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古诗的学习中通过利用多媒体超链接辅助教学,以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丰富的形式创设古诗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热情,理解诗歌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关键词 超链接 古诗 想象 氛围 意境 交流 互动
中国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其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师的讲解有时会遇到理解上的“瓶颈”。学习古诗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其过程就是学生展开想象的过程。不赞成“所有的课只有配上多媒体才算是好课”的观点,但也不能否认,恰到好处的“超链接”辅助教学为古诗学习插上了想象的双翼,它以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丰富的形式创设古诗的意境,大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
一、超链接:营造氛围。激发想象“源”
激发想象的方法很多,而多媒体组合的教学方法,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习想象兴趣更浓。课件能为学生展现各种各样的形象,使之成为学生展开想象的支柱,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丰富的表象,用生动的语句,把所感知和想象的内容准确、连贯地表达出来。
在学习《江南》这一首诗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用特写镜头展示荷塘里千姿百态的荷花,从多角度展现“荷花…荷叶”“小莲蓬”等画面,继而又用全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描述荷花的美。学生根据各自的观察所得,有的说出了荷花的色彩怎么美,有的说出了荷花的姿态怎么美,从而准确地理解了“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的意思。像这样结合图像学习字词、领会诗句,就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在学生头脑里变得形象、具体了。
二、超链接:优化意境。提供想象“场”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但就具体而言,学生进入“悟境”这一层次确有难度。有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精美的画面设计、典雅的音乐渲染,促使情与景的融合,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由“境”生“意”,自由翱翔。
《凉州词》一诗,以淡化的苍凉古朴的孤城为背景,诗句设置为黑色或深咖啡色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黄河远上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磅礴、荒凉、旷达的气势与意境,对理解诗意起7很好的铺垫作用。像《江雪》这首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这“孤…独”=字,也透露出作者处境的孤寂、严酷。我设计了千山雪作为远景,以茫茫江面作为主画面,孤独的小舟、坚忍独钓老翁为点,让学生边读边想,边想边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渐渐进入诗情诗境。学生就是在这种特有意境中,与作者对话,猜度作者的心理、心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与其液浓的情感相交融。当然,这中间肯定有部分学生的想象不合情理,但在这些想象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成分,教师可以适当引导,给予学生尊重与鼓励。
三、超链接:合作交流,互补想象“趣”
创造心理研究表明:“论说、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古诗教学中,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情境: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生生合作、人机合作等,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从而学会沟通、互动、分享,从不同的角度赏读诗歌,互补想象,提升品味。
在教学《村居》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在富有幻觉感的音响中分组合作,交流对春天美景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在极大的热情中互补感悟。学生在诗中、在景中一起寻找春天。有的孩子说:“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有的孩子说:“杨柳长出了绿芽,在春风中飘动,这是春天。”有的孩子说“我从诗中二月天找到春天,因二月是在春天。”有的诜“我从‘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中找到了春天。”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学生们睁大眼睛赞叹之余,强烈的阅读欲望油然而生。教师再辅以民乐、屏幕上出现国画,学生在音乐和图景中不由自主读起来,有的站立着,有的端坐着,有的踱来踱去,有的摇头晃脑……这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使然。
四、超链接:创设互动,拓展想象“情”
在课堂教学中,电脑的角色好比是助教,让平淡、直白、枯燥变为新颖、立体、直观生动,实现了声音与文字、听觉与视觉的即时转换。形成教师—学生一电脑“三角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上课时往往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网络与师生交流的切换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想象,从而享受诗歌到的魅力。
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让学生自己来做导演,如果请你把这首诗拍成电视,你打算怎样设计“电视镜头”?学生设计了如下镜头:阳春三月的美景一滔滔江水,水边系一条小舟—雄伟的黄鹤楼一楼内,两位友人正举杯畅饮一楼前拱手潇洒告别一友人上船,船渐行渐远,挥手致意一小舟消失在茫茫天际,但作者还在江边目视远方。这一想象电视镜头的设计,让学生在诗“情”中尽情徜徉、想象、抒发。
