时经常这样,用简单、固定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对隔代抚养下农村儿童人际交往智能特点产生的原因分析
  儿童时期父母角色的缺失,使得儿童没有父母作为学习、参照的对象,渐渐在日常生活中被祖辈耳濡目染。在农村,祖辈们大都文化水平不高,儿童“被学来”的东西大都不可取。
  1.祖辈们的教育和言行,导致儿童自我认知存在误区
  正确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的价值和不足,平衡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正确认知他人,及时纠正对他人认知中的偏差,是正确发展人际交往智能的前提和条件。在农村中,祖辈们在教养孩子时,常常会过分地宠溺和关心,让孩子们不能在家长的辅助下全面地认识自己;同时,村里年长的老人们总会在一起比较自己家的孙子孙女,在别人面前时,总是会大力称赞自己家的孩子,而在与孙子孙女独处时,又会列举别人家孩子的好,数落自己家孩子的不足,从而使年幼的儿童渐渐失去判断力,认知出现混乱的现象,最终让儿童缺乏自信心和果断力,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2.农村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了隔代抚养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形成
  在农村,祖辈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很低,没有科学的育儿理念,现在他们还一直保持着以往的教育观念,护犊心切。爷爷奶奶(尤其是奶奶)带着孙辈玩的时候,总会很心疼玩具,舍不得让其他的小朋友玩,每当自家小朋友用完玩具后,都急忙将玩具收好,而自家小朋友抢别的小朋友玩具时,又会无动于衷,甚至纵容孩子去抢,渐渐孩子便形成了自私自利、小气的性格。在孩子提出要求时,祖辈们又会无条件满足,渐渐让孩子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不懂得顾虑别人的感受。
  3.良好家庭氛围的缺失,使隔代抚养下的儿童失去了良好的模仿对象
  在祖辈抚养孙辈的过程中,祖辈们过多地关注孩子们身体上的健康,而忽视或是没意识到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与培养,对孩子只重衣食饥寒,不问学习引导。在农村,祖辈们年龄大,不喜闹,再加上农活负担重,经过一天的田里劳动后,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和体力去应对孩子,对孩子的提问大多只是敷衍了事或者置之不理。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本就缺少沟通交流的对象,而祖辈又寡言少语,这更加切断了孩子语言发展的渠道。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大胆表达自己情感的条件,而农村的现实生活环境却让孩子们失去了这个舞台,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发展,在交往中也就渐渐地 “词不达意”了。
  
  四、思考与对策
  
  虽然隔代抚养下儿童的发展存在种种弊端,但在当前的形势下仍是无奈之选,为了将隔代抚养中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家庭方面
  1.祖辈教育与父辈教育结合进行,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
  父辈知识面要比祖辈更宽,接受的与时俱进的的知识比较多,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上更具优势;而祖辈对养育孩子有自己的心得,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父辈将科学的育儿方式通过口头传授、买图书等方式向祖辈传达,祖辈将其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尤其是要多让孩子与同龄人接触,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2.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品质
  从生活小细节入手,教导孩子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并学会尊重别人,懂得与人分享,真诚待人。同时,引导孩子大胆表达,对于孩子的观点,不要急于否决,要慢慢加以修正;在孩子不能很好的表达时,要给予鼓励,先帮助孩子建立足够的信心。对于父母角色的缺失,祖辈一定要耐心解释,让孩子明白理解父母的难处。
  3.多与孩子沟通,改变以往重养不重教的状态
  父母即使身在外地,也不能对子女的教养不闻不问,毕竟亲子间的情感是无人能代替的。父母尽可能的多联系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唠叨”,尊重孩子的意见,逐步修复亲子间的感情,取得子女的信任和依赖,为孩子健康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二)学校方面
  1.开设家长学校,教授家长培养儿童人际交往智能的方法
  针对本地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人留守照顾儿童的现状,学校不仅要抓学生的教育,更要抓紧对家长的教育。教授家长科学教养方法,形成学校提升家长的人际交往水平,家长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学习能力的模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们要及时向家长反馈,保持家长与老师之间沟通渠道的畅通。
  2.组织丰富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表达情绪情感
  为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学校要多展开一些激发孩子表达情绪情感的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活动[7]等。游戏是培养儿童人际交往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游戏,儿童可以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同时,也可以渲泄不良的情绪。对于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儿童,学校要及早采取措施纠正。
  (三)社会方面
  1.营造健康的语言交流环境
  长期居住在农村的村民难免会受到乡土文化的影响,言行举止较为粗犷,言辞中经常会有骂人的话,儿童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他们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渐渐学会“出口成脏”,这无疑是不利于儿童人际交往智能发展的。因此,社会大众在与儿童沟通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提供健康的社交环境。
  2.营造平等、友善、民主的人际交往氛围
  儿童是个独立的个体,成人应当尊重儿童,帮助儿童融入社会,但是在农村里,成人总会以“大人的事,小孩别插手”来阻止孩子的参与,阻断了儿童人际交往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社会大众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尊重他人,无形中教会儿童各种亲社会行为,如平等、友善、帮助、合作、分享、谦让等等。
  
