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这种情感还带有鲜明的主观倾向和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在《冰心诗四首》之二——《纸船》一诗里,诗人选择“纸船”这一简单意象传达着丰富的情感。初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较为简单,但是我们能引领学生在揣摩具体细节的基础上重点去体验优美诗词所蕴含的鲜活意境,领悟诗人的深刻情怀,体现出对学生人文的丰富、哲理的启迪和潜能的诱发。
【关键词】纸船;抛;意境;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诗歌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而这种情感还带有鲜明的主观倾向和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在《冰心诗四首》之二——《纸船》一诗里,诗人独特的观照方式赋予了她诗歌单纯外观下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层次。冰心非常善于在温婉清丽的倾诉和独白中传达忧伤而美丽的诗情,选择“纸船”这一简单意象,借助一些假设、让步式的语序来构筑多元立体情绪结构。如何解读这首小诗,体验诗的深邃意境,如何让十一二岁的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呢?
这首诗歌是按照“叠纸船——抛纸船——梦纸船”的线索展开的,其中“叠”“抛”相对于“梦”来说,是较为具体的动词,比较容易去体验。课堂上我重点选择“抛纸船”这一细节让学生加以联想,生动诠释诗歌的意境。下面是课堂的片段实录。
师:你觉得冰心当时在船上是如何“抛”纸船的?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做出一只手使劲扔的动作)远远地扔,使劲地扔,这样扔得会比较远。
师:有没有其他的想法?
生:那是扔,不是抛。他这样会把纸船弄翻了。
师:那你觉得这个动作应该是怎样呢?
生:(自信地用右手在胸前一挥)应该像这样抛,因为冰心之前写道“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说明纸船很多很多。
生:不对,那是撒!太随意了。
生:我觉得应该是轻轻地将纸船放入海里,这样表现出诗人郑重、虔诚的心态。
师:大家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
(大部分学生点头表示同意,但有的孩子紧锁眉头表示疑虑,有的则轻轻摇了摇头)
我心里十分惊诧,还有什么答案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他将两只手作捧状,轻轻地向前一送,眼神专注而轻柔,其他同学看了纷纷表示赞同。)
这节课上,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小小的“抛”字如一枚小小的石子掷入平静湖水,激起阵阵涟漪。同学们展开想象,同时渗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得到的属于学生自己的独特人生感悟,这样的语文课堂充满了 “语文味”,洋溢着“温度”。由此可见,只要做好重要的二步,便可以生动地让学生入境。
一、以“境”为本,拓展诗歌的广袤空间
诗歌,是诗人用心描绘的画卷。铺展画卷,有的清晰可辨;有的则不是生活中的景物,而是神奇迷离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有的本就是存在于诗人想象中的不可知。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通过揣摩诗歌字里行间的细节,进入情境,拓展诗歌的广袤空间。
在《纸船》之“叠纸船”部分,“从不肯妄弃”“总是”体现了“我”对于纸的特殊情感。从不妄弃一张纸,只为了留着折纸船,所以折的不只是一两只纸船。为什么要叠那么多的纸船呢?同学们展开想象,有的同学认为纸船的多体现了对母亲的思恋之浓,正如李清照的“载不动许多愁”,也有同学觉得海上风大浪急,可能会把纸船掀翻吞没,只有多叠纸船才能保证能有一只纸船来到母亲身边,“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我”会怎么叠纸船呢?这里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学生其实也折过纸船,但从未像作者那样小心翼翼地十分珍重地留着纸,看似简单平凡且充满童心的举动却蕴含着不一般的深意。这些纸船的命运又是如何呢?“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粘在船头”,这种种去向并不符合诗人的期许。而现实的残忍并没有熄灭“我”心中的小小的执着。“仍”“不灰心”“总希望”刻画出孩子的执着、坚持。通过细细品味、揣摩这些细节,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一个孩子最纯净、温暖的心灵。
二、以“情”为核,体味诗人的深刻情怀
对具体细节的把握最终是为了体悟作者此情此景下的情感。但我们知道情感是复杂的,很多时候,情感并不是单一的,也不是情绪的简单叠加,而是相互渗透、彼此融合。对《纸船》的情感解读,学生往往流于“思念、依恋”之表面,未能够深入思考,揣摩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当作者抛下第一只纸船时,她是满怀期待的。但当看见那些满载着爱和悲哀的纸船被天风和海浪无情地摧毁时,作者的内心活动是什么呢;随着时间的流逝,可叠纸船的纸越来越少时,作者的内心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忧伤、焦急、期盼、幻想、祈求……这复杂的情思汇聚一起,凝结在 “抛”字上。从简单的“扔”到“撒”再到轻轻地“抛”,学生一步一步挖掘文本,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从而有依据的体悟诗人复杂、深刻的情怀。
在这个充满语文味的教学活动里,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恰当的渗入到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生动资源,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语文的“情味”,更能够使之生发思想之快乐和精神之解放,感受到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就美学而言,深藏于诗中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如果我们能在揣摩具体细节的基础上重点去体验优美诗词所蕴含的鲜活意境,领悟诗人的深刻情怀,教学中我们也就能更多地体现出对学生人文的丰富、哲理的启迪和潜能的诱发。多给学生思辨的时间和空间,多问问学生的感受,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便能有自己的所思所悟所得。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纸船;抛;意境;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诗歌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而这种情感还带有鲜明的主观倾向和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在《冰心诗四首》之二——《纸船》一诗里,诗人独特的观照方式赋予了她诗歌单纯外观下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层次。冰心非常善于在温婉清丽的倾诉和独白中传达忧伤而美丽的诗情,选择“纸船”这一简单意象,借助一些假设、让步式的语序来构筑多元立体情绪结构。如何解读这首小诗,体验诗的深邃意境,如何让十一二岁的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呢?