超链接,给创新古诗教学带来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给教与学以极大的拓展空间,学生不断地在情境、意境中被冲击,有利于开阏学生想象的视野,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热情,参与到诗歌学习活动中,交流中品味赏玩,感悟中碰撞进发,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关键词 超链接 古诗 想象 氛围 意境 交流 互动
中国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其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师的讲解有时会遇到理解上的“瓶颈”。学习古诗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其过程就是学生展开想象的过程。不赞成“所有的课只有配上多媒体才算是好课”的观点,但也不能否认,恰到好处的“超链接”辅助教学为古诗学习插上了想象的双翼,它以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丰富的形式创设古诗的意境,大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
一、超链接:营造氛围。激发想象“源”
激发想象的方法很多,而多媒体组合的教学方法,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习想象兴趣更浓。课件能为学生展现各种各样的形象,使之成为学生展开想象的支柱,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丰富的表象,用生动的语句,把所感知和想象的内容准确、连贯地表达出来。
在学习《江南》这一首诗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用特写镜头展示荷塘里千姿百态的荷花,从多角度展现“荷花…荷叶”“小莲蓬”等画面,继而又用全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描述荷花的美。学生根据各自的观察所得,有的说出了荷花的色彩怎么美,有的说出了荷花的姿态怎么美,从而准确地理解了“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的意思。像这样结合图像学习字词、领会诗句,就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在学生头脑里变得形象、具体了。
二、超链接:优化意境。提供想象“场”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但就具体而言,学生进入“悟境”这一层次确有难度。有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精美的画面设计、典雅的音乐渲染,促使情与景的融合,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由“境”生“意”,自由翱翔。
《凉州词》一诗,以淡化的苍凉古朴的孤城为背景,诗句设置为黑色或深咖啡色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黄河远上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磅礴、荒凉、旷达的气势与意境,对理解诗意起7很好的铺垫作用。像《江雪》这首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这“孤…独”=字,也透露出作者处境的孤寂、严酷。我设计了千山雪作为远景,以茫茫江面作为主画面,孤独的小舟、坚忍独钓老翁为点,让学生边读边想,边想边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渐渐进入诗情诗境。学生就是在这种特有意境中,与作者对话,猜度作者的心理、心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与其液浓的情感相交融。当然,这中间肯定有部分学生的想象不合情理,但在这些想象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成分,教师可以适当引导,给予学生尊重与鼓励。
三、超链接:合作交流,互补想象“趣”
创造心理研究表明:“论说、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古诗教学中,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情境: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生生合作、人机合作等,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从而学会沟通、互动、分享,从不同的角度赏读诗歌,互补想象,提升品味。
在教学《村居》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在富有幻觉感的音响中分组合作,交流对春天美景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在极大的热情中互补感悟。学生在诗中、在景中一起寻找春天。有的孩子说:“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有的孩子说:“杨柳长出了绿芽,在春风中飘动,这是春天。”有的孩子说“我从诗中二月天找到春天,因二月是在春天。”有的诜“我从‘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中找到了春天。”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学生们睁大眼睛赞叹之余,强烈的阅读欲望油然而生。教师再辅以民乐、屏幕上出现国画,学生在音乐和图景中不由自主读起来,有的站立着,有的端坐着,有的踱来踱去,有的摇头晃脑……这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使然。
四、超链接:创设互动,拓展想象“情”
在课堂教学中,电脑的角色好比是助教,让平淡、直白、枯燥变为新颖、立体、直观生动,实现了声音与文字、听觉与视觉的即时转换。形成教师—学生一电脑“三角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上课时往往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网络与师生交流的切换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想象,从而享受诗歌到的魅力。
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让学生自己来做导演,如果请你把这首诗拍成电视,你打算怎样设计“电视镜头”?学生设计了如下镜头:阳春三月的美景一滔滔江水,水边系一条小舟—雄伟的黄鹤楼一楼内,两位友人正举杯畅饮一楼前拱手潇洒告别一友人上船,船渐行渐远,挥手致意一小舟消失在茫茫天际,但作者还在江边目视远方。这一想象电视镜头的设计,让学生在诗“情”中尽情徜徉、想象、抒发。
超链接,给创新古诗教学带来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给教与学以极大的拓展空间,学生不断地在情境、意境中被冲击,有利于开阏学生想象的视野,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热情,参与到诗歌学习活动中,交流中品味赏玩,感悟中碰撞进发,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