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理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gto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底,广东省首届初中物理示范教研组展示交流活动在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举行,笔者所在学校物理教研组荣获“广东省优秀示范教研组”称号.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来自全省21个地级市的40多所学校参与展示和角逐,这是省内初中教育层面首次举办这样的评选活动.在为期两天的省展示交流活动中,笔者所在学校物理教研组以“立足校本课程,发展师生特长,彰显学科特色,提升教研品位”为主题,围绕教研组成果及特色,从科组团队构成,制度文化建设,教学、科研情况和成绩,科组特色建设等方面进行展示,经过摊位展示、材料申报、现场演说、答辩等交流环节,最终获评“广东省初中物理优秀示范教研组”.在评比的现场,笔者所在学校的“教研组文化建设”内容吸引了众多评委以及参观者的兴趣和关注,成为教研组参评材料的一个亮点.下面简要谈谈对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思考.
  1 物理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原则
  学校各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宗旨大同小异,物理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种促进教师学习和思考的教研文化,营造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校园氛围,培养一种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以铸造师魂和校魂.它是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行动研究为核心的一种教师行动的文化,其目标是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因此,物理教研组文化应该本着民主性、开放性、合作性、专业性的原则.
  1.1 民主性
  “民主”是教研组长倡导教研组文化的基石.只有组员之间关系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形成合力.在教研活动时提倡“百家争鸣”式的争论,允许共识与个性并存,并允许教师持不同观点,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高.组长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而应努力让每个组员体验成功,发展潜能.关爱组员,具有较高可信度、言行一致的组长更容易得到组员的认同.
  1.2 开放性
  新型教研组文化对一切参与者开放,它要求参与者的头脑和认识全方位开放.这种文化没有人为的等级观念,只要你参与教研组活动,你就有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与其他教师进行思想的碰撞,进行深度的思考与讨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教研组文化建设所追求的一条基本理念.这种活动需要和谐民主文化氛围,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个教师要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成为终身学习者——熟悉学科教材,研究学科知识体系,理解学科基本精神,拥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积极主动、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的营造,更需要组长积极带头,并以自己勤勉进取的学习、工作精神感染每一个成员,从而构建积极的教研组文化.
  1.3 合作性
  成功的教研活动需要达到深度研讨才能有收获,这就要求每个教研组成员必须暴露个人的真实观点,必须有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作为基本保证.例如,对于教研组工作主要内容之一的公开课教学活动,尤其是市级以上的公开课,组内老师总是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备课和试讲,探索和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技能,尽量使公开课获得成功.在评课活动中,由上课教师对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思想和实践情况等作详细说明、由组内其他教师各抒己见对课堂进行剖析,在人人参与、互研互学的交流、探讨过程中,教师的认识层层深入,形成共识,给出最优化建议,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取长补短中不断提高.因此,“合作”是创建教研组文化的方式和原则,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1.4 专业性
  教研组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一定的专业或特色.当前不少学校教研组不知道“什么是教研组文化”和“如何开展教研组文化建设”,常常将学校文化直接演绎为教研组文化,教研组文化缺少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教研组不知道如何提炼文化创建中生成的专业文化产品,使这些专业文化产品的资源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教研组开展的物理课题研究、物理实验研究、物理教具设计、学生科技制作发明、STS课外活动,等等,这些与物理相关的校本教研内容应该在教研组文化建设中得以体现.
  2 物理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内容
  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组文化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曾经有专家说到,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成败决定了一所学校教师团队的力量,最终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持续、渐进、实效的教研组文化建设是教研组整体实力提高的有力保证.不少老师缺乏认识,把教研组文化等同于宣传栏文化.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与时俱进,丰富新时期的教研组文化建设内容?
  教研组文化内容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
  2.1 精神文化
  物理教研组的精神文化在与学校文化保持方向上一致的情况下,物理教研组应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愿景和文化理想,如同学校文化有校训一样,教研组也应有自己的“组训”,这既是教研组精神文化的基础,也是教研组文化理想的核心体现.精神文化包括的内容有教育教学观、为人处世观、理想目标观、学习奋斗观等等方面.这些正能量的文化内容始终保持对教育研究动态的高度关注,始终坚持对教育改革前沿的深度观察,能自我推动、自我更新,永葆进取的生机和活力,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每学期第一次教研组内的工作例会上,笔者身为教研组长,总会用一两句话提出关于同事间和谐共处、为人处事的建议.例如倡导同事“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少说话,多做事,做实事”,“物理人讲究务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些看似简单常听的话语,其实在教研组内起到了悄悄警醒、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今,“和谐团结、精诚合作、相互尊敬”的精神正在教研组内发扬光大,组内绿色人际关系受到校内其它教研组同事的赞誉.
