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小学生英语课堂学生参与度普遍不高、课程教学两极分化严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现象极为普遍。英语绘本能够通过通俗易懂以及简单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内容表达出来,非常受到小学生的欢迎。英语教学中借助绘本的应用能够让原本枯燥的英语课程内容丰富起来,吸引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阅读学习中,突出主体、抓住重点、改善教学、提高成绩。本文就英语绘本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了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绘本;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田云,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
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工作进程。英语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外语学科重视程度一再提升。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全面提升英语素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绘本借助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实现了对表达内容的丰富和美化,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绘本通过文字和图片的融合应用来向学生展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知识内容。绘本具备较强的视觉冲击特点,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因此,借助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育中的运用能够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英语素养。
1.学生参与度低,教师教法陈旧。“灌输式”教学方式在当今很多小学的英语课程中使用较为普遍。尤其在绘本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也是按照日常授课的程序向学生传授知识一样,灌输一些相应的语法分析、句型结构等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绘本的应用意义就完全的得不到良好的呈現。尤其是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绘本内容为基础向学生进行提问的方法并没有真正展现出绘本教学的优越性,导致幼儿阅读兴趣以及参与程度的丧失。
2.两极分化严重,不利于绘本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开始时,小学生对该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但是,随着授课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感受到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其英语阅读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存在。英语课程的学习是注重知识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而小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个过程真正能坚持英语知识积累实现这个过程转变的学生少之又少,更加加剧了两极分化的严重性。
1.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英语绘本教学。新课标改革一直强调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个人实际能力以及心理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并选择适合的英语绘本设计教学细节。在绘本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那些语言使用率较高的绘本来应用到英语阅读活动中。例如: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阶段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能力水平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组织教学。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本着适用性原则来完成英语绘本的选择。尤其注重那些选择与学生英语能力相匹配的英语绘本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英语绘本并掌握英语知识。
2.创新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环境,实现。例如,在进行二年级英语课程“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动物园”情境,让学生猜一猜动物园中的动物,并用“What do you see?”的英语句式进行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习绘本,并掌握目标句式。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英语阅读教学“实际化”“生活化”特点。英语绘本能够让学生在模仿中依靠记忆逐渐形成输出模式,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情感渗透的过程中实现对英语课程内容的拓展。积极带动小学生跨文化学习意识,活学活用的完成英语学习。例如,学生复述句子“My dad is as big as a house.”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父亲,从而更加亲切和真实表达了学生所想,这种自发性、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突出了绘本的作用、有效激发并培养了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3.借助绘本提升英语语感。在外语学习中,语感培养能够让外语学习提升很好的教学成效。语感能够显著增加英语阅读乐趣,并让孩子在不断地阅读中促进个人阅读水平提升。通常情况下,英语绘本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简练的文字语言能够表现出极强的阅读节奏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带领学生进行反复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语感。例如:英语绘本《Who stole my cookies?》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绘本选取绘本中较为经典的句式组织让学生进行朗读,使学生能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借助英语绘本的应用丰富了英语阅读内涵,增长了英语常识内容并拓展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
综上所述,新课标改革推动了英语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实现趋于合理化与科学化的英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师所必须要思考的重要内容。英语绘本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迎合心理成长需求。教师在小学英语阅读中要充分发挥英语绘本优势,实现教学模式的突破,展现绘本魅力,成就阅读教学。
[1]张洁.基于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15 (32):109.
[2]严咏梅.徜徉英语绘本,点亮诗意童年.儿童文化视角下英语绘本教学的实践与感悟[J].江苏教育研究,2014(31).
【关键词】绘本;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田云,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
引言
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工作进程。英语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外语学科重视程度一再提升。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全面提升英语素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绘本借助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实现了对表达内容的丰富和美化,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绘本通过文字和图片的融合应用来向学生展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知识内容。绘本具备较强的视觉冲击特点,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因此,借助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育中的运用能够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英语素养。
一、剖析英语阅读现状,探究教学新困境
1.学生参与度低,教师教法陈旧。“灌输式”教学方式在当今很多小学的英语课程中使用较为普遍。尤其在绘本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也是按照日常授课的程序向学生传授知识一样,灌输一些相应的语法分析、句型结构等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绘本的应用意义就完全的得不到良好的呈現。尤其是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绘本内容为基础向学生进行提问的方法并没有真正展现出绘本教学的优越性,导致幼儿阅读兴趣以及参与程度的丧失。
2.两极分化严重,不利于绘本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开始时,小学生对该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但是,随着授课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感受到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其英语阅读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存在。英语课程的学习是注重知识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而小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个过程真正能坚持英语知识积累实现这个过程转变的学生少之又少,更加加剧了两极分化的严重性。
二、巧借绘本优势,再掀英语阅读教学新高潮
1.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英语绘本教学。新课标改革一直强调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个人实际能力以及心理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并选择适合的英语绘本设计教学细节。在绘本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那些语言使用率较高的绘本来应用到英语阅读活动中。例如: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阶段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能力水平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组织教学。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本着适用性原则来完成英语绘本的选择。尤其注重那些选择与学生英语能力相匹配的英语绘本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英语绘本并掌握英语知识。
2.创新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环境,实现。例如,在进行二年级英语课程“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动物园”情境,让学生猜一猜动物园中的动物,并用“What do you see?”的英语句式进行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习绘本,并掌握目标句式。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英语阅读教学“实际化”“生活化”特点。英语绘本能够让学生在模仿中依靠记忆逐渐形成输出模式,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情感渗透的过程中实现对英语课程内容的拓展。积极带动小学生跨文化学习意识,活学活用的完成英语学习。例如,学生复述句子“My dad is as big as a house.”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父亲,从而更加亲切和真实表达了学生所想,这种自发性、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突出了绘本的作用、有效激发并培养了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3.借助绘本提升英语语感。在外语学习中,语感培养能够让外语学习提升很好的教学成效。语感能够显著增加英语阅读乐趣,并让孩子在不断地阅读中促进个人阅读水平提升。通常情况下,英语绘本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简练的文字语言能够表现出极强的阅读节奏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带领学生进行反复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语感。例如:英语绘本《Who stole my cookies?》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绘本选取绘本中较为经典的句式组织让学生进行朗读,使学生能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借助英语绘本的应用丰富了英语阅读内涵,增长了英语常识内容并拓展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标改革推动了英语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实现趋于合理化与科学化的英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师所必须要思考的重要内容。英语绘本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迎合心理成长需求。教师在小学英语阅读中要充分发挥英语绘本优势,实现教学模式的突破,展现绘本魅力,成就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洁.基于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15 (32):109.
[2]严咏梅.徜徉英语绘本,点亮诗意童年.儿童文化视角下英语绘本教学的实践与感悟[J].江苏教育研究,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