  参考文献:
  [1][2][6]冯江英.论儿童早期人际交往智能的习得与培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134-138.
  [3] 周宗奎.家庭抚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教育评论,1998(2):44-46.
  [4] 吴航.家庭教育学基础[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69-70.
  [5]戚海燕,朱家存.促进隔代抚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36(4):144-147.
  [7]刘志军.体育教学中运动角色扮演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
  基金项目:本文为襄樊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DXS115)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教育与环境是人类后天所必然接触的事物,这两者在人的成长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中的,人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当中生产、生活,对自然界进行合规律、合目的的改造,社会环境就是人这种改造实践的产物。正是在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实践中产生了教育,而教育反过来又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能力。  一、“教育万能论”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了“教育万能
期刊
下面笔者围绕中小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目的意义,并借鉴我们开展《中小学参与式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做分析,将几年来进行教师培训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以期探索进一步提高翔安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中小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意义  什么是教师“参与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就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参与者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
期刊
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被学校管理采用之后,如今已经成为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对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学校实行的绩效考核存在着没有完善的体系,缺乏公开公正,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因而严重地阻碍和削弱了对绩效公开、公平、公正考核。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在建立健全完善机制基础上,注重绩效考核的全面性、公正性和实效性。  200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实行“并轨”招生,收费上学,以及各种原因,一些学生缴不起学费,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无法保障,因此在高校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经济困难生。这些学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资助,将面临辍学的危险,也是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经济困难生的资助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盐城师范学院根据相关国家政策以及学校自身情况建立了有自身特色的
期刊
目前,学术界一直积极探索如何改革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一提出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公共体育课教学,一些高校已经率先实施,如新疆、云南、江西、内蒙古等高校。  贵阳学院是贵阳市唯一市属普通本科高校。2004年,经教育部同意,由原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贵阳金筑大学合并组建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06年贵阳学院实行公共体育课选项教学,迈出了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公共
期刊
一、《黑暗的心》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黑暗的心》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经典之作。百年以来,批评家们试图从诸多层面来解读这部富有争议的作品。上世纪前半叶,人们往往从象征的神秘的角度来分析它,认为他记载了白人与黑人之间的文明撞击。到了上世纪后半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学术界认为《黑暗的心》是一部种族主义小说,人们反对其中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赛义德认为这部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宣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多次强调要使学生“有个性的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选修课程更应“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等。  大家常说“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这就是说,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来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个性既是他个人的一种魅力,又是他的教学境界的一种真实体现。想要让
期刊
由于人的天性是教育的起点,关于人性的界定在教育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关于人性问题,孔子首先系统的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论断,这直接阐明了孔子认为人天生的相似行和后天的可塑性。但对于人性更加深层次的剖析,孔子却少有提及。  而孟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言“性善”的儒学大师,他对于孔子人性观加以拓展和深化,使关于人性问题的论述成为了完整的理论。但是,孟子到底是沿着怎样的逻辑思路对孔子的人性论进行拓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问题,就外语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培养层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通外语、精专业、重实践”作为培养目标,将外语教学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思路。  关键词: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涉外物流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011-02
期刊
摘 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教师专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专业发展除了寻求社会支持系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自己来提升。从幼儿教师自我实现的角度看,应该调整自身心态,学会开展研究,并坚持自我反思与改进,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从而激发职业幸福感,保障专业发展。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 专业发展 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