  2.2 物质文化
  教研组物质文化包括制度、规章、计划、总结、宣传、成果、荣誉等等.通过完善教研组各种规章制度、成立组织机构及明确职能,使组内成员的工作、行为有规可循,让制度成为组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熟悉的规则,实施过程中坚持制度管理,保障教研组工作在和谐的氛围下顺利进行.   为了让组内教师积极主动投身于教育教研工作,逐步提升教研组组长的文化管理意识,促进教研组文化建设,教研组可以尝试健全教科研考评机制.考评的内容可以设为基本项目,奖励项目的考评两大块,教研组长在学期结束时对所有组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公示,并把组员的考评成绩与学校的各项评优活动、绩效奖挂钩.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制定了教师教科研考评细则,在实施过程中,组员的教教研意识明显增强,参与各项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营造教研组的教研文化氛围,笔者于2009年9月在东莞市率先创办了组内教研报《探索》,该报设有“教研简讯”、“教学反思”、“试题赏鉴”、“试卷分析”、“课改阵地”、“理论学习”、“它山之石”等栏目.迄今该报已经出版18期,发表教研组内的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50多篇,校外教师撰写的交流文章12篇,转载名校教学经验介绍10余篇.《探索》报面向的读者主要是组内的近20位老师,为组内老师提供一块自我成长和经验交流的沃土.老师们紧跟最新教育理念,针对最近的物理教学活动,写出自己的心得和反思,发表在小报上给大家分享,这种交流形式切实提升了教研组老师的凝聚力,得到组内同事、兄弟学校同仁的赞同.
  3 物理教研组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把教科研活动提升到文化层面
  教师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研活动中,体现了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 对待同事的态度以及种种教育教学的策略.这些行动的背后折射出了每个人所信奉的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可以说,教研组工作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教研组文化的参与者和创建者.要结合本教研组的具体情况,通过共同研讨和协商,形成本教研组成员共建共享的文化.
  3.2 以教师专业发展成长为目的
  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长.教研组文化的策划者和创建者要有“生命的意识”,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创建活动.例如:按照教师的发展状态,将教师进行梯队排列,结合教师自身的优势确定发展目标.在读书学习、公开课研讨等教研组文化活动中,应体现梯队差异和层次差异.同时,通过网络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创设资源共享平台,使教师之间的差异成为教研组文化建设的资源.教研组长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在教研活动中要恰到好处地促进教师良好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精神的培育.同时,教研组长应是教研活动的策划者.教研组长不仅要策划教研组的日常教研活动,而且要对每个教师的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目标和达成目标的可行性措施.
  3.3 与时俱进,努力拓展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形式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发展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以利用网络,创建教研组文化建设的网页,内容可以形式多样,例如涉及教研新闻动态、教育思想交流等;可以利用QQ软件,与教研组内的同事之间的保持经常沟通,以正能量的内容武装组员的思想,最终达到组内精神文化建设提升至新境界的目的.通过这些网络途径,可以强化和扩大教研组文化的影响力.
其他文献
1. “Where ____ your new pants?” “____ on the bed.”   A. is; It’s B. are; They are C. is; They’reD. are; It’s  分析:B pants作主语, 谓语动词用复数。   2. What color ____ the socks?   A. canB. do C. areD. is  分析:C so
多年的物理教学,常感觉物理就在身边,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要有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这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  所以一次的旅行就是一次感受物理知识的过程,让我们出发吧!  早登云顶.  4月12日早早起床,洗漱后,开始吃早餐:我拿起纯牛奶,取下吸管,用吸管尖端的一方扎开牛奶盒后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可能是吸得快及用力,盒子凹了下去.同时看了旁边儿子刚才拿过来的一盒,发现盒子外面有不少水珠.  我问:“飞飞,
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占有者而存在,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不要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了.目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完全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适应了,所以课程改革非常重要.现在物理学科中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的指导下,教师不再以知识的传播者和占有者而存在,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而存在,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在整个
高中物理的学习,伴随着物理思想的渗透.这些闪烁智慧光芒的思想,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定理以及用于解题.类比思想是这些物理思想中的一个,它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得到较多的体现.比如:从重力做功入手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可以类比重力势能的讨论,先分析弹力做功的情况.再比如:从检验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情况出发,确定电场强度.寻找磁场强弱和方向时,可以类比电场强度的讨论
《数理化学习》2010年第2期中熊友林老师的文章《浅议“小灯泡”与“非线性元件”》认为:由于温度因素导致的小灯泡伏安特性弯曲,此时曲线的弯曲并非源于电压,故由此断定小灯泡为非线性元件是不妥的.实际上,对小灯泡而言,其不同温度下的电压、电流强度的关系都是符合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在整个中学阶段,我们也一直把灯泡当作纯电阻元件,它在不同温度下都是线性元件.而像半导体材料那样,由于电压的原因导致伏安特性
星期天的早晨是美好的,只要爸爸妈妈走了,就是我开漫Party时候。我是漫画迷,每周必买一本《漫画世界》,还攒钱买了《乌龙院》《神经榜》等漫画书,时常和班上的漫画迷换书看。每次
物理的复习课在某种程度上是习题课,把新课时候没做完的练习集中再做回来,或者把中考的真题中涉及教学过程模块的部分以题促教;在有些老师那里是炒现饭,做一次课堂的重复;在一些时候可能是查漏补缺重复重点巩固难点,把一些偏难离散的知识点拿出来做强化处理.所以,对应的,在学生那里可能就会由于教师的课堂偏见和归于知识体系的散漫导致一系列的不连贯反应,虽然我们说无论哪种模式的复习教学都可能会收到成效,因为学生是多
1.有时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插入一个介词短语修饰主语,该短语对谓语动词的单复数不产生影响。如:  Several theories on this subject have been proposed.  The danger of forest fires is not to be taken lightly.  2.当主语后面跟有(along/together) with, like, in a
期刊
期刊
真晦气,我长水痘了。星期五的下午,我正在写作业,忽然感觉肚子上奇痒无比.就不由自主地用手去挠,结果越挠越痒。我掀开衣服,发现肚馒王竟然长了好几个红色的小疹子,每个小疹子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