这首诗歌是按照“叠纸船——抛纸船——梦纸船”的线索展开的,其中“叠”“抛”相对于“梦”来说,是较为具体的动词,比较容易去体验。课堂上我重点选择“抛纸船”这一细节让学生加以联想,生动诠释诗歌的意境。下面是课堂的片段实录。
师:你觉得冰心当时在船上是如何“抛”纸船的?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做出一只手使劲扔的动作)远远地扔,使劲地扔,这样扔得会比较远。
师:有没有其他的想法?
生:那是扔,不是抛。他这样会把纸船弄翻了。
师:那你觉得这个动作应该是怎样呢?
生:(自信地用右手在胸前一挥)应该像这样抛,因为冰心之前写道“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说明纸船很多很多。
生:不对,那是撒!太随意了。
生:我觉得应该是轻轻地将纸船放入海里,这样表现出诗人郑重、虔诚的心态。
师:大家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
(大部分学生点头表示同意,但有的孩子紧锁眉头表示疑虑,有的则轻轻摇了摇头)
我心里十分惊诧,还有什么答案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他将两只手作捧状,轻轻地向前一送,眼神专注而轻柔,其他同学看了纷纷表示赞同。)
这节课上,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小小的“抛”字如一枚小小的石子掷入平静湖水,激起阵阵涟漪。同学们展开想象,同时渗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得到的属于学生自己的独特人生感悟,这样的语文课堂充满了 “语文味”,洋溢着“温度”。由此可见,只要做好重要的二步,便可以生动地让学生入境。
一、以“境”为本,拓展诗歌的广袤空间
诗歌,是诗人用心描绘的画卷。铺展画卷,有的清晰可辨;有的则不是生活中的景物,而是神奇迷离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有的本就是存在于诗人想象中的不可知。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通过揣摩诗歌字里行间的细节,进入情境,拓展诗歌的广袤空间。
在《纸船》之“叠纸船”部分,“从不肯妄弃”“总是”体现了“我”对于纸的特殊情感。从不妄弃一张纸,只为了留着折纸船,所以折的不只是一两只纸船。为什么要叠那么多的纸船呢?同学们展开想象,有的同学认为纸船的多体现了对母亲的思恋之浓,正如李清照的“载不动许多愁”,也有同学觉得海上风大浪急,可能会把纸船掀翻吞没,只有多叠纸船才能保证能有一只纸船来到母亲身边,“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我”会怎么叠纸船呢?这里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学生其实也折过纸船,但从未像作者那样小心翼翼地十分珍重地留着纸,看似简单平凡且充满童心的举动却蕴含着不一般的深意。这些纸船的命运又是如何呢?“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粘在船头”,这种种去向并不符合诗人的期许。而现实的残忍并没有熄灭“我”心中的小小的执着。“仍”“不灰心”“总希望”刻画出孩子的执着、坚持。通过细细品味、揣摩这些细节,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一个孩子最纯净、温暖的心灵。
二、以“情”为核,体味诗人的深刻情怀
对具体细节的把握最终是为了体悟作者此情此景下的情感。但我们知道情感是复杂的,很多时候,情感并不是单一的,也不是情绪的简单叠加,而是相互渗透、彼此融合。对《纸船》的情感解读,学生往往流于“思念、依恋”之表面,未能够深入思考,揣摩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当作者抛下第一只纸船时,她是满怀期待的。但当看见那些满载着爱和悲哀的纸船被天风和海浪无情地摧毁时,作者的内心活动是什么呢;随着时间的流逝,可叠纸船的纸越来越少时,作者的内心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忧伤、焦急、期盼、幻想、祈求……这复杂的情思汇聚一起,凝结在 “抛”字上。从简单的“扔”到“撒”再到轻轻地“抛”,学生一步一步挖掘文本,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从而有依据的体悟诗人复杂、深刻的情怀。
在这个充满语文味的教学活动里,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恰当的渗入到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生动资源,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语文的“情味”,更能够使之生发思想之快乐和精神之解放,感受到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就美学而言,深藏于诗中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如果我们能在揣摩具体细节的基础上重点去体验优美诗词所蕴含的鲜活意境,领悟诗人的深刻情怀,教学中我们也就能更多地体现出对学生人文的丰富、哲理的启迪和潜能的诱发。多给学生思辨的时间和空间,多问问学生的感受,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便能有自己的所思所悟所得。
(编辑:龙贤东)