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342546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容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等几个方面,而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意识,从而获得创新成果。
  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立足中学数学教学实际,寓创新意识于数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是数学教师应该做的,是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培养创新意识要有良好的环境
  创新意识,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当对个人的表彰是以顺从为条件时,创造性强的人的偏离常规的思想社会被贬低而受到抑制,压抑个性自由就是抑制创新欲望,埋没创造性人才。因此对个人的表扬、赞同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个人的心理感到安全时,他可以保持心理的自由,他们可以充分表现思想的火花而无须压抑,不怕别人笑话或讥讽。因此教师要营造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范围。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关系,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便其得到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创造力。
  
  二、构造课堂教学的新观念
  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缩,创新素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带有研究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优组合。吸收由教育学科所提倡的新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教师运用于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捷地表演于课堂,让学生自主参与发现、探索、研究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发现和创造的兴趣,指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争受创造成功的快乐。
  如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①先复习“求根公式”,并指出两根关系。②指出公式中实际上直接反映了方程的根是由系数确定的。③提出相反的问题,方程的系数也被根所确定,那么又如何用根来计算出系数或表达出系数的某些关系呢?④学生探讨。⑤师生讨论,完善结论。完成证明。
  2、教学内容的创新
  立足于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挖掘,吸收和引进了现代化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完善充实到教学中去,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寓传统教学以新活力,使之成为生动活泼的教学工具。
  3、思想方法的创新
  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了学生,不满足教材中已有的结论和方法,用新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新的问题,或者对已有的知识结论和解题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和加工,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求得最为简捷的合理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在进行解题训练中,教师应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那么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做法予以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和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敢于另辟蹊径,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廖春鹏:例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江西教育1999.2)
  钟平:创新,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湖南教育 1999.4)
  (作者单位:415900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龙阳镇中心学校西竺山中学)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应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那么,语文教学根本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一个“读”字,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教学更为重要。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期刊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新时期的重要目标,重视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当我们大谈教学改革之时,有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追求表面的教学模式,制作一些课件应用多媒体就认为是新课程的教学,从不去考虑学生的习惯以及自身的习惯。我认为在现代的教学中,思考学生的习惯与自身习惯及应用也是必不可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一些教学过程与教会学生去做题,了解他们的习惯去教学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
期刊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可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是不易发现数学问题的,只有用数学的眼光才能看到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挖掘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却与之有关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
期刊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
期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的教学中,各类知识的衔接非常紧凑,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相关性,因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只要学生掌握前面学习的基础知识,以相应的学习知识的迁移或方法的类推来学习新知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小学四年级数学内容,略谈类推法的应用。    一、类推法在大数的认识教学中  在四年级的教学中,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是教育学生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形成了许多具有教学特色的优质课堂教学,然而实践证明,不论何种特色教育教学,其实际效果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发现其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及考后的处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这些误区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概念,准确把握概念,不会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
期刊
“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等论断都是在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大家的共识。如何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本文就多年的教学实验,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谈一点体会。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基本上按照“例题——解答——习题”这样
期刊
一、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数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总之,能够让儿童的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并且使我们进入儿童的思维世界。”这就是说,数学教学充满兴趣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继续探究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
期刊
农村有许多教学资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加以利用,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   在农村小学,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增加了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在枯燥乏味的数字和数学关系中,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实际上,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处于生活的
期刊
教师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